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纸质文物的保护论文

浅谈纸质文物的保护

◎史风茹

(洛阳博物馆 河南 洛阳 471000)

【摘 要】 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纸质文物的保护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对历史文化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简要分析纸质文物受损的原因,提出相对的预防保护措施,使现代科技与传统保护技术相结合,以为修复提供新技术、新材料,为纸质文物提供更有利的保护环境和方法。

【关键字】 纸质文物 受损成因 保护方法

纸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在世界文化史上有极其光辉的一页,它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见证和载体,是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类别,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纸质文物一般是指书籍、档案、文献、经卷、字画、碑帖、报纸等纸质品。虽然纸质文物的价值极高,但是作为纸质文物基本材质的纸张是十分脆弱的,即使是制造技术极好、自身抗损坏能力极强的纸张也会因各种原因而破损、腐坏,因此,对纸质文物的保护刻不容缓。

一、纸质文物受损现象及成因分析

个别病害在古籍上的显示

就目前现存的纸质文物来看,存在病害的主要为以下几方面:1.纸质的污染,有水渍、污渍、烟熏、碳化、变色、微生物损害、动物损害等现象;2.纸张平整度的改变,有褶皱、变形、折痕、板结等现象;3.纸张完整性的改变,如残缺、锈蚀、虫蛀、糟朽、絮化、断线、书脊开裂等现象。个别病害在古籍上的显示如下图。

纸质文物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与周围的环境密不可分。书籍、档案、字画等纸质文物一般都放置在库房保管或展厅供人们参观,除了自身的水解和氧化作用外,周围环境的湿度、温度、空气等因素都对纸质文物存在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另外,不当修复和工作中的不当取拿也成为目前的纸质文物受损成因之一。

(一)内在因素

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纤维素在空气中的水、自身所含的酸、微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水解,生成易碎的水解纤维素,使纸张纤维素分子的聚合度下降。纸张中存在的半纤维素有与纤维素类似的性质,而木质素则易于氧化。

4) riot ['raɪət] n. 骚乱 5) outlive [,aʊt'lɪv] adj.比……活得长

(二)外在环境的影响

1.温度、湿度对纸质文物的影响

温度、湿度是纸质文物在展览或保存中受影响的两大主要因素。经过长期的观察实验,文物工作者认为纸质文物处在湿度为50%-55%、温度为17-20℃的环境中为最佳。另外,库房与展厅的温湿度日变化幅度不宜过大,温度的变化幅度在3℃、湿度为5%之间时,纸质文物是相对安全的。就温度而言,当温度越高时,纤维素的降解反应就越大,纸张的老化速度越快。老化试验发现,在100℃下烘烤三天的纸张的老化程度与在正常环境下保存25年的老化程度是一样的。但是也不能一味地追求低温,温度太低,纸张仍易发脆。相对而言,温度越低,纸张的老化速度相对越慢,越利于纸质文物的保存。与温度相比,湿度对纸质文物的影响更加明显和重要。在高湿的环境中,纸质文物极易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水分而发生变形,字迹褪色,发生潮解现象,同时也为霉菌的滋生和有害气体的吸收提供了便利。相反,湿度太低、过度干燥也会引起纸张的变形和拼接处的开裂。因此,在严格控制相对湿度范围的同时,也要避免温湿度的频繁波动而引起纤维的反复收缩,从而保证纸质文物的相对安全。

3.灰尘的影响

大气中的有害物质也是纸张变质的主要原因之一。对纸质文物有害的气体主要有含硫的氧化物和硫化物、氮氧化物、卤素及其化合物等[1]。空气中的硫化物等酸性气体与氧气结合生成无机酸,增加纸质文物的酸度。而且大气中的氧化气体如臭氧、二氧化氮等气体会破坏纸张内部的结构,使纸张氧化,降低机械性能,最终使纸张变脆、纸质酥粉。

(3)设a=(a1,a2,…,an)T∈Rn和b=(b1,b2,…,bn)T∈Rn,定义盒子约束集合C={x∈Rn:ai≤xi≤bi,i=1,…,n}。对∀u∈Rn,

我国医生由于医疗资源紧缺,工作负荷大,加之职业环境紧张,职业倦怠情况严重[4-6]。本文旨在通过了解美国医生职业倦怠的状况,分析美国医生职业倦怠管理的问题,为中国医生职业倦怠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2.大气污染的影响

灰尘也是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之一,对纸质文物也有损害。灰尘的成分十分复杂,它是以固体微粒形式存在的,落于纸张之上,会产生机械摩擦,长时间会使纸张划伤,降低值纸张的机械强度和抗拉强度,还易使字迹模糊甚至脱落。另外,灰尘中的盐类与空气反应,改变纸张的酸碱度,有的物质发生水解,使纸张粘连。

