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采血小板在储存过程中的功能变化论文_陈映,左宇梅,李俊,解明娟,冷彩霞

陈映 左宇梅 李俊 解明娟 冷彩霞

(四川省什邡市人民医院 四川 什邡 618400)

【摘要】 目的:评估体外储存对单采血小板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献血者50名,经由血站采集制备50袋单采血小板,分别在储存的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D1、D2、D3、D4、D5)检测它们的代谢功能(乳酸、乳酸脱氢酶、葡萄糖、pH)、聚集功能(聚集率)、活化功能(CD62P)、低渗休克反应、血小板计数等相关指标,统计分析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血小板计数及低渗休克反应没有明显变化(P>0.05),pH值、GLU及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5),LDH、LA及CD62P表达明显增强(P<0.05)。结论: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单采血小板的计数和低渗休克反应没有变化,但是其活化增强,代谢功能、聚集功能发生明显变化。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活化功能;聚集功能;代谢功能

【中图分类号】R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0-0060-02

Functional changes of platelets during storage Chen ying, Zou Yumei, Li Jun,Xie Mingjuan, Leng Caixia.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Shif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Shifang 6184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in vitro storage on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platelets in vitro. Methods Healthy blood donors, 50, via blood collection system by 50 bags of apheresis platelets, respectively in storage on day 1, day 2, day 3, the fourth day, the 5 day (D1, D2, D3, D4, D5) detection of their metabolic functions (lactic acid, lactate dehydrogenase, glucose, pH) and aggregation (aggregation), activation function (CD62P) and low permeability shock response and platelet counts related indicators. Results With the extension of storage time, the platelet count and low osmotic shock response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P>0.05), pH, GLU and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LDH), LA, P<0.05 and CD62P expression wer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P<0.05). Conclusion With the extension of storage time, the count and the low osmotic shock response of the single - collected platelet had no change, but the activation enhanced, the metabolic function and the aggregation function changed significantly.

【Key words】Apheresis platelets; Activation function; Aggregation function; Metabolic function

血小板是血液有形成分中相对密度最小的一种细胞组分,其主要生理功能为止凝血。目前,血小板制剂的制备方法有手工法和单采血小板[1]。当前我国主要从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的数量方面控制血小板制剂的质量,没有考虑血小板的功能。特别是在5天的保存期内,单采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是否发生变化,尚无一套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2]。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体外储存对单采血小板生理功能的影响,以期为临床输血提供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样本 招募50位健康自愿献血者(1周内未服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相关药物,外周血血小板计数>1.5×1011/L),签订自愿献血知情同意书,按照血站标准操作规程采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浓缩血小板悬液50袋,血小板计数≥2.5×1011/袋,进口血小板常温保存袋保存,置于22℃血小板保存箱,水平振摇,储存5d,分别在储存的第1、2、3、4、5天(D1、D2、D3、D4、D5)留取样品检测血小板计数、pH、乳酸、乳酸脱氢酶、葡萄糖、血小板聚集率、CD62P、低渗休克反应等相关指标。

1.1.2仪器 CHRONO-LOG560CA血小板凝集仪(CHRONO公司,美国),FACS Salibur流式细胞仪(BD公司,美国),Olympus Av2700生化分析仪(Olympus公司,日本),OMNI血气分析仪(AVL公司,瑞士)。

1.2 方法

1.2.1血小板代谢功能的检测 pH采用OMNI血气分析仪进行测定,GLU、LA及LDH采用Olympus Av2700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

1.2.2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 致聚剂为胶原,终浓度为2nM。通过光学法,采用血液凝集仪进行常规测定。

1.2.3血小板活化标志物的检测 血小板最终检测浓度为106个血小板/ml。①将7μl血小板原液加入993μl血小板洗涤剂,稀释成1ml。②每一标本准备三管,分别编为A、B、C管,每管中加入上述液体100μl。③分别加入:A管:Mouse IgG1, B管:CD41 FITC+IgG PE, C管:CD41 FITC+CD62-P PE。④避光孵育15分钟后,加入1ml 1%冷多聚甲醛(4℃),2℃~8℃避光保存30分钟,上流式细胞仪检测。

