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节目中的情与质-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的新作赋能论文

戏曲节目中的情与质-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的新作赋能论文

戏曲节目中的情与质
——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的新作赋能

王君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摘要: 戏曲节目,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窗口有着不可小觑的能量。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作为一档戏曲类节目,自2015年栏目改版升级,著名电视戏曲制作人、主持人白燕升加盟并担任总制片人、总导演以来,节目收视和社会反响屡创新高。2019年6月9日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又一新作“山西青年戏曲演员擂台赛”完美收官,用其独特的情感与品质为传统戏曲文化赋能。

关键词: 戏曲节目;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戏曲文化;白燕升

山西,是戏曲的故乡。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用一种新的形式“导师制”创办山西青年戏曲演员擂台赛,见证了山西梆子戏的青年才俊的成长和蜕变。北路梆子、上党梆子、晋剧、豫剧、蒲剧、眉户的32 位专业团体的优秀青年演员,在晋剧名家谢涛、蒲剧名家孔向东、北路梆子名家成凤英、上党梆子名家陈素琴四位导师的精心雕琢下,通过战队组建、自选、对阵和联盟四个环节进行打擂。竞技场上,唱念做打、手眼身法。竞技的背后戏曲人的辛酸故事在这个舞台头一次揭开,这种“撕裂”与“反差”体现传统戏曲文化的情感与品质。

一、情感叙事:用讲故事建构文化认同感

乔纳森•H.特纳在《人类情感:社会学的理论》中指出,人类早期社会就是以情感为交流的基本媒介,它不但是人类生物的一种共性和基础,更能够“定向行动”和“唤醒他人”,[1]而在艺术世界的情感叙事,演员的文化自信与受众自身的文化认同镶嵌,从而建构起对于传统戏曲艺术的文化认同。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这档戏曲节目的新作之中,具备了三份要素:货真价实的青年演员、专注敬业的导师战队、慧眼识人的推荐官白燕升。有故事、有碰撞,让竞技舞台的戏曲节目真正做到活灵活现、有声有色。

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2]对于戏曲节目而言,以情达意,讲故事首先聚焦在节目的核心:参赛青年演员。一路过关斩将的总冠军张雨是一个典型代表,出生梨园,父亲张广平、母亲吴翠芳都是蒲剧界的名流之辈。从小耳濡目染让他喜欢上戏曲。考入艺校师从蒲剧名家马建义,短短五年的锤炼出演老师的代表作《战翼州》。天赐的好嗓子、好悟性,但是父亲对于他的要求从不松懈。进入运城市盐湖区蒲剧团后,又拜全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蒲剧名家孔向东为师,正言之“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再次学习正确的发声部位、吐字清晰的方法,孔老师摒弃老艺人“教徒留一手”的陋习倾尽全部心血。这样的学戏经历和浓厚的师徒情,已经使张雨立体的走近受众。但戏剧化的故事,又让大家肃然起敬。学戏其间患重病,身体已经处于透支状态,医生勒令停止唱戏。病愈重返舞台,他一切从零开始,为了最初的梦想和身体做抗争。在《走进大戏台》青年戏曲演员擂台赛最后的决赛再次唱响师傅的《战冀州》,干净有力的唱腔、加上抢背硬僵尸、360 度僵尸、垛子双叉硬僵尸倒扑虎3 个这样的高难度戏曲技巧动作一举胜出。推荐官白燕升甚至用心疼的话说到,希望他以后不要演了,身体最重要。这种到达极致的表演,已经不是在比拼技艺的范围,这是一个演员用尽心血对于戏曲的热爱的凝练。这也是电视节目传达戏曲艺术的最精彩的无法复制的方式,让受众看得过瘾、为演员骄傲、为传统戏曲艺术骄傲的情感共鸣。看似对于一个小人物的故事挖掘、角色刻画,实则是戏曲节目的深耕。

二、戏曲气质:《走进大戏台》的文化景观

“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这句令人不寒而栗又振聋发聩的警局来自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著作《1999 不战而胜》。[3]《走进大戏台》自信的打破了这一预言,自21世纪开播以来,用匠心传播戏曲艺术。一次次改版升级,面对泛娱乐化的现状抓住自己的优势打造独有的戏曲气质。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突破自我,用实力竖起一道戏曲节目的文化景观。

