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理论介入犯罪未成年人希望感提高的个案研究论文

希望理论介入犯罪未成年人希望感提高的个案研究

王亚梁

(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4)

摘 要: 20世纪以来青少年犯罪案件不断增多,成为世界各国广泛重视和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在如今倡导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时代,刑罚轻缓化司法理念不断得到社会的肯定和支持,我国的司法社会工作也日臻成熟。在司法社会工作开展过程中,笔者发现,巨大的心理压力、自我的排斥等会使犯罪未成年人逐渐丧失自信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和希望。针对这种情况,本研究在希望理论视角下,针对希望感水平较低的犯罪未成年人案主开展个案辅导工作,帮助案主完成对自我的和解、全面认知和价值实现,进而增强案主目的、路径和动力思维等,提高希望水平。

关键词: 希望理论;犯罪未成年人;个案研究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人们享受其丰硕成果的同时,各类社会问题也悄然滋生。其中暴力犯罪的案件不断涌现,以青少年群体的增长最为突出,尤其是未成年人犯罪形势严峻。在司法社会工作的开展中,值得注意的是,未成年人犯罪不仅对于受害者和社会和谐安定产生危害,也对犯罪未成年人造成了自我伤害。

结合2014年全国未成年人犯罪研究报告、南通市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调查、南京市五辖区涉罪未成年人调查等研究,不难发现当前存在“我国犯罪未成年人性格特征为自卑的人数排在第二位”的严峻事实和“青少年因受到犯罪入刑等的打击,自信心严重受挫,发展动力不足,产生认知和行为偏差”的普遍现象。因此,在司法社会工作中,关注并帮助涉罪未成年人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希望感,使他们顺利回归社会成为司法社会工作者实务过程的重中之重。

7月上旬用插秧机插秧,每插秧苗5 m,留鱼道1 m宽。水稻品种要选择叶片开张角度小,抗病虫害、抗倒伏且耐肥性强的紧穗型品种,如早籼807[7]、中早39、晚稻201、丰两优香一号等。环沟中安装诱虫灯4台,将水稻害虫诱集并被水产动物摄食。

希望作为人对未来的积极期望,心理健康的标志以及人们应对压力和挑战的精神力量,影响着人的许多方面,是个体对未来的一种积极体验。研究显示,由于未成年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未臻成熟,希望理论的运用具有较显著的介入效果。通过文献分析笔者发现,希望理论在医务、教育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广泛的运用,但国内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理论运用仍十分稀缺,介入犯罪未成年人矫正方面的研究设计甚少。因此,本研究帮助犯罪未成年人克服希望感不足带来的消极影响之余,也将有利于探索希望理论本土化运用的适用性等,具有极大积极意义。

二、研究理论基础:希望理论

1991年,心理学家Richard Snyder及其同事开创了一种临床和认知的希望理论,在心理学界获得广泛认可。Snyder等人认为希望模型主要包括三种成分:目标、路径思维以及动力思维。

1.对事件的接纳和认知使自我从失去转向和解

(二)路径思维:路径思维就是开发大脑中的预测能力系统,在头脑中设计出指向目标进而达成目标的计划和方法,是通过目标在个人的现在和未来之间建立连接的途径。高希望特质的个体往往能够更好地规划出替代路径以及应对原有路径受阻碍的境况。

(三)动力思维:动力思维是推动个体产生目标,并沿着所设计的实现目标的路径前进的维持系统。这是希望的动机因素,即个体运用路径和策略达成目标的信念。动力思维能够决定个体的目标产生、路径设计的过程,并为个体提供坚持下去的动力和支持。

三、案例分析及介入

(一)案主的介绍

案主J某,男,17周岁,犯盗窃罪,于2017年4月8日被宣布附条件不起诉,考察期6个月。经过《艾森克人格问卷》测评,J某属于性格较内向且情绪不稳定类型。在考察期顺利结束后,通过跟踪调查发现J某因在工作场所与同事发生冲突辞职,生活状态陷入不稳定,面对困境存在逃避和消极思想。针对此情况,笔者与案主进行了详细沟通,并使用《成人素质希望量表(ADHS)》对J某进行希望素质的评估,发现案主确有希望感不足、动力缺乏的问题,因此开展此次个案辅导工作。

通过前期访谈、量表测量以及进一步的调查走访后,笔者发现了降低案主希望感的三个主要因素:

(二)案主问题的分析

1.没有接纳事件及自我和解

2.对自我有更全面的认知

2.对自我的认知水平较低

案主于初中辍学,独立生活并从事服务员,受到的教育和关怀指导不足,学习成长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有限。案主对自身的性格、能力、资源、优势的认知较消极且不全面,发展的期待感和希望感较低,向上成长的动力不足。

在研究中,将未开储量占总量的百分比称为未开发率。历年地质储量的未开发率总是高于可采储量的未开发率。这是因为可采储量应是地质储量中质量相对好、经济效益相对高的部分。如2006年地质储量的未开发率为18.5%,而(经济)可采储量的未开发率为10.4%。

3.对工作丧失了追求

案主独自生活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餐厅服务员工作,而在工作场所发生的越轨行为及与同事的冲突,使案主对重回这个工作环境存在抵触。而寻求其他工作机会的能力、经验和自信心不足,害怕遭到拒绝,自我否认,畏难情绪重。

在目标的指导下,笔者共开展了四阶段的个案介入:

步骤2 将S(5,n)中的值按照一定的顺序给S(7,n)的14n条边赋值,使得S(7,n)中点的f+-值恰充满在这一步中如何找到轮辐的标号是关键.

