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新进展论文_李贵宇

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新进展论文_李贵宇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老年病科? 广西 桂林 ?541002)

【摘要】 近年来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患者的临床发病率逐年的提高,对该疾病实施治疗已经成为了临床及相关领域研究的一个重点。目前临床对慢性心力衰竭实施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使患者的生活和生存治疗逐渐得到改善,并尽可能使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本文主要从慢性心力衰竭概况、疾病诊断标准、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等四个方面出发,对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临床诊治的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进展

【中图分类号】R54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1-0012-03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各类器质性心脏疾病患者的病情发展到终末期阶段出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该病患者的临床病死率水平较高,属于目前全社会范围内公认的导致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1、2]。既往对慢性心力衰竭疾病实施治疗的时候,主要以改善异常血流动力学指标为主要目的,但实际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目前临床对慢性心力衰竭实施治疗的目的在于使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3、4]。本文主要从慢性心力衰竭概况、药物治疗两个方面出发,对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临床诊治的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1.慢性心力衰竭概况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临床表现较为复杂的一种症候群,属于心血管并发症的一种,病情程度较为严重[5]。据相关临床研究报道显示,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患者的临床病死率可以达到50%以上,随着患者年龄的不断增长,其心力衰竭发病的可能性也在不断的加大[6]。国内外的最新指南,以射血分数水平为依据将心衰分为2大类:射血分数下降的心衰(HFREF)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对HFREF神经内分泌异常激活的认识以及理解,催生出新的治疗靶点,以及一系列的临床试验。曾有研究指出,将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作为机制的药物治疗策略,可以使心衰患者致残率、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临床对慢性心力衰竭疾病进行分级的过程中,多数情况下都按照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法进行,将病情分为4个等级,而经过治疗可以使心脏功能的分级得到显著改善[7]。

2.药物治疗

2.1 β-受体阻滞剂

目前临床上,对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研究较ACEI多,诸多重要研究显示,卡维地洛、比索洛尔、琥珀酸美托洛尔等在心衰的治疗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β-受体阻滞剂可对心衰发病时候的交感神经激活过程进行有效抑制,避免致死性心律失常现象的发生,美托洛尔、卡维地洛、比索洛尔等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该类药物,采用该类药物治疗的时候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症状变化逐渐增加剂量[8]。

2.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研究证实,在心衰的早期,便会出现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血管紧张素Ⅱ能够产生显著的收缩外周血管、对中枢进行刺激、外周交感神经活化、选择性收缩肾脏出球小动脉的效果,进而对维持心衰患者的血压、保证肾脏血流灌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常用的ACEI类药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赖诺普利、培垛普利、贝那普利等,但他们对心衰患者的症状、疾病进展的作用无明显差异。

2.3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ARB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受体Ⅱ与其受体结合而抑制RAAS的活性,从而起到与ACEI类似的心脏保护作用,但其无抑制缓激肽降解作用,不易导致出现干咳、血管性水肿等副作用。ARB的适应证与AECI类药物基本相同,常用于不能耐受ACEI类药物的患者。

2.4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该类药物近年来通过临床研究已经证实,用于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疾病实施治疗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9]。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类药物可以对心肌的重构过程进行有效的介导,从而达到有效预防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细胞外基质胶原增加及纤维化等病理学状态发生的目的。小剂量应该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类药物可以对高血压性心肌重塑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并具有一定的逆转作用[10]。临床上除了常用的螺内酯外,还有依普利酮。大量前沿研究显示,螺内酯与依普利酮在ACEI以及β-受体阻滞剂基础上,能够使心衰患者的再住院率、死亡率得到进一步降低,在NYHA 心功能分级II-IV级、射血分数小于40% 的中重度心衰患者治疗中,这类药物的效果显著。

2.5 肾素抑制剂

血浆肾素活性是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和预测死亡风险的危险因素。新一代口服非肽类肾素抑制剂阿利吉伦能通过直接抑制肾素降低血浆肾素活性而有效的降低血压,并对心率无明显影响,目前有待进一步研究获得更多循症医学证据,暂不推荐用于替代ACEI及ARB类药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6 利尿剂

