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信息化环境论文_彭艳丽

创设信息化环境论文_彭艳丽

(渠县李渡乡第一中心学校 渠县 63520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更接近数学概念和拥有数学经验,使数学探索、数学实验和提高数学概念的学习效果与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创设信息化环境,运用信息化条件,可以使小学数学的课堂结构得以优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找准信息化突破口,激趣开好数学课

小学生的兴趣源于好奇心,于是我通过直观而形象的教学手段,以其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设符合心理特征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所采用的“联想式”:在教学《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采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先出示两半径分别为5厘米和2厘米的圆,让学生先计算出两个圆的面积,然后启发学生想:圆的面积和环形面积有什么联系?能从两个圆的面积得出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在学生们探究性学习后,老师利用课件演示从两个圆的面积得出环形的面积计算思维过程,直观地把两个圆重叠在一起,形成两个同心圆。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投影演示,理解了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用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从而实现了知识和方法的“迁移”,且学生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扎实。我的另一种方法是“对比式”,如教《有余数的除法》时,先多媒体演示六个梨、三只盘子,指名让学生到投影仪上来利用鼠标把六个梨平均分放在三只盘子里,他们很快就分完了。这时老师再在投影仪上加一个梨,这时继续让学生把七个梨平均分在三只盘子里,结果剩下一个梨无法平均分。我趁势让学生思考这两道题: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剩下不能分的数叫“余数”。这种教学方法,既温习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逻辑,对知识的掌握也较为深刻。

二、创设信息化观察环境,实现表象探究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因为它图文并茂,可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加深理解知识的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优势,把图片情境由静态变动态,把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淋漓尽致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实物、教具或多媒体比语言更具说服力和真切感。运用实物、模型和多媒体技术,有助于学生思维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协同活动。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直观鲜明地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可以使他们对知识获得较深的感受。

如教学《认识钟表》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一个动态的钟面,学生可以根据钟面上的指针变化,清晰地看到时针走一个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从而学生可以自主地发现整时的特征,“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这一教学环节,有效地提高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认识整时的能力。再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时,为了突破难点,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在多媒体课件中先出示4捆6根小棒表示46,再出示4捆7根表示47,整捆的与整捆的对齐,单根与单根的对齐,接下来演示把10根单根的捆成1捆放在整捆的下面,使学生明白“满十进一”的道理。通过电脑演示把计算过程清楚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进位的道理和算理,完成了由表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三、发挥信息资源优势作用,突破难点,提高效率

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有助于教师解决重点、难点。如在“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认识”一课中,教学重点是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单位;教学难点是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正确表象。这些内容都比较抽象,利用信息技术的作用在教学边讲解边演示,电脑出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物体有多大,并与学生操作相结合,变抽象为具体,诱导启发学生,创造良好的思考问题的环境,促进他们动脑筋,使所有学生都去思考问题,同时利用三把米尺组合成一个1立方米的正方体,让一个组的学生走进去,从而感知到1立方米的正方体可以藏12个人。通过生动的演示和实验使学生有所领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突破了本课的重点难点。

自从新课标实施以来,很多老师都有同感,就是我们所使用的教材课容量比老教材多了不少,而课时安排却没有增多,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提高教学效率。如果使用过去的手段,增加每一节课的信息含量,存在一定的难度。教材内容是有限的,而课堂教学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后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把与有关的内容引入课堂,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大课堂的容量。

例如在讲授“第十册《统计图》的教学”一节时,可利用电脑的Excel功能,设计简单折线统计图和复合折线统计图,教会学生如何运用Excel功能。本来两节课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一节课就完成了。学生通过在电脑室上课,动手操作,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对于重点、难点知识部分进行特殊区分显示,比较归纳,得出结论。以往需要两节课时完成的任务,在运用了信息技术教学之后,压缩成了一节课时来完成。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可以将教材按要求重新组合,增加课堂信息传输量,加大密度,同时又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觉器官,投入积极的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这样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中介的整个课堂得到了优化,提高了教学的效果,还能减轻学生盲目地死记硬背的负担。

总之,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从繁琐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形成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氛围,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论文作者:彭艳丽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8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8

标签:;  ;  ;  ;  ;  ;  ;  ;  

创设信息化环境论文_彭艳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