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群众路线实践的机遇、挑战与路径选择_民主监督论文

新媒体时代践行群众路线的机遇、挑战与路径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路径论文,机遇论文,群众路线论文,媒体论文,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478(2014)02-0036-04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法宝,也是我国各项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其中,“一切为了群众”是党的根本立场、根本宗旨;“一切依靠群众”是党的根本观点和行动准则;“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突出的是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是实践群众路线的根本目的,也是坚持“两个一切”“一来一去”的自然结果。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已经从边缘走向主流,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社会。在这样的新媒体时代要将党的事业全面向前推进,尤其需要践行群众路线。而在践行群众路线的每个环节中,新媒体都具有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同时也使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践行群众路线、推进党的事业向前发展需要把握良机,直面挑战,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使群众路线不只局限于一种工作作风,而是成为制度性程序性的保障措施。

一、新媒体为践行群众路线创造了良机

(一)创造党群沟通的便捷性

要做到真正代表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则首先要和群众进行广泛深入的沟通,充分了解社情民意。沟通渠道越顺畅,就越接近客观实际。传统的沟通渠道是制度内的组织体系,下情上达和上情下达都需要经过多重中间环节,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可能衰减失真。而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拓宽了党群沟通渠道,为政党和群众的双向有效沟通创造了便利条件:沟通的中间环节大大缩减甚至完全消除;沟通的速度直接而快捷,可以随时互动;沟通面极大拓展,政党可以了解所有网民的声音,而不再是少数代表,群众也可以获得更多的政党信息。

(二)提升民意研判的准确性

把群众中大量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再化为系统的意见,这是一个庞大工程,新媒体的发展无疑为实施这一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撑。在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超过全国总人口的40%,网民意愿和国民意愿之间虽然不能等同,但因其总量庞大,就总体而言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反映民意。在网络虚拟环境下,人们无需掩饰,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近年来,网络已经越来越成为民众表达诉求的重要场域,网络民意也大体反映了现实中的焦点问题,因而,执政党可以借助发达的新媒体技术,通过各级组织或者专门机构主动接纳群众参与,收集各种民意信息,也可以通过各种舆论载体分析梳理热点舆情,并形成一套舆情研判指标体系。

(三)增强公共决策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决策过程中的权力制衡和博弈可以有效防止决策失误,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发展成就卓著,但由于权力缺乏有效制衡,导致少数官员将公权私用,这既是当前公众关注的热点,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路径是制衡权力,新媒体的发展无疑增加了公共权力的制衡力量。“信息社会的战略资源是信息。”[1](P6)从一系列网络事件的发展过程来看,网民的信息披露常常起着主导作用。如果能够借助新媒体之力,探索一条动员和组织群众广泛有序地参与决策、参与执行的权力制衡路径,可以使舆论监督成为公共权力运行的重要制约和控制力量,促使权力在预定轨道内运行。而有民众参与体现民众意愿的决策,又可以极大地唤起民众的热情,激发其执行的动力,更利于“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四)保持干部队伍的纯洁性

在执行群众路线的过程中,干部队伍常常起着主导作用,因而干部队伍的纯洁程度直接制约着群众路线的执行效果。党员干部贪污腐化与群众路线的预设前提、与党的宗旨背道而驰,成为党长期执政的致命硬伤。关于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毛泽东曾提出让人人监督政府、人人起来负责的设想。而网络反腐为人人起来监督政府提供了平台、创造了条件。“十八大后多名官员涉嫌违纪被查,公开报道和资料显示涉事官员多为网络举报”[2],可见网民对纯洁干部队伍功不可没。究其原因,一是从监督对象的广泛性来看,监督的触角可以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二是在举报人保护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网络举报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三是网络传播的及时性、交互性便于迅速形成一个舆论热点,汇集网民的集体力量参与其中;四是网上舆论可对相关部门形成压力,促使问题得到快速解决。当前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着力解决反腐问题是党践行群众路线的集中体现,而反腐力度的加大客观上又为群众路线的有效执行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新媒体也使践行群众路线面临巨大挑战

