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规模定位的经济学分析_高等学校论文

高等学校规模定位的经济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学校论文,经济分析论文,规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75;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89(2002)03-0037-04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特别是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等学校连续几年扩招,加快了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式”向“大众化”发展的步伐,各学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纷纷制定本校的发展战略,这其中一项基本内容就是关于学校的规模定位问题。即在校生人数应该达到多少为宜。解决这个问题要涉及到较多的内外部因素,譬如学校的性质定位,是重点大学还是一般大学,是研究型大学还是教学型大学,学校的地理环境、学校自身的发展基础、周边及国内其他与本校类似的学校发展情况,以及学校是否有充裕的教育经费支撑等。其中经济因素是一个非常重要或者要考虑的因素,办教育需要经费支持,办高等教育更是需要较多的经费支持。

从我国现行高等学校获得的教育经费来源来看,一个是国家财政拨款,另一个是学校在国家政策范围内对每个学生收取一定的学杂费及住宿费及少量的创收。一个学校规模过小,所获得的教育经费可能不足以维持原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学校原有教育资源的浪费;规模过大则原系统可能无法支撑,而需增加新设施及人员,消耗过量经费,导致系统运行质量异常。所以,需要从学校自身的发展状况及可获得的教育经费两方面考虑,来确定学校的发展规模。本文根据“木桶原理”,采用类比方法、边际分析方法和数学模型方法,从经济收益的角度讨论了学校的合理发展规模。

一、“木桶原理”与学校系统的类比

1.静态类比

“木桶原理”——木桶可以装多少水是由组成木桶的木板中的最短的一块决定的。构成高等学校系统的组成要素主要有师资、教室、宿舍、实验室、图书馆、食堂等。将学校比作木桶,则这些要素就是木板,而学生就是木板中的水,一个学校的在校生的容量多少,就是由这些要素中最弱的那个要素决定。

木桶的容积受到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限制,只有想方设法加长短块木板,木桶的容量才会显著提高。那么学校系统中哪块木板最短呢?各高校因各自的发展状况不同,其面临的最短木板也不一样,具体学校应具体分析。每所学校发展规模应按照系统整体优化的原则,应使学校这个水桶的各木板尽量一般长,即使学校各要素的相对比例适当,这个适当比例一般可参照国家教育部有关规定确定,即一个学生(本科生或研究生)应配备多少教师、住宿、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面积等等条件规定。

2.动态类比

如果木桶中所盛水是用于饮用的有价值的商品,若加长一块或几快较短的木块,则木桶能够盛更多的水。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看,我们要考虑加长木块的成本,用于保持所盛水的卫生成本与将木桶中水销售出去后所获得的收益之间的平衡,要求收益不小于成本。

从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来看,高等学校用于开展业务活动的支出主要有事业支出和基建支出;而事业支出一般又分为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其中人员支出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它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助学金等;公用支出包括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和其它费用等。我们可以做如下类比:

1)桶中所盛水的收益:学校在校生的学费、国家拨款、住宿费等。

2)桶中水的卫生保持成本:每年学校的公用支出、学生助学金。

3)硬木块成本:学校用于新建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学生宿舍的基建支出。

4)软木块的成本:每年学校的教职工人员支出。

二、学校规模扩张效益分析模型

设该学校现有本科生x[,1],研究生y[,1],博士生z[,1],未来规模确定为x,y,z则

1.收益增量

这里f是学生规模增量的成本函数,它是由于规模增加而新建基建设施产生的成本。根据经济学边际分析原理:只要边际收益大于或等于边际成本,规模扩张就是合理的,即:

上式说明,只要“报告期的软成本-收益差”大于“基期软成本-收益差”与基建设施扩建成本(硬成本)之和,则学校规模扩张(报告期预达到的规模)就是合理的。

通过(2)式,作为学校决策者在考虑学校发展规模时,从经济的角度应考虑目标期的教职工工资分配政策、基建设施扩建政策、学生助(奖)学金政策,只要在满足(2)式的限制条件范围内其规模均为可接受的发展规模。

三、案例

某全国重点工科大学1999年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时,经考虑多方面因素,初步确定三个规模方案——方案一:在校生11000人,其中硕研2300人,博研700人;方案二:在校生12000人,其中硕研2300人,博研700人;方案三:在校生14000人,其中硕研2000人,博研1000人,1999年该校教育资源情况如下表所示:

