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宇 蒋云 杨凤 刘小保
湖南省肿瘤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探究沙丁胺醇气雾剂和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以及相关药学分析。方法:择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COPD患者92例,将其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分别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沙丁胺醇气雾剂联合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其FEV1、FVC和FEV1/FVC数据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以上数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对COPD患者的治疗中,采取沙丁胺醇气雾剂和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关键词】沙丁胺醇气雾剂;异丙托溴铵气雾剂;COPD;临床疗效
COPD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的主要特征为气流受限,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COPD的发病原因较多,如空气污染吸入、化学物质吸入以及吸烟等,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有咳嗽、呼吸困难、咳痰等[1]。在对COPD的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祛痰止咳和抗感染等办法,且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随着临床医药的不断更新,更多的新型药物应用于COPD的临床治疗[2]。因此本文研究中,将沙丁胺醇气雾剂和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联合运用于对COPD患者的治疗,观察其疗效,报告详见下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92例COPD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择取时间为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COPD患者9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关于COPD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有心、肝和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有46例。
对照组:男性患者有25例,女性患者有21例,年龄跨度为42-76岁,平均年龄为(59.27±2.37)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4年,平均病程为(2.26±0.23)年。
观察组:男性患者有26例,女性患者有20例,年龄跨度为43-76岁,平均年龄为(59.85±2.97)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5年,平均病程为(2.57±0.49)年。
两组COPD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对比,数据不显著(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治疗,主要包括给予患者吸氧治疗、抗感染治疗、解痉平喘治疗以及祛痰止咳治疗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沙丁胺醇气雾剂联合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其中沙丁胺醇气雾剂每1-2喷/次,每次100-200?g,每天不可超过12喷;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每次40-60?g,每天3-5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半个月。
1.3 观察指标
两组COPD 患者经过治疗后,将其治疗前后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活量(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肺活量的比例(FEV1/FVC)进行对比,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用%表示两组COPD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χ2检验,用( )表示两组COPD患者治疗前后的FEV1、FVC和FEV1/FVC数据,采用t检验,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当P<0.05时,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两组COPD患者在治疗前,其各项观察指标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FVC和FEV1/FVC数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见表一。
3 讨论
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引发该疾病的因素较多,在临床中可将其原因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种,其中外因包括患者粉尘吸入、呼吸道感染以及营养不良等,内因是指患者的个人因素,包括遗传因素以及患者幼儿时期的营养不良等[3]。COPD患者常表现为慢性咳嗽、气短、胸闷等,对患者的肺功能造成极大的影响,造成肺功能急剧下降。目前在对COPD患者的治疗中,主要采取支气管舒张剂、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和激素等治疗,但临床疗效有限,故急需寻找有效的药物对COPD患者进行治疗[4]。
沙丁胺醇是一种β2受体激动剂,它能够通过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增加支气管平滑肌内环磷酸腺苷的含量,而且还能够对过敏介质的释放、纤毛运动以及血管通透性产生抑制作用,减少患者药液渗出,而且该药应用于COPD患者,能够维持较长时间,而且药物通过雾化吸入后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不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5]。异丙托溴铵对COPD患者的呼吸道平滑肌M1受体有较高的选择性,从而减少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内环磷酸鸟苷的含量,降低气道张力,因此对支气管平滑肌具有较强的松弛作用,COPD患者在吸入气雾剂治疗后,5min即可起效,且能够维持4-6h,患者治疗后不会引发全身性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由于沙丁胺醇以及异丙托溴铵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因此两者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扩张患者的支气管,改善COPD患者症状[6]。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其FEV1、FVC和FEV1/FVC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以上观察指标数据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沙丁胺醇气雾剂联合异丙托溴铵应用于COPD患者的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且不会明显提高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彩芝,王雅红.吸入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33):51-53.
[2] 蒋永丰.沙丁胺醇气雾剂联合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33);10-11.
[3] 曾国纬.沙丁胺醇气雾剂与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3):305-306,307.
[4] 季泽俊.沙丁胺醇气雾剂与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治疗COPD观察及药学分析.中国医药科学,2015,5(21);101-103.
[5] 吴艳辉,陈新忠.沙丁胺醇预先给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腹腔镜手术呼吸力学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4):113-115,118.
[6] 单海丰.复方异丙托溴铵气雾剂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2012,07(4):394-396.
论文作者:仇宇,蒋云,杨凤,刘小保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患者论文; 气雾剂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疗效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疾病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