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应用前路和后路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分析论文_吴彬新

宜章县人民医院 湖南郴州 424200

【摘 要】目的:分析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应用前路和后路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出本科室的100例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视不同术式将其分为前路组与后路组,均为50例,前路组应用前路内固定治疗,后路组应用后路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椎体前缘高度与后凸角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后路组总有效率是84.0%,前路组是96.0%,前路组高于后路组,差异显著(P<0.05);前路组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与后凸角均优于后路组,差异显著(P<0.05);后路组并发症发生率是14.0%,前路组是2.0%,前路组低于后路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应用前路内固定治疗的效果优于应用后路内固定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与后凸角,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行。

【关键词】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前路内固定;后路内固定

胸腰段脊柱骨折属于一类极为多见的骨折类型,发病因素主要为间接的外力撞击,该病常伴发神经功能损伤,若不及时治疗,严重时会出现截瘫或死亡,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1]。手术是当前临床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有效疗法,且不同术式所产生的治疗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本研究为了进一步分析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应用前路和后路内固定治疗的效果,选出本科室100例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展开对比分析,见下述总结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出本科室2015年5月到2018年5月收治的100例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都经X线、CT、MR等影像学检查证实,符合临床诊断标准,都是伤后2周内的新鲜骨折。视不同术式将患者分为前路组与后路组,均为50例。前路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19~73岁,平均(45.6±7.8)岁;致伤因素中,交通意外伤24例,坠落伤13例,跌伤10例,砸伤3例;骨折部位中,胸椎段21例,腰椎段29例;骨折类型中,爆裂性骨折27例,压缩性骨折16例,骨折脱位7例;Frankel脊柱损伤分级中,A级4例,B级9例,C级15例,D级22例。后路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19~71岁,平均(46.0±7.6)岁;致伤因素中,交通意外伤23例,坠落伤14例,跌伤10例,砸伤3例;骨折部位中,胸椎段22例,腰椎段28例;骨折类型中,爆裂性骨折26例,压缩性骨折17例,骨折脱位7例;Frankel脊柱损伤分级中,A级4例,B级10例,C级15例,D级21例。比较两组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前路组应用前路内固定治疗:患者体位为侧卧位,常规麻醉,于腹膜后或胸膜处入路作切口,有效暴露骨折组织,视骨折部位选择螺钉与椎体钢板,复位骨折组织,将螺钉置入骨折处给予固定。

后路组应用后路内固定治疗:患者体位为侧卧位,常规麻醉,于椎弓根内作切口,有效暴露骨折组织,视骨折部位选择螺钉与椎体钢板,复位骨折组织,将螺钉置入骨折处给予固定。

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应用抗生素进行感染预防性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前、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与后凸角,同时观察并对比其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断标准

(1)显效:伤椎高度、脊柱复常,日常生活与活动不受限;(2)有效:伤椎高度、脊柱基本复常,日常生活与活动稍受限;(3)无效:伤椎高度、脊柱未恢复,日常生活与活动严重受限[2]。总有效率=(显效+有效)/N×100%。

1.5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 l9.0系统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行x²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P<0.05说明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

后路组总有效率是84.0%,前路组是96.0%,前路组高于后路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n(%)]

3 讨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属于脊柱外科一类极为常见的创伤性病症,大部分患者伴有颅脑损伤、四肢骨折等合并症,会对其生活能力及劳动能力构成不利影响。该病的病情复杂,治疗存在一定的难度,应引起重视[3]。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显著,主要遵循的原则是:复位骨折,纠正椎体高度丢失,恢复脊柱生理曲度,减少椎管对脊髓神经形成的压力,恢复神经功能[4]。选择合理的术式,是提升疗效、改善预后的关键。后路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常用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等优势,但因为术中需要部分清除脊柱结构及椎间组织,会破坏脊柱稳定性,因此其临床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5]。前路内固定术可有效显露骨折部位,手术视野较大,有利于清理椎管中的骨折碎块及坏死组织,因此可大大减少甚至是避免术中操作对脊髓及神经造成的损伤[6]。

本研究对比分析了前路内固定治疗与后路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前路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后路组,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与后凸角均优于后路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后路组,由此提示,前路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后路组,说明前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优于后路内固定治疗。

综上所述,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应用前路内固定治疗的效果优于应用后路内固定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与后凸角,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行。

参考文献:

[1]吴彬.前路与后路内固定在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1):374-375.

[2]杜传华,赵博,外力&#;孜依提.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经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4):321-322.

[3]冯瑞林.分析比较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应用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的临床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8):56-56.

[4]闫东阳,阿里木江·阿布都热合曼.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应用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1):27-29.

[5]刘军,张陆,高松明,等.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5):745-746.

[6]孙晓辉.胸腰段脊柱骨折应用前、后路内固定治疗的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4):408-409.

论文作者:吴彬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7

标签:;  ;  ;  ;  ;  ;  ;  ;  

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应用前路和后路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分析论文_吴彬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