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艺术的形式美_形式美论文

紫砂壶艺术的形式美_形式美论文

紫砂壶艺的形式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形式美论文,紫砂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享誉海内外的宜兴紫砂陶艺,发轫于北宋中叶,而到明清走向辉煌。其成因尽管离不开江苏省宜兴县鼎蜀镇特有的陶土和工艺技能,而考其渊源,当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有着千丝万缕的姻缘联系和承续关系。在中华文明历史演进的历程中,已然构成了陶瓷文化属下风采独展的一束清丽的工艺之花。

紫砂陶诸多器皿中的紫砂壶,作为宜兴陶器中至为重要和具有代表性的产品,随着茶文化蒸腾的发展势态,它不仅仅以其优良的实用功能(所谓“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还以其浑朴精隽的审美功能,为陶冶人们的性灵和激发人们的艺术情趣作出可贵的奉献。

时代已跨入了绚丽多姿的现代。植根于人们生活现代化的广泛要求,凝聚着浓郁传统文化色彩的紫砂壶艺,正躬逢盛世;其所具饮茶的良好实用功能,使之获得了强劲的生命力而介入世人的生活领域。不仅如此,对于壶艺作用于人们精神生活的赏玩、畅神价值,也随之为人倍加重视。经过历代行家如明代的供春、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等,清代的陈呜远、圣思、陈殷尚、邵旭茂、陈曼生等,清光绪至民初的黄玉麟、程寿珍、俞国良等,及至现代的任淦庭、吴云根、王寅春、裴石民、朱可心、顾景舟、蒋蓉、李昌鸿、吕尧臣、汪寅仙、何道洪等等著名工艺美术师的努力,加之历代特别是现代书画家们热情的笔墨参与,使砂壶在造型、纹饰、色彩以及工艺技法的开拓上,被更多投入了创造性的心智,造就了一方足以令人润腑、醉心的审美广袤天地。

原本初具而迅速被强化起来的壶艺审美功能,导致砂壶实用地位的淡化,在实用性已约定俗成、颇难以过多挑剔的势头下,人们更多地注目、关心砂壶的艺术价值,以及与之暗合的收藏价值。

鉴此,研讨造成砂壶艺术价值的形式美,当属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笔者以为,探讨,有利于砂壶创造性的张扬,也有助于砂壶爱好者鉴赏水平的提高。

由自然天成的泥土,经过一系列工艺过程一跃而为铸融着生命意识的砂壶,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又一成功实践。砂壶的问世是人类生活需求的召唤,这种需求显然蕴含了用与美二个方面,故研究壶艺的形式美,切不可游离于内容(主要指实用性)之外。如果置内容的制约与不顾,例如无视盛水倒水的合理性,无视握把的方便度,即令是别出心裁,但却不能致用,岂不与废品等同?这一点也正是“工艺美术”中的美术与纯然的美术(如中国画、油画等)主要区别处。它的美的物化,必须受制于实用要求和工艺制作的可能性。

本文所议论的砂壶形式美,着重在影响砂壶这一具体存在的美感因素,包括涉及的方面及其有关规律。

一、砂壶的形制

一把砂壶的诞生,工艺师在构想阶段,首当其冲者则是壶的造型倾向、壶的情趣格调的意向集中。而最终完成的形制的优劣,取决于设计制作者的综合修养、审美价值的调适和工艺制作水平的自律机巧。形制的类型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

其一是具象型。也即常说的肖生型。它以自然物象为本,攫取其中可以演绎为壶形者,如植物中的瓜果、藤蔓、枝叶、根节、花卉等等,动物中的龙、凤、象、狮、虎、鱼、蟾等等,以及在生活环境中所存在的适宜化为砂壶造型的种种物象。虽然名曰肖生,但不可不加取舍地照搬硬套,需要设计者匠心独运,将所仿对象的主要结构部分有机地移植到砂壶上。在借鉴实施雕塑造型手法时,务使咀、扳、盖、把、钮、脚相互之间以及与壶身整体之间比例协调、配置得体。求得“咀扳舒屈自然,若生成者;盖犹如人之冠,口盖直而紧,虽倾侧无落帽之忧;眼外小而内锥,故无窒塞不通之弊”。有巧思才能得理趣,有情感投入才能使具象砂壶别生风韵。设若纯客观主义地模仿生态表象必然平淡乏味,失去高雅、落入俗套。