基础设施扩建——硬成本

尽量拉平木桶各木块的长度。按现国家教育部的标准,较为合理(节约资源)的各项资源配比为,每招收一个学生,应配住宿25m[2],教室3.53m[2],图书馆本科生1.61m[2]、研究生2.11m[2],实验室本科生8.21m[2]、研究生10m[2],食堂1.3m[2];则三种方案的各硬要素配比情况及成本如下:

教职工增加情况

专任师生比为1:14,专任教师职工比为1:1。折合系数:一名硕士研究生等于两名本科生,一名博士研究生等于三名本科生。则三种方案的教职工人数情况如下: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专任教师(人)

 1050

 1122

 1285

教职工人数(人)

2100

 2244

 2570

现在我们利用上节给出的分析模型(2),从经济的角度判断上述方案的优劣。

(一)基期情况:

1.收益

按国家现有拨款方式及学费收费标准,每一在校本科生收入0.98万元,外加1500元住宿费,合计1.08万元/年,硕士生0.9万元,博士生1.1万元。则收益为:

1.08*6691+0.9*1081+1.1*320=8851.2万元

2.教职工人员成本

该校1999年教职人均年工资1.26万元,则成本为:1.26*2416=3044.2万元

3.公用成本

该校1999年学生人均公用成本为0.61万元/年,则成本为:0.61*8029=4897.7万元

4.助奖学金成本

该校1999年学生人均助奖学金为0.02万元/年,则成本为:0.03*8029=240.9万元

则“基期软成本——收益差”为△[,1]:8851.2-3044.2-4897.7-240.9=668.4万元

报告期情况:

情况Ⅰ——教职工人均收入、生均公用费、学费收入保持不变。

由此可看出,方案一与方案二均为可接受的。考虑社会、经济两方面因素,方案二较优;考虑高等教育的非营利性和社会效益,该学校较合理的规模应取在方案三与方案二之间,即13000人左右。

情况Ⅱ——学费收入、教职工人均收入、生均公用费、助(奖)学金有所变化

1.收益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财力逐步壮大,由此对每位大学生的投入逐步增加;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家庭对于上大学学费支付能力逐步增强,由历史数据分析,到2005年大学本科生均学费加国家拨款可达1.5万元/人;从现有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来看,硕士、博士学习阶段均为非义务教育阶段,因此到2005年均要收取学费,可初步定为硕士0.5万元/人年,国家拨款可达1.2万元/人年,合计1.7万元/人年;博士年均要收取学费0.5万元/人年,国家拨款可达1.5万元/人年,合计2.00万元/人年。

2.成本

1)教职工人员成本增量

随着经济发展,收入水平将不断提高,表现为教职工的工资、福利水平将不断提高,即教职工人均年工资额(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它工资)将逐步提高。通过分析该校历史数据,近6年人均年收入平均增长11.5%,考虑到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积极改善教职工生活待遇,可假设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3%,则到2005年,教职工人均年工资额约是基期的2.1倍,即:1.26*2.1=2.64万元/人年。

(2)公用成本

随着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用于教学仪器设备、办公设备等的各种固定资产不仅数量在增加,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教师培训工作的加强,导致生均公用成本增加。通过对该校历史数据分析,1999年学生人均公用成本为0.61万元,近6年年均增长7.0%,不妨假设到2005年生均公用成本为0.88万元/人年。

(3)学生助(奖)学金成本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近几年贫困生比例逐渐增大,生均助(奖)学金将会逐年增高。1999年学生人助(奖)学金为0.02万元,不妨假设到2005年生均为助(奖)学金0.05万元/年。

成本收益分析如下表所示:

由此可看出,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均为可接受的。考虑高等教育的非营利性和社会效益,该学校较合理的规模应取方案三,即14000人左右。

四、结论

对高等学校的管理决策者来说,在学校现有软硬基础条件下,制定学校发展规模时应考虑以下几个经济因素:1.学校未来的经费收入(收益);2.教职工人均收入提高幅度(软成本);3.生均公用经费提高幅度(软成本);4.生均助(奖)学金提高幅度(软成本);5.新建基础设施费用。

这里因素1为不可控因素,需要管理决策者根据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变化情况进行预测估计;因素2-5为可控因素,它们的制定表示:决策者对学校未来发展欲达到的状态所提供经济保障的承诺。只要满足条件:△[,2]≥△[,1]+f,即:“报告期的软成本-收益差”大于“基期软成本—收益差”与基建设施扩建成本之和,则学校的发展规模从经济角度上讲就是合理可行的;也就是说,在这个规模情况下,决策者对学校未来发展欲达到的状态可以提供相应的经济保障。

本分析模型不仅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也适用于其它学校。

标签:;  ;  ;  ;  

高校规模定位的经济学分析_高等学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