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色彩的运用及特色论文_闫艳

中国画色彩的运用及特色论文_闫艳

闫艳

德州市第一中学 山东德州 253000

摘要:为了深入的分析中国画色彩的运用及特色,更好的指导当代中国画的创作,丰富当代中国画作的色彩语言特征与形式,稳固中国画艺术水平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先地位,基于此目的,采用文献法以及调查法,查阅了有关中国画色彩运用及特色的文献,分析了中国画的用色之道,指出了中国画的用色特点,分别对早期中国画色彩的特色以及当代中国画色彩的特色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关键词:中国画;色彩;运用特色

色彩的调配是中国画创作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画通过独具特色的色彩运用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带来了与众不同的色彩视觉。在中国悠久的绘画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众多著名的画家比如吴道子、阎立本、顾恺之、郑板桥、齐白石、张大千等大师,不同的画家有着自己独特的色彩运用技巧形成了独具自身特色的用色风格。中国画色彩的运用以及用色的特色是中国画的灵魂所在,是中国画的内涵所在。

1.中国画的用色之道

意境的表达是中国画的首要追求,中国画中有着众多的故事内涵,画家通过不同的色彩搭配并对之进行相应的协调来实现多重意境的展现,或高山流的悠远、或亭台楼阁的富丽、或飞禽走兽的灵动,不同色彩协调下形成的画作展现了不同的风景意蕴。中国画的用色之道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原始岩画,有记载的绘画过程中的色彩运用应该从战国时期的帛画算起,历史悠久是其显著的特点。

中国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色彩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的视觉元素存在着,在中国画的绘作过程中占据着主流地位。传统中国画的色彩审美具有明显的主观性特征,由此形成了传统中国画简洁而又独具程式化的色彩表现模式。至于近代,随着中外交流的日渐频繁,在与西方绘画艺术的比较过程中,中国传统的独具主观性的用色之道的优势得以凸显。现代绘画从中国传统绘画的用色之道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启发。

当代中国画的创作过程中,色彩知识、色彩语言、色彩规律、形式构成的重要性得到了相应的凸显。对于主观设计色彩表现技巧的把握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到位。在借鉴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以及用色之道的基础上,当代中国画家深入的挖掘中国传统的壁画以及工笔画的内涵与技巧,同时借鉴西方印象主义、表现主义的色彩技巧,由此实现了色彩体系的拓展,将“随类赋彩”内涵进行了相应的延伸,更加深入的探索到了色彩的本质规律,更加深入的掌握到了色彩的本质内涵。

2.中国画的用色特点分析

中国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注重色彩语言特征的把握与体现。传统的工笔画更多的关注色彩的语言特征,越来越多的受到当代中国画家的青睐,在中国画的传承改革过程中,工笔画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凸显越来越多的价值。元代之后,传统工笔画的发展面临阻碍,停滞不前,由此传统工笔画为人们提供了较多的可以深入挖掘的可能性。传统工笔画对于色彩表现的要求较高,着重强调写实性与色彩性。现代艺术的发展也为传统工笔画的发展提供了众多可以借鉴的经验。由此突破写实的限制实现超现实的开发。

在当代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注重色彩语言特征的把握,由此实现传统工笔画的突破。以工笔画独有的兼容性以及绘画表现的多样性,转变传统的以“工”为主的表现形式,借助色彩来进行情绪和氛围的创造,由此实现传统工笔画的变革,推动传统工笔画实现表现的、观念的甚至是超现实的、魔幻的变革,更好的适应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步伐与发展潮流,丰富传统工笔画的内涵与语言,由此更好的展现中国画绘画色彩的语言特征。

3.中国画色彩的艺术表现与特色

当代中国画色彩特色的形成,是在充分借鉴中国传统绘画色彩艺术的前提下实现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对传统的中国画色彩艺术的深入剖析,我们会对当代中国画色彩艺术的创新与变革有着更加深刻的规律性把握。

