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在2018年1月份至2019年1月份收治的110例脑卒中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借助数字表开展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均衡划分。前者运用传统模式开展康复护理,而后者开展康复护理,科学比较两组患者在认知功能上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55例患者接受康复护理之后认知功能评分要高于对照组,差异体现出显著性。结论 在对脑卒中后病人实施康复护理之后,患者的认知功能得到较好的改善,也能减少患者的焦虑情绪,呈现出较好的临床护理应用价值。
关键词:脑卒中后病人;认知功能;康复护理;焦虑情绪;临床护理
脑卒中是目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会让患者出现偏瘫或者是吞咽困难的运动障碍,同时该疾病也会让患者在记忆力和数学计算等能力出现功能障碍的问题。康复护理是根据疾病特点建立系统化的护理模式,能提升最终的疾病护理效果,但是相关研究比较少[1]。所以为了分析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将本院2018年1月份至2019年1月份收治的110例脑卒中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实施临床比较,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是本院在2018年至2019年份收治的110例脑卒中后病人,借助数字表随机开展组别划分,每组患者数量相同。同时,患者经过临床诊断确定患者该疾病,排除有精神病史的患者,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两组患者的男女比例分别为23:32、19:36;平均年龄分别是(58.27±5.37)岁和(59.32±5.72)岁;平均病程是(9.32±2.52)d,(9.06±2.86)d,可知两组患者在一般医学研究资料不体现显著的差异,可以进行研究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形式的康复护理,对患者和陪同家属进行病区的具体环境和医院管理制度。同时护理人员也应该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的普及教育,并对患者实施一般模式的护理工作。
观察组则实施康复护理,有计划地对患者实施护理。由科室主任和护士长等人制定康复护理的方案,指导护理人员开展具体的康复护理,护士长也要对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质量监督,并提出相关的纠正和补充意见。首先,在患者住院之后需要对他们进行病区环境和康复工作介绍,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及时对他们实施饮食等方面的护理。其次,在患者入院两到四天时需要实施认知训练。对患者进行病情以及心理的观察,合理指导患者开展肢体的功能锻炼[2]。再次,在护理一周时评价患者对认知训练掌握情况,借助查房等时间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康复训练的视频教育,也应该开展并发症的临床预防指导。最后,在护理第二周的时间对患者的焦虑情绪以及认知功能进行评价,讲解相关的疾病常识并做好相关的出院指导。
1.3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借助MOCA和HAMA评分表对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和认知功能开展评价,根据评分数据分析两组患者的差异。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均数比较。计量数据分别采用数(n)率(%)表示,t检验、x2,检验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研究得知观察组55例患者接受康复护理之后认知功能评分要高于对照组,差异体现出显著性。数据见表1分析。
表1 患者在MOCA和HAMA评分上的比较(单位:分)
3 讨论
脑卒中是目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会让患者出现偏瘫或者是吞咽困难的运动障碍,同时该疾病也会让患者在记忆力和数学计算等能力出现功能障碍的问题。如果患者出现认知障碍的行为问题,则会限制病人在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参与的能力,需要对患者实施临床护理。为了分析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病人认知功能的多种影响,将本院在2018年1月份至2019年1月份收治的110例脑卒中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得知观察组55例患者接受康复护理之后认知功能评分要高于对照组,差异体现出显著性。
这说明,在对脑卒中后病人实施康复护理之后,患者的认知功能得到较好的改善,也能减少患者的焦虑情绪,呈现出较好的临床护理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伟伟,李金梅.康复护理临床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7):123-124.
[2]刘桂连.认知训练结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6,22(14):114-115.
[3]李秀梅.康复护理临床路径在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16):204-205.
论文作者:张雪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4
标签:患者论文; 认知论文; 脑卒中论文; 功能论文; 病人论文; 疾病论文; 较好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