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山东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山东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刘海泉 刘 婷

山东省共有2批22个镇入选全国特色小城镇。这22个国家级特色小城镇着力做好特色文章,以特色立镇、以特色产业兴镇,探索小城镇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

一、主要成效

(一)以产业为核心,特色产业要素加速集聚

22个国家级特色小城镇围绕特色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特色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构建特色主导产业体系。截至2018年底,已集聚规模以上企业124家,特色主导产业税收占比大都在70%以上;充分发挥生态和政策环境优势,吸引人才、技术等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小城镇,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新兴产业,科技对特色小城镇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升,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比35%以上,“特而强”的发展特色初步形成;22个全国特色小城镇实现公共财政收入近96.8亿元;小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23万元,日趋接近全省城镇居民平均水平;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78万元,高出全省农民年均可支配收入水平9个百分点。

(二)以人民为中心,“产镇人文”四位一体有机融合

近两年内,22个国家级特色小城镇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2亿元,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投资90亿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数量占全部项目的37.3%。生态环境加快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22个国家级特色小城镇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供水普及率达到100%,污水处理率达到96%,燃气普及率达到80%。

结果表明,在自由度为1时的χ2统计量为11.660 2,且P<0.05,拒绝原假设,通过Hausman检验,因而该面板数据模型最终应为变系数固定效应模型.

(三)以企业为主体,模式多样化的创新平台不断涌现

以特色小城镇创建为平台,22个国家级特色小城镇率先基本建立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高效运营机制。每个特色小城镇吸引企业投资运营主体1个以上,其中不乏国有大型企业和民营500强企业,大量国有、民营企业参与特色小城镇建设,特色小城镇已成为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的投资热土。截至2018年底,这22个国家级特色小镇已完成投资65.28亿元,其中社会投资42.1亿元,占64.5%。

(四)以创新为动力,政府引导服务更加精准有效

山东省在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开展之初,就坚持合理厘清政府与市场的界限,适度扩权强镇,强化镇政府的社会管理和服务引导作用,强化规划管理、政策配套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大多数镇或所在县(市、区)政府都设立了特色小镇建设专门机构,配套专职人员,当好“店小二”,靠上进行全过程、全方位服务。同时,重点支持和发挥好企业在特色小城镇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每个小城镇都引入一个或几个投资运营主体,由企业按照市场规律去进行小城镇的项目策划、项目运营、招商融资和利益分享。

步骤4 比较初始优先级为1的货位的最短出库时间,用时最短货位的复合优先级为1,次之货位的复合优先级为2,且用时相同的货位的复合优先级相同,以此类推,得到该组货位用时最长的复合优先级为τ1;比较初始优先级为2的货位的最短出库时间,用时最短货位的复合优先级为τ1+1,次之货位的复合优先级为τ1+2,且用时相同的货位的复合优先级相同,以此类推,得到该组货位用时最长的复合优先级为τ2;重复上述步骤,至所有货位设定复合优先级。

二、主要做法

(一)深挖齐鲁大地深厚的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构建小城镇发展的特色之魂

由高水分小麦干基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物料厚度在3.5~6.5cm范围内,薄层厚度大的物料比厚度小的物料可获得较大的干燥速度。在干燥起始阶段,随着物料厚度的增加,单位时间内物料水分的蒸发量明显增加,其根本原因在于物料薄层厚度增加,干燥热空气在物料层中停滞的时间增加,湿——热交换进行的比较彻底。高水分小麦的薄层厚度越大,高水分小麦籽粒中所含有水分也就越多,拥有足够多的水分供其干燥,所以薄层厚度大的物料干燥速度高。但如果物料层厚度过大,将会增加干燥设备中风机的载荷,致使物料干燥速度的降低。根据试验结果得知不同薄层厚度条件下高水分小麦的干燥速度之间差异显著。

22个特色小城镇因地制宜,深挖特有的自然禀赋、历史文化资源、特色产业文化资源,分别形成了空港小镇、陶瓷风情小镇、葡萄酒小镇、海盐小镇、多彩毛呢小镇、日光幸福小镇、板材木业小镇、阿胶小镇、农创小镇、音乐风情小镇、黄金小镇、书画小镇、新产业创新小镇、玻璃智造小镇、创新家电小镇、康养小镇、茶香小镇、航空运动小镇、军工文化小镇、无机硅新材料小镇等特色小城镇文化品牌,一镇一主题、一镇一特色、一镇一品牌。这些特色品牌有机融合小城镇建筑风貌和建设肌理,为改变“千镇一面”状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产业的发展打上了地域文化的印记。

(二)以特色主导产业引领小城镇经济协调发展,构建起小城镇发展的核心支撑

加强规范引导、典型引路、服务支撑三大机制建设。山东省每年拿出一定的财政奖补资金、土地奖补指标,根据年度特色小城镇年度绩效考核情况进行奖补;每年召开一次推进会,请专家培训、组织经验交流、现场考察学习等;编制《全省特色小(城)镇典型案例》,推广创新性工作经验。部分市还聘请第三方进行特色小城镇建设动态监测评估,及时准确掌握小城镇发展动态,及时完善配套支持政策。