(一)认知行为转变分析

1.系统地帮助案主通过正确认知、思考及达成目标来改善希望感水平——通过完成对事件的接纳重新树立信心;通过获得重要他人和自身的认可和接受对自我有更全面的认知;通过寻找新工作来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

2.在此过程中注重培养案主的目标、路径思维和动力思维,增强案主未来保持并提高希望感的能力。

(三)个案的计划和实施

个案辅导的过程

四、个案的效果评估

根据对案主问题的分析,在希望理论框架的指引下,本次辅导的目标是:

通过对访谈记录、观察记录和案主自我陈述等材料进行分析和评估,笔者发现,经过整个干预过程,案主在自我和解、自我认知、自我实现等方面得到改善:

有意思的是,在新文学“浙军”这里也部分的印证了吴文化的“余风遗韵”。浙西文人的文风在这个地域的新文学作家那里有程度不同的传承与延伸。一个再明显不过的证据是:以“水性”文化为底色的作家的文风大都趋于清秀、飘逸、婉丽,在创作风格上倾向于唯美和浪漫主义。最典型的如徐志摩、郁达夫、施蛰存、戴望舒等作家,以及以“情诗”创作闻名的诸位“湖畔诗人”。这些具有浓烈的“现代”质素的作家绝非传统意义上的“清流美士”,但其人格气质中的飘逸儒雅,审美追求上的诗意灵动,显然都烙印上了浙西传统文化背景中的文人印痕。

(一)目标:目标是希望的核心部分,在个体产生希望的过程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它是希望的方向,同时也是希望的终点。目标设置的适宜程度越高,希望水平就越高,人们感知目标过高或过低时都不会付诸充分的努力。

案主对该案件存在回避和羞耻的态度,一直难以释怀并自我贬低。通过帮助案主事件的进行正确认知并接纳,从其他真实案例受到鼓励和教育开始新的探索,案主对于该事件是个“伤疤”的态度有明显转变,对未来更有信心。

越轨行为产生后,案主较多地采用否定、情感隔离等压抑自己的情绪,并未真正意识到案件已经完结,其仍然是一个压力来源。在第二次工作的突发事件中,案主认为自己受到孤立和谴责,激发了之前的悲伤体验,加深了无力感。

入党积极分子长期培养得不到发展,造成政治热情下降,积极改进和提升自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不利于培养工作稳步、有序开展。

案主从小的成功体验并不多,初三辍学、经济紧张、工作受挫等负向境况使案主容易自我否定,没能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资源。而经过此次辅导,案主在情绪疏导后更冷静和全面地认识了自己,补全了自我的多个维度,更加认可自我。

3.找到了新工作来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

由表4可知,蔗糖浓度为0,2%,1%,3%的泡菜中亚硝酸盐浓度在第4天时达到顶峰,蔗糖浓度为0,3%,2%,1%的泡菜中亚硝酸盐浓度顶峰值依次降低,到12天时含量已经很低并稳定。4%浓度的泡菜液在第8天就达到顶峰,然后开始下降,到12天时含量已经很低并稳定。亚硝酸盐浓度降低说明产亚硝酸盐的微生物含量减少。由此可知2%浓度的泡菜最适合食用,0,3%,1%次之,4%最次。第4天的泡菜最不适合食用,第12天后即可食用。

案主在社工的帮助下通过一系列探索和回顾,循序渐进地寻找一份合适的工作,最终确定了去合肥投奔表哥学装修。通过后续追踪,笔者了解到案主仍在表哥处跟着师傅做围墙板组装,一边学习技术一边工作。虽然身体负荷较大,但案主较认真和细心,也获得了师傅的认可,对自己的能力和未来的发展具有信心。

家庭教育在孩子心理品质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家长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将直接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因此,发挥家庭的辅助作用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量表测量结果分析

进入新时代,面临新警务。警察高校应时刻与新时代、新警务看齐,必须把警务一线所需要的实践、实战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唯一培养目标。因此,以能力培养为视阈,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探讨研究警察高校贴近警务一线需要的实验教学管理体系,不仅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而且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和践行的时代课题。建立并实行警察高校实验教学的基本管理体系,至少应该涵盖以下几方面的基本要素。

为提高评估的科学性,笔者应用《成人素质希望量表(ADHS)》对案主进行了前后测量。对比数据发现,案主的路径思维和动力思维得分都各有2分提高。尽管提高幅度不大,但希望感提升本就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改变后形成的良性循环将帮助案主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朝着积极方向发展。

公众是城市林业建设的重要力量,在未来城市林业建设中,继续加强对城市林业建设的宣传作用,通过电视、电台节目、微信等方式让公众更好地认识与了解城市林业,让公众参与城市林业建设的管理工作,让城市林业得到市民的广泛赞誉与衷心拥护[12]。同时应注重各种绿地场所的功能,以满足市民的需求来构建城市绿地,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

综上所述,此次干预有效增强了案主的希望信念与内在能量,帮助其顺利回归社会及健康发展,证实了希望理论框架下的社工个案辅导可以提高犯罪未成年人的希望感。同时,此研究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犯罪未成年人的研究领域,丰富了希望理论框架的实践范围,立体地展示希望理论教育和改造未成年犯相结合进行研究的可行性和意义。笔者相信,通过更多学者的研究和实践,希望理论将为司法社工干预犯罪未成年人的研究和实务相关维度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促进司法社会工作的开展针对失足青少年真正做到“安其身、育其心、正其人”。

[ 参 考 文 献 ]

[1]傅蕴男.希望理论的应用研究述评[J].现代职业教育,2017(25):84-85.

[2]马宇飞,王强.涉嫌犯罪未成年人个案问题干预的重点与基本策略[J].中国社会工作,2015(24):28-29.

[3]武子含.社会工作对犯罪未成年人自信心重塑的介入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

中图分类号: C9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049-(2019)11-0097-02

标签:;  ;  ;  ;  

希望理论介入犯罪未成年人希望感提高的个案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