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罪犯“修心教育”的实践探索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罪犯“修心教育”的实践探索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罪犯“修心教育”的实践探索

高 斐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摘 要: 罪犯“修心教育”是浙江省监狱系统教育矫正罪犯的有益探索与实践。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罪犯“修心教育”的目标在某些方面具有契合度,对破除罪犯“犯罪人格”和“监禁人格”有着“正心塑身”的重要作用。本文将从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罪犯“修心教育”的可行性、实践要求、实践策略、实践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传统文化;罪犯;修心教育;实践探索

浙江省司法厅厅长马柏伟在南湖监狱调研工作时指出:“要探索创新修心教育的方式方法。以向社会输出合格‘产品’为目标,通过创新教育改造方式方法和传统行之有效的教育改造方式方法的有机结合,使罪犯破除‘犯罪人格’和‘监禁人格’,塑造罪犯的健康人格,把罪犯改造成为人格健康、适应社会的守法公民。”罪犯“修心教育”突出罪犯的“心灵改造”,通过罪犯的修身、修行、修心,将罪犯改造成为适应社会、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

在多年的科技成果市场化运作过程中,上化院形成了“技术+资本+持续开发”的产业化模式,经过十多年的运作,该模式体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优势。应用该模式与中石化开展了聚乙烯催化剂成果转化,不但打破国外垄断,而且合资成立的公司也成为远东最大的聚乙烃催化剂生产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了70%,三分之一以上的产品出口。上化院和科研人员都从中获得了稳定的回报,先后开发了四代技术,实现了技术水平不断超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合作双方的共赢。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载体,其精华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为人处世、做事做人的道理,具有牢固的社会根基,广泛的社会认同感,对于个体社会化发挥着“正心塑身”的重要影响作用。

所谓修心教育是指监狱为了实现惩罚与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的根本目标,而对罪犯开展的以修德养心、心灵净化、恶习矫正,素养提升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教育矫治活动的总称。就监狱罪犯教育工作而言,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为罪犯“修心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载体,与监狱“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工作方针相一致。要实现通过修心教育将罪犯教育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的目的,需要系统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对罪犯进行教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滋养罪犯心灵的力量。

一、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罪犯“修心教育”的可行性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破除罪犯“犯罪人格”的需要。所谓犯罪人格,是指“那些由于后天环境的影响,在早年就开始出现犯罪行为,由于各种原因不再返回正常人的生活轨迹,而以犯罪为生,并在犯罪生涯中逐渐形成的犯罪嗜好、习惯、观念、态度,出现与犯罪相适应的情感反应等,罪犯的犯罪人格是在监禁前形成的。[1]”很多罪犯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根本原因在于早年教育中社会化的不足,在明辨是非、知晓善恶、诚实做人、道德感、正义感、羞耻感等方面观念不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内容中对于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什么是应发扬的、什么是要被坚决反对的等都有着明确的道德规范和要求。在罪犯“修心教育”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有利于罪犯习得基本的道德理论,提高罪犯的道德意识与道德修养,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罪犯“修心教育”再社会化的功能。解决好罪犯的“犯罪人格”问题,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润心作用,是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的应有之意。

正面灌输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知”是“行”的前提和基础,面对罪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知半解甚至是断章取义,监狱民警通过讲事实、摆道理、重论证的方式向罪犯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正能量,让罪犯在民警的正面引导下重塑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际上,监狱民警的教育是罪犯最终得以“修心”的外部因素,即“助人”。要使罪犯从不能犯罪、不敢犯罪到不想犯罪,真正从心底得到滋养,不再做危害社会的事情,关键还是要依靠罪犯自身的力量,通过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实现“自助”的矫正目标。

在教育内容上,要注重科学性、系统性。一是在内容选材上取其精华,要选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罪犯改造有正确引导、直接针对性和普遍影响力的部分;二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罪犯“修心教育”的教材选编上由省(市)监狱管理局提供,各监狱也可根据本监狱的实际情况,结合罪犯“修心教育”实例组织编写辅助材料,形成系统性的教材。监狱管理局统一编写的教材既可作为直接教材进行教学,也可作为指导性教材,监狱辅助教材以身边改造典型激发罪犯改造动力和学习兴趣。同时,教材的编写要考虑到罪犯的文化程度,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经典。

二、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罪犯“修心教育”的实践要求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罪犯“修心教育”目标一致。开展罪犯“修心教育”工作是在原有教育手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育改造内容和方式方法,努力把罪犯教育改造成为人格健康、适应社会、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对于矫正罪犯恶习和行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其在罪犯心中的内化并转化成外在的行动,从而在爱国守法、礼仪孝悌、价值观重塑、行为养成等方面实现转变。这对于罪犯今后融入社会生活,遵纪守法,做符合社会规范要求的社会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与罪犯“修心教育”的目标一致,都是教人学好向善,做社会中的守法公民。

