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私立大学内部管理体制研究

美国私立大学内部管理体制研究

赵敬妍[1]2014年在《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民办高校的迅速发展,其面临的问题也逐渐突出,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没有对民办高校进行分类管理,对营利性民办高校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采取同样的管理政策,阻碍了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发展的积极性,目前来看,对民办高校进行分类管理已成必然,但是如何具体实施,国家层面目前为止还没有出台具体的政策以及制度来指导,从而导致民办高校的分类管理遇到障碍。因为国家层面还没有出台具体的分类管理政策,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只能首先从自身的内部管理入手,探索适合自身实际发展的内部管理体制,从而更有利于国家针对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制定相应的政策。本研究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特质入手,并以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为例,以教育体制理论为框架对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两个基本要素进行创新构建。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为引言,阐释笔者在选题方面的出发点以及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内容以及意义,最后阐明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论文的第二部分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相关理论探讨,首先通过对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界定,以及对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框架中的内部管理机构与制度进行分析,厘清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相关理论。其次对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建构应遵循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第叁部分是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特质分析及其内部管理体制表征分析,在此部分中,首先对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特质及其内部管理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其次在此基础上分析这些特质在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上的表现。第四部分为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探究,主要对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进行了内部管理体制方面的探究。第五部分为国外私立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概况及借鉴。对美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的私立大学内部管理体制进行了概括分析,总结出经验。第六部分阐释了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建构的原则、重点和思路。

李巧针[2]2003年在《美国私立大学内部管理体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运用比较法和因素分析法对美国私立大学内部管理体制进行了系统分析。论文从本研究所涉及到的几个重要概念着手,追踪了美国私立大学内部管理体制的历史轨迹,从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和教授治校叁个方面概括了美国私立大学内部管理体制形成的思想根源,接着以权力分层加分类管理的模式对美国私立大学校、院、系叁级管理及教学、科研、教师、学生、财务管理五方面进行分析,并从正负两个方面概括了美国私立大学内部管理体制的优劣,最后总结了内部管理体制形成、发展规律,并对我国民办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提出了几点思考建议。

蒋惠玲[3]2014年在《美国一流私立研究型大学内部治理研究》文中提出大学治理是“大学内外利益相关者参与大学重大事务决策的结构与过程”。它至少可以划分为两个层面:大学外部治理-大学外部诸多因素与大学互动从而实现对大学整体的治理;大学内部治理--大学内部不断应对变化着的环境因素和资源约束、诸多利益相关者和其他治理主体对自身的治理。大学的内部治理包括两个向度:大学为应对外部环境中波动性的变化,减少其对大学组织的冲击,运用各种策略手段进行的治理,对于那些不可逆转的持续性变化,大学发展出新的经常性的治理安排来应对,这些治理安排包括对外的某种持续性战略,如与利益相关者互动的关系、汲取资源的方式、应对环境变化的一般性策略等;另一方面大学也进行内部关系的调整,如人事安排、组织架构、规章制度、权力配置等。上述两个治理向度说明:大学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其内部治理的调整既可能是自组织的需要,也可能源于更大的外部系统所致。美国一流私立(非营利)研究型大学内部的共治体系主要由顶层的董事会组织、大学内部领导组织、教师合议组织构成。各校董事会通过自组织,吸纳有特质的董事、架构董事会及下属委员会、服从制度环境的规范,确保董事履行基本法定义务。经董事会慎重选任的大学校长是大学首席行政官,为大学教育与行政领导,主管大学所有事务,负责实现大学的办学安全与效益。校长引领的领导团队体现出科层性的特点,团队结构体现出学术与行政的相互渗透性。教师共治组织主要关注与学术研究、教师、学术规训相关的制度与规范。尽管各校教师共治组织功能不同,存在模式不同,分布的层级也不同,但它是教师与行政人员沟通、完善校内制度的重要机构。通过内部治理使得组织在市场机制主导的体制中顽强生存并实现卓越,大学首先需要实现的,是获取办学最需要的经费与人才。各私立大学办学资产充裕,年办学收入来源多样,财务状况稳定。管理专业化成为各校获取办学经费与学校资产的重要保障,大学内部学术力量与专业力量成为各校获取经费资源的重要力量,联邦税法成为私立大学获取捐助最有利的外部条件。大学通过搜寻获得新教师,通过建议与指导、提供学术研究所需时间、提供教学与研究所需资源3个途径支持教师的学术工作,通过明确的职级评审制度推动教师发展,通过教师生活质量调研等多种途径留任教师、稳定教师队伍。大学的巨额经费有利于加强学校的“造血”功能,也有利于学校获取办学所需土地、建筑、设施、设备和人力资源,大学通过治理教师,提升学术力量。卓越的教师质量、专业质量、学院质量使得大学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强大的经济实力、丰富的学术资源有助于大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质生源。大学使命将校内具有不同态度、价值观和期望值的不同质性的群体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功能更完善的、以学术为核心特质的大系统,共同体成员基于使命,通过对话确定战略目标,推动大学发展。作为规范之下的行为者,大学的制度体系-微观的影响行动者行为选择的操作规则,用于影响操作规则的制度规范,用于设计制度规范的道德准则-规范着不同质性的群体。大学服从制度体系的行为有利于其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联接大学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董事会、以校长为首的行政团队、拥有学术权力的教师群体,以上叁个权力主体构成个体大学系统内部共治组织的分系统,他们拥有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在两个向度上发挥作用、改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善行政力量的主要方式是以严格的等级制为依托,尽管大学也会从校外系统中寻求人才,但是通过自上而下的任命方式授予组织中的个体法定的权力、委托-定的职责,是这一权力向度改善行政力量的主要模式。学术性行政领导因其扎根于学科的身份,与构成教师共治组织的个体在学系这一基层汇聚,学系演绎的学术治理机制,自下而上改变着个体大学的学术力量。这两种力量在大学提升办学能力中发挥重要角色,大学仰仗这两种力量获取经费与资产、构建师资力量、获取优质生源、规范办学行为,使得大学有更大的能力向社会输送可以引领新生代的人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通过前沿研究向社会提供高水平的服务。与我国普通民办高校不同的是,发端于殖民地学院的美国私立大学群体,自办学开始,就有明确的办学目的-培养信仰虔诚的牧师、治事练达的政府及公共事务管理人员、学术渊博的从事知识研究与探索的人才,确保殖民地学院成为“学习的场所”一直是自我延续的董事会的职责,在竞争中求生存的历练则造就了私立学院顽强的生命力。我国普通民办高校在公立高校一统天下的环境中问世,缺乏历史继承的普通民办高校带给学术界令人不安的事实是,它实际上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投资领域。普通民办高校群体若要实现与公办高校共同发展的境界,应该拥有至少可与一流公立大学匹敌的民办大学。对于希望突破自我、以成为大学为办学目标的普通民办高校而言,其办学者和治校者需要有明确的大学理念、办学理念和治校理念,应理性对待大学自治,整合校内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以多样化、民主化和国际化的视角办学。