(三)“产、镇、人、文”融合,全面提升小城镇载体功能

在特色小城镇建设中,山东坚持“产、镇、人、文”有机融合,把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新需求作为小城镇建设根本任务。坚持生态优先,把提升城镇生产生活的绿色化、便利性、舒适度放在首位,着力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与发展,着力提升城镇道路、供水、燃气、供暖、污水处理、住宅小区和公园、绿地建设,着力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着力建设以镇为中心、中心村为节点、遍布所有村庄的公共服务体系。以产业发展作为核心,构建以特色主导产业为主体、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协调发展的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延展流通链,提升价值链,补齐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短板,着力把小城镇打造为乡村振兴的辐射带动平台、新型城镇化的集聚平台、乡村一二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平台。把文化作为提升小城镇发展内涵的基本内容,打造小城镇特色品牌,挖掘培育特色文化产业,并把文化有机融入产业品牌塑造、特色产业培育和小城镇风貌建设,打造有特色、有品位、有温度、有活力的特色小城镇。通过特色小城镇建设,小城镇更加宜居宜业宜游,小城镇的产业集聚、人口集聚载体作用发挥更加充分,22个国家级特色小镇镇均常住人口在5.6万以上,镇均入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6.7家。

(四)强化市场化体系建设,构建多元主体共建共赢共享新机制

全省建立了特色小(城)镇动态监测机制,全面、及时、准确掌握全省特色小城镇发展情况。省委、省政府从土地、财政、金融、人才四个方面细化支持政策,全方位加强对特色小城镇创建工作的扶持引导。设立财政奖补资金、土地奖励指标,根据年度绩效考核结果按时下拨,督促各市专项用于特色小城镇建设。各市、县党委、政府把特色小城镇建设作为探索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载体,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特色小城镇配套支持政策。各镇党委、政府负责人亲自抓特色小城镇建设,组成特色小城镇工作办公室等专门机构、配置专(兼)职人员,凝心聚力落实好特色小城镇建设服务支持工作。

(五)强化规范引导,推进小城镇建设高质量发展

22个国家级特色小镇依据各自不同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基础资源和在区域经济中的产业分工,着力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有的小城镇挖掘特色自然禀赋和历史文化资源,形成文旅、文创类特色主导产业,特色自然和文化资源得以价值重塑、价值实现,成为小城镇发展的新引擎,如淄博市昆仑陶瓷文化创意小镇、济宁市尼山圣境文旅镇、临沂市崮山军工文化小镇等。有的小城镇依据长期形成的雄厚传统产业基础,通过特色产业资源集聚,形成特色主导产业集群,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实力不断实现跃升,极大强化了小城镇发展的支撑力,如烟台刘家沟葡萄酒小镇、日照市巨峰茶香小镇、聊城市陈集阿胶小镇等。有的则利用环境、区位等特色优势,加速新兴产业发展和集聚,构建特色产业发展新高地,如济南市玉皇庙玻璃智造镇、青岛市南村家电小镇、枣庄市西岗有机硅新材料镇等。有的小城镇则注重发挥乡村产业发展的龙头作用,大力发展涉农产业,小城镇作为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平台、辐射带动基地、农民致富增收载体等作用得以更充分地发挥,如威海市虎山镇、滨州市吕艺镇、德州市尚堂镇等。小城镇的特色主导产业税收都占小城镇税收的70%以上,特色主导产业引领小城镇在区域经济发展大局中找到了自身的产业定位,赢得了更广阔的产业发展空间,提升了小城镇经济在全省的经济站位。

三、发展特色

(一)用足用好政策,切实把特色小城镇“试验田”“示范田”作用发挥好

探索仿效国家特区、自贸区等建设经验,制定出台适合小城镇特色发展的资金、土地、金融等方面具体可行的配套政策,支持特色小城镇先行先试。

其中Aip为i类产品人均生产性土地面积,Bip为i类产品的生产量,Yi为i类产品的全国年均生产力,rj为均衡因子,取自GFN2016年最新数据。某种土地类型的生态足迹=该土地类型生产产品消费量÷该土地类型的全球年平均产量×该土地类型的均衡因子

(二)坚持以特色兴镇、以产兴镇,持续推进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

坚持特色挖掘不松懈、特色培育不走样、特色产业发展不停步,践行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适合自身实际的道路”的指示要求,实现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全面、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深入挖掘特色小镇发展规律,深入探索差异化的特色发展路径

要研究小城镇特色化发展的内在规律,重点打造好实施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战略的特色小城镇“双轮驱动”平台,发展好小城镇特色经济,培育独具小城镇特色的宜居宜业宜游环境,展现小城镇特色魅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建设发展研究院、山东省建设科技与产业化中心有限公司)

标签:;  ;  ;  ;  ;  ;  ;  ;  

山东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