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论文_谭锋明

怀集县地方公路管理站 广东怀集 526400

摘要:软土地基在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十分常见,其处理技术直接关系到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及安全。文章分析了软土地基的特点及危害,对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旨在为其他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桥梁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交通设施的建设也越来越多,而公路桥梁作为交通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程施工也日益增加。在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是重要的环节之一,不仅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而且对公路桥梁的使用性能及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其处理技术展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1 软土地基的基本特点

1.1 高水分性

软土地基含水量较大,最高甚至超过百分之七十,在软土地基中,软土可以流动,给施工增加了难度。施工人员可以十分容易地判断出软土结构,以便于后续处理工作。由于软基含水量较大,不具备足够的强度,所以公路桥梁施工不允许直接在软基上进行,需要对其进行处理,否则不仅会影响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还会对施工安全造成危害。

1.2 压缩能力强

在工程软土地基处理中,压缩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参数。软土地基的液限和压缩系数是成正比的。压缩系数随着液限的不断增大,也会出现明显的增大迹象,最大系数可以达到1.1MPa。由于土壤环境复杂多变,各个工程项目的地基情况各不相同,黏土固化程度差异较大,所以在对软基进行处理时,除了要充分考虑地基的压缩能力,施工人员还要对其黏土的固化程度进行深入分析,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1.3 渗透能力差

由于黏土中含有一定量的沙土,导致黏土的固化速度明显快于软土,实质上软土就是渗透能力较差的黏土。在理想状况中,即使给予足够大的外力作用,也无法有效提升软基的固化速度。如果实际状况并不理想,比如软基当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则会使排水管道被大量的有机物堵塞,进而进一步降低了软基的渗透能力。

1.4 抗剪能力低

软土与黏土虽具有多种特性,但就抗剪能力而言,二者不存在太大的差距。若软基不具备良好的抗剪能力,将对路基排水造成直接影响,进而不利于施工质量的保持。为此,施工单位应运用相应的方法提升地基抗剪能力,从而达到缩小事故发生几率的根本目的。

2 软土地基的危害

通过对软基的试验分析得知,软基含水量保持在34%~72%范围内,孔隙比为1.0~1.9,饱和度通常高于95%,液限在35%~60%之间,塑限指数为13~30。在工程施工建设中,一般将淤泥、黏性土、湿陷黄土等类型的地基统称为软基。由于软基分布情况较为复杂,加之公路桥梁工程具有沿线长、规模大等特点,所以施工过程中很难避免软基。为保证工程质量,防止事故的发生,必须在施工之前对存在的软基进行有效处理。然而,如果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软基处理不规范,则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比如:路基失稳、线外建筑物受损、桥台偏移损坏等,无论产生哪一种危害,都会对公路桥梁的施工与运营造成严重的影响。

3 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3.1 表层处理法

3.1.1 表层排水

对土质情况相对较好,但实际含水量较大的软基进行表层排水处理,在换填以前,现在地面开挖出一个沟槽,排除地表积水,并减小表层含水量,以确保机械设备可以正常通行。为了使沟槽发挥出与盲沟相同的作用效果,在回填过程中应尽量选取透水性好的材料。

3.1.2 砂垫层

该方法通常使用在厚度较小、排水状况良好、砂砾等资源丰厚且进度要求宽松的软基处理工程当中。砂垫层的实际厚度为12~24cm,依据的主要理论为提升排水面,针对软基在受到外界荷载时加快排水速度,以此达到提升强度的作用。在材料选取过程中,首先应确保砂砾洁净,然后对其含泥量、粒径进行检测,最后根据工程实际妥善选择。实践表明,厚度在5cm以内的天然级配砂砾层具有显著的排水固结效果。在实际施工中,需要切实做好洒水与碾压,在正式开始施工前,还要对砂砾层进行细致的检查,在确保其表面充分湿润后才可开展施工。

3.1.3 敷垫材料

该方法通常使用在土层分布不均,其具有发生沉降与位移可能性的软基中,合理运用敷垫法,选取抗剪能力与抗拉能力较好的材料,来提高土层强度,控制或减少沉降量。在实际施工中,较为常用的敷垫材料有:玻璃纤维格栅、土工布以及化纤无纺布。

3.1.4 掺加添加剂

当地基表层是黏性土时,可采取掺加添加剂的方式予以处理。常用的添加剂类型有:生石灰、熟石灰以及水泥等。石灰类材料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拌和,通过向土层中掺加添加剂,可以起到团粒与减少含水量的效果,同时,经过固结以后的土壤会产生化学反应,促进黏土改变,从而有效提高地基强度与稳定性。

3.2 粉喷桩固结法

粉喷桩固结法在当前公路桥梁施工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如图1所示,其施工流程为:

(1)由于施工机械无法在不平整的地基上作业,所以首先应对施工场地进行整平处理,使场地平整度满足施工要求,整平之后对其进行检查,如发现仍有个别区域不平整,可采取加垫砂石的方法进行处理。

(2)通过加垫砂石的方式,不仅能使地基的表面更加平整,还能起到提高地基承载力的作用。施工过程中,为确保粉喷桩施工质量,应对材料的选取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特别是水泥材料。在正式施工之前应进行试验性施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参数配置。施工阶段应按照规程应用各类施工技术。

3.3 加载法

加载法能够有效防止已经完成填土的路面发生沉降,并有效提升软土路基自身的强度以及相应的抗压性能。一般情况下,使用加载法大部分都会利用填土加减法或者使用降低地下水的方法。利用填土方法能够有效增加地基内部总体压力。降低地下水只适用于具有砂层的中间部分地基,另一方面,这种方法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只能对施工区域及时打入相应的钢板对整体施工进行有效地维护。利用填土法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能够有效地控制路面铺完之后可能会造成的沉降,需要在施工的过程中做好全面的观测,控制沉降量保持在稳定的可控范围内,有效防止对地基造成的严重破坏。

3.4 置换土质

软土地基主要特点包括自身稳定性较差、承载能力较差等,所以,想要有效的降低土层产生的沉降,并及时提高基层机构自身的稳定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部分无法满足施工要求的软土在施工前及时换成承载能力较强的土壤,这种将土质进行置换的方法非常简单,可以采用人工挖掘的方法,但是,这也会为整个施工带来巨大的施工量,最后导致施工工期拖延,增加整体施工的成本,所以,这种方法并不多见于我国目前的公路桥梁施工。

4 结语

综上所述,公路桥梁软土地基的处理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路桥梁工程的质量及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公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处理中,施工人员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进行施工,掌握相关技术要点,并加强对各个施工环节的控制措施,从而确保公路桥梁的整体质量及性能,促进交通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朋飞.市政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07)

[2]岩立斌.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剖析[J].江西建材.2016(03)

论文作者:谭锋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6

标签:;  ;  ;  ;  ;  ;  ;  ;  

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论文_谭锋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