马瑶[4]2010年在《美国私立大学董事会与教授评议会的权力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众所周知,美国有很多一流的私立大学,其办学条件、教学环境和学术力量都是世界领先的。美国出色的私立高等教育不仅得益于宽松且恰当的外部环境,其相对完善且相对稳定的内部权力结构也功不可没。美国私立大学内部的权力体系主要由董事会、校长和教授评议会构成。董事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校长是校内行政执行者,教授评议会行使学术管理的权力。在美国私立大学中一方面存在高效的行政制度,但另一方面学术力量在学校的管理中的作用不容小觑,这样就形成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均衡分配的二元权力关系。这种权力关系较好地协调了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之间的矛盾,使得大学这个兼具行政特色和学术气质的综合体有了相对稳定和健康的发展轨迹。本研究试图从美国私立大学内部的董事会与教授评议会的权力关系入手,探析美国私立大学管理的成功经验。以期对我国民办高校权力结构的完善,乃至整个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主要内容如下:一是通过对美国私立大学董事会与教授评议会权力的概述,了解董事会制度和教授评议会制度,及其权力内涵;二是梳理美国私立大学的董事会和教授评议会两者权力关系发展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及阐述其关系现状并总结特点;叁是对权力关系进行分析,先对美国私立大学外部和内部对董事会和教授评议会权力关系的形成进行因素分析,接着是运用“权力依赖”和“权力制衡”理论,对权力关系的冲突与制衡进行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对这种权力关系的成效与问题进行评价;四是以美国斯坦福大学为例,深入分析董事会与教授评议会权力冲突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对其权力关系进行剖析;最后基于对美国私立大学董事会和教授评议会权力关系的分析,反思我国民办高校中的问题,从中吸取有益经验,并指出在借鉴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刘芳[5]2017年在《政治渗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时至今日,我国民办高校发展重点已从重视规模——“做大”,转变为重视内涵建设—— “做细”。在追逐“规模”的过程中,民办高校的举办者和管理者都会自觉不自觉的“忽视”一部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但在转型期,在重视内涵建设阶段,很多问题都是无法回避的。比如,民办高校办学自主权不充分,管理体系中行政色彩过浓等问题。作为具有社会公共产品特质的民办高校,将新公共管理中的内容,科学的用来指导民办高校的发展,其意义将是深远而有价值的。本论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从研究选题背景、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献综述、研究的方法等六个方面进行写作。第二部分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理论概述,本章论述了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概述,简述了民办高校的含义、特征、内部管理体制以及政策依据和法律依据。第叁部分通过对国外私立大学内部管理体制的比较和研究,启发良多。第四部分着重论述了我国民办高校从无到有,再到发展壮大的历程、现状和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分析。第五部分研究了如何完善我国民办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主要应从改善董事会成员选举办法,厘清董事会的管理边界;落实“校长负责制”,合理使用“3E”原则;根据“正确授权”理论,真正履行监事会职责等方面具体落实。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比较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从新公共管理理论体系切入,充分结合我国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横向比对美国和日本私立大学的相关数据和经验,提出适合我国现阶段的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论文的创新在下面两个点体现:第一、本文的理论基础和依据是“新公共管理”,用其成熟的理论逻辑去分析我国民办高校当前在内部管理体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第二、从美国和日本的私立大学发展脉络去寻找内部管理体制改善和变革和基本逻辑,从研究的结果中去和新公共管理的相关理论逐一对应,最后,将两者发展经验中对我国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有益之处用在问题解决的方案之中,尽管国情不同,但其指导意义和创新之处不容忽视。

