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思考论文_杨艳菊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思考论文_杨艳菊

摘要: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保障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时也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重要职责。现阶段,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高校思政课也进入了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新阶段,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将红色文化融入到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虽然积累了较多科学有效的经验,但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仍未得到充分地发挥。基于此,本文从探讨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的内部联系入手,通过挖掘两者融合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红色文化的发扬传承以及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红色文化;高校;思政课;教学

前言: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发展的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红色文化主要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进行革命斗争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革命精神与革命传统,大致表现在革命文献档案、革命旧址、革命纪念馆、革命人物传、红色影视文化等多个方面。将红色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政课教育中,不仅有助于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有助于丰富思政教学内容,推进思政教育改革的步伐[1]。尤其是随着高素质教育理念的大力提倡,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快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法,积极引入红色文化中所包含的优秀精神,以培养出更多全面型的高素质人才,进而为我国的经济腾飞贡献力量。

一、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的内在联系

思政课是一门反映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学科,与其他文化课相比,其教育目的更加强调育人。因此,培养人格高尚、有理想、有抱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高校思政教师的主要任务。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国内具体实际为基础,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内涵,并与传统优秀文化相融合,创造出精神昂扬、理想坚定、作风优良、品德崇高的红色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史。红色文化以信息、物质、制度、精神等多种形式发展至今,不仅充分彰显了思想的深度以及理论的厚度,同时也紧随时代发展的脚步,不断增添新的精神力量,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发展壮大。

高校思政课程的内容较多,更加注重理论形态,需要学生进行系统性地学习,进而将抽象的理论知识消化吸收。与思政理论相比,红色文化虽然直观性更强,但仍需学生用心参悟,并在体验中陶冶自身情感。而如果将形象、生动、鲜活的红色文化融入到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则有助于实现抽象理论的具体化以及课堂氛围的活跃化[2]。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大学生能对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有更加正确的认识,在当前错综复杂的社会形势下,能充分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国情,不断开拓创新,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另一方面,红色文化具有活载体、活教材的功能,在与高校思政课相融合的过程中能帮助大学生健全人格、坚定历史自信,使其充分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促进其健康成长。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落后,红色文化的融入程度较低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现阶段仍有不少思政教师认为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记忆教材知识点是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在课堂上仍采取落后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不仅阻碍了思政教学模式的创新,也给红色文化的融入带来了阻碍。也有一些教师虽然注重红色文化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融入,但缺乏对红色文化教育价值的深入挖掘,仅选用部分浅显的教育资源开展课堂教学工作,教学效果也是差强人意。同时也有一些教师会忽略学生的兴趣点,大量具有现代价值的优秀红色文化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且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融入程度较低,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部分学校的教改意识不到位,常常会忽略红色文化融入对思政课教育改革的促进作用,缺乏对新教学方法的提倡与宣传,同时对教师的红色文化教育不到位,导致一线教师很难从思想层面上将红色文化的教学融入重视起来。

(二)缺乏阶段规划,教学目标的完成难以保障

在学习需求方面,各个年级的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也应选择不同的侧重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但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思政课内容的整体规划,尤其是在进行红色文化教学融入时,常常会在不同年级开展相同的实践活动。以红色文化旅游景点的参观学习为例,一些学校可能会组织两个甚至以上年级的学生共同参与,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了解到部分红色文化精神,但每个年级的教学目标不同,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水平也存在着差异,所以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部分教师由于缺乏对红色文化应用形式的探索与考量,导致红色文化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错位现象。以课上观看红色文化题材的影片为例,一些教师在选材上会出现脱离教学内容的问题,虽然活跃了课堂气氛,但学生的实际收获并不多,久而久之,学生还会将红色文化教育看作是一种形式教育,不仅影响了教育效果,还可能降低教学效率,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

(三)内容定位模糊,红色文化的效力发挥不足

红色文化的内涵丰富,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行为文化多个方面,而且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教育资源又体现在多种类型的文化载体以及表现形式上。部分思政教师由于缺乏对红色文化的深入研究,因此在运用时无法发挥其最大效力。首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正确认识,且对教材相关文化基因的把握不准确,所以有时会出现融入缺位或者为了融入而融入的问题[3]。其次,思政课的所有教材都存在着系统性的联系,但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仅重点了解某一本教材,导致红色文化与课程内容无法实现精准对接。另一方面,红色文化虽然具备较好的思政教育功能,但无法完全取代思政课程内容,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思政教学的资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一些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总是将红色文化资源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却忽略了思政课程内容的本质现象,引发本末倒置的教学问题。

