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建设中林木更新的技术措施论文_刘正森

林业建设中林木更新的技术措施论文_刘正森

大海林林业局

在林业建设中,为实现良好循环林业的目标,需要对多种方法进行使用。现阶段最为普遍的就是更新林木,这也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可充分说明更新林木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我们必须在高度重视更新林木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对成林效果的进一步提升。制定合理的更替方案以及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是在林木更替之前必须满足的条件,同时也要提高对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最大限度减少林木损失问题。

一、树木更新的技术措施

1.做好整地工作

在林业中,整地是一项基础工作,只有做好整地,才能更好地进行后续工作。通过整地,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结构、保存土壤水分、增加土壤肥力,这个过程对树木的生长极为重要。在树木栽植时,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不能把整地当作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在整地后,剔除了田地里的杂草,减少了树木生长的竞争对象,非常有利于幼树成长。我们主要结合某县对其进行分析,由于该县坡地多、平地少,要整成带状或者小块状,这样既容易整地又减少了工程量,还增加了整地速度。一般整地的翻土深度在15cm左右就可以了,这个深度基本可以满足幼树的生长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幼苗、幼树自然更新比较好的地块,不宜进行土地的平整,因为在平整土地的过程中,容易对幼苗、幼树造成损害,那样就得不偿失了。

2.补植自然更新的幼苗

人工更新是林木更新的一个重要手段。除此之外,林木也会通过自身种子或者根系的方式进行更新,但是这种自然更新存在一定的缺陷,幼苗疏密不一,可集中体现出自然更新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通过人工补植增加密度的方式实现对林木替换需求的满足。在均匀分布的基础之上,将更加理想的生存环境提供给树木用于生长。在进行人工补植工作过程当中,一般是围绕自然更新的幼苗周围空地进行,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提高对幼苗的重视程度,绝对不能出现损失幼苗的问题,同时也要结合区域内的气候以及多种客观因素,实现对合适树种的选择,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3.及时进行封山禁牧

在林木更新工作完成之后,幼树幼苗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必须进行及时的封山禁牧工作。除林业工作人员之外,禁止一切人员进入到封山区域当中,尤其是要高度重视放牧问题,对其进行严格管理。避免有牛羊进入禁牧区域。需要由专人看管封山禁牧区域,遵循严格的管理制度,实现对幼树幼苗的有效保护。

4.幼林抚育

调整树种结构,确保目的树种生长。幼林生长5年左右,应进行一次树种结构调整,坚持砍密留稀、砍小留大、砍劣留优的"三砍三留"原则,并对保留林木进行修枝,注意修枝的高度树冠应为树身的1/2。根据阔叶树和针叶树特点,保留160~300株/667m2,且分布均匀。

5.林木更新中的间伐措施

在林木的更新中,对成材的林木要进行抚育间伐。这种人工促进林分更新的过程,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林分结构,形成混交林,而混交林对森林的成长更为有利。在间伐时,一定要认真调查,制定合理的间伐措施,更好地形成有利于林木更新后成长的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在森林采伐时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措施

1.保留母树

在伐区或需要更新的迹地上保留一定数量的母树,可以增补林下种的不足。保留母树的针叶林数量为15~20株/hm2,针阔混交林为10~15株/hm2。

(1)母树的标准

母树应选择生长健壮、发育良好、结实能力强的壮龄树木,这样可以保证下一代的遗传品质,一般可从中龄林中选取。另外,作为母树的林木,要树冠发达且抗风力强。

(2)母树的配置

母树应采用单株和群状配置法。实践证明,无论单株或群状的母树都必须均匀配置。单株母树会产生风倒现象,大面积采伐时必须成群保留母树,每个母树群的面积以0.1~0.5hm2为宜,母树群间的距离为200~300m,这样就可以使母树群在一定程度上仍保留森林环境特点。母树群分布也有一定秩序,主要视采伐方式和集材方式而定,母树群应避开集材道,分布在集材道和集材道之间,以母树群的总面积不超过伐区面积的5%~10%为原则。母树群的形状尽可能留成椭圆形,长轴与主风方向平行,以减少风对母树群的侵袭和危害。母树群内允许有次要树种存在,而且一般母树应选在更新迹地中间,地处比较高的地段为宜,这样可以增加种子飞扬能力,便于下种。由于林墙具有很好的下种能力,距离林墙10~15m的地方不需要选择母树,幼树群不需要选择母树。选为母树的林木确定后,应在树干1.3m处做"+"号标志,以免伐除。待更新完成后(一般3~5年)及时伐除,可结合透光抚育进行,最好在冬季降雪后伐除,以减少采伐对幼树的损伤。

2.保护幼树和小径木

在采伐迹地上保护好幼树和小径木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在成熟林冠下都存在不同数量的幼树、幼苗,如果能及时将这些幼树、幼苗保护下来,将促进森林更新的提前完成,甚至可以提前10~20年采伐利用。在作业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严格控制树倒方向,以免损伤幼树。集材时,防止踩伤幼树和小径木。清理山场时,严禁破坏幼树。将保护幼树和小径木当成经常性任务纳入作业规程,对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实行奖惩制度。人工更新以及自然更新是林木更新的两种主要类型,这两种类型都有各自的优点与缺点存在。准确及时地在各个地块对幼苗进行栽植,是人工更新最为明显的优势,同时可保障适中的种植密度,但是人工更新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财力以及物力来支撑,所以也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利用自然更新可实现对上述缺点的有效弥补。在适应性方面自然更新更是占据绝对优势,对混交林的形成有积极作用。这种方式也可实现对自身病虫害抵抗能力的进一步增强,但是也有一定的不足存在,幼苗疏密度以及均匀性较差等都是自然更新面对的主要问题。

结语:我们可通过加快林业建设步伐的方式实现对林木的有效更新,充分融合自然更新以及人工更新的方式满足林木更替的需求,这对森林覆盖率的进一步提升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可在区域内实现对良好生态建设以及社会经济效益的获取,将更为理想的自然生存环境提供给人们。

参考文献:

[1]韩小万.浅析在林业工程建设中林木种苗的培育技术[J].科学与财富,2016,8(4).

[2]于晓刚.论述天然更新在更新造林建设中的重要性[J].中国科技投资,2014(A10):465-465.

论文作者:刘正森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5

标签:;  ;  ;  ;  ;  ;  ;  ;  

林业建设中林木更新的技术措施论文_刘正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