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理论思考论文

泸州市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理论思考论文

泸州市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理论思考

周君才

(西南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

摘 要: 要想进一步提升泸州市文化软实力,需要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把文化软实力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立足于丰厚的文化资源,把握住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大力引进、培养文化人才,发挥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大力发展和升级泸州市文化产业。

关键词: 泸州市;文化软实力;提升

尽管泸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但是相较于丰厚的文化底蕴,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还存在着较大的短板,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存在着缺乏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感人至深的文化品牌和文化记忆点等问题。软实力提升之路,需要充分考虑到优势之处和存在问题,采取有效的推进措施。

一、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统一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1]。随着人们对于发展动力认识的深入,以及城市间竞争的加剧,城市文化软实力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日益成为城市竞争的焦点。

所谓的城市文化软实力,就是“指一座城市文化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表现在精神、技术、物质、行为等多个层面”[2]。与经济等硬实力共同构成了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一般表现为城市的品位、品牌、形象等体现出来的文化感召力及影响力、文化的经济生产力、文化的文化服务功能,以及价值观方面的塑造力和人心的凝聚力。

提升一个城市文化软实力,对于塑造城市形象,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打造城市的区域竞争力,推动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泸州市要在“十三五”期间完成“建成长江上游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全国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生态文明美丽泸州”的战略目标,就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论述的精神,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泸州市文化资源优势,激发文化创造活力,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着力增强泸州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泸州市社会发展注入文化活力,文化强市。

二、厘清泸州市文化软实力现状,摸清家底

泸州古称“江阳”,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资源,是国家版图中颇具特色的文化个性地区。

针对信访工作中官民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信访评议制度为各方提供了平等对话、说事明理的平台,让信访当事人和承办单位能够面对面摆事实、讲证据,变“暗箱操作”为“阳光作业”,扩大了群众的知情权和表达权。与此同时,信访评议制度通过引入第三方参与,由局外人判断是非曲直,防止政府在信访工作中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有效化解政府公信力不足的问题。此外,通过公开信访评议将当事人双方纳入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之中,通过陈述、质证、辩论等环节厘清了责任链条,以评议员投票的方式督促责任主体履行自身义务,并通过事后监督提高责任主体履责效能。

(一)独具魅力的传统文化资源

泸州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可歌可泣的诗篇,风情浓郁的民族,红色文化、名酒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等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积淀深厚。这些泸州市的传统文化资源独具特色,而且内含着人类不屈抗争、美好生活、个性表达、自强不息等文化价值,是泸州市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宝贵资源。

历史文化方面,泸州不仅有明代龙脑桥、宋代宋墓、清代春秋祠、南宋报恩塔等13处国家级历史遗迹,而且还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46项,市级150项(数据截至2016年底)。

泸州市有比较完善的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目前,泸州市建有泸州市文化艺术中心1个,城市社区(街道)文化中心14个,国家二级文化馆8个(其中国家一级馆3个),公共图书馆9个(其中国家一级馆2个)、美术馆2个、博物馆(纪念馆)13个,剧场、影剧院16家,文化站142个。覆盖市、县、乡、村的四级文化基础设施已经基本建成,实现了县有“两馆一院”(文化馆、图书馆、电影院)、乡有“两站一院”(综合文化服务站、广播电视站、室内电影放映院)、村有文化院坝[3]

他只是跑到镇口的老樟树下呆了会儿。在这棵树下他听到了很多笑声,他与这些笑声扯在一起,他用自己的语言回骂这些笑声。他在回骂这些笑声的时候,他就在脑子里闪过一些画面,他折了一根小树枝在地上划下一条又一条的痕迹,然后他便听到了麻糍的叫声,麻糍说,天凉了,天黑了,赶紧回家,不可以一个人跑出来的,赶紧回去赶紧回去。听到这样的声音时,周小羽认认真真的看了一眼眼前泥土上的痕迹,那是一个长着皱纹和胡子的脸,圆圆的,周小羽知道,大家以前都叫这张脸为麻糍。

泸州还是中国酒城,白酒酿造历史悠久,自古就有“江阳古道多佳酿”“风过泸州带酒香,醉美旅途在酒城”的美称。名酒文化内涵丰富、个性突出,是泸州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极具品牌价值和开发潜力。