王海桥[6]2013年在《我国民办高校的管理体制研究》文中指出现阶段,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民办高等学校作为一种重要的办学模式,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的“拾遗补充”,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期间,民办高校数量迅猛发展,办学规模逐步扩大,作为一种重要的办学模式,民办高等教育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格局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因为民办高校投资主体和资金来源的诸多客观因素,导致民办高校的管理体制问题一直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一个非常尴尬的话题。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管理体制还不是很成熟,单纯继承传统公立高校的管理体制,或是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私立高校的管理方式,都不是长久之计,民办高校管理体制的完善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实践。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符合各校自身运行现状的民办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策略,不但对现行改革中的民办高校日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完善具有重要参考作用,而且对推动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梳理关于民办高等学校和管理体制的概念内涵、构成要素、基本原则、建构意义等理论;并在此基础上从我国民办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的发展概况、主要优势、存在问题这叁个方面讨论我国民办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的现状;进而讨论总结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私立高校的管理现状及特点;最后对完善民办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的策略进行探索,提出促进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建构有效机构,完善制度化组织结构体系;建立校院两级实体管理体制为研究对象;建构有效的民办高等学校内部监督制度等对策与建议。

陈金秀[7]2014年在《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研究》文中认为管理体制的完善与健全决定着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速度与规模。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与普通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相比,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它既包括民办高职院校与政府、企业、市场、社会中介组织等外部关系的处理,也包括民办高职院校内部各种关系的处理。具体包括民办高等职业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投融资体制与民办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等。本论文基于治理理论与叁螺旋理论的理论研究,重点分析了政府、企业、市场、社会中介、民办高校自身五因素对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并力图在五因素视角下研究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问题与对策。本研究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及研究目的、方法与思路;第二部分是概念的界定与理论的分析。通过治理理论与叁螺旋理论的分析,本文提炼了对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五个关键性影响因素:政府、企业、市场、社会中介与民办高校自身。论文在第叁部分抛砖引玉,先对我国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总结,重点梳理了山东省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接着从民办高等职业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投融资体制与民办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等维度对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基于大量的政协提案与访谈调研分析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在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方面,民办高等职业学校法律地位不清、管理机构不完善、办学自主权不足、投资产权欠明晰;在办学体制方面,教育培养体系衔接不够,“双证互通”规模小、障碍多,“政产学研用”结合还处于尴尬境地;在投融资体制方面,民办高等职业学校投融资渠道单一,经费来源不稳定,公共财政扶持不到位,财务支出结构不合理;在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方面,民办高等职业学校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尚未形成,课程建设缺乏特色,师资流动性大,师资队伍不稳定。问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民办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尚不成熟是内部原因,政府政策滞后、缺位与悬浮是外部原因,传统教育观、人才观、管理观与经济观制约是观念原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发达国家私立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经验中寻找启示,有助于解决当前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中的诸多问题。论文在第五部分主要选取美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私立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其经验和启示;第六部分主要是在前面各部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我国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对策建议。总的来说,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走向和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现实问题。本研究认为,建立以优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和更加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结构为核心的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将有利于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五因素框架,政府应该积极创设良好的政策环境,市场应该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企业应该在学校发展中发挥需求导向作用,社会中介组织应该在整合社会资源方面发挥支撑纽带作用,另外,作为主体的民办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解决内部管理问题。