(一)民主化浪潮的挑战

必须承认,世界性的民主化浪潮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历史趋势。但民主化并不都是以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为价值取向,其本质是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网络的公开性、及时性、互动性给公民表达、交流、学习提供了广阔舞台,使得公民的权利意识、民主意识借助于新媒体迅速提升,越来越多的公民开始以宪法和法律为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同时,越来越多的网络事件指向对公共权力的约束,而不再局限于维护自身权益。这些反映了群众对民主政治现状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执政党要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则需要积极回应民意,应对挑战,大力发展民主政治,主动顺应并推进民主化进程。

(二)价值观引导的挑战

开放的网络为人们提供了自由表达意见和情感的便利场所,但同时也导致“泥沙俱下”。一方面,各种有害信息泛滥成灾,挑战着主流价值观;另一方面,由于新闻的传播特征、人性的弱点以及现实中的不良情绪,网民往往更喜欢关注和转发“坏消息”,进一步扩大负面信息的干扰作用,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网络世界的主流价值观不仅直接反映社会现实中的种种问题,也展示着一个国家的实力和文明程度。应对这一挑战,首先需要确立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尤其要使各级官员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整个社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其次,主流媒体要加强引导和宣传,弘扬社会主旋律;再次,需要加强网络立法和公民法治教育,共建文明的网络社会,引导公民文明参与、有序参与。

(三)代表民意的挑战

畅通渠道、了解民意可以借助于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技术,只要主观愿意,可以说不会存在任何障碍。最关键环节乃是代表民意,能否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群众”,这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的核心问题。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在理论上政党代表最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不能保证在现实中所有官员都能够代表民意。网民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一些官员违背民意的信息,有的还引起围观和大量跟帖并迅速扩散,其负面效应借助于新媒体得以放大,严重损害了执政党的形象。这些问题表现在网络,但其实质存在于现实世界,说明在执政过程中一些干部已经背离了党的宗旨,应该说这是践行群众路线的现实障碍,也是新媒体时代践行群众路线面临的最严峻挑战。

三、新媒体时代践行群众路线的若干思考

虚拟世界是现实世界的投射和反映。民主化浪潮的挑战、价值观引导的挑战和代表民意的挑战在现实世界中也是客观存在的,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又使这些挑战变得更加突出更加紧迫。代表民意的挑战是破解三大挑战的中心问题,也是一个政党能否长期执政的核心命题。应对代表民意的挑战,至少需要考虑态度、能力、关键环节几个方面。其一是愿不愿意代表民意,这里对应着干部队伍建设的挑战。“一切为了群众”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前提,也就是要求领导干部首先要有群众观点,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而要做到这一点仅仅依靠党性教育、依靠干部自律,其效果显然是有限的,这就需要建立一种机制,这种机制可以把愿意代表民意的优秀分子选进干部队伍,把主观上不愿意代表民意或者开始愿意后来却有违民意的干部清理出去。关于是否代表民意,谁最有发言权?自然是普通民众。因而,完善干部的选拔任免机制,一方面是要透明公正,而更重要的是机制本身的科学合理,使民意在干部选拔任免中的权重大幅增加并真正得到体现。有学者提出“任免权”可一剖两半,将自上而下的“任命”与自下而上的“罢免”相结合,建立“否决式民主”,这种设想不失为一种值得探索的路径。

其二是有没有能力代表民意,这里对应着执政能力建设的挑战,其中又主要是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问题。新媒体所创造的种种机遇已为贯彻群众路线提供了契机,然而在实践层面,坚持群众路线常常表现为干部的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如何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成为领导干部自觉实施的一种常态化机制,这里又涉及到三个层面:一是群众是否愿意说出真话?二是把群众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汇集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三是群众集中的系统的意见有没有体现在决策之中?如果没有,决策者应该受到怎样的约束?第二个层面只是技术性问题,第一和第三个层面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让决策者对其决策后果承担起相应责任,使得权力与责任相对等,其他问题才可迎刃而解。因而建立完善的决策问责和纠错机制乃是提高决策科学性、提高干部代表民意能力的症结所在。

