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西汉中山怀王陵简“刘涛”解读与校对_六韬论文

定州西汉中山怀王墓竹简《六韬》释文及校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定州论文,校注论文,竹简论文,中山论文,西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说明

一 竹简原始编号均注于释文之前。

二 释文右上角括号内的编号,为与今本《六韬》校勘的编号。

三 原简发现篇题十三个,均列于释文之前。释文篇题系据今本《六韬》补加,并参照今本分篇顺序排列,不能分篇的佚文顺排于后。

四 各篇章节参照今本顺序排列。简文有明显分章现象(如一枚简上部文字表现一个完整的意思后,下部为空白,而后相连的内容另出一简),释文按简文分章。属同章简文不间隔,属不同章简文间隔一行。

五 原简上的符号,释文只保留表示间隔的黑圆点,其余一概略去。

六 原简首、尾完整者,于释文首字、尾字下加“[”或“]”表示。

七 简文中残泐不能辨识的字,用“□”表示。简文残缺或不能辨识字形又不能确定字数的(包括中间缺整简的情况),释文用“……”表示。

八 校注以释文中所注括号内编号为序。

九 校注取《古佚丛书》续编所收宋《武经七书》影印本(以下简称宋本)为底本,校以银雀山竹简本(见文物出版社出版《银雀山汉墓竹简》第一册,以下简称汉本)、敦煌唐人写本(见国家图书馆所藏胶卷,以下简称唐本)、《群书治要》本(见《连筠簃丛书》,以下简称群本)和《六韬逸文》(见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兵家经典译注丛书之《六韬译注·六韬逸文》)。

一○ 释文校注一律用简体字。

释文

竹简篇题

1101 □贤而不知贤仁第四](1)

2392 方治国之道第六(2)

1125 乱之要第七·吏十重罪·民十……(3)

2505 □□□国所贵第八](4)

1173 方以礼义为国第十](5)

2305 □第十二

2230 第十三舜伐有苗武(6)

2227 □大失第十四(7)

2223 方武王胜殷第十六(8)

2231 □归廿二

0980 幼弱·第廿

2257 右方国有八禁第卅

2492 第卅一]

《文韬·国务》(9)

1138 曰:“为国之务果何?”(10)太公曰:

2338 失其所务,是胃害之(11);农失其时,是胃□(12)

1060 □杀之;重赋□(13)

1177 □是胃(14)夺之;多治(15)台游宫室之观(16),而不(17)

1049 者其民□,是胃(18)苦之,□□而□(19)

《文韬·举贤》(20)

0301 文王问太公曰:“举贤而国危亡者何也?”(21)太公

1834 贤之实(22)

0786 □好用以善(23),而以故不得(24),

1013 □不忠

2297 为忠,以非信为信,以誉为功,以□(25)

2238 党者(26),是其群至比周□习□也(27)。

2283 □而(28)忠臣死于无罪,其邪臣以(29)

《龙韬·农器》(30)

2261 问大公曰:“天下大定,国家毋(31)

《利人》(32)

0862 之必行也,必行者民利(33)。

《趋舍》(34)

2233 不同,喜怒不等。故有旧之□(35),有

0763 安乐,君世世(36)有国,合于忠者,贤士臣(37)

0818 令远者来,合

0838 治,而民不比,合于贪者,民(38)

《礼仪》(39)

2374 咸(40)以礼仪为国,而不能

0997 者何也?”大公曰:“礼者(41)

2494 为国不用礼仪可(42)

0847 之分择也,非所以□□(43)

2202 礼仪之为国也。](44)

《大失》(45)

0767 □;不法邪不亡(46);不法祸日起(47);不□

0814 □亡□;不法国且乱(48);不法民多□

0787 旱至;不法(49)

《动应》(50)

0111 □五□不就(51),□□

2207 □应其声也,如景之象其刑也(52)。

《六韬逸文》(53)

2358 □人父,孤人(54)

2343 忠谏者死,臾(55)者赏。以君子为下,以小人为(56)

2396 马,出入不以时(57)

2447 □风□甚雨,寒暑喜治宫室台池(58),日□

0586 日夜久□□□(59)

0972 □七十三所,大宫(60)

2224 王般庚之正(61)。武王曰:“于呼般

2300 曰:“礼贤敬士□

2286 听,独断,而

0172 言凡不□

2478 凡治国,主务举贤,故昔者汤之治

2316 曰:“奈何?”大公曰:“法令通□而□□”

0988 未足以大利其民者也。

2318 是以法令利民之……

竹简《六韬》(部分)摹本(约原大)