泸州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吴玉章、恽代英等都曾在泸州进行过革命活动,留下了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泸州全市革命遗址多达1 200余处。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叙永县鸡鸣三省石厢子会议旧址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二)初具规模的产业文教资源

泸州市文化软实力资源,除了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以外,经过长期的努力,特别是近些年文化强市战略的实施,也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产业文教资源。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孕酮及血β-hCG水平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孕酮、血β-hC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孕酮、血β-hCG水平均较治疗前出现明显变化,呈现下降趋势,其中观察组孕酮、血β-hCG水平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泸州市文化产业已初具规模,且呈现出较为强劲的增长态势,初步形成综合型文化产业体系。产业类型涵盖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表中九大类中的七大类,包括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娱乐休闲服务、文化辅助用品制造、文化消费终端生产等文化产业类型。

文化的发展繁荣,人才是基础,文化人才是文化建设的主体。泸州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离不开文化人才的支撑。文化强市在本质上是文化人才强市。但泸州文化人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难以适应泸州文化强市的现实需要,呈现出文化人才稀缺、竞争力不强的局面。

(三)比较扎实的文化基础资源

泸州作为四川省少数民族散杂居工作重点地区之一,有342个民族村寨,主要的少数民族为苗族和彝族。有着丰富的苗族和彝族音乐、舞蹈、习俗、节庆服饰、手工刺绣、蜡染等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绝技和绝活,民族风情浓郁。

一是文化人才数量少。表面上看,算上泸州各个高校、文化馆、文化研究机构、社科系统、文化企业从业人员、民间的文化爱好人士等,数量其实不少。但是,这些人员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偶尔或浮光表面地从事一下文化工作,只能算是文化的“游击队”“业余选手”,甚至于只是文化行业的行政人员或其他专业人员,根本就不能算真正的文化人才。真正的、专业的文化人才,泸州是缺乏的。仅仅依靠这些文化人才资源,难以支撑泸州文化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三、找到泸州市文化软实力差距,对症下药

泸州市文化软实力的层次现状怎样?差距在哪里呢?通过对泸州文化软实力的访谈调查,我们发现,尽管近年来泸州文化软实力有所提升和增强,对地区发展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然而,相较于丰厚的文化底蕴,泸州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可以说,泸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却不是文化强城。

访谈中,人们普遍认为,尽管泸州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但是这些文化底蕴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和开发,没有特别的文化记忆点和文化影响力,文化知名度偏低,与全国其他普通城市大同小异;对于泸州文化的印象,依次酒文化、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但基本上停留在表面,还缺乏拿得出手的文化名片。

对泸州市文化软实力进行调查后,数据表明,泸州文化软实力的现状不容乐观,这其实也是全国大多数地方城市普遍性存在的问题;除了名酒文化以外,泸州暂时还没有叫得响的文化元素;文化软实力的特色、深度、档次、外宣、隐性、行动力成为目前泸州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当前泸州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努力,大多市民都是看在眼里,也是认同的,认为还是有效果的,但对于已经取得的成绩还是不够满意,认为建设中存在着形式单一、主题不明确、缺乏创意、形式主义、缺乏特色、没有突破等问题。大多数人认为,今后的重点是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深入挖掘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旅客的出行选择行为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对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在对京沪线高铁乘客和民航乘客进行研究后,得出一些结论。从票价方面来看,民航的价格相对较高,高收入者更愿意选择民航进行出行,民航的服务较好,路程所需时间更短,旅客愿意承担更高的票价节省自己的时间。从性别来看,女性更愿意乘坐民航飞机出行,因为女性很多时候需要考虑出行的安全性,民航的候车环境较好,而高铁车厢人员过多比较嘈杂,空间也比较小,女性更愿意选择空间较为宽敞舒适的民航出行[4]。

四、找准泸州市文化软实力着力点,措施得当

(一)充分利用丰厚的文化资源

泸州拥有悠久的历史,浓郁的民族民俗风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酒城、红色之城,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名酒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底蕴深厚。但是尽管泸州拥有这么多丰厚、优秀的文化资源,却没有把这些文化资源转化为强有力的文化竞争力。目前,除了泸州名酒文化在国内外拥有一定的知名度以外,其他文化资源的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

