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卵圆孔形态观察及对X线投照的影响论文_方景光

颅底卵圆孔形态观察及对X线投照的影响论文_方景光

方景光

(泸州纳溪区人民医院外科 四川 泸州 646300)

【摘要】 目的:探讨颅底卵圆孔的形态及对x线投照的影响。方法:测量卵圆孔诸形态特征。结果:管状卵圆孔的平均倾角值为28.2±10.2°。结论:中心X线的投照角可优先在倾角平均值的范围内选取。

【关键词】 卵圆孔;X线投照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3-0041-02

The patent foramen of the skull base morphology observation and effect on X-ray exposure Fang Jingguang.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Naxi District, Luzhou City, Sichuan Province, Luzhou 6463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oramen of cranial base morphology and the effect of X-ray projection. Methods To measure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val foramen. Results the average dip angle of the tubular oval foramen was 28.2±10.2°. Conclusion The angle of projection of the center X-ray can be selected in the range of the mean value of the angle of inclination.

【Key words】 Oval foramen; X-ray projection

据临床报到,鼻咽癌伴有颅底骨质破坏者可达73.7%[1]。而卵圆孔在鼻咽癌好犯之颅底结构中又高居首位(61%)[2]。诊断鼻咽癌与判明其进程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用X先摄片观察卵圆孔的大小、形状及边缘情况。本文着重测量了卵圆孔的管深和倾角,也研究了它的类型,并结合个标本相应的颅底片观察,探讨卵圆孔本身形态结构特点对X线投照的影响,以供临床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1年5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集的139个完整透露,共278侧。在颅底外面观测卵圆孔:①与翼突外侧板根部的关系;以左右翼突外侧板根部后缘连线(简称翼突根连线)为基准,把卵圆孔分为线上性和线后型两类;②骨管的深度:在卵圆孔前外侧壁中点,用改制的钢皮尺测内、外口之间的距离为管深。管深<2mm者称为孔状卵圆孔≥2mm者称为管状卵圆孔,③管状卵圆孔骨管的倾角:测骨管纵轴与垂线间夹角在矢状面上的投影角度。④外口的大小和形状。

1.2 每个颅骨均摄听眶线位和听眦线位,二种常规颏顶位颅底片与各颅骨标本对照观察。前者的X中心线垂直于听眶线,后者的垂直于听眦线。

2.结果

2.1 颅骨卵圆孔观测

2.1.1卵圆孔的位置:线后型共有243侧,占83.9±2.619%。线上型有35侧,占16±3.9%:其中多数是孔的1/3位于翼突根连线的前方(29侧),其次是孔的1/2(3侧),孔的2/3至线前方的为最少(2侧)。

2.1.2管深:本文孔状卵圆孔22侧,占10.5±2.16%;管状卵圆孔205侧,占89.3±2.17%。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管状卵圆孔的平均管深为4.7±1.5(2.0~11.0)mm。

2.1.3倾角:倾角的平均值用圆度计算法统计,其值为28.1±10.1°(0°~50°)。

2.1.4外口大小:长径平均值为7.6±1.2(5.0~11.0)mm。宽径平均值为3.9±0.8(2.2~6.5)mm。

2.1.5外口形状:卵圆形占61±3.47%,半圆形占25.4±3.07%,梭型占9±2.02%,葫芦形占3.5±1.30%和圆形占1±0.70%。

2.2 颅底片上卵圆孔的X线表现

2.2.1边缘比较模糊、孔形又较小的定为清晰度“差”,后之为“优”。结果,听眦线位片由于听眶线位片的有168侧;两者清晰度基本相等的有40侧;孔形模糊无法比较的有4侧。经配对χ2检验,P<0.01,差异高度显著。

2.2.2听眦线为片卵圆孔影内翼外板影的出现率:本文共有80侧,占35.4±3.34四格表χ2检验,P<0.01,差异高度显著。

2.2.3不显影卵圆孔的管深、宽径和倾角值:本文听眶线位颅底片上,共有7侧卵圆孔完全不显影。

3.讨论

3.1 83.99±2.619%的卵圆孔位于翼突根连线的后方,位于翼突根连线上的只占16±2.70%卵圆孔的位置靠近翼突根部,在X线。本文听眦线位颅底片卵圆孔影内翼板影的出现率为35.6±3.38%。其中,线上型卵圆孔翼板影的出现率为72.0±8.01%;线后型为28.4±3.48%。经统计学处理后表明,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3.2 颅底卵圆孔的管深可有很大不同。管深的大小对常规X线颅底位照片中是否能清晰地显示卵圆孔图像有密切关系。管深<2mm的孔状卵圆孔占10.5±2.17%;管深≥2mm的管状卵圆孔占89.5±2.17%,其平均管深为4.7±1.5mm,最大值可达11mm。而管状卵圆孔由于其孔管的纵轴绝大多数不与头颅基底线(即听眶线,它与骨骼测量学上的法兰克福氏平面基本一致)垂直,颅底片上的孔形大小和孔缘锐利程度就受到管深的影响,管深越大这种影响也越大。

3.3 管状卵圆孔的倾角平均值为28.1±10.1°。倾角的大小对常规颅底片能否清晰显示卵圆孔图像也有密切关系。投照角与倾角一致,将有利于图像的显示。因此,本文建议在显示卵圆孔时,中心x线在矢状面上的投照角应优先在倾角平均值的范围内选取。临床上常用的听眶线位片其投照角为0°;听眦线位片为10°,均未达此范围。这两种颅底片相比,因后者较前者的投照角更接近于倾角的平均值,故听眦线位片显示卵圆孔的图像清晰与听眶线位片。本文的观察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后也证明了这点。

3.4 管状卵圆孔在颅底片上的图像大小及孔缘清晰程度受管深、倾角和孔径这三者的综合影响。管深和倾角较大,孔径较小的卵圆孔,在颅片上可不显影。本文听眶线位片不显影的有8侧,占3.5±1.30%。其宽径均小于宽径的平均值的3.9mm,其管深均大于管深的平均值4.7mm,并且其倾角也较大,均在40°以上。

3.5 卵圆孔的形状以卵圆形为多见(61±3.46%);半圆形次之(25.6±3.07%)。颅片上出现标本上没有裂隙形卵圆孔是因为孔的宽径较小,最小的只有2.2mm,其长径又呈前内—后外位,与矢状面有55.08±0.61°的夹角。应此在倾角和管深较大时,颅片上显示出宽径值很小的裂隙形卵圆孔。

此外,少数卵圆孔边缘形成切迹和附近长有骨棘对片上形态的影响,也应引起读片时的注意。

【参考文献】

[1]陈曼娥等:鼻咽部癌肿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中华内科杂志,10(4),427,1962.

[2]萧轼之主编.咽科学,第316-319也,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3]李瑜如等.国人颅骨卵圆孔及其周围一些结构的观察和测量.解剖学报7(3),301,1964.

[4]张我华等.颅中窝底外面卵圆孔?棘孔和碟导静脉孔对称性研究.解剖学报13(1),39,1982.

[5]田修春等.颅骨颅底诸孔的测量.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1):21,1984.

[6]Johannes Lang: Clinical Anatomy of the Head. p 192,241,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New York,1983.

[7]曹焕军等.国人卵圆孔的观察与测量.解剖学通报7卷(增刊),30,1984.

[8]张赟华,陈俭.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J]. 浙江临床医学,2007(04).

论文作者:方景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4

标签:;  ;  ;  ;  ;  ;  ;  ;  

颅底卵圆孔形态观察及对X线投照的影响论文_方景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