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分析论文_ 黄晓霞

黄晓霞

(合肥市第五人民医院;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目的:对剖宫产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相关护理措施以及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医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行剖宫产术分娩患者78例资料,以随机分组方法,做术后常规护理的39例纳入对照组,配合早期胃肠功能恢复护理措施的39例纳入观察组,对两组产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护理满意情况观察比较。结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观察组均相对较少,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满意率结果观察组100%(39/39),与对照组89.74%(35/39),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妇剖宫产分娩后,采取早期胃肠功能恢复护理干预措施,对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效果理想,且对保证良好护患关系维系作用明显,应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剖宫产术;胃肠功能恢复;护理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2-0166-01

作为临床广泛应用的分娩方式,剖宫产术对妊娠合并症、阴道分娩困难的产妇均可适用,安全性较高。值得注意的是,剖宫产术后患者常出现胃肠功能障碍问题,表现为腹痛、腹胀等,对患者术后康复带来较大影响。这就要求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策略,如早期胃肠功能恢复护理干预方法[1-2]。本次研究将以医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行剖宫产术分娩患者78例为对象,分析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下取得的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医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行剖宫产术分娩患者78例,入选标准:①所有产妇均符合剖宫产术指征;②无严重心肝肾脏器疾病、精神障碍以及其他影响护理配合的问题;③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知情本次研究。以随机分组方法将78例患者分组,对照组39例年龄平均(29.0±2.5)岁,孕周平均(39.2±1.0)周,均为初产妇,单胎。观察组39例年龄平均(29.2±2.6)岁,孕周平均(39.5±1.2)周,均为初产妇,单胎。基线资料组间相仿,可做比较研究。

1.2方法

1.2.1对照组

该组产妇护理采用常规剖宫产术护理方法,包括术中配合、术后相关指标检查与指导等,结合产妇术后各项体征变化做针对性的处理。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护理配合早期胃肠功能恢复护理措施,实施内容包括:①早期心理护理干预,要求在术前、术后均为患者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如术前讲解剖宫产术的优势与不足,明确术后可能出现的胃肠功能障碍问题,告知产妇积极配合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做好心理准备。而术后干预中,对于因胃肠功能障碍出现负性心理的产妇,及时做心理疏导与知识宣教,避免因精神压力过大加重病症;②剖宫产术中相关护理干预,剖宫产术中注意产妇可能出现的低体温情况,易导致术后有腹胀或寒战问题出现,护理期间除注意做好手术室温度控制外,必要时取热水袋等保暖;③术后饮食护理干预,术后产妇麻醉药效消失后,胃肠道一般有蠕动表现,可取少量温热流质食物刺激,如给予温热四磨汤口服,或取无乳糖流质食物进食,缓解患者饥饿感。术后12h,取流质食物进食,使肠蠕动被刺激时间延长,保证营养支持的同时加速肠道蠕动;③体位调整与运动干预,术后需结合患者恢复情况,鼓励患者运动,早期可做体位调整,如半卧位、坐卧位,切忌引起切口裂开。待产妇体质逐渐恢复,鼓励下床活动,由护理人员、家属协助运动,促进胃肠蠕动。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观察,并以问卷调查法了解患者护理满意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结果均利用软件SPSS21.0做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数据结果组间对比分别由t检验、x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观察

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观察组均相对较少,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患者护理满意情况观察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满意率结果观察组100%(39/39),与对照组89.74%(35/39),组间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胃肠功能障碍是剖宫产术术后常见并发症,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等,对预后有较大影响[3]。从大多研究报道中均指出,剖宫产术术后康复应将胃肠蠕动作为重点内容之一,尽可能使产妇排气、排便时间缩短,有助于快速康复。对此,考虑采取术后早期胃肠功能恢复护理干预措施,其实施过程中要求从多方面策略着手,如早期心理护理干预、术中相关护理干预、术后饮食护理干预以及运动干预等,通过这些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产妇护理依从性,缓解紧张情绪,且促进胃肠功能恢复[4-5]。通过早期活动,增加产妇全身血液循环,同时加快胃肠血流,促使胃肠功能更快恢复。术后早期适当进食,通过咀嚼运动反射,引起胃肠蠕动。温热食物对胃肠道产生刺激,使胃肠蠕动得到恢复,肛门排气时间也能缩短。在剖宫产术后,通过早期活动、早期进食等,能够明显促进胃肠功能早期恢复。同时,重视心理护理干预,让产妇能够更好的配合护理,消除心中的不良情绪,建立和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进而促进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

本次研究结果中,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观察组均相对较少,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满意率结果观察组100%(39/39),与对照组89.74%(35/39),组间差异显著(P<0.05)。这些均能反映出早期胃肠功能恢复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下,对促进胃肠蠕动、版主患者快速康复有积极作用。

综上,产妇剖宫产分娩后,采取早期胃肠功能恢复护理干预措施,对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效果理想,且对保证良好护患关系维系作用明显,应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瑶.饮食护理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泌乳和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07):108-110.

[2]于建英.剖宫产术后泌乳和胃肠功能恢复的饮食护理干预[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02):143-144.

[3]孙建华,任小慧,李佳.中药联合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甘肃医药,2015,34(08):623-626.

[4]封德梅,许新艳,李琦,等.常规护理联合口服健脾通气合剂对剖宫产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5,28(08):171-172.

[5]林敏.中医综合护理方案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影响的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07):126-127.

作者简介:黄晓霞,女,本科,1975年1月-,妇产一科,主管护师。

论文作者: 黄晓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  ;  ;  ;  ;  ;  ;  ;  

剖宫产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分析论文_ 黄晓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