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柯桥古镇保护整治与复兴论文_王新锋

绍兴越州都市规划设计院 浙江绍兴 312500

摘要:上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的古镇基本上还处于沉寂状态,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盲目模仿大城市风格、水乡填河、山村开山等现象,诸多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遭受了严重的破坏。本文以柯桥古镇为例,针对历史古镇在衰落中产生的问题,对古镇历史和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与分析,提出了对柯桥古镇保护整治与复兴对策。

关键词:古镇 保护 复兴

前言

当前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深刻变革,城镇建设的变化也日新月异。在这样的背景下,承载着城镇早期的历史记忆,曾经拥有过繁荣和辉煌历史的旧城区、旧镇区、城镇主要商业街区,一些得到很好的保护和更新,保持着历史风貌和活力;一些在城镇大规模改造的浪潮中变的面目全非,失去了原有的风貌特色;还有一些则随着城镇新区的开发和城镇发展重心的转移,逐渐被遗忘,走向衰弱。

1987年华盛顿国际古遗迹理事会第8届全体大会通过的《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中写道:“历史城区体现着传统城市文化的价值。这些文化财产无论其等级多低,均构成人类的记忆。”柯桥古镇作为一个沉淀了深厚历史记忆,曾经繁荣辉煌而如今却已衰落的历史古镇,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实现复兴,从而实现长效保护和延续古镇生命力,这不仅是实现利益的需求,也是为了更好地延续柯桥古镇早期发展的宝贵记忆。

1、柯桥古镇历史与现状

柯桥古镇是浙江屈指可数的著名水乡集镇之一,因其经济发达、物产丰富、市场繁荣,素有“金柯桥”之美称;又以其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而成为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和“浙江旅游乡镇”。明张元忭《三江考》上说:“今山阴三十里有柯桥,其下为柯水。”柯水流经镇内街河,镇得名于桥,桥又得名于水。清乾隆南巡时曾慕名来柯桥揽胜,在镇东柯亭旁的放生庵内立有“放生御碑”。

20世纪80年代柯桥古镇

浙东运河东西向横穿整个柯桥历史文化街区,与南北流向运河支流——柯水的十字型交汇处,融光桥、永丰桥和新柯桥三座石桥鼎足而立;古纤道是绍兴独有的一种桥路结合的古道,是古人行舟背纤的通道,又是来往船只躲避风浪的屏障,顺着运河,时而一面临水,一面依岸,时而两面临水,平铺水中,俨然一条飘带,蜿蜒伸向水天极目之处;基地内现存的53个河埠头是运河文化的又一重要构筑,传递着水乡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历程。

古纤道

柯桥历史文化街区呈现出浓郁的绍兴水乡风情,河、路、屋的传统空间格局保存较好,水、路、桥、水街、水埠、建筑等巧妙而自然地融为一体,街随河走,河连桥路,“一河一街,一河两街”的水街格局随处可见。

一河两街

2、柯桥古镇的主要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到当前时期,我国的城镇建设大体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即80 年代,以城镇新区建设和规模扩张为主,基本上属于外延式拓展,城镇新区建设伴随着外部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聚集和内部城镇人口的迁移,一些城镇旧区往往被故意遗忘,不可避免地陷入相对衰落的境地;后一阶段从90 年代初期开始,“20 世纪90 年代,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兴起,掀起了旧城地段的建设开发的高潮。由于许多城市没有重视历史街区的保护,用一般的城市旧区的拆建改造的方式,使得很大一批历史街区在经济发展大潮的冲击下受到破坏。”(阮仪三,孙萌.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若干问题研究.城市规划,2001.10)这些建设性破坏的问题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规模较大的城市中尤为明显。

以柯桥古镇为例,古镇的保护和改善长期以来受到绍兴县党委和政府的重视,柯桥城镇建设采取跳出老镇区建设新区的方针,使古镇整体历史风貌基本得到了保留。然而随着新区建设的兴起,商贸中心逐步从旧区向新区转移,许多古镇老居民外迁,使街区长期处于相对衰落的状态,表现为当前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诸如:

