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开发区建设与发展调查_建设投资论文

武汉开发区建设与发展调查_建设投资论文

武汉市开发区建设与发展情况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武汉市论文,开发区论文,情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84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武汉市为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后,我市积极探索内陆中心城市兴办开发区的途径,开始创办东湖高新技术密集小区,1992年、1993年国家相继正式批准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1992年中央批准武汉为开放城市后,我市抓住机遇兴办了阳逻开发区、吴家山台商投资区,并批准各区县兴办一个经济发展区。开发区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逐步发展,态势是好的,作用是明显的。主要表现在:

1、开发区已具有一定的发展规模。全市各级开发区累计总投入47.77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累计13.70亿元,大部分开发区的起步区基本实现了“四通一平”,基础设施正在抓紧建设。各开发区十分重视建设质量,严格按规划配套施工,并尽可能利用老城区设施扩容延伸,有效地降低了开发成本,加快了建设进度。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6.97亿元,已平整场地9平方公里,铺设供水、排水管网分别为18公里和44.6公里,铺设区内公路和专用铁路分别为25.8公里和4.1公里,建成3个11万伏变电站,开通程控电话2000门,第一期4.6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基本完工,“汽车城”的基础格局初步形成。吴家山台商投资区棋盘公路已完成60%的工作量,供水、供电、排水、电讯已形成网络。江汉经济发展区已投入2000多万元进行“三通一平”,前期施工用电、供排水已完工,平整场地500亩,区内10余公里路网路基已初步建成。

2、开发区的投资软环境逐步改善。除武昌区、洪山区、青山区等3个经济发展区因选址未定外,各开发区都已经建立职能机构,管理权限和优惠政策正在逐步落实,与有关部门的职能分工正在逐步理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的管理条例已经省人大批准颁布确定,率先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轨道。市政府已明确蔡甸区的沌口小区、武昌县的庙山小区、新洲县的兴龙小区、江岸区的黄埔科技园分别纳入所依托的三个大开发区的规划范围,并享受其优惠政策,对其他的经济发展区也明确了有关的管理权限和可享受的优惠政策。

3、开发区招商引资有一定进展。各开发区按“三高”、“三外”的办区方针,广泛开展了招商引资。全市各级开发区累计引进外资项目881个,协议外资额27.7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98亿美元,已兴办“三资”企业453家,招商引资的力度呈逐年加大的态势。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了10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来区投资,引进项目299个,总投资约160多亿元人民币,协议外资额6.0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3亿美元。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引进项目263个,协议外资额1.3亿美元。吴家山台商投资区已兴办三资企业60家,合同投资总额3亿美元,协议外资额2.6亿美元,实际进资1.2亿美元。

4、部分开发区陆续进入产出阶段。经过几年的建设,起步较早的开发区边投入边产出,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各开发区累计进区企业2060家,1994年度总产值51.80亿元,销售总额43.81亿元,实现利税7.41亿元,出口创汇6989万美元。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去年科、工、贸总收入26.5亿元,利税5.2亿元,增幅均在30%以上。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去年企业实现利税2868万元,今年将有神龙、万通、可口可乐等15家企业陆续开工,可以实现产值5亿元左右。吴家山台商投资区去年工业产值6.55亿元,税收2200万元,上交区财政1000万元。庙山、硚口、滠口、江汉等经济发展区也有部分企业相继投资,发展势头较好。

我市开发区建设虽已取得很大成绩,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建设发展不平衡。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吴家山台商投资区虽然进展快一些,但与沿海的一些开发区相比,在开发建设速度、管理运行机制、招商引资规模、产出效益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差距。区县兴办的经济发展区,有的开发思路、体制设计不甚明晰,有的开发建设缓慢,有的招商引资力度不大,还有的没有起步。

2、管理体制不完善。从全市来看,开发区工作缺乏一个总揽全局、统筹协调的领导管理体系,各开发区内的管理体制也尚待进一步理顺,有的开发区管委会管理权限未完全落实。开发区与规划区、控制区、当地政府的行政管理关系不协调,摩擦矛盾较多,开发区对规划区内缺乏有效的管理控制手段。各开发区之间产业分工也不够明确,执行政策不够一致,存在着抢项目、压地价等现象。

3、优惠政策不到位。国家批准的两个开发区的条例虽经地方立法,但具体执行落实还有一定难度。吴家山台商投资区虽然在具体操作中采取了许多优惠办法,但是没有“红头文件”对开发区的优惠政策予以明确宣布,难以消除外商的疑虑和担心。市政府[1992]70号文件给予区县经济发展区的有关优惠政策,由于缺乏配套的实施细则,很多难以落实。

4、招商引资不理想。有的因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影响了招商引资:有的无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出现了厂房闲置、征地撂荒苗头;有的缺乏信贷规模,进区企业难以贷到流动资金,影响了生产的启动和正常运行;有的洽谈了一些项目,但真正进来的不多,难以发挥效益。