该类药物一直以来都是临床对心力衰竭疾病实施治疗的一种常用药物,作用于患者体内之后可以对体液的潴留进行有效的抑制,使心力衰竭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得到改善,使患者对运动的实际耐量显著提高,是目前临床上唯一一种能够对体液潴留进行抑制的抗心力衰竭药物[11]。但必须指出的是,该类药物如果单独使用,无法使患者的症状表现长期得到稳定性的控制,实际临床应用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情况联合其他药物[12]。新型利尿剂托伐普坦为血管加压素V2受体拮抗剂的一种,能够产生显著的排除自由水,不排钠的效果,相对于噻嗪类、袢利尿剂而言,并不会造成低钠、低钾等电解质紊乱、肾功能变化情况的发生,对合并有低钠血症的心衰患者而言,效果更佳理想。目前已有研究显示,托伐普坦可以使体重减轻,并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水肿、呼吸困难等心衰症状,可以有效纠正低钠血症。

2.7 强心药

除常用的洋地黄类药物地高辛外,左西孟旦是新一代强心药物,其属于钙离子增敏剂的一种,通过与肌钙蛋白C的结合,从而可以使后者与钙离子复合物的构象稳定性得到增加,有效促进横桥与细肌丝的结合,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并且左西孟坦可以激活血管平滑肌的钙离子通道,进而达到扩张血管的效果。使心衰患者血流动力学以及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2.8 新型药

2.8.1伊伐布雷定是心脏窦房结起搏电流(If)通道的选择性抑制剂,会表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的抑制Ⅰf电流,有效减慢心率。并且,因心率减慢,心脏舒张期明显延长,使得冠脉血流量显著增加,可产生显著的改善心肌供血的效果。曾有文献报道,心衰患者心率与心衰患者1年的死亡率存在明显正相关,早期对心室率进行控制,能够显著降低心衰患者死亡率。

2.8.2人重组脑钠肽(rhBNP):如奈西立肽,能与血管平滑肌和内皮细胞上的鸟苷酸环化酶受体结合,增加细胞内的cGMP的含量,cGMP作为第二信使使动静脉扩张。研究显示,奈西立肽能使内皮素Ⅰ或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处理的离体人动脉和静脉舒张。在人体,奈西立肽能剂量依赖性降低心衰患者肺毛细血管嵌楔压和动脉压力。

2.8.3心衰新药LCZ696为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双重抑制剂(ARNI)。研究证实,脑啡肽酶能够使肾上腺髓质素、利钠肽、缓激肽等一些内源性血管活性肽降解,脑啡肽酶抑制剂能够使上述活性肽血液浓度增加,对抗神经激素的过度激活效应。

2.9 中药

中医在对慢性心力衰竭疾病实施治疗的时候,大多数情况都需要根据该病的中医学病理病机进行论症治疗。在中医学理论中慢性心力衰竭疾病被分为气虚血瘀型、中阳亏虚、水饮内停型、肾阳虚衰、水饮泛滥型等几种类型。在对患者进行实际用药治疗的时候,通常情况下可采用具有活血化瘀、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等治疗功效的药物和方剂,近年来的临床实践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属于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治疗方案中最有发展潜力的一种[13]。曾有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在标准以及优化治疗心衰的基础上,增加芪苈强心胶囊,能够使CHF患者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得到有效降低;在对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的评价中证实,中医药治疗,能够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增加活动耐量,甚至会对心肌重构进行有效抑制。

3.小结

总而言之,随着医学水平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对慢性心力衰竭进行治疗的药物的种类越来越多,实际应用经验也在不断的丰富,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会有更多的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理想的控制,提高生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邢作英,王永霞,朱明军.慢性心力衰竭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其病因[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26(10):937-938.

[2]周桂坤,邹阳春,王明晓,等.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治疗进展[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3):394-396.

[3]陶国华,金恒,吴红萍,等.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衰sCD40L、BNP水平的影响[J]. 中华全科医学,2011,9(4):534-536.

[4]郭党社,雷新军,王燕妮,等.赖诺普利氢氯噻嗪片与赖诺普利联合氢氯噻嗪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239例对比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4,43(9):1219-1221.

[5]周姝,段巧建,程景林.左旋卡尼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重构及QT离散度影响的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6):855-856.

[6]李春艳,韩立伟,余龙江.心力衰竭患者运动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运动干预[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5):484-485.

[7]李明娥,霍红梅,王梅林,等.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运动康复的效果[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2,21(3):224-225.

[8]罗功汶.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5):2771-2773.

[9]张守琳.运动康复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3):5121-5123.

[10]吴征.运动康复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的研究分析[J].运动人体科学,2012,3(2):15-16.

[11]任昌菊.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及心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1):2392-2394.

[12]苏学东,缪素琼,汪桂花,等.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8):8-9.

[13]高华,王永,孙广江,等.曲美他嗪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4): 3791-3792.

论文作者:李贵宇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4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7

标签:;  ;  ;  ;  ;  ;  ;  ;  

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新进展论文_李贵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