2506 问太公曰:“为国而能更法令者不

1118 曰章矣

0807 塞奸不得,上下惑。不法□

1087 草木不羊,日月传蚀,列星数

0805 之□乎?”对曰:“未有日月断蚀,有始

2395 □以欢为□□

0304 喜□不予,而喜夺此妾为正,臣虏明□

0793 贵胥馀,大宫室,旧以复多

1025 熊狼,月食□

0745 □曰:“吾闻有苗雨血沾朝衣,是非有苗

1175 有苗月蚀日断,三日不解,是非□

2228 有苗三日不见日,是非有苗之□耶?对

0302 □曰:“然则有苗何以亡?”对曰:“有

0789 之□右□蠡之水建土险也

1040 有苗是谓所

2362 □□□之□也,一曰君

0927 而害其国,二曰臣移者

0969 害其君,三

0608 大者害其本,四曰枝盛者

1634 五

0677 者害其□

1164 □八曰□□

1030 □□□曰□

2282 王问太公“治乱奈何?”太公曰:“其本”。

2277 武王曰:“为吏治也□□安在?”太

2425 吏者重能

0655 者□之□□也,□者吏之□□也□

2483 乃失其国

2344 曰:“□吏之□观民之□奈何乎?”太公

2239 吏□任,吏与民通,吏与民谓合,吏□

2433 吏□□可以

0823 吏毋奸,段段而众人于□

0408 □土者臣吏也,快志当

2429 曰□□吏公

0994 上好淫□

2222 □鬼不乡(62),天必降央(63),风雨不时,□□不□

0238 之治国,敢问□

0831 所泥,不用所爱,不用

1170 武王问太公曰:“王君之治国何如乎?”太公

2279 重赋敛夺万民,而腐之于府库。所

2399 □康,不得声严,而行贤者反佻伏

2393 其君不更不诲,使下人任大官而□

2284 亡,比君之治国也],

0555 □翼之臣,所

0241 臣有羽翼

0209 之□比为腹心之臣,王不事而不□

0928 四曰义,五曰权,六

2256 □其权,守其德,不以荡人□。·故王人之

2330 厚其禄,毋亲毋故,吏贞而平者上之不

2328 □者表其闾,君自至其家,君唯有善有□

2264 质子于殷,周文王使伯邑巧(64)

2263 死,有诏必王食其肉,□免其血。文王食其肉,□免其

2398 大公曰:“人

0577 闻其穷也,恒人之请,其所好恶同也。

0305 □昔亲合在真者,贞者急而刑使国□

2226 王问太公曰:“吾胜殷□呼?胡为胡□□”

2237 阳殷,问太公曰:“于乎殷民从从□□”

0542 为在建国立国□

2484 事者用明知,工疑者

0746 而御之则焉辟(65)去犹知

2203 曰:“二也,波王良(66)之御也,使

2441 民乎!故民心一也,有道者□之则

2276 马也,马心一也,有术者御之,则马正

2285 □取其国不得,免于危亡,武王

2347 □曰:“□以别能?”大公曰:“厪(67)之以名□疠

2337 能。武王曰:“何以

2342 “远者毋法,为之奈何?”大公曰:“□刑利国□”

2348 问太公曰:“为国□□□□□□□”

2351 文王召大公

0817 “□之乏乎?”大公曰:

1000 下□。武王曰:“何谓?”大公曰:

1129 也。武王曰:“其□□□□”

2406 □而何?”大公

1167 大公曰:“正不平,民不令,其令不行。”

2449 如□,文王大警走门□□至□□□□□

2334 □之士,拾君之□,扬君之善美,养君之

2453 其民甚苦之毋所

0605 使诚为事以功,击为作祸福,不可

2480 有王。大公曰:“人有仁

2332 武王曰:“何谓

2335 大公曰:“上大夫皆得取其官爵,莫不

0790 乎?”武王曰:“为之奈何?”大公曰:“□上

0816 “□果何如而政,何如而顷(68)?”大公曰

2370 “□□安在?”大公曰:“安不

2307 “奈何?”大

1884 靡草如□

2299 贵□□人而以为善者,故其民□

2295 “善而不为恶矣。”武王曰:“分善恶奈何,□众□□”