专题教育与辅助教育相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罪犯“修心教育”要突出重点,针对罪犯在改造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以及在某一时期、某一阶段集中出现的思想、行为要及时确定专题教育的主题,通过专题讲座、专题报告、专题活动的形式开展相应活动。如“感恩”、“诚信”、“孝道”等主题有助于罪犯解决道德缺失、是非不分的问题,增强罪犯改恶向善回归社会的信心和决心。此外,相对于专题教育在狱内可进行辅助教育的方式对罪犯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利用监狱环境布置,监狱文化氛围营造等方式让罪犯受到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为矫正罪犯不良习气、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提高罪犯的改造质量创造良好的条件。

星期天,范青青把自己打扮得如出水芙蓉,特地来向田铭报告了下她的恋爱计划:第一,看电影,必须是恐怖片,在电影院吃爆米花喝果汁,还要尖叫,然后扑进男朋友的怀里;第二,至少看一次歌剧,穿礼服,在后半场靠着男朋友睡觉;第三,穿情侣装逛街,在大街上对男朋友说我爱你,然后接吻;第四,让男朋友陪着进女性内衣店帮着选内衣颜色……

在教育方法上,要发挥罪犯的主动性、积极性。与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同,将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罪犯“修心教育”,需要民警在其中扮演的讲授者的角色弱化,更多的要依靠罪犯发挥主观能动性,民警循循善诱式的引导罪犯用心去理解、去体验、去感悟,实现大墙内教育形式的翻转与创新。同时,在组织形式上,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演绎成可操作性强、罪犯参与度高的活动,一方面通过监区特色文化品牌的创设,形成良好的监狱文化教育氛围,在日常狱内生活中感染罪犯;另一方面监区通过主题书法、绘画、演讲、征文、文艺表演、情景剧表演等活动,让罪犯广泛参与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来,在不断参与中实现修心修行的知行合一的目标。

课堂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在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罪犯“修心教育”的实践中,针对罪犯当中存在普遍性问题的可把罪犯集中起来,通过课堂教育采用讲授、集体学习讨论的方法进行教育,这样有利于罪犯的合作学习得以促进提升。考虑到罪犯的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罪犯“修心教育”要结合各种形式的活动开展,以引导罪犯悔罪塑德,活跃监狱内罪犯的文化生活。

三、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罪犯“修心教育”的实践策略

在考核落实上,要注重实施的及时性、长效性。将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罪犯“修心教育”中,应注重实施效果的有效性,及时、准确、客观的把握罪犯改造的表现,这就需要对罪犯“修心教育”的成果进行考核检验,并形成相应的罪犯教育工作台账。在考核工作中由监狱教育改造科牵头,一方面,通过集中考核,如笔试、行为操练等了解罪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接受程度及行为养成;另一方面,通过观察罪犯在日常行为中的表现及个别谈话掌握罪犯的教育改造变化,不断修订适合不同罪犯“修心教育”实现的具体矫正方法。罪犯“修心教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更不是运动式的、阶段式的教育过程,将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罪犯“修心教育”工作的实际应是常态化的工作内容之一。

近年来,西医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面的药物主要有调脂治疗(他汀类)、抗血小板(阿斯匹林)、抗凝(肝素)、抗心肌缺血(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等),也就是三抗及调脂治疗方案,大多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通过采用上述药物治疗,其冠心病的发展得到逆转。而经临床实践得知,在西药基础上,加用重要施治,能大幅增加治疗效果。但传统重要以单纯活血化瘀药物最为多见,此类药物长时间使用,会耗伤正气,因而治疗效果不佳。现代中医指出,冠心病心绞痛多由气滞血瘀而造成心气不足及心阳不振,使得寒凝并气滞,长期不通便引起疼痛,对此,需采取通补兼顾方法来治疗。本文在采用单硝酸异酯脂片治疗基础上,给予麝香保心丸治疗治疗。获得较好治疗效果。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破除罪犯“监禁人格”的需要。所谓监禁人格,是指“罪犯在监狱生活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特指罪犯在监狱生活中形成的一种不健全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即罪犯因监禁生活而形成的反社会型人格、抑郁型人格、依赖型人格等一系列人格障碍。[2]”一方面,监禁人格是在监禁场域内形成的,如自由的剥夺、需求满足困难、人际关系复杂等都会影响罪犯“监禁人格”的形成;另一方面,这种监禁人格是一种人格障碍,将影响罪犯出狱后对社会生活的适应。中国传统文化从细处着手,贴近生活的讲述了“仁义礼智信”、“真善美”等理念,教育内容的具体化、实用性为罪犯的“修心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为罪犯进行“修心教育”提供滋养,能够激发罪犯认罪悔罪的意识,树立罪犯改造信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健全人格,使罪犯不论是在狱内还是将来回归社会都能学会与自己、与他人、与环境和谐相处。

