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近几年,我国城市发展的十分迅速,人们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中风景园林工程逐渐增多。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理论发展相对薄弱,仍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我国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首先是缺乏全面的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理论体系,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管理长期受国家控制,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处于空白状态,导致了当前我国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理论的缺失。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景观的过程中设计中,必须充分利用地形、植物、水体等因素,才能充分展现景观建筑,使景观建筑与自然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本文主要从景观设计、植物设计、水体设计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提高园林绿化水平。
关键词:地形;植物;水体;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应用分析
引言
随着现阶段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滋养了人们日益提升的生活品味和审美诉求。高品质和优美舒适的风景园林设计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其中地形、植物、水体等要素的合理运用和搭配,展现了设计师的巧夺天工,体现出极具魅力的山水自然风光。
1地形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地形又称地貌,不同类型的景观建筑功能其布局受地形影响更为明显,它直接决定了建筑风格的景观建筑,如覆土建筑、洞穴建筑、台阶建筑等。
在传统的景观设计中,结构形式“适合隐藏,不适合外露,适合小而不大”,提倡景观拱门的组合。建筑自然景观与自然环境,即景观建筑布局、结构风格设计,需要与原始地形相互协调,景观建筑应适应原始生态环境。此外,园林亭台的建筑设计,往往通过走廊相连的楼阁,不会破坏原有的建筑风格。
然而,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必须考虑周围地形的起伏,嵌入式建筑可以与周围地形协调。例如,杭州西湖博物馆的总体结构主要是地下结构,顶部是在起伏表面种植的绿色植物,形成自然整合湖滨绿色建筑,使自然环境不受破坏。
地形起伏可以丰富景观,创造不同的景观条件,形成不同的空间。景观地形有三种:平坦地形、凸面地形和凹形地形。在具体的设计中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结合建筑布局。在景观设计中,应把地形和周围环境结合起来。根据整个园林的设计方向,合理布局园林的框架和轴线,使园林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起来。环境不仅可以使景观建筑产生地域性效果,而且可以节约建筑材料,降低成本。第二,要重视视觉的建立。由于地形规划的原因,景观建筑应与地形形成清晰的天际线。在景观建筑中,地形、等高线、体积、地形设计是重要的。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如果地形规模大于建筑物,很容易产生地形背景现象。只有当地形与建筑紧密相连,才能产生自然整合的美,这对整个景观设计有着积极的影响。
2植物在风景园林建筑中的应用
2.1植物种类
在风景园林的建筑设计中,植物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草本、木本、观叶以及观果以及装饰用的花卉等。其中可供选择的草本植物有:草皮植物、草花(金盏菊、矮牵牛、百合、芍药、唐富蒲、水仙)等。可供选择的木本植物有:针叶灌木(松、柏)、针叶乔木(金钱松、雪松、南洋杉等)、阔叶灌木(榆叶梅、连翘、夹竹桃、马樱丹)、阔叶藤木(爬山虎、叶子花、龟背竹、紫藤、凌霄花等)以及阔叶乔木(广玉兰、榕树)等。此外,还包括水生类植物、蔗类、食虫类以及仙人掌多浆等,用于风景园林的建筑设计。其中水生类植物包括:凤眼莲、宽叶香蒲、莲藕、水芹菜、西洋菜、水浮莲、水风信子以及水葱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搭配组合风景
风景园林中的相关建筑皆是通过人造环节产生的,但是为使其与园林内部的自然绿色景观充分融合,还需用部分植物与其相搭配,将植物与建筑的结合设置成组合布景,从而达到园林内部风景的自然统一与协调。在该环节,植物的选择尤为重要,在选择植物的过程中,需要对风景园林当地的水文特点、温度和园林内部土壤的成分进行分析,挑选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及土壤的植物。
除此之外,还应结合园林的设计结构及与内部其他植物大小或规模的搭配,选择能够与园林内建筑和植物山水完美组合的植物。在组景中,也可对植物进行适当的修剪,使其更具美观性,并注重组景的变化,根据园林内部的规模,设定不同的景物设计,使其内部景色具有多变性,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2.3植物和造景的审美结合
植物与造景的审美结合不仅使园林景观具有观赏功能,而且具有环保和改善气候等作用。在风景园林景观中进行人工造景,设计师运用不同生长特性和外观的植物,通过色彩搭配、季节相宜、因地制宜等搭配理念,创造具有动态美感的高品质的园林景观设计,使观赏者身临其境,真正体会和感受到美。为保证造景的成功,设计者应充分考虑植物的季节性和功能性,根据不同的地域选取不同的人造景观。除此以外,在建筑旁增添植物景观,可减少噪音、绿化环境、防止风沙、抵御寒风,可谓是一举两得。
3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1运用水的文化特性
水象征着生命和母体,是万物之源。设计师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时,应充分增添和运用水体。巧妙地运用水体会增加设计整体的人文内涵和自然灵性韵味,能营造动态的空间气氛。并且这里的水体并不指是单一的水资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虚景水体的设计,设计师只要运用到了水这一文化象征意味,都可以给观赏者带来赏心悦目之感。
3.2设计科学的供水方式
在水体设计中,为避免水资源的浪费,设计人员需结合园林内地形的情况,设置回流水或重复使用水,但要保持水的清澈,避免水因长时间不更换而产生变色或散发异味。在供水时,可根据出水位置来设计。例如,在设计小溪流水时,需控制水流力度及水量。在人工瀑布供水时,需增加供水的高度和加大水阀力度,保证在一定高度各个出水口均能够顺利出水。在更换水源时,为避免水资源浪费的现象,可将其用来浇灌植物,进行远距离的喷灌,这样不仅能够使植物吸收水分,还能够冲刷叶面残留的灰尘。
3.3将动植物与水融合
若只是单一地进行水体设计,会稍显单调,可在水内放置合适的元素来增强水的动感性和柔美性。可在水中加入植物,例如水草或相关的水生植物,同时还应注意植物的主体搭配。在水中加入水生动物,例如适合室外生长的鱼类、虾类等。在喷泉区水池内放入较大的鲤鱼或彩色鲫鱼,在假山或自然风味强的水源区投入体型较小的鱼类,为保证其自然性,尽量不注重鱼类的颜色,在小溪中放入鹅卵石或加入少量植物,给鱼类提供良好的自然生存环境。在面积较大的水体中,可在其中心位置设置假山或凉亭,其建设凉亭的材料需选择防水性能好的木质或仿木制品,其凉亭风格必须与桥梁风格相搭配。若设计古风凉亭,可与九曲蜿蜒的木质桥梁结合,并在两侧水面种植荷花,从而缓解水面的单一性。通过动物与植物完美地结合,能够使风景园林建筑更显生动。
结语
总之,人们可以在花园里欣赏风景,放松和享受。在景观设计过程中,既要考虑人的实际需要,又要注重环保。注意地形、植物和水的设计,以确保景观设计、自然环境和当地文化特色相融合。布局美观,尊重自然,满足人们的审美特点,创造优美的环境和宜人的景观建筑。
参考文献
[1]胡国强,吴春璇.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系统:研究综述与框架构建[J].会计之友,2012(31):65-69.
[2]张庆阁.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管理问题研究[J].企业经济,2012,31(09):43-45.
[3]罗威.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2.
论文作者:孙建西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0
标签:地形论文; 植物论文; 建筑论文; 水体论文; 景观论文; 风景园林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6期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