0878 已故为国能知分善恶之分

2250 官以治为常,三曰士以修身为常,四曰

校注

(1) 唐本和宋本有篇题《举贤》。

(2) 今本均有此类内容,而无此篇题。

(3) 简文有“王问太公‘治乱奈何?’太公曰:‘其本’”等,推测即此篇的内容。今本无此篇题。

(4) 今本无此篇题。但唐本《利人》篇和郡本《龙韬》篇内有“文王问太公:‘愿闻治国之所贵’。太公曰:‘贵法令之必行’”。推测此类内容可能即此篇之内容。

(5) 唐本有篇题《礼仪》。

(6) “第十三”,篇题次序。仅有篇题次序,而无篇题,其下“舜伐有苗”,释文中有武王问,太公回答有关有苗的简文。“有苗”,族名,古曰三苗,亦称有苗。《正字通》:“苗,苗人,古三苗之裔,自长沙沅辰以南尽夜郎之境,皆有之,与氐夷混杂,通曰南蛮”。

(7) 唐本有篇题《大失》。群本有文王问太公曰“愿闻为国之大失?”等内容。但无此篇题。

(8) 今本无此篇题。

(9) 《国务》,宋本篇题。群本有此内容而无此篇题。简文和今本此篇相合的共有5条,简的编号分别为:1138、2338、1060、1177、1049。

(10) 简文“为国之务果何”,宋本作:“文王问太公曰:‘愿闻为国之大务,欲使主尊人安,为之奈何?’太公曰:‘爱民而已。’”群本作:“文王问太公曰:‘愿闻为国之道。’太公曰:‘爱民’。”

(11) 今本无“所”字。“胃”借为“谓”,以下同。此句宋本作:“民失其务,则害之;农失其时,则败之。”群本和宋本相同。

(12)(14)(18) “是胃”,今本作“则”。

(13) 此句今本作:“无罪而罚,则杀之。重赋敛,则夺之。”

(15) “治”,今本作“营”。

(16) “台游宫室之观”,宋本作“宫室台榭”,群本作“宫室游观”。

(17) “而不”,今本无。

(19) 与前简文连接则读为“□杀之;重赋□□,是胃夺之;多治台游宫室之观,而不……者其民□,是胃苦之;□□而□”,此句宋本作:“无罪而罚,则杀之;重赋敛,则夺之;多营宫室台榭以疲民力,则苦之”。

(20) 《举贤》,宋本和唐本有此篇题,群本有此内容,而无此篇题。简文和今本此篇相合的共有7条,简号分别为:0301、1834、0786、1013、2297、2238、2283。

(21) 宋本此句作:“文王问太公曰:‘君务举贤而不获其功,世乱愈甚,以至危亡者,何也?’”唐本和群本与宋本同。

(22) 宋本此句作:“而无用贤之实也。”群本为“无得贤之实也”。

(23) 宋本此句作:“其失在君好用世俗之所誉”。唐本“君”下重一“君”字,又“誉”作“善”。

(24) 宋本无“以故”,唐本和群本无“而以故”。简文“□好用以善,而以故不得”,宋本作:“其失在君好用世俗之所誉,而不得真贤也。”唐本作:“其失在君,君好用世俗之所善,而不得其真贤之实。”

(25) 与前简文连接可读为:“□不忠为忠,以非信为信,以誉为功,以□。”此句宋本无,群本作:“好听世俗之所誉者或以非贤为贤,或以非智为智,或以非忠为忠,或以非信为信。君以世俗之所誉者为贤智,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唐本“或以非贤为贤”以下和群本同,“好听世俗之所誉者”作“君好听世俗之所誉言,世俗言者”。

(26) 今本“党者”后有一“退”字。

(27) 宋本“群至”为“群邪”,此句作:“若是则群邪比周而蔽贤”。唐本“若是则”为“若是者”,群本为“是以”。“邪”,唐本作“奸”。

(28) 今本均无“而”字。

(29) 与前简文连接则读为:“党者,是其群至比周□习□也,□而忠臣死于无罪,其邪臣以……”宋本此句接前文作:“则多党者进,少党者退。若是则群臣比周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奸臣以虚誉取爵位。”“奸臣以虚誉取爵位”,唐本写作“耶臣之以誉为爵位”。

(30) 《农器》,宋本篇题,他本无。简文和此篇相合的仅1条,即简2261。

(31) “毋”通“无”。宋本此句作:“武王问太公曰:‘天下安定,国家无事,战攻之具,可无修乎?守御之备,可无设乎?’”