其二是意象型。这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运用具有普遍性。它源于“天人合一”的中国古代哲学精神。所谓“窥意象而运行”,所谓“超以象外,意到圜中”,用于艺术创造,即,使客观的象浸染上浓郁的主观色彩,使客观的形态在意的改造下大幅度地夸张、变形,意之象一旦具体化,往往有特殊的魅力和神彩。对于砂壶的意象造型,更需要匠师们想象力的驰聘。笔者所见到的《一帆风顺壶》、《寿字壁形壶》、《裙风茶具》、《仙竹壶》、《高风亮节壶》等等,或作美好向上的祝愿,或作潇洒风范的写照,或作君子德行的比附,显然在式样纷呈的壶形中都凝结着设计者、制作者的情思,这种情思,通过意象辐射出来,足以搏人共鸣,导人进入一种超尘脱俗的境界。意象型的砂壶,除了给人舒心的美感外,常常能以丰富的精神内涵使人反复玩味、味之不尽。

其三是抽象型。抽象,是摈除具象特征的一种概括。在砂壶中多见之于圆器、方器。历代匠师创造的各式各样的圆器、方器,使之获得了“方匪一名、圆不一相、文岂传形、赋难为状”的赞誉。抽象型砂壶强调的是线画组合的比例韵律,在圆润或劲挺的转折中体现运动感。这类壶型之所以纳入抽象型,在于它并没有任何一种指向明确的形象依据,而驾驭几何体面的搭配走势,将人们的感情概括化,溢发出一种朦胧的情趣、气氛。或高古、或典雅,或雄浑、或清奇,或劲健、或飘逸,使人获得一种难以言传的精神愉悦。抽象圆器造型中,典型的产品有掇球壶、仿古壶、汉扁壶等,掇球壶纯然可爱,仿古壶浑朴大方,汉扁壶简洁沉稳。方器中有四方、六方、八方及各种比例的长方型形制。明万历年间,时大彬制作的僧帽壶,结构严谨,工艺精到,节奏有变化,不失为方壶中的佼佼者。当然,在方器、圆器的艺术处理中,也常常利用相反相成的道理,使方中寓圆,圆中见方,以便使抽象简要的造型,富于风彩和魅力。

二、砂壶的纹饰

紫砂泥料得天独厚的肌理质感,本身已经洋溢着浑朴、含蓄之美,造型成功后,装饰的实施更应该谨之慎之,务求锦上添花,力戒画蛇添足,以充分表达意蕴和张扬砂器美质为主要追求目标,用线的组合加以装饰,即令是局部雕饰,也是十分注意遵循花素相宜的原则。

施以壶体的纹饰题材至为丰富,自然界、社会生活中的众多现象、形象,都可以为选择表现的内容。纹饰之于砂壶,装饰方法大致有三种:

一是采用雕塑的装饰方法。这一方法的通常表现是,在圆器及方器造型上运用雕镂捏塑的手法,将自然形象演绎为造型的部件,如交易为花壶的嘴扳盖钮,或者在造型的显见部位施以恰当的堆雕装饰。它足以使原本素洁的壶体,蜕变为萌发生机的形象体态。例如,饰上一个龙头形的或鸟兽头形的壶嘴,装上一个动物缩形的盖钮,或加上一个竹节形的壶把等等。这类艺术处理,旨在增加美感而非反添丑感,并要考虑到不障碍砂壶的使用功能,使之视觉愉悦、触觉舒适,生动别致而又牢固安全。

二是采用图案化的装饰方法。中国的传统装饰图案面广量大、美不胜收。特别是寄寓幸福的吉祥寓意图案广泛流布于民间,代相承续、暖人心田,它以反映人们对生活的理想、憧憬而经久不衰。如“年年有余”、“松鹤延年”、“五福捧寿”、“岁寒三友”、“万事如意”、“寿桃”等等,在意绪上流光溢彩,为砂壶纹饰所乐以采用。图案之于砂壶以高雅达意为上,切忌成为削弱壶形内蕴的无聊装饰。另外,要与整个壶体所显示的品位相契合,不要“风马牛不相及”。砂壶上好的图案纹饰会给人以精妙感,缺之则引为憾事。

三是以传统书画切入,经镌刻后成为壶体纹饰部分。书画家的热情参与,往往能提高壶的品位和情趣。书画的镌刻装饰,其部位一般在器皿的正背两面,分刻诗文和画面。诗文常选择与饮茶有关系者,或选择诗情画意浓厚、清丽而耐人寻味者。字体正、草、隶、篆、钟鼎、石鼓等均可。需要注意的是,除笔划本身要具有审美功能外,通篇的整体布局、字体的大小、疏密的节律均在不可忽视之列。填满则失之臃塞,空疏过头,则可能产生虚浮之感。

