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对会计假设的冲击——兼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假设

网络时代对会计假设的冲击——兼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假设

崔军利[1]2003年在《网络时代对会计假设的冲击——兼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假设》文中研究说明现代会计是为适应大工业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历经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会计假设在传统会计领域显示了其强大的指导力量:会计主体假设是对较为稳定而独立的会计空间加以假定;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是在较低经营风险和信息时效要求的环境下对会计的时间加以限定;货币计量假设是对当时有限的会计反映手段加以确定。 但现有的会计假设在面对知识经济大潮冲击的时候,明显有力不从心之感。尤其是进入21世纪,信息化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已经深刻的改变了会计所处的经济环境。受经济环境的影响和技术进步的驱动,一种新的会计——“网络会计”应运而生,网络会计是伴随网络化组织形式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依托于网络化环境开展业务的新型会计。 在网络会计时代,会计实务正在发生着显着的变化:生产及组织的日趋国际化,虚拟化;新知识新技术带来的挑战引发经营风险的加剧,“虚拟”企业的可能转瞬即逝;信息传递的即时化,人们对实时信息的要求日益迫切;非货币信息,非定量信息在一个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中的比重逐日增加。这一切都对传统的会计基础假设产生着强大的冲击。 本文以规范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会计假设沿革和变迁的研究,结合知识经济时代,网络会计发展的要求,在现有的四大基础假设之上,直面21世纪网络会计及其所代表的知识经济对传统会计的挑战,根据新的会计环境,应对新的情况,通过修正完善现有假设,并以此为基础创新的发展出新的会计假设,来应对网络会计环境下对会计假设的要求。 对比研究当今理论界对网络会计的最新观点,同时通过对原有会计假设的修正,笔者提出自己对会计基础假设的创新观点,分别是: 第一、收购兼并引起的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及网络化的组织生产,使得部分企业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已经超过关联交易那么简单,而有必要将其视为一体化的经济体在会计上得到反映。引发“会计组织”假设代替“会计主体”假设。 第二、经济发展金融在经营中作用不断加大,高科技导致经营风险日益加内容提要剧,网络化虚拟企业生命力脆弱昙花一现,引发“风险经营”假设代替“持续经营”假设。 第叁、风险加剧及即时化信息的可实现性,迫使信息使用者需要更加及时,更加个性化的信息,引发“细化分期分部报告”假设代替“会计分期”假设。 第四、人力资源为代表的无形资产所占比重的增加与不可货币士长量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引发‘货币及指数计量”假设代替‘货币计量”假设。 同时根据笔者所提出的新的会计假设,给出了相应的会计实务处理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以供各位学界同仁参考,批评指正。

李金杏[2]2011年在《虚拟经济下的会计假设研究》文中认为会计假设作为会计概念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会计目标同处在会计理论体系的最高层次,是一切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基石。科学的会计假设,对完善会计理论体系,规范有序地开展会计活动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会计假设是对会计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反映,会计界从一开始对会计假设进行探索研究,便认识到其对传统社会经济环境所具有的普遍适用性和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虚拟经济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会计活动的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进而对传统会计假设产生着强大的冲击,迫切要求对会计假设的内容进行修正和更新,以适应新的环境,为会计活动更准确地确认、计量和报告打好坚实基础,使会计能够更好地实现其职能,发挥其作用。本文主要以虚拟经济为背景,研究虚拟经济下的会计假设命题,重点研究虚拟经济的出现给会计假设带来的影响。全文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章,重点介绍会计假设的研究背景,回顾了国内外会计基本假设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包括第2、3章,分别对虚拟经济和会计假设的相关理论进行系统梳理,分析了两大知识体系之间的相互关系。第叁部分为第4章,是本文的主体,研究虚拟经济下会计假设中每一要素面临的挑战,并对每一假设提出相应的修正对策。本文主要运用规范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历史变迁进行研究,分析会计假设与经济环境的变化关系,结合当今虚拟经济的发展,提出会计假设受到的影响和冲击。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首先,将虚拟主体纳入会计主体假设,拓展了该项假设的内涵;其次,将“持续经营假设”修订为“项目经营假设”;第叁,提出了缩短“会计分期”的间隔期;第四,变“货币计量假设”为“货币计量模式和非货币计量方式相结合的计量假设”。除此之外,本文还通过对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等的分析推理,提出“权责发生制”也应成为会计的一项基本假设。

