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车身结构设计与轻量化策略论文_刘绍安,袁王锋

电动汽车车身结构设计与轻量化策略论文_刘绍安,袁王锋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电动汽车行业有了很大进展,人们对电动汽车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为设计开发一种新型电动汽车车身,给出该小型电动汽车车身设计过程的架构方案,提出设计过程中实现尺寸、性能、重量等目标的管控方法。为确保汽车车身各项性能目标的实现,采用CAE仿真技术进行多维度分析评估,将车身性能立体化呈现,及时发现风险点,并进行同步修正设计,得到良好的车身结构。在重量控制方面,通过多材料、多工艺的应用实现车身的轻量化,初步完成该型电动汽车的钢铝混合车身设计,为该新型电动汽车车型量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小型电动汽车;车身设计;轻量化

引言

车身是汽车的重要部分之一,电动汽车的车身结构需要有足够的强度,这样才可以保证人们的安全。同时,电动汽车也需要拥有足够的刚度,以便可以正常工作,人们还要设计出合理的动态特性,以控制电动汽车的振动以及噪声。此外,如果实现车身的轻量化目标,那么电动汽车就可以拥有较强的续航能力,所以,不断优化设计电动汽车车身的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1轻量化设计内容与步骤

在轻量化设计过程中,由于电动汽车车身零部件数量众多且结构尺寸差别较大,不同零部件对前舱静态与动态性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减薄有些零件的厚度虽然可以减轻重量,但同时也降低了车身整体的模态与刚度。并且,轻量化后的车身也不一定能够满足电动汽车整车的安全性能。因此对电动汽车车身部件进行灵敏度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选出对模态、刚度和质量灵敏度值不同的部件进行减薄或增厚,可以达到车身轻量化和提高车身静动态性能的目的。同时,通过对车身轻量化后的电动汽车整车进行正面碰撞仿真分析,对比车身轻量化前后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能指标,验证该轻量化设计方法的可行性。最后,根据优化前后的对比分析结果确定车身轻量化设计的最优方案。

2车身结构设计

构建完车身主体架构走势后,就开始进行车身结构设计。三维数据的建立都要遵循点、线、面、体的过程,即由点生线、由线生面、由面生体的过程。所以在进行车身3D数据制作前首先会制作2D数据,即常说的典型断面。车身典型断面是车身设计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能够定义零件与零件间的配合关系,指导接下来的3D数据制作,反映运动件的运动轨迹,评估初步的工艺可行性,反映截面的弯扭特性等。一般一个车身的典型断面会有几十个,本文主要展示了本车的几个主要典型断面。(1)门上铰链位置的典型断面,断面反映了车身此处内外板及加强板的搭接形式、型面尺寸及构成角度,体现了门的运动轨迹、密封形式、铰链的固定方式以及门与翼子板的配合关系等。(2)门限位器位置的典型断面,其主要体现了限位器的运动轨迹、安装形式,以及为了配合限位器车身钣金和门钣金所定义的相关结构及尺寸,同时也体现了翼子板为了避让门开启所定义的固定结构。(3)门槛位置的典型断面,此断面涉及车身、开闭件、外饰件、内饰件、电器等多专业,所以此断面主要体现了门与车身、外饰件之间的配合关系,外饰件、内饰件以及电器在车身钣金和门钣金上的安装形式,以及车身钣金自身的尺寸定义等。(4)顶盖后横梁位置典型断面,此断面是为了说明在断面设计时除了考虑结构外还要兼顾人机需求,以保证人机需求车身结构进行了相关避让,这种避让是满足性能要求和初步评估的前提。

3汽车车身结构轻量化研究方法

3.1尺寸优化方法

尺寸优化是指在给定结构的类型、材料、布局和几何外形的前提下,优化各个组成构件的截面尺寸,使结构最轻或最经济,例如对节点位置已定的桁架结构求各梁的最优截面尺寸;对几何形状已定的平面板结构求各部位的最佳厚度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改进汽车的结构

