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急诊外科多发伤救论文_ 吕鑫

【摘要】目的:探究急诊外科多发伤救治中损伤控制外科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急诊科治疗的数名多发伤患者中,68例患者及家属同意配合研究,患者平均分2组,每组34例,对照组用传统方法救治,观察组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救治,比较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无死亡情况,对照组死亡率为2.94%,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4.41%、26.47%,差异明显(P<0.05)。手术时间相比,观察组时间更短(P<0.05)。术后患者体温、乳酸及凝血功能恢复时间相比,时间较短的为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给予多发伤患者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救治,有效缩短救治时间,患者救治后身体功能恢复较快,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

【关键词】急诊外科;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多发伤

人体脏器、解剖部位出现两处或多处损伤,称为多发伤,伤口系同一因素所致。多发伤至少有一处是致命的,受伤后机体自动陷入休克、昏迷状态,不及时救治易导致患者死亡[1]。近年来我国高危行业种类逐渐增多,如高空架线、建筑施工等,据统计每年我国至少有20万人死于多发伤,伤者数百万,此外交通事故发生率也不断提升。临床诊断中,胸部、颈椎、颅脑、腹部等人体重要组织器官任意两处发生损伤,即可判定为多发伤,患者需忍受较大痛苦,其生理机能严重紊乱,处理顺序与原则发生矛盾[2]。为提升急诊科室多发伤救治质量,我院提出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本研究旨在探讨此项技术饮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治数名多发伤患者,送往救治时患者已经昏迷,征得家属同意后我院从中选取68例患者进行研究,抽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4例,患者均在2018年3月-2019年6月来院接受救治。患者受伤后不超过2h即送往我院,对照组男性、女性分别为20例、14例,观察组男女比例约为1:1,两组患者均系颅脑损伤、腹部损伤、脏器损伤、脊柱受伤、骨盆骨折类型。所有患者均为青壮年,最大者55岁,最小23岁,平均(40.21±2.15)岁;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均衡性(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对患者进行损伤控制:患者入院首先用创伤严重程度评分表评估患者情况,找到合适穿刺点建立静脉通路。行常规止血操作,准备与患者伤口大小相近的无菌敷料加压包扎。若患者四肢骨折,需用支架临时进行固定,快速完成X射线、CT扫描检查,稳定患者情况立即手术,将患者内部出血清理干净并止血,必要时对缺损部位进行填补,内压过高者及时减压引流。术毕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必要时进行截肢手术。

在上述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分损伤类型进行救治:(1)失血休克:先给患者静脉注射限制性液体,刺激患者复苏后立即止血并输血,患者复苏身体机能有所恢复,有助于减少输血量。补血后患者血压需维持在舒张压90mmHg,收缩压150mmHg,中心静脉压(CVP)控制在10mmHg,若血压无法控制在稳定值,需给予患者活血药物,适当补充血浆输注量,降低肺部损伤。(2)脏器损伤:脏器为人体关键器官,受损后患者面临死亡风险,因此必须及时处理。以肺部损伤患者的损伤控制为例,立即修复损伤部位同时插入引流管使肺部积液排空,降低肺内部压力,给予患者吸氧护理,保证其正常呼吸。造瘘口自然引流患者组织液,防止污染其它组织器官。(3)颅脑外伤:迅速清除颅内碎骨,实施钻孔手术引流积液降低颅腔内压力,避免患者形成脑疝,危及其生命。(4)四肢、脊柱外伤:先用外固定支架临时固定,胸腰椎骨折处用椎板减压。有血管破裂的先进行血管修补,若修补困难立即进行插管治疗。(5)骨盆骨折:清理骨盆中淤血、积液,缝合血管并止血,抢救与手术过程同时进行,避免前期处理耽误手术时间。(6)腹部外伤:胃肠穿孔患者立即清理其中食物,快速修补吻合;大出血者快速确定出血血管,修复血管并清除淤血;肝脏破裂者行结扎手法,予以填塞治疗。

1.3 观察指标

(1)记录手术时间,统计患者体温、乳酸、凝血功能恢复时间。

(2)记录每组发生残障、植物人、死亡、休克例数,计算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2.0分析,t检验为计量资料、检验为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明显。

2 结果

2.1两组时间指标对比

手术时间相比,观察组时间更短(P<0.05)。术后患者体温、乳酸及凝血功能恢复时间相比,时间较短的为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时间指标对比(±s)

3 讨论

车祸、高处坠落等事故发生后,会导致机体多处受损,即多发伤,属于临床常见外伤。急诊科室承担着抢救患者生命的重任,抢救技术质量提升是患者生命得以挽救的关键。本次研究采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对多发伤患者实施救治,技术经过不断改良,针对不同类型患者能迅速拟定抢救方案,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住患者病情,有效提升手术成功率[3]。我院在救治过程中,引入限制性输血、血管缝合、脏器填塞等抢救方法,失血过多患者先刺激其身体机能复苏再行输血,减少血液浪费。脏器损伤患者救治中,多措施并行,清理脏器淤血、积液的同时进行血管缝合,必要时进行填塞术,并行腹腔引流术,给予患者吸氧护理,将救治时间压缩,维持机体正常运转,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在颅脑损伤、四肢和脊柱、骨盆骨折及腹部多发伤救治过程中,同样秉承快而不乱的处理原则,挽救无数患者生命。经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救治后,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生理机能恢复时间也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损伤控制外科技术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给予急诊救治多发伤患者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患者情况快速稳定下来,治疗及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尤建权, 戴佳文, 校爱芳,等. 一体化结合损伤控制模式救治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8, 27(8):929-930.

[2]何道辉, 胡涛, 吴铭涛, 等. 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骨折合并严重多发伤治疗中的可行性探讨[J]. 重庆医学, 2017, 46(19):2705-2707.

[3]唐伦先, 刘中民, 孙贵新,等. 基于损伤控制策略的严重多发伤救治模型的临床应用研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9, 28(8):962-965.

[4]孙琳, 于丹, 韩小琴,等. 对急诊科护士损伤控制性复苏相关知识的调查分析[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 24(28):3394.

论文作者: 吕鑫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20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7

标签:;  ;  ;  ;  ;  ;  ;  ;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急诊外科多发伤救论文_ 吕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