当孔隙气压力与孔隙水压力大小相同时,式(3)为饱和抗剪强度公式。式(3)与邵龙潭等[16]的非饱和土的土骨架应力方程及黄强等[17]基于混合物理论和热力学原理推导出的非饱和土有效应力方程一致。

七年前,岳无影刚当上青城派掌门,出战皖南黑星寨,率人一口气杀了黑星寨上上下下几百人,直到剩下最后一个孕妇。

因此,泸州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就必须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文化软实力资源,为泸州人提供世界观、方法论的武器,为泸州人安身立命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为泸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文化指导与借鉴参考,为泸州社会发展创新、产业发展创新、产品发展创新给予启迪。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党和国家不断进行着自我完善的实践活动。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没有思想的解放作为前提,没有观念的转变作为契机,就不可能拥有行动上的实际力量推动社会向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发展。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实践都需要在一定的目标取向中去完成,而这种目标取向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们对于历史以及未来的自我认知及合理预期。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始终坚持着在反思问题与变革现实、增长目标与实现预期有机统一的维度上进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

(二)大力引进、培养文化人才,改变文化人才稀缺状况

文教方面,有西南医科大学、四川警察学院、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三河职业学院、江阳城建职业学院6所高校。高等教育资源在四川各地市州中排名前列,已经成为四川省重要的文教次中心之一。

例如,网络上有一篇网民“嘉嘉观世界”的名为《我国最“最失败的古镇”,没有商业化完全原生态,却没游客愿意来》的文章,泸州合江县福宝古镇被网友评为“中国最失败的古镇”[4]。其实,作为一个始建于元末明初的历史古镇,福宝古镇是“一个像珍宝一样的地方”。古镇整体保存比较完好,风貌依旧,而且拥有回龙古街、三宫八庙、惜字亭等经典景点,只是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而已。由此可见,泸州文化资源的利用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泸州市还有比较完备的文化发展规划,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政策汇编》《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泸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泸州市主城区公共文化设施布点专项规划》《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贯彻落实意见》《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意见》《推进历史名人杨慎文化传承创新的工作方案》《泸州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的实施方案》《泸州市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五年规划》《泸州市优秀文艺作品创作扶持激励办法(试行)》等文件。

农户资信掌握难度大,不利于小额农贷的推广。在一些地方,政府对农行健康发展参与程度低,村级组织职能弱化,加上农村社会信用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农户资信评估机构缺位,农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导致银行对农户资信的了解相当困难。信息不对称,信贷人员相对不足,制约了小额农贷的全面深入开展。

二是文化人才的结构和素质多有不足。从结构上看,行政类、专业艺术类人员比重明显过大,专业的文化研究类、文化创意类、文化经营管理类所占比重过低。从事新闻、广播电影电视、文化休闲娱乐、广告会展、文化用品等服务的人员多,从事文化创意、文化研究、文化设计、文化推广、文化管理的人员过少。特别是懂文化、善经营、会管理、有创意的高级人才、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奇缺。例如,文化传承人大多学历不高、不善经营管理、缺乏创意,难以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影响力。没有专业、没有深度,必然缺乏文化大家、文化大师、文化领军人物、文化精品、知名文化产业或企业,制约了泸州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因此,泸州市要制定政策、采取措施,发挥泸州市的高教资源和民间文化资源的作用,加大对外地文化人才引进的同时,更加重视对于本土文化人才的培养、培训提高,以解决文化人才短缺的现状。重点是培养、引进大量的文化研究人员、文化传承人、文化技术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文化创意人才等领域的文化人才,打造出一批高层次、有影响力的文化名人、文艺名人、文创名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突出政治标准,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党的十九大修改并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党的干部要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成为新时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总方向和根本要求。突出政治标准选拔干部,就是要把中央选人用人新要求落实到干部工作实践中,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三)发挥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如果说自然环境决定着一个地区社会发展的速度和人们的生存生活状态,那么这个地区的传统文化就决定着这个地区的深度、广度和高度。泸州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民族村落、革命遗迹、文化古迹、传统技艺、传统艺术等,真正保护好,深刻挖掘好,提炼出其中的文化信息、文化要素,才能形成有文化、有内涵、有温度、有趣味、有吸引力的文化品牌、文化产业、文化精神。