在目标制定上,要注重基础性、差异性。“修心”一词最早出自《庄子·田子方》:“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言以修心,古之君子,孰能脱焉?”修心即修炼心志,修养心性,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使心灵净化,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这是古代对于君子的要求。纵使在社会发展迅速人文素养普遍提升的今天,修心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也是较高的道德要求,对于罪犯来说如果将“修心教育”的目标定的过高,达到“圣贤”的标准也是不符合当前监狱教育工作实际的。所以在罪犯“修心教育”目标制定的过程中,要继续坚持贯彻关于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的矫正目标,让罪犯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将来回归社会后遵纪守法不再危害社会。同时,罪犯犯罪的原因各异,或缺“德”、或不“仁”、或曲“义”、或无“礼”、或失“信”,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就要针对不同的犯因性问题在制定教育目标时要有所侧重,依据罪犯的具体情况制定详实的教育矫正方案,做到因人施矫。

生活如同巨大的幻术。明知如此,步步还需艰难持重,全神贯注。我们渴望做一场离经叛道的嬉戏,如履薄冰,如蹈高空,并且最终不知所踪。爱是和真相共存的幻术。随时老去,随时死去。即便如此,为探寻和得到爱,为获得生命的真实性所付出的代价,依旧是这个幻术中最令人迷醉和感动的核心。

狱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教育和改造罪犯是监狱民警的职责所在,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是监狱承担的重要社会功能。罪犯“修心教育”在狱内开展要充分利用课堂教育、日常教育、专题教育、环境陶冶、个案矫正等多种方式组织开展。向社会输出合格“产品”,这是监狱对社会的责任,但仅凭监狱一家的力量毕竟有限,其法律地位决定了权利的边界,因此监狱应积极争取社会各个方面的资源和各界人士的支持,协助监狱开展有益于罪犯“修心教育”的各项帮教活动,大墙内外互相配合,建立起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帮教体系,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罪犯教育社会化改造道路。

四、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罪犯“修心教育”的实践方法

要促“知”。在罪犯“修心教育”过程中,要以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为基础,让罪犯通过读、写、感提升自身的素质和重塑三观,使罪犯得以稳定情绪,自觉改造。在课堂教育、专题教育中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通过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频、图片、案例、等提高罪犯的学习兴趣,引发其反思能力,同时要广泛利用社会上的专家学者给罪犯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在开展文艺活动方面,监狱围绕中国传统文化可组织演讲、征文、合唱、手工艺品制作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同时充分利用重大节日营造的氛围开展相应主题的“修心教育”活动,如春节、中秋节的亲情感恩教育,母亲节、父亲节中的“孝道”教育等,让罪犯在实践中理解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规范自身的行为,进而实现“修心”的目标。

要促“行”。检验罪犯“修心教育”的效果不只要看罪犯了解多少,掌握多少,更要看其在改造中能做到多少、做好多少。这就要求民警在日常的工作中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及时了解所分管罪犯的思想、行为和情感,通过其他民警、其他罪犯、心理测试量表、会见监听、罪犯劳动表现、罪犯行为养成等多种途径评估罪犯是否真正从内心认罪悔罪,促进罪犯在“修心”中从“知”到“行”的统一。

要促“恒”。中国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对于罪犯这一特殊群体来说更是如此,对于恶习程度较深、改造难度大的罪犯,要求民警要有极强的责任心和耐心,对待罪犯“修心教育”工作肯下功夫、肯花心思,民警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建立罪犯“修心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同时,与以往“我说你听,我对你错”的传统教育方式不同,民警面对着在罪犯“修心教育”工作中从施教者到引导者角色的转变,难免会有观念不适应、工作不习惯的问题,这就需要民警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和知识体系,不断学习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社会公平感知不仅包含整体社会公平感知,也包含个体层面的公平感知。个人公平感知中收入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因此用个人收入公平感知可以较为准确、简洁且全面地衡量个体层面公平感知。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本研究所选各变量进行回归,结果见表4。

[ 参 考 文 献 ]

[1]马柏伟.治本安全观语境下开展罪犯修心教育的路径探索[J].中国司法,2018.3.

[2]黄先,刘畅.监狱人格的成因及矫正机制探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8).

[3]陈飞跃.监狱“修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犯罪与改造研究,2017(8).

中图分类号: D9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4379- (2019 )25-0069-03

作者简介: 高斐(1987- ),女,满族,山东淄博人,法学硕士,浙江警官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罪犯教育、犯罪学。

标签:;  ;  ;  ;  ;  

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罪犯“修心教育”的实践探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