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论文_谭建波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论文_谭建波

谭建波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麻柳镇中心小学 635000

【摘要】小学语文作为培养学生正确情感态度、树立三观、积累文学素养、培养道德品质的主要学科,在此阶段的课程教学中融入儿童文学,对于小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分析了儿童文学在其中运用的方法与作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现状;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6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3-068-01

教材中的内容始终有限,想要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仅仅凭借教材中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儿童文学在其中的应用,弥补了教材内容上的不足,拓展了小学生的事业,丰富了文学知识,以丰富的内容与新颖的方式,满足了不同发展阶段儿童的文学阅读需要,有助于儿童的文学内涵积累和身心健康发展。与教材中的内容相比,儿童文学更能吸引小学生的眼球,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1现状分析

1.1教师文学素养有待提升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儿童文学在其中的应用效果。但是,据了解,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师普遍缺乏儿童文学素养,虽然学校认识到了这一问题,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效果并不显著。

1.2儿童文学特点了解程度不够

小学生在儿童文学体裁选取中,需要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文学基础,如故事、寓言、散文、影视类型的文学体裁,比较适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语文学习规律。但是,由于教师对于儿童文学的了解程度不足,重视度缺乏,没有从学生的文学素养基础以及儿童文学特点出发,导致儿童文学在课堂中的应用效果无法得到有效发挥,缺乏其中内涵的挖掘,因此,制约了儿童文学在其中的运用效果提升。

2有效应用方法

2.1渗透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儿童文学作为教材中的主要组成,其所有体裁都具有深刻的内涵,等待着教师与学生挖掘。想要提升儿童文学的应用价值,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创新教学方法,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如《小蝌蚪找妈妈》,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有可能对于鹅、乌龟没有概念,此时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课件播放的方式,让小学生直观的观察到《小蝌蚪找妈妈》中的动物形象,为该内容的学习与理解奠定基础。然后,教师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参与性,通过师生互动以及教师的科学引导,加深对《小蝌蚪找妈妈》的理解程度。

其次,在课外阅读中的渗透。儿童文学的主战场为课堂,但是教师也需要注重课外阅读的渗透。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根据学生的阅读学习规律,采取科学的指导方式。如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存在差异,阅读学习规律不同,因此在课外阅读指导中,需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低年级学生更加适合选取具有趣味性、图片与文字结合的儿童文学作品。而高年级小学生在课外文学作品选择更加适合内容丰富,引人思想的体裁,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滋养

2.2.1对课堂的滋养

儿童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在新课改下,在语文教学只能够占据重要的地位。在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文学作品具有密切的关系,在课外阅读的相关建议中,也提出了儿童作品的价值,当前,儿童文学已经成为了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小学语文课堂作文儿童文学作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市场上为了满足课堂上对于儿童文学作品的需求,开始出现大量的选择文本等一些相关的文学作品阅读文本,充实了课堂的文学知识量,以儿童文学滋养语文课堂文学氛围的营造。

2.2.2对教师专业性的滋养

儿童文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教师的专业性是一种考验,以往教师只要手捧一本教材,拿起一根粉笔,就可以完成课堂教学。而且,虽然教材中的内容每年都会有一定的变化,但是总体变化不大,教师完全可以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一年又一年的重复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千年不变。而儿童文学在其中的融入,需要教师以全新的视角审视课程教学,找到儿童文学作品在语文教师中的有效应用方法,以自身的儿童文学素养引领小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促进教师的文学素养提升以及专业化成长。

如在朗诵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朗诵作为一门艺术,也不仅仅是一个教学的过程,通过教师范读中的语言、声调、动作、表情变化,为儿童文学作品渲染上色彩,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朗诵想象出情境画面,以此感染学生儿童文学作品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情感上的交流。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小组竞赛诵读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作品人物角色之中,加强对儿童文学作品的文学内涵了解程度。同时,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小学生学习技巧,掌握阅读内容的节点、中心以及情节特点。

2.2.3对学生成长的滋养

首先,扩展小学生的语文视野,树立大语文观。语文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通过儿童文学作品课堂、课外阅读中的运用,让小学生了解到文学无处不在,以此为媒介,为小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为小学生认知世界打开了窗口,培养了小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与正确的思想观念。其次,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儿童文学通俗易懂,优美生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小学生在阅读儿童文学的同时,可以不断增加自己的词汇积累,熟练地运用词句,提高对于语言的运用掌控能力。此外,培养思维和想象能力。儿童文学是培养儿童思维能力最好的工具。文章中关于人、事、物的思考对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引起他们关注的事物必须是他们能够进行认知的事物。儿童文学作为文学的一种,具有文学的普遍特点,能丰富儿童的精神生活。

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文学素养作为小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需要相关教师加以重视。为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学生学习规律与特点,找到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的契合点,通过儿童文学的合理运用,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阅读理解能力、朗读能力、想象力,实现儿童文学的预期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浅谈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J].郭琳.学周刊.2018(07).

[2]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裴红标.成才之路.2015(19).

[3]体验生活倾吐真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训练有效策略[J].徐青英.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1).

[4]论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J].德吉央宗.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11).

论文作者:谭建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3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论文_谭建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