4.光照的影响

光照分自然光与人造光。自然光照中的紫外线和红外线是纸质文物危害最大的两大因素。太阳光长时间的照射会使纸张的纤维发生变化,发生光氧化和光解反应,使纸张变黄、发脆,机械强度下降。另外,无论是自然光还是人造光都会产生光辐射,产生热量,加速纸张的老化。

4.生物危害的防治

5.生物的危害

通过以上的简要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纸质文物在保存中受影响的主要因素,以此为依据,积极营造适宜纸质文物保存与收藏的外部环境,对已受到损害的文物进行专业的修复以及提高业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是目前对纸质文物进行保护的当务之急。

(三)人为的损害

除了以上客观因素外,人为的不当操作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收藏单位保管人员专业素质、保护意识参差不齐,因此在保管、取拿等方面都会对文物造成一定的损害。

二、纸质文物的保护

字画、古籍、档案等纸质文物中都存在着淀粉浆糊、油墨、胶料,这些物质恰好为霉菌、昆虫等生物的滋生提供了天然的营养库。据试验,霉菌在三个月内能毁坏纤维的10%-60%,由于纸的纤维素被破坏,而引起纸的机械强度降低[2]。据相关资料介绍,霉菌的滋生蔓延使纸张的坚韧性在5天内降低了一半。另外,在潮湿环境中纸张会发生粘连,板结成块。昆虫的排泄物又为霉菌的滋生提供了养料,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严重损害文物的安全。

(一)改善纸质文物的保存环境

1.控制温湿度

由表3可知,就胴体重而言,3个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和金霉素组的平均背膘厚度下降17.61%(P<0.05)和6.98%(P>0.05),试验组下降最大,试验组较金霉素组下降11.43%(P<0.05)。对于平均眼肌面积比较,空白对照组与试验组、金霉素组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率比较,各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瘦肉率比较,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显著上升7.73%(P<0.05);试验组较金霉素组显著上升7.17%(P<0.05)。各组脂肪率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说明益生菌与中药提取物可以改善猪部分胴体性状。

要达到纸张保存的理想温湿度范围,最好采用恒温恒湿自动控制系统,但是目前根据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博物馆及相关保管单位由于条件的限制,很难做到恒温恒湿。如果采用低成本的保存环境,一般要求收藏室具有通风功能,有计划地使馆内外的空气交换,以达到调节温湿度的目的。另外,可以提高纸质文物保存的小环境的密封性,比如,在展厅的文物,可以对展柜进行密封,对小环境进行温湿度的调整;对于库房中保管的文物,可以配置专门的囊匣。也可以在小环境中放置调湿剂,以期有效控制其湿度[3]。在迫不得已必须要改变存放条件的情况下,最好要有一个缓冲的过程。

2.对有害气体及灰尘的防治

生物危害与温湿度密切相关,在高温高湿及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中极易出现生物滋生繁殖。库房与展览室的湿度应在50-60%之间,同时还要加强空气的对流,保持库房卫生。另外对入库的文物要进行消毒处理,避免文物交叉感染,还要定期检查。针对虫害问题,就有古人在柜子里放各种草药防虫,有:芸香、麝香、樟脑、莽草、莴苣、胡椒、狼毒、银杏、檀香、黄檗等。《梦溪笔谈》载:“古人藏书辟虫用芸。芸、香草也。”[5]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消毒除虫的方法更多,但为了文物安全起见,要尽可能的少用化学方法,更多使用物理方法,如冷冻、辐射(钴60)、充氮、二氧化碳除氧杀虫等。

库房尽量采用无窗的房间,如使用有窗的房间时,要避免阳光直射,可采用具有紫外线过滤功能的玻璃,或使用百叶窗帘或加厚窗帘,尽量减小紫外线对纸质文物的伤害。在选择灯光时,尽量使用冷光源(≤50勒克司),以减小热量辐射;另外也要使用防紫外线的材料,对灯光中的紫外线进行过滤。

3.对光照的防治

再次,就贴牌生产的问题而言。重庆自贸区大约占地12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两江新区、沙坪坝区、重庆西部物流园、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今年新建的重庆自由贸易区拥有全面开放的特点,这使得通关和出境条件便利,利于自由贸易区内定牌加工行为的增加,这也导致知识产权侵权现象会更加普遍。

