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玉米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_玉米论文

吉林省玉米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_玉米论文

吉林省玉米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吉林省论文,产业发展论文,玉米论文,思路论文,对策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吉林省作为全国重点产粮大省,玉米商品量、外调量、玉米出口量和人均占有量等居全国首位,玉米资源优势十分明显。由于区位因素、资源禀赋造成玉米成为吉林省农业不可替代的主导产业。玉米生产又出现了结构调整难、进入市场难、农民增收难,农业经济效益难以提高,摆脱这种状况的基本思路是以玉米生产为基础,构建一个全方位、系列化、具有多重产业关联度的玉米产业框架,形成一个玉米产业整体开发的系统思路,从根本上确定吉林省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格局。

一、玉米产业体系构造

1.构造的基本形式 大力发展畜牧业和加工业,拉长产业链条,形成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在内的“大玉米经济链”。(1)玉米种植体系。以“公司+农户”、“订单农业”、“股份合作制”、“合作社”等组织方式,建立玉米区域化、专用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体系;(2)畜禽饲养体系。在发展千家万户饲养畜禽的基础上,重点发展规模饲养、发展以玉米为主要饲料的精品畜牧业;(3)畜产品与玉米精深加工体系。以大成集团、黄龙公司、赛事力达集团、德大公司、皓月集团等龙头企业为主体,发展畜产品与玉米精深加工。(4)加强防治环境污染的设施建设和产业相关的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实现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运行的方式 (1)农户进入市场。一是专业农户通过市场交易方式与企业联结;二是农户与企业通过契约联结; (2)农户融入农业企业。通过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的组织形式,将生产、流通、融资等多项活动都纳入企业统一管理。

二、玉米系列产品构造

1.构造的基本形式 (1)专用玉米生产基地建设。根据玉米用途的改变,玉米原料产品相应变化,把现有的玉米从四个方面分开种植。工业用玉米种植。就是按照加工转化的需求,种植高油、高淀粉玉米和糯玉米、爆玉米等;饲料玉米种植。按照发展精品畜牧业的需求,大力发展市场需要的优质饲用玉米,据测算,种植高产优质的饲料作物效益将比种植粮食作物作饲料的效益高出50%;出口玉米种植。按照国内外贸易和市场需求种植优质玉米,力争打出去,占领一部分国际市场;食用玉米种植。生产以鲜食为主的甜玉米、糯玉米和青玉米。建立饲料玉米、工业原料玉米、食用玉米种植墓地和优质玉米出口基地。(2)畜牧业产品。利用吉林省玉米生产优势,在开发畜产品的精品市场上下功夫,把吉林省建成以生产精品为特色的畜产品主产区。改变以地方品种为主的品种结构,改变役畜多、产品畜少、产品畜中猪多、牛羊等家畜少的状况,就是说,役畜比重要降、产品畜比重要上升,生猪要稳,牛羊要大发展;(3)畜产品加工品。开发以肉类为主要原料的最终食品;(4)玉米加工业产品。从国内外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吉林省具体省情出发,吉林省未来玉米加工业将重点发展饲料工业,提高淀粉加工业深度,扩大酒精制造业生产规模,加快玉米终端食品发展速度。

2.运行的方式 大力发展精品畜牧业。(1)利用资源条件,大力发展绿色玉米,生产符合国际市场要求的饲料,为畜牧业大发展创造条件。发展精品牧业。发展中、高档畜产品,弥补目前高档畜牧产品供应缺口;(2)实现标准化生产。从品种选择和培育、培养管理、疫病防治、饲料生产,到贮藏运输,都要标准化。靠标准化,走向市场;(3)充分重视和切实抓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切实加固抵御疫病的防线;(4)为了保证畜产品在国际贸易出现卫生检疫问题,取得公平的权利,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借助入世的有利时机,抓紧加入世界兽医卫生组织,做到畜牧业发展在卫生检疫方面,迅速与国际水平接轨。

