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和监管方向_并购重组论文

政策和监管方向_并购重组论文

政策法规导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导向论文,政策法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外商投资管理暂行规定施行

商务部近期发布《关于涉及外商投资企业股权出资的暂行规定》,已于2012年10月22日起施行。《暂行规定》明确,投资者以股权出资设立及变更外商投资企业,除按照有关外商投资审批管理规定由商务部批准的之外,其余由被投资企业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批准。

同时,股权出资后,被投资企业和股权企业及其直接或间接持股企业应符合《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以及其他外商投资相关规定;不符合有关规定的,应在申报股权出资之前剥离相关资产、业务或转让股权。境内外投资者不得以股权出资方式规避外商投资管理。用作出资的股权应当权属清晰、权能完整,依法可以转让;股权企业为外商投资企业的,该企业应依法批准设立,符合外商投资产业政策。被投资企业全体股东的股权出资金额和以其他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金额之和不得高于其注册资本的70%。

明年天然气工作重点明确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日前在2012年全国天然气工作会议上表示,《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下简称《规划》)近期已经得到国务院批复。《规划》明确了增加资源供应、加快管网和LNG接收站建设、抓紧储气设施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实施节约替代和提高能效工程等重点任务。相关部门要切实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坚持保供应和调结构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促进发展与改革创新相结合,能源发展与改善民生相结合,推动我国天然气产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2013年将重点做好八方面工作:

加强行业管理和指导。做好相关规划配套衔接,依据规划有序核准重大项目;出台《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办法》。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推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突破分布式能源上网难等瓶颈问题;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依法进入天然气领域,积极开展新疆煤制气外输管道投资运营机制创新试点。

提高国内供应保障能力。推进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等气区增储上产;加快推动煤层气发展,继续推进煤制气试点。

大力推动页岩气发展。贯彻落实《页岩气发展“十二五”规划》,强化关键技术科技攻关,加大国家级示范区和其他勘探开发重点地区的投资力度,早日实现商业规模化生产;创新监督管理模式,实现页岩气开发健康发展。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国内天然气主干管网,推动中缅油气管道境内段、西气东输三线、陕京四线、中卫—贵阳等主干管道和沿海LNG接收站项目建设,加快推动储气调峰设施建设,提高应急调峰能力。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推进周边战略油气通道建设及资源引进相关工作;指导企业有序参与境外投资开发和资源采购。

引导天然气高效利用。组织实施好新修订的《天然气利用政策》,优先保障城镇居民生活用气,完善城市输配系统,有序开发市场,提高用气普及率。

进一步完善天然气价格机制;探索建立储气调峰设施建设新机制。

另据了解,今冬明春主要生产企业天然气供应量将增加约40亿立方米,但随着用气区域和规模不断扩大,消费需求快速增加,加上储气调峰能力严重滞后等原因,高峰时段平稳供应仍面临较大压力。如果遇到持续低温天气,保供难度将进一步增加。

刘铁男要求,有关部门要继续完善监测体系和预警机制,扩大监测范围,提高监测强度,特别要做好重点时段和薄弱环节的监测分析,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提高产量;加强沟通协商,积极落实进口资源,提高供应保障能力。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信息公开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10月15日起,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政许可审核工作流程、在审项目基本信息及审核进度都将在证监会网站上进行公示。其中,《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政许可申请基本信息及审核进度表》将每周公布一次,公示审核的受理、反馈、并购重组会议时间和审结等内容,便于申请人和投资者及时了解审核进展。

近年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日益活跃,并购重组规模快速扩张。“十一五”期间,企业间并购交易额累计突破6.4万亿元,交易笔数累计1.67万单,分别是“十五”期间总量的4.5倍和6.4倍。同时,上市公司并购交易额占企业同并购交易额的比重逐年上升,2011年占比达67%。

为了提升并购重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促进并购重组市场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证监会大力提升审核效率、推进审核全程公开透明。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今后将逐步取消并购重组行政许可、简化许可程序,持续推进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改革。

证监会取消下放35个行政审批项目

中国证监会10月14日宣布,在刚刚结束的国务院部门第六批行政审批项目集中清理工作中,证监会共取消和下放32个行政审批项目,占国务院部门清理项目总数的10.2%,数量位居首位。