电子标签数据由128个比特组成。标签被激活后,对数据进行编码,加同步帧头,形成数据帧信号,采用反向散射原理(ASK调制信号)将数据发送给读写器。标签的数据编码形式如图2a和b所示。同步帧头形式如图2c所示。标签返回数据速率为10 kbps;返回整个数据帧,包括帧头,需13 ms。

隐形框架的形成需要好演员做中流砥柱,显性框架的建构更离不开和戏曲互溶的灵魂人物——“推荐官”白燕升。我们把“推荐官”的身份不再看成“主持人”,因为前面几场打擂中已然没有了“主持人”的符号,并不影响节目的构成,我们更多的把“推荐官”看作一个显性的“旁白”和“亲友”。在整个节目的框架当中,由推荐官来介绍每一位选手引出选手登场,看似客观陈述的旁白角色,既讲清演员的背景又铺垫竞技的味道。同时,每一位演员他都了如指掌,在每一个环节导师点评或打分时,推荐官的“亲友”性质也发挥出来,他可以从更了解演员自身的亲友视角和受众之间搭建情感互通,让节目除了竞技更有人情味。另外,推荐官在节目后期也有权参与投票,又有另一个“主持人”的角色设定,充分凸显推荐官的“推荐”功能。个人认为,前期节目没有为推荐官设置投票权利,正是为了抛开在战队组建、战队自选时推荐官的个人情感因素,而在后期拥有投票权时,一是为了增加竞争的激烈,二是为了强化推荐官和演员、导师、受众之间强烈的感情互溶。

2001年3月《走进大戏台》开办,以得天独厚的戏曲之乡为背景,邀请优质的专业团体、艺术院校、戏曲名家参与,加之高水准的制作团队,使得山西四大梆子晋剧、蒲剧、北路梆子、上党梆子以及多个地方剧种的影响力迅速扩展,成为一种山西人的文化标志。一档戏曲节目能够培养出它的气质必然是经历过风吹雨打的。栏目组不仅在全国各地进行节目录制,且多次走入地市、走进乡镇、走到老百姓的家门口。让电视戏曲节目不仅仅在电视里出现,让戏曲真正的流动了起来。戏曲本就从人群中衍生,自然要在人群里建立文化自信。这一点来看,《走进大戏台》是聪颖的,这个大戏台的“大”,涵盖了许多地域和场域。

再看技术层面,戏曲长于抒情,善用虚实结合演绎故事。电视弥补了戏曲舞台的限制性,把时间、空间、场景等等这样的要素可视化,念白、唱词以字幕形式展示,手眼身法步的细节放大,加之视频剪辑功能等,让受众更真切的触摸戏曲文化的厚实和精粹。戏曲让电视艺术不再平面,用真功夫告别哗众取宠,真正提升电视节目的内涵性。新旧技术的融合,古老与现代艺术的碰撞,让《走进大戏台》这档电视戏曲节目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电视节目,从戏曲艺术中搭建自身的文化气质,构成满足人类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景观。

《走进大戏台》节目具有很大的包容性,有专业演员、戏迷票友、有学生、有老师、有团体、有个人、有省内、有四方、有工厂农田、有演播大厅等等。从开办起,栏目设置四个板块“明星传递”、“戏迷龙虎榜”、“你会我也会”、“风云会”,以擂台赛的形式分别决出专业组和非专业组的总冠军;为丰富戏迷票友的参与度,加入地方剧种、戏曲知识问答和才艺展示等环节;为改变固化模式,回归演播室录制主题性节目“我们毕业了”、“好团好戏”、“杏花朵朵开”等,分别把在戏曲院校的学生、专业团体的演员、“杏花奖”(山西省舞台艺术最高奖)获得者汇聚到节目当中。直至2015年央视节目电视戏曲制作人、主持人白燕升加盟《走进大戏台》推陈出新,云集大咖打造品牌效应,推出伶人王中王、全国青年戏曲演员擂台赛、山西青年戏曲演员擂台赛等,拔高节目质量和层次,培养演员戏曲气质,提升全民戏曲素养,呈现山西戏曲的文化景观。