画面的内容也比较广泛,有山水、花鸟、人物、走兽等等,施以壶体的画幅,难以达到绘于宣纸上的那种水墨渗化效果,它更多地依靠点线交织、粗细对比来构成层次完成写形传神的任务。画家在画面上所体现的笔势、力度,还需要通过镌刻再现出来,刻画要求强化笔力而非削弱笔力。这样,画面的意境、理趣,才能够从壶的绘画纹饰上充分表现出来。进一步的要求则是,要使绘画的美与壶体的美珠联壁合,而不是各自为政。这一要求决定了直接画壶者或移植绘画作品至壶上者的精心选择态度:不宜作画的壶决不要妄费笔墨;适宜作画的,当慎密考虑幅面大小,认真对待画作内容及与壶体、壶意尽可能有联系的笔墨表现。清嘉道年间的金石书画家陈鸿寿(号曼生),十分钟情于紫砂茗壶,曾驰聘笔墨设计出多种壶样交给陶工制作,并由他及其友人锓铭刻画,而推出名盛一时的“曼生壶”。今天,人才济济的画坛,有不少书画家被邀驱步陶者,挥毫作书画于砂壶,使“墨海壶天”之说不为过誉,使紫砂壶播扬出更为超脱的文人风范。

三、砂壶的色彩

由于宜兴陶土的特殊个性,如泥料的湿润感、极强的可塑性等,才可能使宜兴砂壶迈上了层次较高的工艺美术台阶。除了造型、纹饰形成的形式美因素外,壶的色泽,那含蓄、那沉着,那冲淡,那典雅,毫无疑问也是构成砂壶形式美的一个重要方面。

紫砂壶泥料主要分为紫泥、砂泥、本山绿泥等三种,而以紫泥为主。这三种不同色彩的泥料均可以单独成陶,而相互掺合配制又可以改变为其它色调。由矿里直接开采出来的泥料,外观类如岩石,并不能直接加水拌和使用,需要经过一系列工艺加工过程,才能成为供制壶用的理想的成品泥。

呈紫红色调的泥料,产于陶土“甲泥”矿内。烧成后的砂壶,由于泥料来源于不同的矿眼以及烧成时温度、气氛的变化,往往会呈现深浅不等的紫红色调,给人以沉静而幽美的温馨感。还有烧成后呈黯肝色调的,那是“天青泥”的紫泥品种,珠光内蕴。现在宜兴县鼎蜀镇黄龙山南麓的大水潭,据说为过去采掘天青泥的地方。紫泥矿里的夹层烧成后呈冻梨色,被称为梨皮泥。

砂泥料又称红泥、石黄等,产于陶土嫩泥矿内。由砂泥料烧成的砂壶,色调典丽,约略透映着一种富贵气息。

本山绿泥则是一种略带青灰色的泥料,亦产于陶土甲泥矿内,烧成后呈半黄色,色调清新。

在制壶实践中,经验的积累,使艺人们还能用不同泥料按不同比例配制出多种色泽。在《阳羡名陶录》中就记载了徐友泉所制产品的色彩面貌,其中有海棠红、砂紫、定窑白、冷金黄、淡墨、沉香、水碧、榴皮、葵黄、闪色梨皮等色泽。用不同的色彩调性,与砂壶的造型、纹饰取得整体上的统一和谐,从而传达出各不相同的情调气氛,给人以各具特色的形式美感。

四、砂壶的工艺

高超的工艺制作水平对砂壶的形式美感也具有相当的影响。如果一把壶造型、纹饰、色泽都比较理想,而工艺技巧平平甚至拙劣粗糙,则整个壶艺的视感、触感就会令人失望。相反,精湛的制作技艺却有可能弥补造型等方面的不足,而使砂壶的价值增值。紫砂泥成型取镶接法,为陶瓷产品成型方法的独具者。所谓镶接成型,即,先将泥料精心拍打成一定厚薄的泥片,再一点一点逐步拼镶粘缀成一件完整的器皿。过程全部为手工操作,故而技艺的熟练程度和经验的积累特别重要。唯其如此,其成功之后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也就非同一般。

上面已概述了有关砂壶形式美涉及到的方面,必须指出的是,无论是造型抑或是纹饰等,在人们施以艺术心裁时,不要忽视“多样统一”的原则,这一原则是哲学上对立统一原理在艺术上的体现。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关系,既要有变化,又要求统一;运用对比、调和、节奏、韵律等,获得美感、统觉感。中国著名花岛画家和工艺美术家陈之佛先生,曾经针对工艺美术的艺术处理,提出了颇有见地的四句话,即:乱中见整;个中见全;平中求奇,熟中求生。作为艺术辩证法的巧妙运用,笔者认为,对于砂壶形式美的把握,上述十六字诀具有意味深长的启示、指导作用。

标签:;  ;  ;  ;  

紫砂壶艺术的形式美_形式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