■传统商业没落:如今商业职能逐渐衰退,仅剩的几家店铺也店门半掩,基地内主要单一的居住职能,人气的冷清又加剧了商业的没落。

■内外交通不畅:古镇内建筑密集,街巷狭窄,机动车通行不畅,存在一定的消防隐患;基地内部道路不成体系,缺乏停车与回车场地。

■基础设施落后:基地内基础设施严重缺乏,电力电信线路架空敷设,杂乱无序;缺乏生活污水收集系统,生活污水进入雨水管直排河道,建筑内无法改造卫生间;缺乏有序的垃圾收集,公共厕所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环境质量下降:生活垃圾与生活污水残留在街巷路面,老街北端形成马路市场,垃圾遍地,河道水质较差,漂浮物随处可见,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缺乏,古镇内原住民的生活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3、柯桥古镇的保护整治与复兴

柯桥古镇奠定了柯桥早期的城镇基础,承载了柯桥古镇数二千多年发展的历史记忆,是柯桥历史文脉的精华之所在。柯桥古镇内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和传统文化比较集中,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教育纪念和社会经济价值。如何协调保护整治和复兴的矛盾,本人觉得应该从“文脉延续、重点恢复、合适发展”这三者之间来做研究。

■文脉延续:保护柯桥古镇的历史风貌特色和文化内涵,保留反映古镇风貌的建筑、水街、长廊、骑楼、老街、院落、习俗等,注重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保护两手抓。非物质文化包括: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柯桥古镇也沉淀着大量的非物质文化,如水乡社戏、越歌、绍兴宣卷、绍兴祝福、绍兴师爷故事、绍兴旧婚俗、水龙会、赛龙舟、绍兴酱油传统酿造技艺、绍兴乌干菜制作与烹饪技艺、圆木制作(箍桶)技艺等,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关系,就像一个人的躯体与灵魂,那物质文化是躯体,而非物质文化则是灵魂,保护柯桥古镇的历史风貌特色和文化内涵,就应该保护完整的一个“人”,这样才能使柯桥历史文脉源远流长。

水乡社戏

绍兴旧婚俗

■重点恢复:综合分析柯桥古镇重点保护区内的建筑风貌、高度、质量、年代与街巷、院落空间肌理、习俗活动等,进行立面整治与功能更新,拆除与古镇风貌不协调建筑,以传统街巷格局、水街格局与建筑风貌为设计元素,填充完善古镇肌理,恢复古运河与柯水两侧水街特色,设计老街商行,引进当铺、打金、探花、药铺、酱园、酒肆、茶馆等特色物产商铺,并结合戏台,形成公共活动空间,在基地内重现“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风情,为柯桥古镇发展注入新活力。

恢复效果图

■合适发展:在保护与恢复的前提下,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古镇也应作出相应的内容,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的自我壮大,从而可以更好的保护自己。柯桥古镇的发展应该做到合适发展,在不破坏传统历史风貌与文化的前提下,结合资源特点,拓展古镇职能——延续居住职能、发挥商业职能、发展旅游职能、培育博览职能。例如,居住职能的延续可以保存地方生活形态,是旅游和博览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商业和旅游业既可以相互促进,还可以提高古镇居民的收入,并带动博览业的发展;博览职能的培养可以增加古镇的旅游吸引力,并促进商业的发展。

恢复效果图

积极调整和发展古镇职能,是协调古镇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矛盾的有效途径,针对历史街区在规模、传统职能、空间结构、文化特色及在城市中的区位等特点,因地制宜,将街区职能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建设、历史文化资源利用相结合。因此,对柯桥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可以基于多种职能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当前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古镇职能的复合化将使古镇更具活力,从而实现古镇复兴。

4、结语

历史是城市的渊源、城市的灵魂,城市是历史的见证。保护历史古镇,秉承传统文化,对留住城市历史记忆、弘扬城市文化特色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对优秀古镇进行积极保护、持续更新,古镇才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城市才能保持旺盛的持久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王云才,李飞,陈田.江南水乡古镇城市化倾向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16(6):700-703.

[2] 李倩,吴小根,汤澍.古镇旅游开发及其商业化现象初探[J].旅游刊,2006,21(12):52-57.

[3] 周霞,冯江,吴庆洲.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J].城市规划,2005,29(8):93-96.

[4] 李和平,王耀兴. 历史街区保护与利用中的职能发展研究[J].规划师2010年01期

论文作者:王新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8

标签:;  ;  ;  ;  ;  ;  ;  ;  

浅析柯桥古镇保护整治与复兴论文_王新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