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效果观察论文_胡广

(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眼科 四川 巴中 6360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入院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取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人工晶体植入结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关表现。结果:两组患者眼压情况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中央前房深度平均为2.11±0.92mm,观察组患者中央前房深度为3.61±0.37mm,两组患者中央前房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在采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结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其临床效果十分显著,适合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状体;小梁切除术;白内障;青光眼

【中图分类号】R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5-0214-02

白内障较为常见,多发于老年人群体,其中,难度较大提硬核白内障,由于其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所以对于眼科工作而言存在着较大的困扰,为了更好的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需要通过设备的更新、技术的改进来解决;近年来由于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以人工晶状体加工技术、手术技艺方面的改善,小切口、组织损伤少、恢复快等优势。而患者在合并有青光眼时,单纯的白内障治疗技术已经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1]。所以,本文就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效果做研究,旨在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让患者早日恢复光明,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入院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所有患者均为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6人,女性9人,年龄20~88岁,平均年龄69.2±7.3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1人,女性14人,年龄22~86岁,平均年龄66.2±5.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人工晶体植入结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视力提高0.1或以上者为视力提高,提高0.1以下者为视力不变,下降0.1或以上者为视力下降。以术后1个月时的眼压结果作为判断手术疗效的标准。显效:眼压≤21 mmHg;有效:需局部用药控制眼压≤21mmHg;无效:用药后眼压> 21 mmHg。以治愈和有效例数计算总有效率[2]。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眼压情况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眼压为6~20mmHg,平均眼压为12.3±3.9mmHg,对照组患者眼压为10.1±20mmHg,平均为23.5±7.5mmHg,两组患者眼压情况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中央前房深度平均为2.11±0.92mm,观察组患者中央前房深度为3.61±0.37mm,两组患者中央前房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治疗有效率比较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以及无效率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

表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3.讨论

白内障指的是在各种因素影响下所导致的晶状体代谢紊乱,造成混浊现象出现。按照相关分级标准来看,以硬度划分为5个等级分别如下:I级—透明、无核、软性;Ⅱ级—软核、呈现为黄色、黄白色;Ⅲ级—中等硬度核、深黄色;IV级—硬核,深黄色;V级—极硬核、褐色或棕褐色。其中,若患者范围确定在IV-V级,则视为硬核白内障;从临床经验来看,大多数老年患者,囊膜弹性差、悬韧带比较松弛,从角膜内部分析,内皮细胞平均数量减少、密度下降、变异率升高;从而会引起诸多并发症,如继发性青光眼、硬核白内障膨胀诱发等。一般的白内障手术较为简单,费用相对较低,加上国家的相关政策,也比较容易治疗与恢复,并发症极少;但作为硬核白内障,因其手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这方面,极易造成风险,且并发症较多;比如,手术时间的延长,往往会导致角膜水肿、给角膜内皮细胞带来不可逆的损伤;再如,在术后由于恢复较慢,也会产生继发性的疾病,如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改变、数量减少、角膜失代偿、继发性青光眼等;因此,对手术的方式的选择就比较重要[3]。而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眼压为6~20mmHg,平均眼压为12.3±3.9mmHg,对照组患者眼压为10.1±72.4mmHg,平均为32.7±7.5mmHg,两组患者眼压情况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中央前房深度平均为2.11±0.92mm,观察组患者中央前房深度为3.61±0.37mm,两组患者中央前房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见,对于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结合超声乳环白内障吸除术再进行人工晶状体植入和小梁切除术的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对于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在采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结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其临床效果十分显著,适合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孟杨,陈经伟,汤诚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46):98-99.

[2]姚克,吴仁毅,徐雯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J].中华眼科杂志,2015,36(5):330.

[3]何平.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41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5,(10):1342-1343,1360.

论文作者:胡广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0

标签:;  ;  ;  ;  ;  ;  ;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效果观察论文_胡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