(四)考核标准随意,教学质量的高低无法衡量

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红色文化教学资源不仅有助于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也能促进思政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为进一步提高教师对于红色文化融入的重视程度,学校必须建立起完善的考核标准,以评估思政教学质量。但很多高校都忽略了这一问题,教师的教学活动缺乏明确的理论指导,考核标准过于随意,且考核内容宽泛,教学效果缺乏清晰的衡量指标,导致学校无法判断红色文化融入对思政教学质量的影响。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思路

(一)转变教学理念,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首先教师应明确红色文化融入对提高思政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同时转变教学思路,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学会区分不同层次、类型的红色文化资源,并充分结合文化地域特点,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同时教师应从整体上摸清教材内容的框架结构以及文化价值,并实时关注国内外的时事热点,在确保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充实有关红色文化的专题内容,以加快完善教学体系,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关知识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开设“论人民民主专政”的教学专题,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坚持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必要性的理解。另外,教师也要注意在教学的不同环节需要采用不同的红色文化融入方式,并结合真实的历史事件对知识点进行讲解,以实现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与思政教学的优化组合,促进学生学习注意力的集中。

(二)改进教学方法,科学融入红色文化

教师应摈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入案例式、体验式等科学教学模式,以提升红色文化资源的教学融入效果。案例式教学方案指的是结合思政教学内容以及难点,针对历史上的错误思潮以及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进行案例讨论,以帮助学生了解问题产生的本源,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体验式教学的重点是增强教学的现场感,实现情境再现,可通过现场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感悟到先辈的人格力量以及革命时代的艰辛。以长征精神的教育教学为例,有条件的情况下,学校可组织学生重走长征路,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在实践中达到思政教学目的[4]。

(三)整合教材资源,明确课程内容重点

对于大学生来说,思政课程的学习是一个由深到浅的过程,教师在实现红色文化教学融入的过程中,应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明确课程内容重点,分阶段地制定教学方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使其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终身信仰。教师可以通过革命先辈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破解现实难题的案例,让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了解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满足人民的需要为前提,不断探索新的发展道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使其能树立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以及自信心。在教学前,教师应挖掘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后的相关资料,使学生了解到中国悲惨命运改变的史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侧重点是让学生体会革命先辈的高尚人格魅力,以帮助其补充更多的正能量,使其树立起精神层面的自强与自信。在课堂上教师需要注意塑造优秀先辈可敬可亲的形象,以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成才观,并带领学生深入探索优秀思想道德修养中所蕴含的巨大精神力量,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其勇于担当的精神。

(四)完善考核标准,全面融入红色文化

学生考试成绩既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也不是评价教师的唯一指标,应综合考评教师的教学态度、方式、水平等指标,以评估教师对于课程内容的熟悉程度、备课的认真程度以及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程度,进而有效检验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学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不应仅停留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高校全环境的育人作用,将红色文化渗透于大学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在开展学校庆祝晚会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文化话剧表演,让学生在排练、表演的过程中,切身感受红色文化,坚定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同时也应合理应用学校的宣传栏、广播站以及微信公众号,以加强红色符号在学校内的宣传,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了解红色文化,主动学习红色文化,以保障红色文化的有效融入,实现思政课教学的全方位覆盖。

结束语:红色文化不仅为思政课教学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也奠定了浓厚的文化基础。思政教师应明确思政教育的育人目的,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将红色文化渗透到思政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进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万丽娜.新时代背景下以“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案例教学的探讨[J].中华少年,2018(36):258-258.

[2]魏法汇.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独特作用[J].人民论坛,2017(28):138-139.

[3]朱景林.用红色文化进行思政教育需厘清三个问题[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7(3):24-25.

[4]王守花,李晓兰.论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以长征精神为例[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7,17(8):6-9.

论文作者:杨艳菊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8月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6

标签:;  ;  ;  ;  ;  ;  ;  ;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思考论文_杨艳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