尽管泸州已经制定并颁布实施了《泸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0—2030年)》,但与全国许多地方类似,仍然存在着许多具有较高价值的传统文化遗迹因年久失修,而不断自然损毁或拆除消失,很多民族文化风情、传统绝技绝活等因社会变迁,而面临自然消失、后继无人的困境。

这种传统文化的流失,不仅仅表现为遗迹技艺民俗等文化遗产的流失,而且还包括了精神文化遗产的流失。由于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做得不够好,加之受到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功利主义思想影响,庸俗肤浅的文化快餐盛行,人们对传统文化不再珍视,充满了陌生感,不再如数家珍,不再追捧,不再认为时尚前卫,我们对于传统文化中所体现的价值、精神、追求不再认同,不再践行。

这种现实情况提醒我们,传统文化的流失已经不容忽视,而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已经迫在眉睫。这就要求我们珍惜这一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加强保护,妥善开发,在保护的前提下可持续发展,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四)大力发展和升级泸州市文化产业

泸州近些年来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发展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但仍然存在文化产能较低、参与竞争的能力较弱、缺乏高端文化产品等问题。目前,泸州市文化产业规模偏小、布局散、缺乏龙头企业,大多数处于低效益的状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偏低。文化产业中文化制造业仍占主体地位,主要集中于印刷业、造纸业等传统文化产业。网络化、数字化的新兴文化产业规模小、力量弱、发展慢,如互联网信息服务业、文化创造设计业发展动能不足[5],距离建成川滇黔渝结合部文化强市的目标仍然有着较大的距离。

从泸州市发布的《2016年泸州文化产业简析》来看,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居全省第五位,增幅居全省第七位,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居全省第十位,这显然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数据。泸州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是2.98%,远远低于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5%的比重(2017年数据)的平均值。

因此,可以根据泸州市已有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以“川南文化创意中心”打造为重点,着力打造文化产业“一园四区”,即在医教园区建设打造“泸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园”,主要针对有潜力的文化演艺、创意设计、“互联网+”文化类的中小微文化企业;在茜草规划建设主旨为三线建设工业文明记忆的“泸州工业文化遗址展示区”;在张坝桂圆林景区打造集书法、绘画、设计等艺术创作、创意、生产和文化消费为一体的高端文化服务平台——“张坝艺术区”;在泸州白酒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以大型影视企业、小微影视广告类企业、省内影视院校或影视专业机构为主的泸州影视传媒创作区,以及规划建设川南文化创意园区。此外,还可以进一步打造中国酒城文化产业园、泸州文化艺术中心、中国酒镇·酒庄、酒文化一条街等重点文化产业布局,以此大力发展和升级泸州市文化产业。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0.

[2]谭志云.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理论构架及其战略选择——以南京为例[J].学海,2009,(2):176.

[3]泸州:坚定文化自信奋力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文化强市[N].四川日报,2017-10-24.

[4]小煦看世界.我国最“最失败的古镇”,没有商业化完全原生态,却没游客愿意来[EB/OL].百家号,2016-01-09.

[5]泸州市人民政府.2016年泸州文化产业简析[EB/OL].泸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17-09-26.

Theoretical Thinking on the Promotion of Luzhou’s Cultural Soft Power

ZHOU Jun-cai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Luzhou 646000,China)

Abstract: To further increase Luzhou’s Cultural Soft Power,we need to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ultural soft power,and take it as the inner motive power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t need to be based on the rich cultural resources,to grasp the prominent problems of the cultural soft power construction,and to vigorously introduce and cultivate cultural talents.It also need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most profound cultural soft power(the fine traditional culture),to vigorously develop and upgrade Luzhou’s cultural industry.

Key words: Luzhou;cultural soft power;promotion

中图分类号: F299.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291X(2019)24-0037-03

收稿日期: 2019-03-18

基金项目: 泸州市科技计划软科学项目“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视域下泸州市文化软实力提升研究”研究成果(2016-ZR-69(4/9))

作者简介: 周君才(1973-),男(苗族),重庆秀山人,副教授,硕士,从事文化价值观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 刘娇娇]

标签:;  ;  ;  ;  

泸州市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理论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