人们要不断改进汽车结构,使得汽车内部的零件变得更加薄壁化、中空化、小型化以及复合化。在优化设计车身结构时,会使用拓扑和形貌优化、形状以及尺寸优化的方式。目前,我国应用比较多的是拓扑优化方法,而形貌优化主要用于优化加强筋的形式走向等,形状和尺寸优化主要用于钣金件的型面和板厚。

3.3形貌优化方法

形貌优化是一种形状最佳化的方法,即在板形结构中寻找最优的加强筋分布的概念设计方法,用于设计薄壁结构的强化压痕,在减轻结构质量的同时能满足强度、频率等要求。形貌优化不删除材料,而是在可设计区域中根据节点的扰动生成加强筋。形貌优化是形状优化的高级形式,采用的变量为形状变量。形貌优化的设计区域首先被划分成大量独立的变量,然后进行一系列迭代优化,并计算这些变量对结构的影响。通过指定板壳单元节点在其法向的移动量,不断调整有限元网格模型的结构形状,直至获得满足设计目标的最优移动节点区域的最佳组合,它与基于钣金面上的加强筋布置设计过程类似。形貌优化的目标函数可以是车身零件的频率、刚度、强度等,设计变量是决定优化过程中节点位移变化的向量,加强筋方向一般与冲压方向一致,还需要定义最大起筋高度、最小起筋宽度或加强筋角度等;设计变量区间选择也可以作为约束条件处理。

3.4拓扑优化

(1)弯曲工况。根据车架结构弯曲刚度试验标准,对该有限元模型进行弯曲工况下的满负载加载。设计满载600Kg(包括5名乘坐人员,座椅质量,车架上部框架质量),动力放大系数取2.0。在新能源汽车结构设计中,构件储存的应变能大小是反映该构件承载能力的重要指标。设定该车架有限元模型拓扑优化设计目标函数是应变能,约束条件是满足车架结构弯曲刚度(11kN/mm)时,最大竖向位移小于1.2mm,挠度位移小于0.3mm,车架结构变形光滑过渡。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计算平台,进行线性变密度拓扑优化计算。在30次循环迭代后目标值趋于稳定。弯曲工况下车架结构两侧车门附近具有较多的材料,为电池组主要承载结构;前部和后部也保留了较多的材料,为电机和行李主要承载结构。另外,在前、中、后部之间形成了斜杆连接型式,实现了整个车架结构的受力连续性,符合弯曲工况下的承载要求。(2)扭转工况。根据车架结构扭转刚度试验标准,对该有限元模型进行扭转工况下加载。左、右前车轮车轴处施加竖直方向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使车架结构产生扭转变形。设计满载600Kg,其质量由4个车轮车轴平均分配,动力放大系数取2。则每个车轴所受载荷3KN。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计算平台,在左右前车轮车轴位置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载荷3KN,左右后车轮车轴位置施加全约束载荷,进行线性变密度拓扑优化计算。车架结构为多个三角形组成的桁架型式,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抗扭特性。车架内部形成的空腔结构可用于电池组的合理设计与安装。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从总体到局部、从架构到细节的车身设计思想,对一种新型电动汽车车身结构进行设计,通过CAE仿真优化技术实现车身架构和结构的校核与优化,应用多种材料、多种工艺等实现车身轻量化。车身良好结构和轻量化策略可为后续该型电动车的量产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于玉真,李励,肖健.微型电动汽车车身结构改进及动态试验分析[J].现代制造工程,2017(7):75-79.

[2]谢伦杰,张维刚,常伟波,等.基于SIMP理论的电动汽车车身多目标拓扑优化[J].汽车工程,2013,35(7):583-587.

[3]刘保公,刘子建,周小龙,等.基于刚度链的纯电动汽车车身主断面优化设计[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8(4):959-967.

论文作者:刘绍安,袁王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1

标签:;  ;  ;  ;  ;  ;  ;  ;  

电动汽车车身结构设计与轻量化策略论文_刘绍安,袁王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