三、传受共振:传统戏曲文化的共同体意识

白燕升团队加盟《走进大戏台》,这股新力量是对传统戏曲节目的一次救赎。在节目改版之前,多以“演员+受众”或者“戏迷+受众”这样的传受形式出现,在改版之后尤其是这次的新作“山西省青年戏曲演员擂台赛”中,出现新的框架“演员=受众”,即演员在舞台上一样作为受者,不断接受导师、推荐官、观众的信息,和受众同频进行情感起伏。演员在这个舞台上的能量爆发和自我超越直接牵动每一位受众的关注点,也就是节目的“爆点”和“嘈点”。当表演者和观看的人站在了同一方位,这样的共同体意识已经自然而然的隐于节目之中。

贵州墨:观赏石界称为盘江黑珍珠,主要产于兴义、罗甸一带的南北盘江、红水河流域;石质多为水冲深色石灰岩,系观赏石中的珍品;兴义被中国观赏石协会评为观赏石之乡。由于长年无序开采,储量已近枯竭。

卡西尔在《人论》中就曾经说过“在艺术家的作品中,情感本身的力量已经成为一种构成力量(Formative Power)。”[4]《走进大戏台》这个戏曲节目一定程度上也是白燕升团队的艺术作品,他以一个“艺术家”的视角去创作电视节目,倾力灌注的是真实的情感,而情感本身就是对于传统戏曲文化的炙爱,这种情感让节目有足够的凝聚力。白燕升出生在河北沧州的一个农村家庭,从小受父亲影响酷爱戏曲,但因父母反对没有走唱戏这条路。一路从保定到河北电视台再到中央电视台,他真正做到了把爱好和职业融为一体,成为一名出色的电视戏曲节目主持人、制片人、导演。会唱戏、爱戏、出书、开演唱会,一个超级戏迷演变为内行,在戏曲舞台上游刃有余的穿梭于演员、主持人、评论人的身份之中。白燕升真正洞悉戏曲这门艺术,真正领悟在网络发展占据主流、传统媒体电视行业日趋下滑、戏曲生存举步维艰的现状,意识到自家的艺术需要保护和传承,意识到只有变革才能让戏曲节目有情怀、有质量。他四十年来对于戏曲爱的执着,可能不亚于一个专业戏曲演员对于戏曲的接触。戏曲滋养了他,他用自己独有的方式来守护这门古老而又精美的艺术。再来反哺,用更加透彻的理解去创作电视戏曲节目,保留原汁原味儿的戏,把电视这个平台的优势充分开发。这是白燕升和受众之间基于对戏曲热爱统一的情感共振。

在作业程序中,对枝丫材的二次压缩是本样机的主要压缩过程,并有最大压缩力发生,应以此计算最大压缩力(图4)。

白燕升在2015年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改版研讨会上说道“每一个民族都有值得和全世界人民分享的艺术,意大利有歌剧,法国、俄罗斯有芭蕾,中国有什么?中国的戏曲就是纯粹的本土国货艺术。对于我这样一个爱戏如命的人来说,我们会用最短的时间,把《走进大戏台》打造成一档有情怀、有品质,由海内外影响力的高端戏曲栏目,让戏曲真正走进大众。”[5]《走进大戏台》山西青年戏曲演员擂台赛,是白燕升团队继名家访谈、“王中王擂台赛”、“校园公开课”后的新一棒,依托山西优质资源,力求提升戏曲节目的专业化、精品化、竞争性、启发性。《走进大戏台》从戏曲节目的特殊性质出发,将传统戏曲艺术的研究、创作和教育融入进来,输出更多地优秀青年戏曲演员,让戏曲精神在情感和品质的互溶中走进广大受众。这是地方电视戏曲节目对传统戏曲艺术的赋能。

参考文献:

[1][美]乔纳森•H.特纳.人类情感:社会学的理论[M].孙俊才,文军译.东方出版社,2009.

[2]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3]张明芳.从“走新”到“走心”——从《走进大戏台》2015年改版说来[J].艺术广电,2015:116.

[4][德]恩斯特•卡希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5]白燕升.中国艺术报[N].2015,11,9(004).

作者简介: 王君(1995.1-),女,汉族,山西运城人,陕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硕士在读。

标签:;  ;  ;  ;  ;  

戏曲节目中的情与质-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的新作赋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