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v600E基因突变及临床生物学特性分析论文_金丽军,刘晓芳,太洪淑,张剑,刘岩松,巴图

(牡丹江市肿瘤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v600E基因突变情况及临床生物学特性。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甲状腺乳头状癌疾病的患者42例,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5年9月-2018年9月,其中将21例单发病灶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1例多发病灶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同时对其临床生物特征进行研究与分析,采取BRAFv600E基因突变检测分析两组患者的病灶。结果:在研究组的21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为单侧病灶,有18例患者为双侧病灶,有12例患者为颈部淋巴结转移,所占比例为57.1%,有12例患者合并微小癌疾病,所占比例为57.1%,有6例患者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疾病,所占比例为28.6%,有4例患者发生局部侵犯的情况,所占比例为19.0%,有1例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的情况,所占比例为4.8%,10年生存率为90.5%。有9例患者的所有病灶均有BRAFv600E基因突变,所占比例为42.9%,有4例患者的所有病灶均未有BRAFv600E基因突变,所占比例为19.0%,独立起源的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比例高达42.9%。结论: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病灶大多为双侧发病,很多患者合并微小癌疾病,同时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疾病以及局部侵犯的患者也较多,但是与单发病灶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相比,10年生存率以及远处转移率等数据差异不明显,对于不同病灶的起源问题可以通过BRAFv600E基因突变情况进行间接预测,且很多不同病灶是独立起源的。

【关键词】: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v600E;基因突变;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2-0034-02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大量数据显示,我国该类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1]。目前,在临床上对于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一般认为与BRAFv600E基因突变有关,但是关于此方面的研究较少,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与分析。本文研究与分析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v600E基因突变情况及临床生物学特性情况,具体的情况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甲状腺乳头状癌疾病的患者42例,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5年9月-2018年9月,其中将21例单发病灶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1例多发病灶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对照组的21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例,有女性患者16例,年龄为21-72岁,平均年龄为(46.96±5.69)岁。在研究组的21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6例,有女性患者15例,年龄为20-72岁,平均年龄为(46.89±5.66)岁。在这42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采取全甲状腺切除治疗,有36例患者采取一侧腺叶加一侧次全切除治疗;有14例患者采取单侧颈淋巴结清除术治疗,有8例患者采取双侧颈淋巴结清除术,有20例患者采取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治疗。有1例患者具有甲状腺肿瘤家族,有18例患者为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同时发病,有3例患者为先后发病,10年生存率为90.5%。

1.2 方法 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同时对其临床生物特征进行研究与分析,采取BRAFv600E基因突变检测分析两组患者的病灶。对患者的不同病灶进行病理学观察,同时提取DNA,分析在不同病灶中的BRAFv600E基因突变的表达以及意义。

1.3 统计学科学处理 我院医师将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记录于统计学软件PSSS 22.0中进行统计学科学处理。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生物学特性 两组患者合并微小癌症率、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率、周围组织侵犯率等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的肿瘤大小、侵出腺叶、高细胞型比例以及10年生存率等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的情况见表一。

表一 两组患者的临床生物学特性

3.讨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占甲状腺癌的59.9%-89.0%,而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疾病类型中,多发病灶的比例较高,一般占据甲状腺乳头状癌的18%-87%[2]。如果对于患者采取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后,患者极易产生喉返神经损伤以及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情况,但是对于多灶性恶性肿瘤患者而言,采取全甲状腺切除术可以达到较佳的效果,但是在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针对性处理[3]。

综上所述,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病灶大多为双侧发病,很多患者合并微小癌疾病,同时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疾病以及局部侵犯的患者也较多,但是与单发病灶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相比,10年生存率以及远处转移率等数据差异不明显,对于不同病灶的起源问题可以通过BRAFv600E基因突变情况进行间接预测,且很多不同病灶是独立起源的。

参考文献:

[1] BRAF~(V600E)基因突变与中国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间关系的Meta分析[J]. 华西医学, 2016(3):467-479.

[2] 董丽儒, 杨虎, 李双,等. 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V600E基因突变及相关蛋白的表达[J]. 中国癌症杂志, 2017, 27(4):251-255.

[3] 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v600e基因突变与其弹性超声的相关性[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7(9):772-775.

牡丹江市科学技术局:合同编号:Z2017s0022

论文作者:金丽军,刘晓芳,太洪淑,张剑,刘岩松,巴图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9

标签:;  ;  ;  ;  ;  ;  ;  ;  

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v600E基因突变及临床生物学特性分析论文_金丽军,刘晓芳,太洪淑,张剑,刘岩松,巴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