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育中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教学的结合策略探究论文_邓彦睿

声乐教育中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教学的结合策略探究论文_邓彦睿

摘要:在声乐教育过程中,为更好地呈现出音乐作品,营造良好的声乐表演氛围,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教学活动的开展,其中声乐演唱主要指演唱人员通过自己的声音来呈现音乐作品,即借助独特的表现方式及优美的声乐来演绎出音乐作品的美。同时,声乐演唱往往离不开钢琴伴奏的配合,所以教师应该采取有效方法来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声乐教育;声乐演唱;钢琴伴奏;结合策略

前言

声乐演唱作为一种表演的艺术形式,为能够更加完整和直观地呈现音乐作品,往往需借助其他方面的合作,钢琴就是一个十分合适的辅助乐器,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之间互相独立又互相协调,钢琴伴奏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促进声乐表演的成功。对于声乐表演,表演者需要利用钢琴伴奏来对整个音乐环境进行渲染,且借助特定的音型和音乐的彼此联系,进而为观众带来完美的二重表演。基于此,表演者应有机结合声乐演唱和钢琴伴奏,实现两者的完美融合,这样向观众呈现出高品质的声乐表演。同时,在声乐教育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声乐演唱教育和钢琴伴奏之间具有紧密联系,将钢琴伴奏巧妙地引入声乐演唱之中,全面发挥钢琴伴奏的价值,以此来有效提升学生演唱音乐作品的质量,并在极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演唱能力和水平,最终提高声乐教育的有效性。

一、简述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的联系

一方面,平衡性关系,在声乐演唱过程中,配合钢琴伴奏可以使整个表演现场充满浓厚的气氛,对声乐的意境加以全面呈现,且演唱者在演唱时可以更加充分地体会到乐曲的气氛,进一步强化自身情感,这样有利于演唱者全身心地投入到演唱中去,引起观众在情感上的共鸣,可以说,演唱和伴奏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优势互补,缺一不可,且伴奏可大大提升音乐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另一方面,依赖性关系,在声乐表演中,演唱者和伴奏者之间具有极为紧密的联系,伴奏者通过钢琴来烘托氛围,推动情节发展,对主题进行深化,演唱者通过优美的声音和独特的技巧来呈现作品,演唱者和伴奏者相互配合,往往能够产生非常惊人的艺术效果,为听众呈现出完美的声乐表演[1]。

二、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教学的有机结合

(一)烘托声乐演唱意境

在钢琴伴奏过程中,伴奏者需对声乐演唱内容进行不断丰富,对表演者的音乐气氛进行烘托,要做到这一点,要求伴奏者和演唱者具有高度的默契,两者之间相互配合;也就是演唱者通过对音调进行变换,伴奏者通过对钢琴声音音调进行变化,演唱者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作品演唱之中,并深受作品的感染,从而使自己的演唱能够更好地呈现出声乐作品所具备的深层内涵,不断提升自己的演唱水平。所有的音乐作品要想完美呈现出现,不仅仅要求演唱者具备较高的演唱水平,还离不开伴奏的配合,要求演唱和伴奏之间默契配合,做到互相依存、缺一不可;而钢琴伴奏是标准的声调外在呈现,可帮助演唱者更好的呈现音乐作品。基于此,在钢琴伴奏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专业的伴奏技巧,还需为其创造轻松愉快的意境,将其作为教学的主体,结合其具体情况来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之中去,当学生出现错误时,需及时指出及对应的改正方案,若学生表现良好,需给予其鼓励,让其能够更加积极的学习钢琴伴奏技巧。如:在伴奏技巧学习中,钢琴作为一种古老的乐器,其拥有非常广泛的音域,演奏者可借助高超的的演奏技巧来对其他乐器进行模仿,从而更加丰富地呈现音乐作品的美,教师先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演奏技巧,通过钢琴来对其他乐器进行模仿,并鼓励学生自己积极探究,逐渐掌握这一演奏方法,并逐渐摸索出最佳的伴奏方式[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声乐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使之能够感受到音乐作品的魅力所在,及作品中更加深刻的内涵,同时,要想完美的呈现出音乐作品,不论是演唱者还是伴奏者都需要充分认识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风格等,所以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背景、风格等进行深入研究,更加全面地了解作品的内在,从而更好的为观众呈现音作品,如:在《乘着歌声的翅膀》的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学生对门德尔松的成长环境、生活经历等进行全面了解,即创作者生活在富裕、幸福美满的家庭中,其所创造的音乐作品均深受其生活环境的影响,作品呈现出轻松明快、欢快喜悦的风格,所以在这首音乐作品的声乐表演中,学生们应通过鲜明的节奏、明快的旋律等来呈现出恋人对甜蜜爱情、美满婚姻的向往[3]。

