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

日本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任春荣 左晓梅

摘要: 日本制定小规模学校标准的思路、提升学校活力、提高复式教学质量以及加强社区合作等方面的经验措施,是我国办好小规模学校应参考的样例,有助于启发我们找到恰当方法解决小规模学校发展的关键问题和普遍性问题。同时,日本各级政府对乡村小规模学校在经费和师资方面的倾斜力度,学校的课内外活动与乡村社会、经济、文化的契合,对我国学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也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关键词: 小规模学校;学校活力;复式教学;社区参与

乡村小规模学校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短板,但其承担了保障乡村底层人口就近入学的重任,也承载了乡村发展的希望。城镇化先行国家的经验证明,乡村学校撤并会导致乡村人口更快速流失和经济萎靡,因此,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振兴和支持。日本是亚洲地区城镇化和老龄化先行国家,中小学招生数持续减少,偏远地区的小规模学校也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该国在小规模学校建设和发展方面的经验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参考样例。日本的小规模学校不限于小学,还有大量的中学也萎缩成小规模学校。为保障农村地区人口受教育权和社会活力,中央和地方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尤其北海道地区地广人稀,人口密度是日本所有都道府县中人口密度最低的一个行政区域,仅为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1/5,是小规模学校比例比较高的代表性地区,本文将以北海道地区的情况为重点案例剖析日本小规模学校的政策、举措与发展经验。研究采用第一手的资料和数据,围绕小规模学校办学和发展的核心要素对政策和标准进行比较和分析,对于我们从国家和地方层面研制小规模学校办学标准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一、小规模学校的界定及其分布情况

总的来说,日本学校的标准学生规模和对“小”的界定都比我国有关的规定小。《日本学校教育法实施细则(1945年文部省第11号令)》中,对中小学标准规模的规定是,中小学的班级数量在12个以上18个以下。每所标准学校所配备的标准设施能够满足600名学生、15个班级的需求。根据《日本学校教育法》的规定,规模较小的学校是大规模学校的分校,分校规模在小学为5个班以下,中学为2个班以下。这样的组织结构与我国的规定类似,小规模学校是中心校或者完小的分校,上级学校成为小规模学校发展的支持单位。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WHONET 5.4版软件对两组CNS药敏数据进行耐药性分析。采用SPSS 13软件包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选用Z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济界的供给侧改革不仅是一种手段,而且更是一种思维,同样适用于教育界。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礼仪教育的供给侧与需求侧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状态,在“旅游社交礼仪”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应进行以下方面的教学改革。

(一)以学生数划分的不同规模学校分布

根据2016年日本在校生规模统计,小学和中学学生数规模为“1-99人”的学校占比最高,全国小学比例为22.8%,北海道是36.8%,全国中学占比18.9%,北海道中学占比39.6%(见图1)。2017年,我国小规模学校数约占全国小学校点总数(教学点计为独立学校计算)的39.37%。虽然,我国小规模学校占比较高,但全国学校平均规模为373.84人,说明我国的学校之间、城乡之间规模差异较大。不论城乡地区,1000人以上的学校都较为常见。

日本教师的收入项目包括,常规工资、教学人员津贴、特教津贴、家庭津贴(给配偶、子女以及其他家庭成员)、地区津贴和偏远地区津贴、租房津贴、通勤津贴、单身赴任(不得不与配偶分居的情况)津贴、行政津贴;此外还有各类加班津贴、御寒津贴、绩效津贴和奖金,以及各类非常规工作,如看护学生游学津贴或者突发事件处理等津贴。我国教师常常在常规教学和学生管理任务之外有很多其他任务,例如,看护留守儿童、照顾寄宿生、走教、完成扶贫工作、制作学生营养餐、迎接上级检查等,额外付出并没有获得相应的报酬。由于本身工作辛苦待遇不高,额外付出在一定程度上更是降低了乡村学校教学岗位的吸引力。

图1 2016年日本全国分人数段的学校占比

数据来源:2016年年度学校基本调查报告书(文部科学省发行)。

(二)以班级数划分的不同规模学校分布

《义务教育学校班级编制标准规则》(1966年北海道教育委员会规则第1号)规定,小学1年级和初中1年级标准班额为35人,其他年级为40人。学年人数少的情况下,将两个及以上年级合并成一个班级单位。复式班有1年级学生时,8人以内即可成立复式班,不包含1年级学生时人数在16人以内可以成立复式班。我国没有关于复式班的规定,各地设置复式班更多取决于教师配置情况、领导和社会对复式教学的认识水平。多数地方对复式班采取拒绝态度,将其与教学水平低下划等号。

2016年,北海道低于标准规模的学校比例大约为,公立小学占比48.2%(全国39.5%),公立中学占比58.9%(全国40.4%)。北海道公立小学复式班级比例为5.7%,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中学复式班较少,但仍旧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

从学校数量分布来看,北海道地区有“1-3个班级”的学校占比10.4%,有“4-6个班级”的学校占比17.5%,合计27.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2%)11.7个百分点。小学有“7-9个班级”的学校最多,比例为20.3%。从公立初中学校数量分布来看,有4-6个班级的学校最多,比例为28.8%。另外,有“1-3个班级”的学校占比13.6%,合计42.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1%)18.3个百分点。

二、办学条件配置与改善

(一)设施设备

日本中央政府设置了学校建设和教育装备的标准和指南,如《小学设置标准》、《中学设置标准》、《学校图书馆图书标准》、《小学设施配备方针》、《课程指导纲要》、《教材配备指南》等,地方政府依据中央标准和指南自主计划配备教学设施设备。偏远地区及人口稀少地的学校及合并校,中央政府会提供额外补助。在这些国家标准和指南中,部分指标值会提出对小规模学校的特殊要求和特别说明。