建立现代玉米加工业。(1)把玉米的精深加工摆到牵动全局的战略位置,积极培养和扶持现代化、高科技含量的玉米加工企业群体,用高新技术武装玉米产业,盯住国际玉米技术前沿,引进与研发世界一流的设备与技术,提高玉米加工业企业技术的原始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基地和产业化示范生产线,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和科学家队伍,为吉林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对玉米资源实行深度开发,实现多层次加工增值。(2)要以黄龙、大成和吉发生化为主要发起人,组建吉林玉米集团,获取资源垄断效益。根据市场需求,加速长春市玉米加工园区建设,引导玉米加工业的规模化、一体化和园区化(密集化)。(3)玉米加工业要走国际化道路,要按国际标准对玉米加工企业进行指导,改进生产、加工、包装和储藏技术,争取尽快达到国际标准的要求。开发一批具有较大市场潜力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名牌产品;(4)改变农产品加工业城乡分布不平衡的格局。在长春、吉林两市,重点发展大型的粮食、畜产品的深加工,在中小城市和县城镇,依托地区优势,发展中小型的特色食品等部门。在广大的农村,注重乡镇企业的发展,在本地农副产品和廉价劳动力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一批农产品初加工企业,带动农村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加强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城镇、乡村之间相互配套、密切联系的城乡农产品加工网络,实现城乡之间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玉米经济组织构造

1.构造的形式 (1)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和股份制农场。一是反租倒包。指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委会或企业,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将农户承包的土地部分或全部以一定价格重新租赁回来,然后再承包给有经营能力的第三者。二是股份合作制。指农户在自愿的基础上,以承包的土地入股,成立土地股份合作公司,公司将农户入股的土地通过竞价发包,入股的农户按股份分得红利。三是农户间自愿协商转包。指部分农户主要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而将承包的土地协商转包给他人。四是加快农业引进现代产业组织步伐。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大中型工商企业进军农业,组织农业公司,发展工厂化农业,对农业实行企业化经营;(2)龙头企业。强调企业在玉米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新建企业要培育,基点要低——对投资规模的要求不一定太高;注册要易——简化注册手续;形式要多——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投资兴建玉米加工企业。改变长期以来按行政区划和部门投资安排的玉米加工企业规模小、产品结构雷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状,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的企业改造、兼并与重组,条件成熟的还可通过企业集团的形式,努力扩大玉米加工企业规模,创造出更高规模效益。形成合理的企业布局和规模结构。扶持龙头企业不能面面俱到,应对重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给予扶持,使龙头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加快资本运营,盘活存量资产。通过联合、兼并、租赁、拍卖、委托经营等多种形式,促使产权明晰和资本活化,鼓励条件成熟的企业上市融资,吸引和筹措资金。(3)中介组织。大力发展中介组织尤其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可以采取如下几种形式:一是支持、鼓励和发展农民自办购销组织。注意扶持并不断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鼓励发展农民流通合作社,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开展农产品加工、销售服务;二是对现有的供销合作社进行改组、改造、创新,按照自愿、互利原则吸引农民入股经营,组建大型农民流通专业合作社;三是强化对现有经纪人队伍的培训工作,农村经纪人经过培训后要持证从业。

2.运作的方式 (1)在完善农村家庭承包制过程中,各级政府要因势利导,在农村商品经济较发达地区,应大力促进土地向种田能手和种植大户集中,创办家庭农场,培养和形成中国式的租地农场主。先是组织家庭小农场,然后再逐步扩大为大农场,再往后可以由农户合伙投资联合创办农业生产经营综合体,实行农工商一体化经营;(2)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快市场网络建设为手段,以加快优质玉米资源基地建设为依托,以整合、发挥科技优势为动力,以加快玉米工业化深加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加大投入,扩大玉米工业化深加工产品总量,加快产业发展速度;优化淀粉工业产品结构,做大做强淀粉下游产品;扶持优势龙头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关联度,拉长产业链条;提升经济效益,建设玉米深加工产业强省。

标签:;  ;  ;  ;  ;  ;  ;  ;  

吉林省玉米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_玉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