据介绍,在这32个项目中,取消22项,下放10项,分别占国务院部门取消和下放总数的12.8%和8.5%。同时,经国务院同意,证监会还决定取消3项非许可类行政审批项目。自2001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全面启动至今,证监会已分六批累计取消136项行政审批项目。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说,证券业的监管主要是行为监管,不能依赖于一次性的准入门槛,凡是市场机制能够自我调节、市场主体能够自主决策、社会组织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都要取消行政审批,要通过弱化行政约束,强化资本约束、市场约束和诚信约束,进一步激发市场的潜力和活力。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近期将抓紧推动并购重组审核进程公开,提高行政许可审核的公开化程度。

我国拟对进口药品实施电子监管

记者日前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解到,我国拟对进口药品实施电子监管。目前,相关通知正在公开征求意见。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进口药品实施电子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提出,境外制药厂商及其《进口药品注册证》我明的生产厂或包装厂均应加入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取得密钥,指定代理机构可接受境外制药厂商的委托入网。进口药品实施电子监管的规定时限以其标示生产日期为准,但最终进口时限不得晚于2014年4月30日。

药品电子监管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编码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给药品唯一的电子监管码。药品电子监管码是20位的一维条形码,包含了药品名称、生产企业、规格、生产批号、有效期等基本信息。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信息中心信息规划处处长王迎利介绍,利用电子监管网络,监管部门可实时掌握药品生产、流通、库存情况,发现问题药品时,可及时追溯召回;社会公众可在购买药品后,通过电话、手机短信、网上查询等多种方式,查询药品包装上的电子监管码,了解药品相关信息,帮助辨别药品真伪。

我国分阶段实施了药品电子监管,2007年10月,实现了对麻醉药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电子监管;2008年11月,血液制品、疫苗、重要注射剂和第二类精神药品等高风险品种药品也全部实施电子监管;2012年2月,国家基本药物实施全品种电子监管。

根据《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2015年年底前,我国将实现药品全品种全过程电子监管。

部分物品免收出入境检验检疫费

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发布公告称,对在今年10月1日起至12月31日期间报检的所有出入境货物、运输工具、集装箱及其他法定检验检疫物,免收出入境检验检疫费。不包括对出入境人员预防接种和体检收取的费用,以及企事业单位承担与出入境检验检疫有关的商业性自愿委托检测和鉴定、出入境检疫处理、动物免疫接种工作收取的费用。

免收的具体收费项目是:货物及运输工具检验检疫费;货物及运输工具鉴定业务费;安全监测及特殊检验项目收费;考核注册、签发证(单)、查验审核费和其他收费,包括复验费、免验、机械取制样费、标志(标记)成本费、封识成本费、隔离场(圃)租用费、实验室检验项目和鉴定项目费。

据统计,十一期间,免收政策共惠及进出口企业5902家,免收金额5449.2万元,累计172452批次,货值467064.78万美元。

《财政票据管理办法》明年起施行

近日从财政部获悉,为了进一步规范财政票据管理,财政部日前出台了《财政票据管理办法》,该办法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财政票据是指由财政部门监(印)制、发放和管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具有公共管理或者服务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收取政府非税收入或者从事非营利性活动收取财物时,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开具的凭证。

《办法》规定,财政票据是财务收支和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是财政、审计等部门进行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财政部是财政票据的主管部门。《办法》明确了各级财政部门管理职责和权限,对财政票据的印制、领购、使用等内容进行了规范,并提出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要求。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制定《办法》是财政管理改革和财政票据管理工作不断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方面,随着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的强化和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制度改革的推进,财政票据“以票控费、以票促收”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财政票据管理理念不断更新、票据种类更加广泛、管理方式更加多样、监管要求更加严格。这些新的理念、种类、方式、要求迫切需要以法律制度的形式予以确定。

另一方面,现行财政票据管理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财政改革和票据管理的需要,随着工作形势发展也逐渐暴露出管理规定不够全面、不够统一、法律级次较低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在总结财政票据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一部在全国范围内统一适用、法律层次较高、综合性的财政票据管理制度。

该负责人称,《办法》颁布后,将根据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和办法,逐步形成以《办法》为核心、相关实施办法相配套,完善、统一、全面的财政票据管理制度体系。同时,密切关注《办法》贯彻落实情况,研究制定新老票据衔接办法,积极督促地方财政部门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完善本地区财政票据管理制度,贯彻落实《办法》的各项规定,不断提高财政票据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标签:;  ;  ;  ;  ;  ;  ;  ;  ;  ;  

政策和监管方向_并购重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