其三,代表民意的主要障碍或关键环节是利益改革的挑战。改革触动的是利益,改革的阻力来自既得利益团体。中纪委专家坦言,有特殊利益势力在阻挠反腐[3]。利益改革的挑战是代表民意挑战中最难应对的关键环节,能否建立科学的干部选拔任免机制以及完善的决策问责纠错机制,也都与此紧密相关,然而也只有破解了这一难题,才能够真正践行群众路线,使执政党永葆青春活力。

新媒体给践行群众路线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要将这些机遇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有利资源,则必须同时化解它带来的巨大挑战。

如图,民主化浪潮的挑战直指限制公共权力,防止公权私用;树立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在于权力的公平、在于政府和管理层的示范带头作用;利益改革的挑战本身即是一种权力再调整、利益再分配。三大挑战均指向公共权力,要用好权力,则必须制衡权力。而权力掌握在执政党的干部手中,在现行体制下如何制衡,应包括党外制衡和党内制衡两个方面,党外制衡主要是人民民主监督,党内制衡主要是党内民主监督。这两种制衡孰轻孰重?人民民主监督包括人大监督、政协监督、法律监督、新闻媒体监督等等。仅分析十八大以后网民提供的反腐线索来源,新媒体的监督已经可以抵过所有监督力量的半壁江山。目前75.5%的民众最愿意通过“网络曝光”参与反腐。[4]当前主流网站均设立“网络监督专区”,这正是党对新媒体监督作用的充分肯定,也是党运用新媒体加强自身建设的积极姿态,是顺民意得民心之举措。人民民主监督体系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让广大群众发挥有效监督作用的根本制度保障。

相对于人民民主监督,党内民主监督属于内部监督。尽管古人云:“鉴不能自照,尺不能自度,权不能自称,囿于物也。”但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实现党员的建议权、监督权,可以向全党向民众展示党改革的决心、破除既得利益团体的决心,并可以使党内的决策更加科学更加切合实际,可以减少差错或使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作为执政党,党内民主应该引领人民民主,因而在改革的关键阶段,在网络民主突飞猛进公民民主意识快速提升之际,大力发展党内民主已经迫在眉睫,有效的体制内的民主监督可以增强党的执政合法性、彰显制度的有效性。因而,两种监督均不可偏废,且党内民主监督不应滞后于人民民主监督。当前人民民主监督借助新媒体技术开辟了广阔空间,党内民主监督也可以借此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这两种制衡如何实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监督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要素,也即如何让群众和党员放心监督、乐于监督,这里的关键是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在当下,充分发掘人民民主监督和党内民主监督的体制内空间,可谓是最可行的路径选择。而对民主监督而言,监督人的权利保护机制又是其中关键环节,如果保护机制缺失,民主监督则必然落空。在164份问卷调查中,对“对少数领导干部的不法行为,您敢揭发吗?”这一选项,仅22.6%的受访者选择了“敢”,而“不敢”的原因中,害怕“打击报复”的占73.7%,其中,机关工作人员选择“敢”的比例仅为13.9%。可见在监督人保护方面,机关干部并不比普通群众占有多少优势,反而顾虑更多,这反映了检举人保护制度严重缺位的现状。因而,监督人保护及奖励制度的缺失,已经成为保障群众以及党员干部民主监督权力的瓶颈。唯有突破这一瓶颈,才能充分发挥新媒体为公民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创造的良好契机,进而使“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成为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

“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5]](P1467)党要长期执政,必须坚持贯彻群众路线,真正代表最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要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必须坚持贯彻群众路线,凝聚群众力量推动社会前进。新媒体时代既有挑战也有机遇。抓住机遇化解挑战,需要政党自身下定决心迎难而上,将群众路线从工作作风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之中,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标签:;  ;  ;  ;  ;  ;  

新媒体时代群众路线实践的机遇、挑战与路径选择_民主监督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