张伟[3]2006年在《网络经济时代的会计核算理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会计核算理论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不断发展和完善。在数字化、虚拟化的网络经济环境下,如何实现会计核算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会计系统与业务管理系统的高度协同,在此基础上,实现实时化的动态核算和管理,均是社会各界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也是当今会计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选择这一研究课题,旨在重新审视会计核算理论,并对网络经济环境下会计核算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和解决的方向。本文从阐释网络经济的涵义入手,首先总结了网络经济的特点和网络经济下会计环境的变化;其次,文章重点阐述了网络经济对传统会计核算理论的影响和会计核算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文章分析了网络经济时代的会计核算应考虑的其它问题。本文的主要观点是:1、网络经济下传统会计核算理论应作出以下改进:以基于产业链上的“会计组织”来代替原来的会计主体,以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为导向缩短会计分期。网络经济下的会计目标更倾向于决策有用,会计职能朝着管理现代化和实时控制的方向发展。2、网络经济下的会计核算的特点,体现为以事项观为代表的会计确认模式、多元化的计量手段和计量属性,电子化、网络化的会计记录方式及多种报告方式并存的会计报告模式。

戴春兰[4]2002年在《新经济环境下会计理论和会计制度的创新研究》文中指出当今社会经济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会计环 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得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制度 变得越来越不适应,客观上要求进行会计理论和 会计制度的创新。本文阐述了会计创新的基本内 涵、意义,简要地回顾了会计变革的历史,从中 作了一些会计改革与创新的总结,分析了“新经 济”时代的基本特征及其对传统会计理论和制度 的冲击与挑战,全面、深入地研究了会计理论和 制度创新的基本内容和方向,并指出了在会计创 新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李泉年[5]2007年在《面向对象的动态预算管理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信息技术对企业组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改变了也正改变着企业的生存环境、经营思想、管理模式。预算管理作为一种数量化的管理控制手段,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组织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预算从产生、发展到现在,始终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不断吸收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为其所用,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面对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灵活多变的企业任务等新情况,目前的预算模式受到了挑战。预算管理受到了诸如预算松弛、全面预算管理低效、脱离企业战略、偏重财务业绩、信息反馈滞后等方面的批评。我国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时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如何融合、集成先进的理论、方法、技术来创新预算管理,解决目前预算管理所面临的困境,实现预算的动态管理,是预算管理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论文研究就是针对预算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从动态管理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些问题,围绕动态复杂环境下企业如何实现预算动态管理这一中心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深入研究,为解决预算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实现预算动态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论文通过对预算管理模式演进与创新发展历程的综述,发现了预算管理模式创新的叁个特征:预算模式创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各种新兴的理论、方法、技术逐渐成为预算模式创新中的主要推动力;预算模式中信息技术的融合和应用的倾向越来越明显。