1.2.4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的检测 通过血小板凝集仪检测,将等渗PBS缓冲液透光率变化图中第1 min的透光率值标记为TPBS,将低渗去离子水透光率变化图中的最大透光率值和第5 min的透光率值分别标记为Tmax和T5min,则HSR的计算公式为:。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pH、GLU、PAgT%均发生明显变化(P<0.05),呈现进行性下降的趋势(图1);LA、LDH、CD62P发生明显变化(P<0.05),呈现进行性升高的趋势(图1);HSR和PLT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

图1 血小板相关指标趋势图

3.讨论

血小板由于其在止凝血功能上的不可替代性,在血小板减少性的血液系统疾病、外科复杂大手术、肿瘤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症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血小板输注的疗效越来越引起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重视单采血小板的储存质量,确保血小板输注疗效。实际上,血小板计数在保存期间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因为血小板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中是以颗粒的方式出现,只与血小板的形状和大小有关,与血小板的功能特性没有关系[3]。这一点也与本研究的结果吻合。同时,我们发现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也没有明显变化(P>0.05),这说明血小板的活力没有变化。因为血小板的低渗休克反应与保存血小板的恢复率密切相关,通过测定HSR可以预测血小板在体内的存活力。HSR的恢复率越高,血小板的形态和体积就越接近正常[4]。因此,通过血小板计数和HSR的检测,我们认为单采血小板在保存期内其数量、形态和活力并未发生明显变化。

血小板从体内采集出来,通过血小板保存袋在体外储存,在一系列的过程中,血小板很容易被激活。血小板一旦被激活,其功能势必发生改变。CD62P的表达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发生明显的变化(P<0.05),呈现进行性增强的趋势(图1)。CD62P是血小板α颗粒的膜蛋白,它与ELAM-1和MEL14共同组成一个导航受体基因家族,介导白细胞与活化的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血小板激活的重要标志物[5]。因此,CD62P的表达增强表示血小板的激活,这势必导致血小板其他功能的变化。pH、GLU发生明显变化(P<0.05),呈进行性下降趋势(图1);LA、LDH也同样明显改变(P<0.05),呈进行性升高趋势(图1);这些变化说明血小板的代谢功能发生明显改变。血小板具有很高的代谢率,对能量的要求极高,80%的能量来源于有氧代谢。由于处于保存袋的环境之中,相对缺氧的状态下,血小板通过糖酵解途径生成ATP,使血小板中乳酸值急剧升高,造成pH值下降.虽然pH值随着时间延长显著下降,但是始终大于7。随着血小板活化的增强,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同样发生明显改变(P<0.05),呈现进行性下降趋势(图1)。血小板聚集是血小板参与止血和血栓形成的重要环节,血小板止凝血功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聚集功能。

综上所述,在储存期间,单采血小板的数量和存活力并未发生明显的改变,但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表达增强,代谢功能、聚集功能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因此,要尽量早使用,有利于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苏玥.血小板临床输血临床应用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18):11-12.

[2]李天君,赵峰,张印则等.血小板功能特性质量检测方法学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0):727-729.

[3]沈薇薇,王宁,李刚等.血小板活化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3,21(3):137-138.

[4]何娟,闫荣,戴克胜等.血小板活化的分子标志物的探讨及在疾病中意义[J].血栓与止血学,2014,20(4):207-208.

[5]冯智慧,胡彬,刘棋.血小板保存的研究进展[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10):854-856.

论文作者:陈映,左宇梅,李俊,解明娟,冷彩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6

标签:;  ;  ;  ;  ;  ;  ;  ;  

单采血小板在储存过程中的功能变化论文_陈映,左宇梅,李俊,解明娟,冷彩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