在我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开发区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开发区是武汉最大的经济增长点,未来武汉的四大支柱产业,汽车和高新技术两大支柱产业在开发区内,区县经济新的增长点也大多在开发区、发展区内;开发区是武汉改革的试验田,在相对独立的区域内;按照新的体制运作,避免了老体制的弊端,可以率先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开发区是武汉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样板,优惠的政策、优越的投资环境和优良的服务,能够更多地吸引外资,对全市的开放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可以说,加快开发区建设是我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武汉经济能不能大发展,能不能再上新台阶,开发区的建设举足轻重。为了加快开发区建设,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加强开发区管理,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努力上规模、上水平。

目前我市开发区建设已经从抓起步、打基础,进入到功能完善、全面发展、形成产出的新阶段。各开发区下一步要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要因区制宜,以对外开放为先导,以营造投资环境为重点,以产业开发为主体,以利用外资为基础,以与国际经济接轨为目标,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建设开发区,并形成各自的特色。力争在建设速度、规模效益与产出水平上取得新突破。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要加快工业园的建设,加快支柱产业的形成,努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化和国际化,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和辐射源。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要认真做好发展规划,依托轿车项目,扩大第二产业的规模和水平,加快发展高层次高水平的第三产业,努力建成以汽车产业为主体,功能齐备、管理科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武汉综合性新区,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示范区和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集中展示区。

吴家山台商投资区在坚持台资为主体的同时,合理布局,广泛外引内联,努力建成以食品工业为主体的武汉新兴的轻工业园。

阳逻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建立自由港区为目标,围绕国际集装箱转运中心项目立项,努力实现规划超前,基础设施超前,尽快进入大规模开发的快车道。

各区县发展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外资为先导,以区街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为基础,注重老城区企业搬迁和乡镇企业集中发展,重技术含量,上经济规模,努力建成各区县的工业新区。

第二,进一步发挥政策优势,完善政策体系。

一是狠抓政策落实。对国家赋予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和省人大批准开发区条例中的各项优惠政策和已经明确放给区县的经济管理权限,只要与国家的政策法规不相违背,都要坚决落实。二是用好用足政策。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国家赋予开发区的优惠政策效应,应当采取更灵活的态度,鼓励更多的市内企业把头伸进开发区,鼓励更多的老企业搬迁进区。认真落实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鼓励市内企业迁入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对进开发区的企业,要做好工商登记、税收征管、银行贷款、主管部门、行业管理、财政体制、统计口径等方面的衔接。三是对区县发展区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区内新莱地开发费仍按调整前的标准收取;按市政府(92)70号文件要求,发展区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经市规划土地局审批后,单项规划土地审批由区分局负责。四是积极争取开发区内的企业免缴电力集资费,扩大开发区信贷规模和短期融资债券规模,积极争取创办开发区信托投资公司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努力缓解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五是要继续争取国家批准设立阳逻经济技术开发区、吴家山台商投资区;积极争取在开发区内建保税区、设外资银行、办合资的商业零售企业。

第三,再创新优势,率先建立市场经济新体制。

随着全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开发区的政策优势逐步减弱。开发区再造新优势,重点在体制、环境上,要尽快从政策优势转向体制优势,率先走出一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符合国际惯例的路子。当前体制创新要重点抓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新型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开发区管委会应根据市场经济运行要求,把属于企业经营自主权范围内的职能切实还给企业,把资源配置的职能转移给市场,把经济活动中社会事务性和相当一部分监督性职能转交给中介组织,使其对经济活动的管理从直接管理转到间接调控上来。二是全面推行现代企业制度,逐步推行企业依法直接登记制度、企业纳税申报制度和企业投资项目登记备案制度,允许各类企业从事全方位的投资和经营活动。三是完善社会保险体系,积极推进实施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和住房制度的步伐。四是建立和完善各类中介组织,逐步承担信息沟通、经济代理、咨询策划、法律服务、资产评估、资金核算、广告传媒、交易组织、市场监督等社会职能和经济事务。

第四,加强党的建设,加快队伍培养。

要把党的建设作为开发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组织要健全,工作要得力,人员要到位。开发区要尽快组建党的工作委员会,领导开发区党的工作。各开发区党组织要加强党的领导,积极探索加强三资企业党组织建设的新途径、新办法,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积极搞好工会、共青团组织的建设。

加强开发区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选拔一批思想解放、年富力强、有扎实基础知识和现代化管理能力的干部到开发区工作。重视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干部业务、政治素质。开发区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使开发区的文明程度、社会风气、社区环境都走在全市前列。

第五,加强领导,做好协调服务工作。

要把开发区建设放到市委、市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强化市领导分工负责制,加强对各开发区的领导,直接解决有关问题。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开发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要明确一个综合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对全市开发区进行统筹规划、政策研究、指导协调和服务。同时,建立开发区统计体系,及时沟通信息,交流工作。

全市各地区、各部门都要大力支持开发区建设和管理。按照“谁家的孩子谁家抱”的原则确定开发区建设项目应负责到底,落实到位。凡赋予开发区管委会的职权,都应积极支持开发区统一行使管理职能。各开发区所在区县、乡镇、街道都要从大局出发,服从统一规划布局,严格用地管理。对开发区与行政区域之间的矛盾,应加强协调,统筹解决。

标签:;  ;  ;  

武汉开发区建设与发展调查_建设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