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和毛泽东实事求是观之比较_邓小平文选论文

邓小平和毛泽东实事求是观之比较_邓小平文选论文

邓小平与毛泽东实事求是观之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事求是论文,观之论文,邓小平论文,毛泽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和毛泽东都把实事求是看作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在我们党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经过了由毛泽东基本确立到邓小平完善的过程,体现着前后相因的继承关系。又因为他们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因而他们的实事求是观既有本质上的一致性,又展现着不同的时代特色。

1

邓小平和毛泽东的实事求是观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的内在联系和前后的一贯性,体现了这一理论的科学性和强大的生命力。邓小平和毛泽东实事求是观有着共同的理论来源、目标指向、实践效果以及本质上的共同性。

(一)邓小平和毛泽东的实事求是观都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一贯思想。马克思曾经指出:“我不主张我们竖起任何教条主义的旗帜。”(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第406页。)恩格斯则强调:“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可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28页。)毛泽东吸取了这一思想,并使之中国化为“实事求是”,从而创立了我们党的思想路线。邓小平也非常肯定这一思想,他说:“三中全会确立了,准确地说是重申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我们说重申,就是说把这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路线恢复起来。”(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78页。)

邓小平对毛泽东实事求是观的全面继承,还表现在两者本质上的共同性。毛泽东实事求是观的确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1930年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但并未定形。延安整风时期这一思想得到了理论升华,他反复强调和阐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把中国古语“实事求是”经典性地解释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注:《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801页。)同时为中央党校作了“实事求是”的题词。1945年又为七大纪念册作了“实事求是、力戒空谈”的题词,号召全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就是坚持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坚持毛泽东的基本思想。1978年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首先阐述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反对理论脱离实际和一切从主观愿望出发的错误倾向。他认为实事求是是思想的根本点、出发点,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二)邓小平和毛泽东实事求是观有着共同的目标指向,即都是为了反对主观主义的错误。毛泽东写作《反对本本主义》目的是批判当时党内盛行的教条主义为特征的“本本主义”,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注:《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11~112页。)1937年,毛泽东写了《实践论》一文,以肃清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影响。他说:“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注:《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61页。)在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又从揭露主观主义入手阐述了实事求是的作用,他认为,实事求是的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邓小平1975年复出时,就力图纠正文化大革命的极“左”思潮。“四人帮”被粉碎后,思想理论战线仍然迷信盛行、思想僵化,邓小平敏锐地看到,恢复和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打破“两个凡是”的“左”的禁锢的关键。他说:“思想路线不是小问题,这是确立政治路线的基础。正确的政治路线能不能贯彻执行,关键是思想路线对不对头。”(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91页。)他旗帜鲜明地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从而为我们党实现拨乱反正指明了方向。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非常注意以“左”和右为表现形式的主观主义的危害。他认为“左”和右都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并且“左”的错误危害更大。正如他所说的:“解放思想,也是既要反‘左’,又要反右。三中全会提出解放思想,是针对‘两个凡是’的,重点是纠正‘左’的错误。后来又出现右的倾向,那当然也要纠正。”(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79页。)“左”是思想超越客观实际,右是思想落后于客观实际,“左”和右都是主观主义的表现。

(三)邓小平和毛泽东实事求是观都产生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首先,我们党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毛泽东和邓小平坚定地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产物。没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结合,也就不会产生这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其次,从实践意义看,毛泽东从实事求是出发,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由于充分尊重中国的实际、实事求是,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义义革命的胜利,并顺利地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这也是毛泽东的突出贡献。邓小平认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43页。)从这一观点出发,邓小平领导我们党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和工作重心的转移,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从而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时代。

2

邓小平不仅全面地继承和恢复了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还从理论上和在实践中对这一思想进行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赋予其以崭新的内容。这些创新和发展也可以说是邓小平和毛泽东实事求是观的不同所在,这些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科学完整的表述。毛泽东虽然第一次提出了“思想路线”的概念,并对“实事求是”思想作过许多论述,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但是他没有对党的思想路线作出规范、完整的概括。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邓小平是明确地把实事求是思想概括为党的思想路线的第一人。他认为科学完整地把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赋以新的内容,是关系到改革开放能否顺利展开的大问题。在十一届五中全会上的一次讲话中,邓小平第一次作出了完整科学的表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78页。)邓小平的表述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贡献是在全国性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之后,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纳入了党的思想路线之中,使党的思想路线形成为以“实事求是”为核心,以“一切从实际出发”为前提,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基本特征,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手段的完整的有机体,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不仅如此,对比一下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定义和邓小平对思想路线的表述,我们还可以发现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毛泽东较多地侧重于实事求是的哲学认识论意义,而邓小平更多地是关注它的政治实践意义。

(二)邓小平的实事求是观第一次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联系起来,这是邓小平的重要贡献。不能否认,毛泽东实事求是观中有解放思想的内涵,延安整风就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但是毛泽东对解放思想的重视程度和邓小平是有差别的,他没有给以专门的论述,也没有论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建国后,八大二次会议虽然提出过“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口号,但由于没有划清科学与迷信的界限,结果把科学也当作迷信来破除。大跃进时期也提倡解放思想,但是严重超越实际,走向了主观主义。这种割裂实事求是的解放思想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解放思想。邓小平充分重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认为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他说:“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41页。)他认为解放思想就是把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他进而把解放思想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43页。)邓小平不仅认为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还认为两者本质上是一致的,他说:“解放思想,就是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64Z页。)突出解放思想的重要地位,是邓小平实事求是观的独具特色。

(三)邓小平的实事求是观包含着坚持与创新的统一。毛泽东晚年在很多问题上偏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没有在实践中把这一原则坚持到底,这也是造成他晚年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邓小平在坚持实事求是路线上保持了前后的一贯性,他不仅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改革开放的启动器,而且当作是各项事业顺利进行的保证。他把实事求是具体化为“三个有利于”标准,使各项工作的是非得失有了一个可靠的评价尺度,从而使我国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始终保持着正确的方向。

邓小平的实事求是观还要求有不断创新的意识,也就是他所说的“向前看”。他曾多次提出要向前看,如:“团结一致向前看”,“处理遗留问题为的是向前看。”(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47页。)“要向前看,就要及时地研究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否则我们就不可能顺利前进。”(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49页。)等等。可见,“向前看”不仅是邓小平注重的思维方式,也是其实事求是观的一大特色。“向前看”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做到了“向前看”就可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尊重实践,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防止出现新的思想僵化,这也是邓小平实事求是观的要义之所在。既尊重实际又不断地发展创新。这才是真正地坚持实事求是。

3

深刻理解邓小平和毛泽东实事求是观的内涵并准确把握二者的关系,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看到邓小平和毛泽东实事求是观的内在一致,又看到两者的不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十五大报告所强调的,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一重要结论。思想解放有助于认识的更新,实事求是可以防止认识的主观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同时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发展这个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没有止境,面对改革开放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我们只有坚定地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才能不断地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开拓新境界。

标签:;  ;  ;  ;  ;  ;  ;  ;  

邓小平和毛泽东实事求是观之比较_邓小平文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