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对西藏高校优化民族团结教育的启示论文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对西藏高校优化民族团结教育的启示论文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对西藏高校优化民族团结教育的启示

孟祥凤

(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西藏拉萨 850000)

摘 要: 民族团结教育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教育永远必要且紧迫。“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作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思想基础和重要内容可以为新时代西藏高校优化民族团结教育提供创新思路。西藏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要以增进国家认同、加强社会凝聚力为核心目标;以坚定文化自信为根本;以扩大高校学生实践(亲历)性为途径;以引导多民族学生把个人理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实践为落脚点。

关键词: 多元一体;西藏高校;民族团结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团结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与民族团结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自提出以来它就是中华民族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维护祖国统一教育、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思想基础和重要内容。新时代“多元一体”理论可以为西藏高校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路径创新提供思路启示。

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内涵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是费孝通先生31年前在香港中文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提出的。认为,中华民族“由许许多多分散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由众多民族、此兴彼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各具个性,具有多层次共同性的统一体。”[1]中华民族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它所包含的50多个民族单位是多元,中华民族是“多元”和“一体”的辩证统一。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首先,中华民族不是由某一单个民族衍生而来,而是由众多民族组成的,国家的构成成分是“多元”的。其次,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形成、发展历程,都具有各自的存在依据、心理基础以及独特的民族习性。这些传统习俗和文化特性是中华民族整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每个具有不同生成依据和文化特征的民族“个体”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这个系统。在祖国长期发展历史中,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互补的经济文化联系和休戚与共的关系。各民族通过迁徙、杂居、通婚等各种形式的交流、建设,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和心理特征,构建了共有的精神家园。从而使国家与民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形成了具有多元特征的中华民族统一体结构,直至今天。

中华民族中的“一体”和“多元”是相互依存的。“一体”是在多民族、多样文化的“多元”基础之上的,以其为前提。“多元”是“一体”的多元,是相互荣辱与共的关系,是相互融合、错综复杂谁也离不开谁的联系。“多元”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合为的“一体”。一体是多民族共同缔造的,每个民族个体都与中华民族整体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中华民族,指的是中国各兄弟民族的总体认同。这种总体的民族认同,是客观存在的民族整体利益与各民族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在民族意识中的反映”。[2]

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与民族团结教育具有天然联系

1、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的事实,是民族团结教育存在的依据。中国是一个包含众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区别于其它民族的异彩纷呈又风格迥异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中国又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各民族在聚居区域、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态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尤其是西藏自治区处于国际反分裂斗争的前沿阵地。出于多民族国家反分裂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现实需要,通过民族团结教育在各民族人民中树立牢固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显得重要和紧迫。

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是儿科常见的急症类型之一,其是由各种细胞与炎症因子共同作用而致的,临床特点主要为气道高反应及可逆性气流受限,患儿通常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和胸闷等症状[1]。由于呼吸道平滑肌持续痉挛而造成肺通气功能异常,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将有可能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2]。因此,采用见效快和效果佳的药物对患儿进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雾化吸入进行治疗,并可有效控制患儿临床症状,为进一步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我院特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吸入用异丙托溴铵的治疗效果展开了研究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2、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这是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思想基础。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是一个教育体系,不仅包含对其它不同于自己民族的独特习俗的认同和理解,不仅仅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之间在共享空间、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接纳。更深刻的内涵是高校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体验、认同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和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民族精神是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每一个民族都在其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体现的是多民族文化的交集和共性,是各民族文化根基、价值观念和精神信仰的总和。用作为“一体”的各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之后提取出来的“公约数”引领高校学生价值取向,只有根植于这一现实基础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才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报国情怀和各民族团结起来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创新精神,这是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思想基础。[3]