本文通过对企业预算管理模式发展与应用、预算动态管理、信息技术在预算管理中的应用等叁个方面的文献综述,提出了:①预算管理模式创新需要超越与改良并举,密切关注各种新兴的先进的理论、方法,挖掘其可为预算所用的思想,积极将先进的理念方法融合和应用到预算中来,创新出先进实用的预算模式;②目前企业预算动态管理方面的研究是零散的,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需要系统构建动态预算管理的理论框架和运作模式,深入研究动态预算管理的目标、内涵、前提假设、基本原则等问题,为实现预算信息输入、输出和预算反馈、控制的动态化提供理论支撑;③在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面前,构建一个开放的信息技术与预算管理融合、集成的平台,在此平台上融合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为预算管理所用,是实现预算管理的灵活性和动态性的必然选择。2.论文构建了动态预算管理的基本理论框架。针对企业动态复杂性的特征和目前预算管理所面临的困境,结合战略管理、信息化管理和价值管理等理论和方法,提出:在动态复杂性、滚动分期和多元计量的基本假设下,围绕企业预算管理长期价值创造战略目标的实现,动态预算应该具备战略导向、滚动编制、实时控制、灵活调整、持续改进的基本特征。在动态预算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本论文提出了动态预算管理的基本理论框架。在此框架下,通过预算管理与战略管理、业务运营和信息技术支撑等叁个层面的整合和集成,实现预算管理由过程管理向对象管理、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灵活、迅捷应对动态复杂的企业运营环境。3.论文对预算管理各个环节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围绕如何实现预算动态管理这一核心问题,借鉴并引入已在其它经济管理领域得到成功应用的理论与方法,对预算管理的预算预测、编制方法、控制机制、管理流程等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改进和创新的思路。这些创新和改进主要体现在:①对实现动态预算管理的方法创新。通过引入系统动力学、人工神经网络等经济预测方法,为动态预算提供准确、多样的预算决策目标;通过对弹性预算、滚动预算的改进,适应动态预算对预算编制方法的需要;②应用标杆法、平衡记分卡等理论与方法,深入研究动态预算下的管理创新、绩效评价、预算管理文化构建等关键问题,解决动态预算管理的“软环境”支持;③应用流程重组理论和方法,再造预算管理流程,使再造后流程能保证动态预算管理的实施与应用。4.构建了面向对象的动态预算管理模式。在面向对象理论、方法介绍、评析的基础上,通过借鉴面向对象的基本思想和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在预算管理中引入了面向对象的基本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预算管理模式——面向对象的动态预算管理模式。就该模式的概念、本质、特点和模型框架进行了理论方面的阐述,对面向对象预算管理模式的构建过程进行了探讨,并构建了面向对象的预算管理的对象模型。在该模式下,通过将预算对象化、模块化,和对预算对象继承性、多态性的界定,适应企业预算需求,构建企业可大可小、相对独立又可以不断复用的预算对象体系,从而全面实现预算输入、输出、制定、执行、反馈、考评的动态管理。面向对象动态预算管理模式具有预算管理动态性和与信息技术自然融合的独特优势,可解决目前预算管理模式所面临的静态性、适应性和可调整性差等困境,并为先进信息技术在预算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5.提出了动态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构想。针对目前预算信息系统的不足,基于目前预算管理困境所放映的信息技术需求,以及动态预算和面向对象预算的管理需求,本文提出了动态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构想。依据此构想,本文在分析了决策支持系统和动态预算管理的相互关系,界定了面向对象动态预算综合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功能目标的基础上,以面向对象的分析、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数据仓库等先进信息技术为基础,提出了面向对象动态预算综合决策支持系统的总体框架,并对面向对象预算数据库、模型库和数据仓库的功能结构进行了初步界定。6.提出了A汽车公司预算管理的具体创新和改进策略。根据研究需要,对A汽车公司预算管理的实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广泛的收集资料。在分析了A汽车公司目前预算管理的现状,总结归纳了其预算管理不足的基础上,依据本文提出的动态预算管理模式,提出了对A汽车公司预算管理进行全面改进和创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对A汽车公司案例的深入研究,进一步印证了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同时也通过A汽车公司预算管理解决方案的设计,深化了本论文的研究。7.构建了基于ANN的动态预算目标EVA之预测模型。论文从企业价值创造的角度出发,结合平衡记分卡的基本框架和思想,将体现企业价值创造的EVA通过BSC的四个层面,分解为具体的KPI,并以这些KPI为输入变量,以EVA为输出变量,通过ANN模型建立了基于预算关键指标的EVA预测模型。并以裕隆汽车(台湾)为样本,对模型进行了数据验证。试验结果表明:①以平衡计分卡的KPI来构建基于ANN的模型来预测EVA是可行的,而且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预测效果;②KPI的选择对预测结果的影响很大。本文通过四次的不同指标组合的选择来构建预测模型,最终发现以股东权益收益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11个指标作为预测EVA的KPI,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和可信度。