1.5.2 各种植入性输液泵和留置导管,为非铁磁性或弱磁性,进行MRI检查通常是安全的。携带胰岛素泵进行MRI检查,可破坏胰岛素泵功能,故检查前要移除胰岛素泵。

首先,要做好收藏环境的密闭性,从根源上防治灰尘及有害气体与文物接触。一般情况下,门窗要紧闭,同时还可以在门窗上嵌以橡皮条。在有条件的单位可使用空调装置,净化和过滤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灰尘[4],此外,也可以在排气扇通风口装置净化过滤器等。其次,工作人员进库房时,应置换干净的衣服,以减少灰尘的带入。针对展厅的展览文物,同样要保证展柜的密闭性,尽量减小展厅的有害气体与灰尘进入展柜的可能;也可适当地添加惰性气体,降低空气中的含氧量,减弱纸质的氧化。

(二)传统修复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1.传统修复

对有损的纸张进行传统的托裱修复。对于完整但不平整的纸张,可以喷水使之潮湿,然后抚平,用干净的宣纸护住纸张上下面,放在两块平整木板之间,施以重物。对于破碎较为严重的,则需进行托裱修复,例如古旧字画因年代久远,纸质脆弱,色泽变深,污染较多,经过托裱处理,可将污渍之处清洗干净,破损处修复完整,画芯经过上浆处理增加了强度,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2.现代保护技术

第三个驱动是装备制造业和新经济发展。今年以来,传统行业用电低速增长的同时,新兴产业用电增速遥遥领先。前三季度,汽车制造业、金属制品业、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用电增速均超10%。服务业中的数据中心等用电量大幅增长。

丝网加固技术:丝网加固技术对于双面有字并且不能用传统的托裱方法进行加固的纸张。这种丝网是用一根蚕丝织成,在丝网上涂抹热熔胶进行加热,使之与纸张粘连。这种加固方法方便简单,易于操作,但是并不是理想的加固方法。丝网的双面加固增加了文字的辨识难度。另外,人们发现用丝网加固的文献,其有效寿命大约只有30-50年,因此,丝网加固技术需要进一步提高。

一些旅游开发者对旅游地设施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没有建立旅游地应该配置的设施[2],如垃圾池、排水设施、旅游步道等,旅游地呈现出杂乱无章的景象。这些情况制约了旅游业健康发展。

纳米技术的应用: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在文物保护方面也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针对纸质文物的防霉防虫工作,新型的纳米防霉纸中添加的各种无机纳米材料就满足了此要求;另外,纳米无机纤维纸在耐热、耐老化、耐腐蚀方面都比较突出。据相关研究者研究表明,将纳米碳酸钙加入纸张后可以增强其抗热、防老化功能。天一阁博物馆研制出的新型纳米纸质文物保护剂FC-100胶液,对《妙法莲花经》进行修复,修复效果良好。

三、加强对保管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

保管人员是与文物接触最多的人,对文物保护有着直接的影响。提高业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规范操作行为,对纸质文物的保护十分必要。在遇到有问题的文物时,专业人员会直接采取措施进行保护,防止文物的进一步破坏,而非专业人士则看不出其存在的问题而错失了最佳保护时机。另外,在纸质文物的取放、移动过程中,采取正确的方法,避免不良的工作习惯,也会减少对文物的损害。如取拿文物时,戴上手套以防止手上的汗渍、油脂、灰尘等损害文物的物质污染文物;说话时,戴上口罩,防止唾液飞溅到字画上;拿取字画时,要避免握着轴头拖来拖去,应从中间拿起;查看时,要放在平整的桌面上,手握轴头缓慢展开等。

纸质文物作为记述悠久历史的重要载体,不仅是传承文明的重要途径,也是延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我们要充分重视对纸质文物保护的研究,在分析纸质文物受损原因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材料技术、新型数字技术等领域的科研成果,对传统技术进行继承、改良,加强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紧密结合,增加文物修复的科技含量,同时不断提高文物保护修复人员的业务水平,多管齐下,从而延长纸质文物寿命,福泽子孙。

[参考文献]

[1]马灯翠,贺宇红.纸质文化典籍损害因素探讨及其环境控制对策[J].兰台世界,2012(29).

[2]李曼.对纸质文物霉菌危害的防治[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1(4).

[3]丘仕康.探析纸质文物的保护[J].办公室业务,2012(3).

[4]宋迪生.文物与化学[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5]杨珺.高原地区纸质文物保护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0(4).

【中图分类号】 TB4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3520(2019)20-36-03

【收稿日期】 2019-09-25

【作者简介】 史风茹(1990- ),女,汉族,河南洛阳人,本科,洛阳博物馆,初级职称;研究方向:文物保护技术。

标签:;  ;  ;  ;  

浅谈纸质文物的保护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