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对西藏高校优化民族团结教育的启示

3、以扩大高校学生实践(亲历)性为途径:民族团结教育是认知教育亦是情感教育,是在内心之中对本民族、对祖国的认同、热爱和深深眷恋的持久情感,融于自己的价值内核之中,显露于日常待人接物之外,由此形成坚定的民族团结信仰和稳定的行为倾向。情感教育更加偏重体验,这里所说的实践不仅仅局限在校园内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更重要的是鼓励不同民族学生走出自己的文化舒适区,通过对外交流学习、基层调研、旅游购物等走入其它民族的现实生活之中,感受最真实的文化碰撞。增加不同民族学生之间对互相生活习俗、文化特征的亲历性和宣传性。亲历的总是深刻的,但是西藏地区高寒缺氧的气候环境使得很多其它民族同胞望而生畏,西藏人民由于诸种原因也较少离开自己的文化舒适圈。如能在高校大学生之中打破此种壁垒,通过这些学生的辐射、宣传作用带动其身边家人亲戚朋友等更多的人产生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感知和真切认同,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民族团结的社会氛围,这也符合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三全育人”等的要求。

考虑一个三维定位的场景,该场景包含5个移动的传感器(N=4)和一个移动的未知目标,传感器的位置和速度分布如表1所示。用σ2表示测量噪声的功率,TDOA测量噪声的协方差矩阵为测量噪声的协方差矩阵为Qf=0.01Qt。用M表示蒙特卡洛运行次数,用xi表示第i次估计时的位置估计值,用 表示第i次估计时的速度估计值。使用均方根误差(RMSE)和偏差(bias)来评估定位性能,均方根误差和偏差的定义如下:

2、以坚定文化自信为根本。“多元一体”理论自提出至今已有众多学者相继从政治学、人类学、民族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多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与探讨。但是作为高校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内容,其中内涵的多元文化基础上对中华文化的理解认同是维系民族团结的根基和纽带。西藏作为民族地区高校之中各不同民族学生人数较多,大学生没有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高度自信就会缺乏对在长期的文明历史中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理解,从而削弱民族团结教育的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4]坚定文化自信,首先,明确坚定文化自信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加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知、认同。其次,高校作为知识、文化创新、创造的前沿阵地,要不断带领学生一起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既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也要对其加以引导。西藏各高校学生的民族比例决定了它不管是在实践范围亦或条件基础上都具有先天优势。最后,扎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和学生实际需要,源于过去、面向未来,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兼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正确性、管用性和长久生命力。

1、以增进国家认同、加强社会凝聚力为核心目标。社会主义国家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由于社会中存在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在党的领导下可以凝聚社会共识,增进社会凝聚力,使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高校的民族团结教育也应以此为目标。各民族学生不仅是自己民族的成员,更是一名中国人,“多元一体”格局的演进过程为实现国家认同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根基,西藏各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要在尊重“多元”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凝聚共识,增进国家认同,为加强中华民族向心力打好稳定的基础。

4、以引导多民族学生把个人理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实践为落脚点。民族团结教育在根本上是为了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终究要归于广阔的社会实践之中发挥其凝聚力量的现实作用。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多民族共同创造了丰富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参与到了国家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之中,正由于此才使得中华民族成为“一体”。在当下中国,必须继续坚持和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各民族继续团结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在高校具体表现为,加强对学生的政治引领,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融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以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培育学生报国情怀和意志,将各民族学生的现实行动力汇于国家建设和改革的现实之中。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主动与企业接轨,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环境和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的方式,培养出社会所需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模式,也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运行机制。

通常在酒店内有客人进行消费时,其消费等级系统便会根据相应消费信息引入对应客人关联账户,客人在酒店内可通过该账户直接进行点餐或查询工作,当前大部分餐饮企业所使用的“电子菜单”即相应建模形式的直观体现,其点餐与结算多是通过客人账户和酒店账户进行对接实现,客人消费信息也可完全反映,这个过程中根据客人需求,对事物进行相应要求加工等。由此可见基于需求酒店消费管理系统,其所具有的时效性功能特性响度较为突出,其也是酒店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内容。

高校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历久而弥新的教育主题需要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断调整目标、内容和方法,既要从回溯历史之中汲取营养,也要紧密结合当下社会主要任务和国家总体教育方针,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以增进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为目标,坚定文化自信,从实践中接受民族团结教育,亦在实践中展现民族团结的现实力量。

参考文献:

[1][2]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125,301.

[3]编写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23--126.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1.

中图分类号: G41

作者简介: 孟祥凤(1991—),女,汉族,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注: 本文系西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视域下西藏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路径和机制优化研究”阶段性成果。

标签:;  ;  ;  ;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对西藏高校优化民族团结教育的启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