朱富强[6]2001年在《博弈、协调和社会发展》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的主旨和写作思路:本文主旨是探寻社会发展的途径,当然我们这里所考察的不是包括政治、文化、社会、思维等所有方面的广义社会发展,而主要是集中在狭义的经济增长方面。那么,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呢?本文坚持劳动价值说,认为劳动是财富以及社会发展的源泉。但是,我们主张的并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劳动价值说,而是由此发展而来的有效劳动价值说;强调,价值的真正来源是有效劳动,而在社会化生产中,劳动的有效程度与劳动间的协调水平密切相关。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协调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生产力。既然协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那么要解决社会发展这一难题,就要探寻增进协调水平的途径。本文以全方位、多层次的视角来探究协调问题:在微观方面,我们首先从微观个体的角度反思了主流的博弈理论,并探究达成合作博弈的协调机理;其次,从微观组织的角度对企业的协调进行了分析,重新审视了企业的性质及其规模扩展的状况,并从协调的角度比较了各类企业的效率。在宏观方面,我们首先分析了社会日益凸显的新特征,发现一个新的以知识为主要生产要素的智力社会正在来临。在此基础上,我们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协调机制的演变轨迹,认为,一个以伦理认同为基础的社会协调机制正在形成。接着,我们又探究了宏观协调的主体——政府——的作用及其演变。最后,对西方崇尚的以市场和法制为基础的自发秩序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了它们的内在局限性。经过对微观和宏观各方面的考察,我们都得出了一个重要的论断,即价值伦理观的认同是各方面协调的根本基础。为此,我们随后继续对伦理的生成、发展、演变、作用以及当前所面临的危机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论证伦理重建的紧迫性。同时,又对伦理的基础——人性——进行追根溯源的考察,指出,为己利他是合乎人类社会性的行为机理。最后,为了提高社会各劳动间的协调性,促进社会的发展,我们呼吁价值伦理观的重建。在我国,尤其可以吸收重视价值理性的儒家传统思想。本文的结构安排和简要内容:为了系统有条理地论述中心观点,本文分成五篇十二章,结构安排及简要内容如下:第一篇“总论:社会发展探源”,也即第一章,是本文“纲”和其他各章论述的基础。本论文的主旨是要探求如何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因此,第一章“协调:社会发展的源泉”首先从历史的、宏观的角度来探究社会发展的根源。在该章中,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实质是劳动价值创造这一基本看法,但是我们在重新审视传统劳动价值理论时,发现传统劳动价值理论存在着一些逻辑缺陷,特别是在以劳动时间作为价值量的衡量尺度时,往往与“价值量由劳动量大小决定”这一原理相冲突。进一步地,我们分析也表明,所耗费劳动不一定完全凝结在商品中从而形成价值。为此,我们提出了有效劳动价值说这一新见解,该理论认为,只有凝结在商品中的有效劳动才是价值的真正源泉。在为交换而生产的商品社会中,劳动的有效性主要根源于社会劳动间的协调性,一切有助于提高劳动协调水平的活动都是创造价值的劳动。同时,本章指出,传统劳动价值说主要关注的直接生产性劳动,但实际生活中生产都是迂回过程;因此,为商品生产而付出的一切迂回劳动都应该是创造价值的劳动。通过深入的分析,我们对是否创造价值的全体社会劳动给出一个总原则:凡是直接生产性的劳动支出以及有助于提高直接生产性劳动有效性的劳动都是创造价值的劳动;反之,如果只是促使创造价值分配和转移的劳动就不属于创造价值的劳动。因为本章是本文的核心思想所在,因此,我们不厌其烦地反复阐述有效劳动价值论;特

参考文献:

[1]. 网络时代对会计假设的冲击——兼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假设[D]. 崔军利. 东北财经大学. 2003

[2]. 虚拟经济下的会计假设研究[D]. 李金杏. 山西财经大学. 2011

[3]. 网络经济时代的会计核算理论研究[D]. 张伟. 山西财经大学. 2006

[4]. 新经济环境下会计理论和会计制度的创新研究[D]. 戴春兰. 武汉理工大学. 2002

[5]. 面向对象的动态预算管理模式研究[D]. 李泉年. 北京交通大学. 2007

[6]. 博弈、协调和社会发展[D]. 朱富强. 上海财经大学. 2001

标签:;  ;  ;  ;  ;  ;  ;  ;  ;  ;  ;  ;  ;  ;  ;  

网络时代对会计假设的冲击——兼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假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