夏兰[8]2012年在《民国时期现代大学制度演变研究》文中提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第四十条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具有基础性和综合性的研究价值。要想研究中国大学制度的应然,首先应该了解它的实然,但这种应然的内容肯定已部分存在于目前甚至之前的大学制度的实然当中。民国时期现代大学制度的演变有一定的经验与教训,值得今天借鉴,即以史为鉴、以史为镜,以史为证。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一个动荡、转型时期,无论是社会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价值观念都发生着质的变革,教育也成为社会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展现了独特的面貌。研究现代大学制度是为研究大学精神做铺垫,所以从制度分析这一视角对大学精神发育进行迂回间接研究,从而揭示“制度涵养精神、精神型塑制度”的交互作用关系,从大学制度的演变描述中隐含着大学精神流变的轨迹。本文即是以民国时期为背景,探讨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起源和演变,同时是以西方现代大学制度的起源和发展为参照的。第一部分分析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特征、结构和法律形式,现代大学制度是围绕两个基本问题展开的:一是大学组织的高度社会化后,如何平衡好大学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二是面对大学与社会之间日益复杂的关系,大学如何解决好自身持续、有效、健康发展的问题。其核心是在政府宏观调控下,面向社会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特征。大学章程是大学的根本“宪法”,它作为上承国家法律、教育法规,下启大学具体规章制度的中转站,是一所大学的总体精神面貌。第二部分分阶段对现代大学制度萌芽、发展、成熟作总体回顾。民国时期的大学主要分叁类:国立、私立和教会大学。文章分别叁章介绍这叁类大学的发展过程,从内在层面分析大学内部课程设置、办学机制、教学方法、师资建设、经费来源等问题,从外在层面分析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大学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最后对民国时期现代大学制度的发展作因素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当前现代大学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的建议和措施。

梁健男[9]2010年在《内部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民办高校发展的路径选择》文中研究指明非营利民办高校作为教育体制改革实践的产物,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变了长期以来高等教育投资主要由国家财政独家承担的局面,拓宽了筹集高等教育资金的渠道,减轻了国家财政的负担,扩大了高等教育的资源,缓解了高等教育供求关系严重失衡的矛盾,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全新的挑战和机遇。而我国非营利民办高校发展至今,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找寻我国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已刻不容缓。本文以非营利私立高校内部利益相关者的视角进行相关研究。首先,分析美国高水平私立大学内部利益相关者结构,对其的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私立高校实现发展可持续时内部利益相关者所形成的利益相关关系;第二,分析美国非营利私立大学利益相关关系的选择和建构过程,以及建构合理的利益相关关系的内部和外部条件;最后,对比目前中国非营利民办高校内部利益相关者在利益实现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以我国非营利民办高校D大学为例,展示我国目前非营利民办高校内部利益相关者的状态,从而提出我国非营利民办高校发展的路径选择。在明确了我国非营利民办高校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我国非营利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即首先应对非营利民办高校与营利民办高校做出政策和立法上的区分,完善董事会管理模式,完善民办学校教师的保障体系,调动教师积极性,培养教师归属感,重视学生对学校积极作用,保障学生权利,推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通过非营利民办高校内部相互制约,防止某一利益相关群体权利无限扩大,实现非营利民办高校利益相关者整体利益最大,以实现非营利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王亚磊[10]2011年在《美国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治理结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到来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的发展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广泛多样的社会需求。相对于传统大学,现代大学的组织结构更加复杂,大学的社会功能也悄然的发生着变化。西方新公共管理浪潮的兴起,使得治理越来越多的作为公共部门改革的代名词。作为社会公共部门的大学,纵观其发展的历史过程,大学以他的学术特性被赋予了治理身份。美国拥有世界上许多一流的大学,是世界上教育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国家。这些成就皆可归功于美国有效的大学治理,考察美国大学治理结构无疑对中国大学管理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在探讨美国大学治理结构基础上,对美国公私立大学治理模式进行了对比,从历史发展过程、内部管理体制、政府与高校的关系和高校资金链等方面分析了治理结构特点。试图构建适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学治理结构,为当前的高等教育改革特别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选择,从而提高管理效益,促进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最后,基于美国大学治理结构的研究与考察,提出了在构建我国大学治理模式时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 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研究[D]. 赵敬妍. 沈阳师范大学. 2014

[2]. 美国私立大学内部管理体制研究[D]. 李巧针. 河北大学. 2003

[3]. 美国一流私立研究型大学内部治理研究[D]. 蒋惠玲. 南京师范大学. 2014

[4]. 美国私立大学董事会与教授评议会的权力关系研究[D]. 马瑶. 四川师范大学. 2010

[5]. 政治渗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研究[D]. 刘芳. 华中师范大学. 2017

[6]. 我国民办高校的管理体制研究[D]. 王海桥. 南京理工大学. 2013

[7]. 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研究[D]. 陈金秀. 山东师范大学. 2014

[8]. 民国时期现代大学制度演变研究[D]. 夏兰. 复旦大学. 2012

[9]. 内部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民办高校发展的路径选择[D]. 梁健男.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10]. 美国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治理结构比较研究[D]. 王亚磊. 东北大学. 2011

标签:;  ;  ;  ;  ;  ;  ;  ;  

美国私立大学内部管理体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