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课上开展探究性学习论文_孙立清

如何在数学课上开展探究性学习论文_孙立清

河北省邢台市桥西区行知小学 孙立清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条基本理念是:探究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同时又成为课程规定的一项重要的培养目标,依赖教师精心创设的探究活动才能得以实现。但是,数学的探究活动如何设计和实施才能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取知识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特别强烈。”怎样使探究性学习落到实处呢?现在,就如何在数学课上开展探究性学习谈几点自己浅显的看法。

关键词:数学课 探究性学习 问题情景 兴趣

一、创设问题情景,促进学生的探究心理儿童天性 好奇、 好问,新颖 的问题 可以激起他 们思维 的热情,恰当的问题可以引导他们思维的方向。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创造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欲望,满足学生探究心理。如在教《可能性》一课,教师在一个纸盒里放入5个红色球和5个蓝色球,请学生从纸盒里摸球:师:“在摸球之前请你猜想一下你可能摸出哪种颜色的球?”学生1:“我猜一定能摸红色球”;学生2:“我猜一定能摸蓝色球”;学生3:“我猜可能摸出红色球,也可能摸出蓝色球”;这些猜测活动很好地刺激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有了兴趣,感到好奇,产生了 试一试的愿望。接着教师就顺水推舟,放手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去求证,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在尝试和体验中好奇心得到满足,从而提高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不断创造条件和机会使这种好奇心得到满足。长此以往,就能使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持久稳定。抓住这样的时机进行启发、点拨、讲解就容易使学生豁然开朗。无论是好奇、求知,还是情感,关注的需求,都促其形成努力去探究的心理。这种探究心理的形式,对具有好奇心,求知欲重的儿童来讲,本身就是一种满足,一种乐趣。其过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探究—满足—乐趣—内发性动机产生—再探究。这就保证儿童带着热烈的情绪,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去。

二、创设直观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现代媒体所创设的情境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情境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也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经验。直观的情境可以扩大学生的求知范围,使学生更易理解和记忆所学的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可以借助板书、挂图、投影仪、计算机、多媒体等电化手段,运用画图、实物、模型,并以姿势助说话、打手势和打比方、讲故事等,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源,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已的需要选择信息,调动情感,促使学生去挖掘数学中包含的美的因素,增强学生探究的欲望。数学特 别体现了秩序、对称和明确性,而这些正是美的主要形式。数学教学是对数学美的反映。如一年级的小孩最喜欢小动物,教学20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画一些小狗、小熊、小松鼠、小鸡来进行直观教学,使用生动形象语言,使其具有吸引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陶冶,理的启迪。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可以让每位学生通过折纸、剪纸,充分感知图形对称性,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创设成功氛围,引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在课堂活动中设计一些针对性的练习,让每个学生经过一番动脑动口后 ,都能获得“成功”机会。如:又如,一年级下学期的“位置”这一节课也是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教室里排座位,给每个学生发一 张票按号就坐,学生在寻找座位时就会思考、观察、理解第几组第几个,坐好座位后会很好奇地看看前后左右都是谁。所以这一节课学生们的兴趣也很浓厚。“布置房间”这一课,根据素材,把教材上的插图设计成活动画面内容,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想法随意摆放,然后告诉大家,自己是怎样布置房间的,在这里既使学生明确了方位,又体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在教学中注意加强实践应用,教师在课堂中也可以穿插一些科学技术改造世界的科学故事,这样既可增加课堂趣味性,又可逐步让学生们认识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通过加强实践,使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学习动机得到激发,学习也积极主动。

四、激励评价,提高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全身心投入,更会将学生引入自觉忘我的学习境地。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自信要给予肯定、鼓励,让自信学生更自信。同时,教师还要充分运用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隐藏着的自信。“你一定能行!”“你真棒!”“老师很欣赏你!”“老师可真佩服你!”等等,这些表扬的话一定不要吝惜。一句简简单单的话从老师口中说出来很容易,而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另外,建构主义还倡导主体性评价,强调教学评价应当是一个民主参与协商、交流的过程。学生主体通过对自己或他人的学习活动进行反省、分析、监控,同样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进一步的确立。

课堂上 诸如,“你觉得这 节课的学习你能得多少分?为什么?”“这节课你觉得谁学得最棒?”“谁的进步最快?”等等,一个个简单的问题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学习评价也更具有民主协商的味道。树立了自信,学生就敢于面对困难、敢于向困难挑战,也就有了战胜困难的希望。

总之,教师要给全体学生创造一片蓝天,一个动力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空,细心呵护学生创新的萌芽,让其茁壮成长,使数学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论文作者:孙立清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8

标签:;  ;  ;  ;  ;  ;  ;  ;  

如何在数学课上开展探究性学习论文_孙立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