(三)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与表现能力

在声乐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这也是一位专业的声乐演唱者和钢琴伴奏者应拥有的基本能力,这一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充分理解音乐作品的乐谱、音乐风格、旋律节奏及表现手法等。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让学生认识到乐谱是连接创作者与表演者之间的桥梁,其声乐表演离不开乐谱,因此学生在演唱音乐作品前,必须对音乐作品的乐谱进行细致研究,明确乐谱的风格、特征、结构等,更加全面的掌握音乐作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的呈现音乐作品,对作品中的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加以全方位呈现。在声乐表演中,演唱者和伴奏者要想具备良好的音乐表现力,必须在音准上完美配合,两者均需较好的把握音准,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音准训练,要求演唱者能够和钢琴伴奏的音准相统一,伴奏者需按照正确地伴奏匡正音准。此外,在声乐表演中情绪和节奏也在极大程度上影响音乐的表现效果,且节奏与情绪之间具有紧密的关联,当情绪痛苦、忧伤时,则节奏较慢,当情绪激昂、欢快时,则节奏较快,两者的相结合是声乐表演的关键演奏技巧,也代表着演唱者和伴奏者的专业水准,基于此,教师应强化学生在音乐节奏和情绪上的训练,使之在这一方面具有良好的把握能力和理解能力[4]。

(四)培养演唱者与伴奏者的默契度

在声乐表演过程中,要想演唱者和伴奏者能够更加深入地处理音乐作品,能够从感性层面上理解音乐作品,还能够从理性层面上理解作品,这就要求两者之间积极配合。所以说演唱者和伴奏者之间的有效配合,才能够更加完美呈现音乐作品。如:在音乐作品表演过程中,当演唱者出现声音不平稳或是情绪欠佳等情况,作为伴奏者,其可以借助钢琴伴奏来弥补演唱者存在的这些不足,并带领演唱者尽快进入转态,确保音乐作品表扬的完整性,且只有两者的有效配合,方可演奏出一种完整的作品[5]。所以,在声乐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化演唱者与伴奏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在平常练习过程中注意两者之间的相互配合,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表演水平。此外,由于音乐作品的种类多种多样,每一首音乐作品均具有属于自己的特征和风格,加上演唱者和伴奏者的音乐情感与生活环境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区别,所以两者所呈现出的演出效果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为能够提升声乐表演的效果,要求演唱者与伴奏者在心境上相一致,所以教师应注重培养演唱者与伴奏者的默契度;如:在《歌唱祖国》的教学中,教师应给予演唱者和伴奏者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两者进行深入交流,一同分析和探究该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风格、艺术表现手法等,这样就能够在作品认识与呈现上做到“心心相通”,提升两者之间的默契程度,在具体表演过程中能够非常有默契地完成声乐表演[6]。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声乐教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声乐演唱和钢琴伴奏教学之间的有机结合,充分认识钢琴伴奏教学的重要性,及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因此,教师应注重烘托声乐演唱意境,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与表现能力,培养演唱者与伴奏者的默契度,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认识音乐作品的内涵,具备更加高超的演奏技巧,在演唱和伴奏时具有较高的默契度,通过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的完美配合,来淋漓尽致地呈现音乐作品,从而有效提升声乐教育教学的成效,培养出一批高水准、高素质的声乐演唱和钢琴伴奏人才。

参考文献:

[1]黄佳.钢琴艺术指导与声乐演唱的协同配合探究[J].音乐创作,2018(06):182-184.

[2]冯晓莉.钢琴原谱伴奏是艺术歌曲演唱所延伸出来的二度创作[J].音乐创作,2018(01):168-169.

[3]温馨.声乐钢琴伴奏和声乐演唱者之间的协调统一[J].音乐创作,2017(09):179-181.

[4]高华曼.交相辉映 相得益彰——也谈高师声乐教学中的钢琴伴奏[J].四川戏剧,2016(05):130-133.

[5]张楠.琴声相融,合二为一——再谈声乐钢琴伴奏的能力与修养[J].音乐创作,2015(06):187-189.

[6]王可茹.声乐艺术指导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中国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J].戏剧之家,2019(18):76.

论文作者:邓彦睿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20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

声乐教育中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教学的结合策略探究论文_邓彦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