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干预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临床治疗的影响论文_王文玲

王文玲

隆化县中医院住院收费室 河北 隆化 068150

【摘要】 目的 评价药学干预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临床治疗的影响.方法 设计1项随机、对照、前瞻性的实验.由临床药师主导药学干预过程.考察指标为患者的治疗结果、用药依从性、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治疗结果中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用药依从性显著增高(P <0.05);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对药学指导过程的满意度也显著提高(P<0.01).结论 临床药师对接受耐多药治疗的肺结核住院患者进行全程化的药学干预,可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用药依从性、满意度,但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关键词】 耐多药肺结核;药学干预;依从性;药物不良事件【中图分类号】R52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403-02

耐多药肺结核(MDR-TB)是指耐异烟肼和利福平2种或2种以上抗结核药物的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结核病,而且是结核病重要传染源.化疗是MDR-TB 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大部分结核病患者可用一线药物治疗,但耐多药结核病患者须用更昂贵且不良反应更大的二线药物治疗,并且治疗时间也更长,治疗的难度也更大[1].本文通过设计一项随机、对照、前瞻性的实验旨在评价临床药师的干预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疗效、用药依从性、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满意度及用药偏差等几项指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结核病医院耐多药科室住院的耐多药患者,临床诊断治疗符合2009年中国防痨协会制定的?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标准.治疗均采用了标准化方案:第1阶段为注射剂类药物使用阶段为期6个月,第2阶段为非注射剂类药物使用阶段为期18 个月, 总计2年的治疗.试验组为药学干预组,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的住院服务项目.

1.2 药学干预1.2.1 临床药师按照耐多药肺结核住院药学路径对患者进行干预.(1)针对新入院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药学服务内容:入院药学评估;询问病史及用药史;评价初始药疗方案,制定药学监护计划;书写药历;(2)针对住院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药学服务内容:入院后药学教育: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基础治疗药物;(3)针对出院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药学服务内容:出院前患者药学教育:出院带药注意事项;药学教育卡片,内容包括用药方法及监测指标,出院后生活方式注意事项等;制订药学随访计划.1.2.2 定期药学随访至疗程结束,即由临床药师对出院患者进行药学指导. 患者出院后的随访以电话或预约家访的形式进行. 1.3 考察指标主要是患者的治疗结果(治愈、完成疗程、死亡、失败、丢失和迁出等类别[3])、用药依从性,ADE 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包括对于一般医疗过程和药学指导过程),考察记录均使用统一格式的表格记载.1.4数据处理所得数据采用χ2检验.

2 结果2.1 患者的一般资料本次调查共纳入43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接受治疗,临床诊断治疗符合2009年中国防痨协会制定的?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的标准.排除心、脑、肾等脏器的慢性病,入选病例分为2 组.试验组23 例,对照组20例.一般资料见表1,统计结果显示,2组的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 >0.05),具有可比条件.

表1 患者的一般资料

2.2 考察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治疗结果中的治愈率、用药依从性显著提高(P <0.01和P<0.05),患者对药学指导的满意度也显著提高(P<0.01).2组出现ADE 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3 讨论本资料按照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药学路径对患者提供专业服务,以保证药学干预的一致性.作为实施干预的临床药师,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药学应用型人才.试验组患者对用药所产生的疑问虽然也向医生或护士咨询,但药学服务的核心作用仍然来自于临床药师,这是与对照组不同的最大特点.

3.1药学干预对于患者的影响 研究结果提示:对患者实施适当的用药教育,可提高其正确用药的意识和能力,对提高治愈率、改善用药依从性、提高患者满意度有积极意义.完成标准化方案后两组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P < 0.01),试验组治愈率达69.6% ,而对照组治愈率仅有30.0% ;2组完成疗程也有差异(P<0.05),试验组完成疗程为0.0% ,而对照组高达25.0% .治疗结果产生差异的原因有多方面,而两组最大的差异在于试验组有药学干预参与,可想而知药学干预对其影响较大,因其可及时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作出相应对症措施,使患者依从性能够提高,有效地控制结核杆菌,顺利完成治疗疗程,也可有效预防急性或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可在临床药师定期随访下,及时进行药物治疗效果评价,可明确完成疗程时治疗结果是治愈还是失败.问卷记录显示,患者用药不依从的行为主要包括:因工作繁忙而忘记服药;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差,对自己病重视不够,病重时则服药,稍轻点便停药;

治疗后症状消失,自认为病已治好,自动停药;因服药后不适,自认为治疗效果不好而停药;因家中困难导致不规律服药;因急切治好自己的病,治疗中途找江湖医生或偏方而中断化疗;因对结核病认识错误,认为结核病治不好或过分相信自己免疫力而拒绝服药.最根本是患者对结核病知识知晓程度较低. 试验组患者对用药指导过程表示“非常满意”的有16例(69.6% ),认为“药师应该进入临床,直接为患者进行用药讲解及监护,这样比传统医疗模式更专业化”;表示“满意”的有6例(26.1% ),有1例表示“可以”.理由为“以前没有见过临床药师,还是比较相信主管医生”.在对照组中,对于医务人员提供的药学指导有1例表示“非常满意”(5.0% ),有4例表示“满意”(20.0% ),有7 例表示“可以”(35.0% ),有7例表示“较差”(35.0% ),有1例表示“很差”(5.0% ),理由是“入院后从没有人解释药物怎么用”.

此外,本资料也对2 组患者出现的ADE 发生率作了统计,虽然实验组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样本量不足;(2)住院期间医疗工作到位.对可预防的ADE 提前采取了预防措施,故发生率较低. 3.2 药学干预产生的效益 临床药师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医师就会有更多时间关注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尤其有利于合并症复杂患者的诊断,能够增加每位患者的平均就诊时间.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1)为单中心研究;(2)样本量较小;(3)入选组患者类型较单一(年龄>18岁).若今后对于实验设计进一步优化并开展规模更大的多中心研究,可深入验证这一结果.本文在卫生部多种临床路径推行同时,建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住院药学服务路径,规定临床药师的工作方案与具体药学服务方法,形成针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规范化的药学服务程序,是临床有益的、必要的补充.

参考文献[1] 杨本付,徐飚,蒋伟利,等.苏北农村耐药结核病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7):582-585. [2] SchnipperJL,Kirwin JL,Cotugno MC,etal.Role ofpharmacistcounselinginpreventingadversedrugeventsafterhospitalization[J].[ ArchInternMed,2006,166(5):565-571. 3] 中国防痨协会.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2009)[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0,33(7):485-497.

论文作者:王文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

标签:;  ;  ;  ;  ;  ;  ;  ;  

药学干预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临床治疗的影响论文_王文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