(32) 《利人》,唐本篇题,他本无。简文和此篇内容相合的仅1条,即简0862。

(33) 唐本此句作:“文王问太公:‘愿闻治国之所贵’。太公曰:‘贵法令之必行。必行则治道通;治道通则人利大,人利大则君德彰矣。’”群本“必行则治道通”,以下作“通则民大利,大利则君德彰矣”。

(34) 《趋舍》,唐本篇题,他本无。简文和此篇内容相合的共有4条,简号分别为:2233、0763、0818、0838。

(35) 唐本此句作:“太公曰:‘夫人皆有其性,趋舍不同,喜怒不等,故或夺或赏。’”李善注《文选》引《六韬》云:“太公谓武王曰:‘夫人皆有性,趋舍不同,喜怒不等。’”与唐本相合,不同的是唐本为文王问太公曰,而李注转引则为太公答武王问。

(36) “世世”唐本作“代”。

(37) “合于忠者,贤士臣”唐本作“合于忠则吏不为奸,而万民殷富”。

(38) 此简和前简连接,唐本作:“合于信,则君臣□,而远者亲。合于贪戾,则民人流亡,国必更王。”

(39) 《礼仪》,唐本篇题,他本无。简文和此篇内容相合的共有5条,简号分别为:2374、0997、2494、0847、2202。

(40) “咸”字今本无。

(41) 此句唐本作:“文王问太公曰:‘以礼仪为国而不能大利其民何也?’。太公曰:‘礼者,明长幼,别贵贱……’”

(42) 此句唐本作:“文王曰:‘为国而不用礼仪可乎?’”

(43) 此句唐本作:“太公曰:‘治国之□□也,虽然非所以定天下,而强国富人也。’”

(44) 唐本“也”为“已”。余同简文。

(45) 《大失》,唐本篇题。群本有此内容,而无此篇题,其内容在《龙韬》篇内。简文和今本内容相合的共有3条,简号分别为:0767、0814、0787。

(46) 唐本“邪”为“耶”,“亡”作“止”。群本“亡”也作“止”,余同简文。

(47) 唐本和群本的“日起”为“乱起”。此简和前简连接起来,唐本作:“不法法则邪不止,邪不止则祸乱起矣”。

(48) 唐本和群本“国且乱”为“国昏乱”。

(49) 与前简连接,唐本此句作:“不法法则形妄行,形妄行则赏无功;不不法则国昏乱,国昏乱则臣为变;不法则则水旱发,水旱发则万人疾”。群本“万人疾”作“万民病”,其他同。

(50) 《动应》,唐本篇题。群本有此内容,而无此篇题。简文与此篇内容相合的共有2条,简号分别为:0111、2207。

(51) “不就”唐本作“不孳”,群本作“不滋”。

(52) 唐本此句作:“如响之应声,如影之随形。”群本和唐本同。“景”,“影”之本字。

(53) 唐本和群本有相应的内容,而无篇题。该篇题是后人所加。简文和今本内容相合的共有7条,简号分别为:2358、2343、2396、2447、0586、0972、2224。

(54) 唐本此句作:“(殷君)喜煞人之父,孤人之子。”“煞”俗“杀”字。群本和唐本同。

(55) “臾”读为“谀”,谄媚、奉承。“”读为“谄”。唐本“臾”为“阿谏”,群本为“阿谀”。

(56) 唐本为“以君子为下,以小人为上”。

(57) 此句唐本作:“殷君好田猎毕戈走狗试马,出入不时。”群本作:“好田猎,出入不时。”

(58) “□风□甚雨”,唐本作:“不避大风甚暑。”《太平御览》卷八三引《六韬》,此句作:“不避大风甚雨,不避寒暑。”

(59) “日夜久”,唐本和群本均作:“日夜无己。”与前简连起来群本此句作:“(殷君)喜治宫室,修台池,日夜无己。”句中“治”作动词,建造。

(60) 此句唐本作:“离宫七十三所,大宫百里,宫中有九市”。群本无此句。

(61) “般庚”,“般”应为“盘”,“般庚”即盘庚。参阅《史记·殷本纪》。此句《六韬逸文·距谏》作:“行般庚之正。”

(62) “乡”,音同“香”,此作“香”。

(63) “央”,和“殃”同音,此作“殃”,即灾祸。

(64) “伯邑巧”,疑为“伯邑考”。伯邑考,周文王长子,质于商,为纣所烹。见《礼记·檀弓上》,《淮南子·汜论训》。

(65) “”,同“應”(应)。

(66) “波”,此作“彼”。“王良”,春秋时晋国善御马者,见《孟子·滕文公下》、《荀子·王霸》、《吕氏春秋·审分》、《淮南子·览冥》。也有的认为即郵无,见《左传》哀公二年“卫太子为右”注。还有的认为即伯乐,见《荀子·王霸》杨注。

(67) “厪”,又作“廑”,同“勤”。

(68) “顷”,和“倾”音同,此作“倾”,“倾危”。

摹本:张守中

标签:;  ;  ;  

定州西汉中山怀王陵简“刘涛”解读与校对_六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