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与血液透析患者的沟通与交流论文_蔡萍萍

浅析与血液透析患者的沟通与交流论文_蔡萍萍

蔡萍萍

(福建省晋江市医院血透室 福建 晋江 362200)

【中图分类号】R45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6-0186-01

【摘要】现如今医患关系紧张,作为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能够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至关重要。良好的沟通交流有益于营造良好的环境气氛,有利于病人的康复。作为一项基本的护理工作,良好的沟通交流可以使护患双方心情舒畅,互相理解信任,有益于护理工作的有效进行。此外,通过良好的交流可以向病人宣讲教育相关的健康知识,可提高患者的健康护理意识,能够进一步引导其进行准确及时的护理配合。充分的沟通和谐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血液透析 沟通与交流

0 引言

血液透析(HD)是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重要的肾脏替代疗法之一[1]。目前全世界仍有80%以上尿毒症患者依靠HD疗法维持生命[2]。患者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并且也给自己的家庭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使患者苦不堪言。因此,与患者进行有效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十分必要,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现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间的150例血透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其客观实际条件,病情发展状况,心理问题障碍等,积极与其进行沟通交流,探讨其中的技巧与优良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其护理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50例,其中男85例,女65例,患者患有的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80例,高血压肾病40例,糖尿病肾病25例,多囊肾3例,其它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骨痛、肌无力等肾性骨病症状。200例患者均采用碳酸盐血液透析进行治疗,血管通路为动静脉内瘘穿刺,双腔置管法;透析时间4~102个月,平均20.7个月;每周透析2~4次,每次透析3-4h;血流量为200~250ml/min,应用抗凝剂进行抗凝。特殊患者采用无干素透析。透析后,2例患者出现动静脉瘘闭塞,2例患者因为一过性的血压低等原因不能耐受透析而终止血液透析治疗,其他患者表现良好。

2 沟通交流的体会

2.1 透析前的沟通交流技巧

注意护理人员自身形象,精神状态、仪表、服饰等可以加深患者对护理人员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对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至关重要,常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与患者初次接触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恐惧心理,微笑是人间的动人天使,可以很好的打破这种紧张气氛。而护理人员的良好的品德修养是先决条件,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均可使病人得到情绪上的安抚。护理人员首先应加强自身业务素质、心理素质的建设,以自身优良的道德修养、精神面貌、扎实的业务知识、精湛的操作技术赢得患者的信任。另外,护理人员应该切实转变护理理念以及服务观念,做到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要建立平等信任的护患关系,就要理解尊重患者,关心体贴患者,维护患者的独立人格。在与患者沟通时应注意相关技巧,注意言语得体,把握分寸,多多基于精神上的鼓励和肯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患者未能按照护理要求衣食坐卧时,避免用批评和责怪的预期与其交谈,应该以善意的劝导,让患者自己领会其中的利害关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改变错误的生活习惯,积极的配合日常护理。积极地引导患者树立自信心,提高自身的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以期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2.2 透析过程中的语言及非语言沟通交流

2.2.1 患者进入血透室后,护理人员为保护患者穿刺位置,应协助患者取合适的体位,注意患者是否躺卧舒适。测量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进行核对患者姓名、年龄、透析器的姓名、容量、压力的同时,还应了解患者前一日的睡眠情况、此时的心理状态,进一步给予心理安慰和疏导。这样既避免了单调生硬的问答方式,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并灵活的与患者进行沟通。

2.2.2 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严格遵守消毒隔离

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以使患者信任并有安全感。护士在对患者进行穿刺和导管护理时,应先向患者解释可能带来的不适,尤其是血管难度大的血管穿刺时,应给予安慰、鼓励,使其配合操作。护士进行导管护理时,应尽量使动作轻柔、敏捷,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2.2.3 透析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到勤看、勤问、勤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随时消除不安因素。每隔15~30min观察一次穿刺部位是否有渗血、肿胀;穿刺针有无脱出移位。血路有无扭曲、打折阻塞;机器是否运转正常。每隔1h进行一次血压、呼吸、脉膊等生命体征的测量。观察静脉压、跨膜压、透析器颜色、静脉壶过滤网有无血凝块等。如有异常情况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同时仔细询问患者自我感觉,并应该注意患者的精神状态是否正常,如出现急躁则应采取相关措施。触摸患者的手脚、感觉其体温是否正常,并及时的调整室温以及透析的温度。

2.3 长期透析患者透析后的沟通技巧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文化层次对其采用不同的与严谨性沟通,常以通俗易懂为宜。对患者宣讲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血液透析的目的、血液透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预后情况等。尿毒症患者末期时,进行血透后发现病情好转就要求减少血透次数。此时,护理人员应积极进行沟通,通过沟通使患者深刻了解自身疾病的发病规律以及治疗措施,因而都能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使其充分透析。透析患者一般透析时间很长,长期的透析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也给其身心造成巨大影响。并且也付出了昂贵的医疗费用。患者自以为透析会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十分沮丧。因此,积极了解患者家庭状况并做好沟通十分重要。同时,护理人员应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让家属对治疗方案、日常护理中的注意事项有具体的了解,并且积极配合。同时告知家属对于支持治疗的重要性,因为家属能给与患者很大的动力。患者常出现一些不明原因的烦躁、焦虑、抑郁等情绪波动行为,此时护理人员应对此表示同情,充分认识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多多给予帮助和鼓励,提供咨询与支持,适当解释情绪对病情的影响。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引导患者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保持精神愉悦放松,以最佳的身心状态对待治疗。对于不能很好自行控制水钠饮食摄入的患者,对病人及其家属耐心指导。并发挥家属的监督作用,从而多方面的维护患者身心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2.4 常用语言技巧

情感和贴近性语言:护士对透析患者的语言要有同情感,尊重患者的情绪,把握时机,善于观察,让患者感受到关爱和体贴。缩进护患之间的距离。暗示性语言:对性格内向、抑郁、心理承受能力差的透析患者,抓住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症状缓解的依据,应用暗示语言积极暗示,使其消除悲观的心理。安慰鼓励性语言:适时的安慰鼓励会给患者心理以莫大的支持,唤起患者的战胜病魔的强大意志力和信心。沟通性语言:护理人员主动寻求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意见和看法,进行有目的的交换双方意图和意见。形体性语言:交流时注意面部表情、语气、手势、身体姿势等,让其感受到被重视。

交谈技巧与沟通效果向来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将技巧的运用和友好情感的注入、信任关系的建立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地发挥交谈技巧的作用[3]。通过与患者的积极沟通交流,增强了患者对我们的信任,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和谐了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林亚君.对生命质摄与生命数艇内涵的探讨[J].1}I华护理杂志,2002,37(4):291.

[2] 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64.

[3] 贾守梅,袁训初.社区护理[M].上海:复且大学fIj版社,2003,62.

论文作者:蔡萍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必读》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9

标签:;  ;  ;  ;  ;  ;  ;  ;  

浅析与血液透析患者的沟通与交流论文_蔡萍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