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今年没有畅销书?_畅销书论文

为什么今年没有畅销书?_畅销书论文

今年为何没有畅销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畅销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常销书、畅销书——图书市场经常出现的术语。

曾几何时,图书市场上一度出现畅销、热销的文化现象。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琼瑶的言情小说;三毛的散文;梁凤仪的财经小说;一度被称为“现代《金瓶梅》”的贾平凹的《废都》……气功易经、股市商战……都曾一度成为书市的霸主与宠儿。似乎每一个阶段都有畅销、热销的热点。

然而时至今日,情况却发生了变化,据记者不久前对北京图书市场的调查,无论是图书批发交易市场,还是个体书摊;无论是出版社,还是普通读者,一言以蔽之,今年书市没有畅销书。

书市探幽——如今没有畅销书

位于北京朝阳区金台路的北京市图书批发交易市场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图书交易场所,近300米长的市场林立着国内140多家出版社的摊位,据说,这里年交易额为上亿元,北京市的3000多家个体书商出售的图书90%是从这里进货,这里是图书市场的晴雨表。

市场工作人员说,过去一有畅销书,书商往往成麻袋地进,而今天即便是到处张贴广告的《白夜》,个体书商最多也只要几包。而号称今年最畅销的《廊桥遗梦》,也不过在北京、上海两地稍有市场。

在个体图书摊点上,柜台上多是常销书名人传记、中外名著、少儿读物、散文集萃等。个体书商告诉我们,过去的畅销书,诸如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等,已经没有多少人问津了,就是曾一度热销的“布老虎丛书”、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等行情也平平,反映二战内容的各种图书购买者也不多,只有带有特殊推销手段的“恐龙”类图书,销售情况还看好些。总之,图书市场行情平平,书商的回答趋于一致:今年没有畅销书。

文化消费者心态——不再盲目趋从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近两年来,图书市场日益丰富,每年出版的各种图书近13000个品种。

面对汗牛充栋的图书世界,读者不再盲目从众,而是更加理智地根据个人需要、爱好和审美情趣去选择有关书目。这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因而,在个体书摊上,无论摊位大小,均有几套文学名著压阵。书商说,文学名著是经久不衰的常销书。经过一个阶段的市场考验后,人们终于发现读书绝不仅仅是一种消闲,只图热闹没有多大意思。一位女读者对记者说,过去也曾钟情于所谓畅销书,但读多了,反觉得没多大意思,还是读文学名著,不仅可增长知识,而且可以更好地品味人生。热衷精品,是社会整体文化的表现,包括音乐、美术等其他欣赏文化。图书当然概莫能外。读者更加钟情于精品图书,从另一侧面,也成为过去那种畅销书不再独霸市场的一个原因。

图书市场新走向——常销成为出版热点

由于读者的选择性强了,且拥有了更多的精品意识,各类图书,包括一些专业图书,均有买主,只不过不似过去的一窝蜂。

但是,在出版工作中,尚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比如重复出版:在图书市场,我们可以看到,反映二战内容图书、传记性文学、散文类图书、少儿恐龙类画册、童话寓言类的图书,出版相当重复。在一个书摊上,仅中国古典名著系列,就有上海译文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青海人民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太白出版社等六七个不同的版本。知情者说,一度走俏的《文化苦旅》,竟有20余家出版社有意出版。从某种意义上说,正因为没有热点,各出版社才不得不用常销书来维持运转。

装帧日趋精致,但成本越来越高。由于纸张涨价等原因,加之精品书越来越豪华,图书的价格越来越高扬。《包法利夫人》,原来的平装本不足10元,而新近由花城出版社出版的精装本一册定价17元多,让许多读者望而却步。《尤利西斯》一套(三本)买下来要六七十元,周作人的自传《苦茶》一册要19元。

书价的上扬也是造成书市没有畅销书的原因之一。

去年以来的书价上涨幅度确实高出全国零售商品物价总指数,但就总体而言,全国图书定价仍遵循保本微利原则。1994年图书价格反弹,主要是纸价涨幅过大所致,另外,1993年书刊定价管理办法改革后,出版社在图书定价方面较以前享有较大自主权,也是价格反弹的重要原因。作为文化传播载体,书价微利与暴涨均不利于图书事业的健康发展。随着经济发展,书价合理提高,一方面让广大读者消费投资中文化消费比例不断增大,一方面让写书、出书者有较大收入,全心致力于文化传播事业。

今年的书市没有畅销书,一方面体现了读者对以往畅销书内容的拒绝,另一方面也显示了读者对精品图书的渴求。

标签:;  ;  ;  ;  

为什么今年没有畅销书?_畅销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