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分类的遐想有效运用于药学服务论文_洪宇农

药品分类的遐想有效运用于药学服务论文_洪宇农

贵州省人民医院 550002

【摘 要】药品分类和药学服务带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是现代医疗系统工作的两个主要环节,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设法对工作效果予以加强。本文以此前学者工作结果为基础,对各类文献和观点做系统性研究,分别分析药品分类对提升药学服务的作用、药品分类运用于药学服务的方式两大核心内容,给出提升用药准确性、优化药学服务质量、明确分类原则、多框架性分类等建议,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药品分类;药学服务;管理精细化;多框架性

前言:

药学服务(Pharmaceutical care),是药师所提供的、以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为目的、以合理药物治疗为中心的相关服务。涵盖医疗卫生保健过程中、药物治疗过程、预后等多个时期,一般直接为公众提供。药学服务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与药物管理相关,药物管理的要点之一则是药品分类。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文献分析,收集不同学者的研究结果进行提炼,对所获核心理论予以综述:

1.药品分类对提升药学服务的作用

1.1实现管理精细化

药品分类可提升药学服务工作有效性,这一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其直接作用之一是实现了药品管理的精细化。一般而言,不同疾病、相同疾病的不同时期、患者具体情况的差异都会影响用药类别、剂量和方法。对药品进行分类,可实现不同药物分门别类的存放,明确其适应症,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如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区分、抗生素的区分等等。

1.2提升用药准确性

药品分类的核心目的,是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这是其作用于药学服务的基本原因,直接体现则是提升用药的准确性。如患者急性发病,需要给予有效的药物治疗,在非分类情况下,工作人员可能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进行药物寻找,才能提供用药服务,患者病情在此期间是否出现恶化是不可预知的,人员忙中出错的几率也大为增加。完善的药品分类模式下,只要患者病情明确,症状明显,就能得到及时和准确的药学服务[1]。

1.3优化药学服务质量

药物服务质量受到多个原因的综合影响,做好药品分类,可以从用药方面实现服务水平的提升。如某些疾病可以通过多种药物进行治疗,但不同药物的适用群体、用药剂量却存在差异,在未进行药品分类的情况下,提供药学服务时,工作人员可能需要重新进行药品用法、适应人群的查询,服务效率较低。完善的药品分类可避免该弊端。工作人员能够直接取出药物,并告知患者相关用药信息,使服务过程流畅规范,药学服务质量更为理想。

2.药品分类运用于药学服务的方式

2.1明确分类原则

尝试将药品分类运用于药学服务,首先要求明确药品分类原则,以金字塔状分类方式确保所有药品以及其对应疾病得到高度的清晰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所有药物可初步分为两大类,即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作为两大分支,再以内用和外用为标准,分为四个分支,以国产药品和进口药品为标准,分为八个分支,最后以不同疾病为标准,拆分为更多的分支条目。所有药物分类在明确的原则下进行,既便于进行管理、剩余库存查询,也便于在提供药物服务时,针对在对应条目下获取药品。为保证工作有序,建议采用四到五层金字塔架构,且允许一类药物(如抗生素类药物)对应多种适应症,提升分类价值。

2.2多框架性分类

框架性分类,即上文(2.1)所述的基本分类原则,多框架性分类,则是指为避免单一框架下药学服务的弊端,额外给出辅助性框架,便于提供高效精准的服务。如某医疗机构设有中医部门,该部门以中药进行一些疾病的治疗,在常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俩大分支系统的基础上,可设置“特色药品”分支,对应中医系统下的各类药物,该分支下,可设置内用药和外用药两个小分支,每个小分支下再设置不同疾病的对应药品,疾病分支下还应做好分期药物的必要分类,以此使自身特色用药系统的价值得到体现,发挥药学服务的积极价值。美国医疗机构多强调药物规范分类,各类处方药均严格进行管控,包括抗生素和精神类药物等,以避免滥用抗生素和处方药带来的负面影响[2]。

2.3药物的准确了解

20世纪以来,各主要医疗大国均在加强药品研究,生产、研发了很多新型药物,不断优化药物作用,以求更有效的治疗各类疾病,这也对药学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药品分类模式下,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均能够了解基本药物的特点和适应症,准确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在此基础上,医疗机构的核心工作人员,如临床医师、住院医师等,还应进一步掌握对应专业下各类药物的用法、用量、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等关键信息。工作时间超过5年的护理人员,也应能够掌握上述内容,以保证药品分类后的药学服务工作效率,避免该模式流于形式。

2.4病情的精准评析

在进行药品分类后,还应要求人员能够准确进行各类病情的评估,以发挥药品分类模式的积极价值。不同疾病的临床表现带有类似性,但病因和病情可能并不相同,这对用药工作提出了极高要求。如肺炎患者和哮喘患者,都会出现咳嗽的症状,但前者往往存在肺部啰音,且发病(咳嗽)时间无规律,后者多无肺部啰音(合并症除外),且多于夜间和清晨发病。用药方面,前者强调以抗生素类药物应对炎症,进行灭菌,再寻求破损组织和器官的修复(也可以为治疗和修复同步进行)。后者强调平喘、镇咳,扩张气管,重视病情的缓解和长期控制。在能够准确分辨患者病情的基础上,以完善的药品分类模式作为工作支持,提供更具针对性、更加精准的药学服务。

综上,现代医疗系统对药物管理和药学服务的要求持续提升,以药品分类遐想为基础,可实现管理精细化,提升用药准确性、优化药学服务质量。具体方式上,首先应明确分类原则,适当考虑多框架性分类,同时必须准确了解各类药物,并有效评估患者病情,做好用药的精准有效,后续工作中应重视药品分类,提升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新婷.药品监管制度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8,33(09):181-182.

[2]刘燕.西药房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的应用分析[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8(07):157-158.

论文作者:洪宇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7

标签:;  ;  ;  ;  ;  ;  ;  ;  

药品分类的遐想有效运用于药学服务论文_洪宇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