3.1早期中国画色彩的特色

中国绘画艺术在古代被称为丹青艺术,从丹青的名称中我们可以充分的发现古人对绘画色彩的重视。“重墨轻色”的传统水墨绘画形式曾经一度阻碍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横向发展,传统中国画在以“重墨轻色”的绘画特色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同时,在绘画色彩方面却一直得不到横向的变革与突破。

传统中国画家在对绘画色彩的处理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由此形成了简单而概念的绘画表现形式。中国古代画家在自由创作的过程中,缺乏对色彩关系的深入分析,同时受到科学技术与绘画材料的限制,使得绘画创作独具主观性,缺乏对色彩变化的客观描绘,无法对色彩进行相应的发展与丰富,无法形成中国古代画家独有的色彩自觉。

3.2当代中国画色彩的特色

至于当代,中国画在西方绘画的影响下,在绘画色彩上有了自身一定的突破。现代光学的影响下西方色彩学成功的解构了三原色,由此实现了色彩的丰富与发展。同时给当代中国画色彩特色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当代中国画的色彩运用和表现更加的丰富,实现了中国画色彩体系的突破。中国画的关注视角有了显著的转变。绘画创作越来越关注生活,而不是根据自身的好恶进行主观的创作,与传统的绘画艺术理念大相径庭。受到当代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当代画家对于丰富的色彩也有了独特的喜爱,色彩丰富的绘画成为了当代中国绘画的主流形态。当代画家在进行工笔画的创作过程中,对于色彩规律的把握更加深入,画作的冷暖色调搭配更加的到位,空间效果更加的突出,使得传统的工笔画创作得到了一定的突破,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艺术架构,并涌现出了一批独具代表性的著名的当代画家,比如何家英、王天胜、苏百钧等。

当代画家进行绘画艺术创作时,将传统的工笔画精髓与西方的表现主义艺术手法进行了充分的结合,在实际的绘画艺术创作过程中对色块进行了相应的大规模引用,比如著名画家田黎明在色块引用上有着独特的见解,形成了独特的绘画特色,通过对块状色墨的运用,将传统的笔墨关系进行了相应的分解,产生了一种光斑效果,实现了传统中国画向现代化艺术创作的转变。除了画家田黎明之外,著名画家莫晓松在绘画艺术创作过程中也充分的注重光色的处理与光色效果的呈现,借助颜色的变换与不同颜色之间的微妙关系实现画作的层次性与颜色的丰富性展现。

当代那中国画的艺术创作过程中还充分的注重材质特性的体现,注重色彩语言的丰富性以及绘画色彩的多样性展现。传统的十八描法以及三矾九染法已经不能充分的展现画家的内在情感,现代工笔画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除了绘画技法的丰富性变化,还充分的注重当代绘画精神的展现。当代绘画的发展过程中将更加注重笔墨能力的展现以及色彩流蕴的凸显,由此紧跟时代精神节奏与步伐.在当代中国画的创新过程中,当代画家应对色彩的应用进行有益的尝试,由此实现对中国画色彩艺术的深入探索。有意识的在绘画创作中进行色彩美的凸显,将色彩与绘画的个性与精神气质充分的连接在一起,由此推动中国画的发展与创新。

中国画色彩的运用有着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经历了有色到无色再到有色的曲折发展历程,在当今绘画色彩多元化的时代,也坚持了自己的民族文化特征,成为了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中国画色彩的运用及特色的展现还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还需要众多画家的不懈努力,加以探索、开拓进而实现创新。通过对相关问题的分析,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唐秀玲.重彩技法语言解析[M]江苏美术出版社,2017.55-57.

[2]郎绍君.浅谈当代工笔画[M]美术,2016.23-25.

作者简介:闫艳(1978.7--),女,山东省德州人,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综合绘画专业,本科生 , 研究方向:综合绘画。

论文作者:闫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1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3/30

标签:;  ;  ;  ;  ;  ;  ;  ;  

中国画色彩的运用及特色论文_闫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