日本学校的图书配备是依据班级数量测算制定的标准,不同班级规模段都有一个配置基数,按照班级数量乘以不同系数来增减图书数量配备。只有一个班级的学校也可以配备藏书2400本,极小规模的学校生均图书册数能够达到上百本。我们按照生均25-30本的标准配置,学生阅读种类和阅读数量会受到限制,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存在困难。日本按照班级数量配备并且在小规模学校设置底数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表1 日本<学校图书馆图书标准>

(二)运营经费

北海道的地方政府也会通过自主开展各种活动提高复式教学质量。为了给小规模学校提供更有效的复式年级学习指导,丰富交流学习内容,鹉川町开展了面向有复式班级的3所学校的教学交流及研讨协商,每学期召开两次运营委员会工作会议和五次交流学习会议。会议主要围绕两大议题,一是关注采用何种复式授课方式与学习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如何运用复式教学实现精准指导,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激发其个性与创造性。二是如何丰富地方乡土课程和学习指导内容,打破年级限制推进共同学习。以本地文化经济活动为素材丰富学校教材、设计学习资料,研究跨年级的学习分组和学习内容,安排并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第二,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功能。该功能主要用于提高存储空间利用率和方便存取效果,同时提供多种存取方法,如索引查找、Hash查找、顺序查找等。

姑父倚在沙发上,整个身子填满在沙发里,边看电视,边和小虫说话,半天一句,问小虫最近工作怎样,和领导关系怎样,小虫都说好。姑父又给了小虫一些教诲,工作认真些,手脚勤快些,脑子活套些,别整天吊儿郎当的。小虫一直嗯着,脸上堆着谦卑的笑,不敢多言,怕说错了话。在姑父面前,小虫一直很拘束,很谨慎,不像在姑妈面前有说有笑,口无遮拦。

在教职人员录用制度方面,北海道教委将整个北海道划分成“札幌市”和札幌市以外的地区“北海道”两大区域分别实施。北海道教育委员会拥有教职人员任命权,从教育机会均等、提高全北海道教育水平出发,不断推动城市和乡村、偏远地区与非偏远地区之间的人事交流工作。各教育局(14个教育局)分配辖区内新录用者的首次任职地,录用者上任之后会在同辖区内经常性调动。各教育局根据辖区内的具体情况制定人事调动办法。各教育局之间也存在人员调动,针对“日高·宗谷·根室”这三大教职人员稳定性低的地区,为了从源头提高教职人员稳定性,培育本地教育人才,从2010年的教师录用考试审查开始,三地联合设定了“地区圈”这一新制度。第一次审查中提交了报告的,去以上三地应聘可免除一次“教师资格审查”;录用后4年内,在以上三地以外的辖区任职,4年后想来三地任职的,可随意选择一地任职。

表2 日本中央政府给予北海道地区特殊地域的特殊补助比例

三、教师编制和待遇

(一)编制标准与录用制度

对于日本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制度,我国学者介绍较多,[1][2]本文将不再介绍。日本按照《地方教育行政的组织及运营相关法律》(1956年法律第162号)第41条第2项规定,对省政府负担的小规模学校教师配置数量做出了明确规定,只有一个班的学校要配置2名教师,有2个班的学校要配置3名教师,6个班的100人以下的学校可配置8名教师,小规模中学配置教师则更多一些。此外,还有营养师、卫生保健人员等后勤人员的配备不计入教师数。由于撤并力度更大,我国小规模的乡村中学总量不多,但在个别地区已经成为常态,必将成为发展趋势,需要我们未雨绸缪。我国官方没有报告过一师学校有多少,新闻对一师学校的报道往往是从颂扬教师奉献精神角度展开,一师学校对师生双方安全、教师工作质量、教师职业发展的负面影响鲜有涉及。我们达不到日本的生师比标准,但应努力做到每所学校至少配置两名教师。

日本在教职人员设置的常规标准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如孤岛学校、合并后的或者准备合并的学校、合并困难的人口稀疏地区的小规模学校,适当增加教职人员数量,专门针对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学校合并适应问题或应对霸凌和厌学等问题开展精确指导。此外,部分市町村还自费增设教职人员。

教师的配置还参考了班级数量,总体趋势是班级越多生师比越高,小规模学校得到了较为可靠的人力保障。北海道地区的小学在只有1-3个班级的情况下生师比达到2.61:1,有4-6个班级情况下生师比4.06:1,7-9个班级的学校占比最高,生师比为8.14:1。我国标准的生师比是19:1,从学生数角度看我国教师工作量更大,因材施教的难度也更大一些。

图2 北海道2016年小学(公立)按班级数量的学校规模情况及相应生师比

注:依据北海道教委提供原始数据计算。

“这批凤梨是2017年11月2号种下去的,使用产期精准催花技术,能够实现周年产果。”在幸福农场果蔬园区的凤梨标准化基地,为我们做出详细介绍的,正是获得2017年农业部“风鹏行动 新型职业农民”称号的陈远。他被农场聘为园区职业经理人,示范带动农场职工和周边农民种植果蔬上万亩,2017年带领园区实现利润二百余万元。

(二)教职员的培训和进修

在开展复式教学过程中,日本不仅关注教师的复式教学能力,也注重培养学生适应复式教学的基本功。首先,学生要能够流畅、准确地阅读文章,并在笔记本和计划书上认真记下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达。其次,学生要能够设定自我目标,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再者,学生要能够很好地沟通和倾听,在学习过程中相互沟通,能认真倾听和思考同伴的谈话和想法,并吸收正确部分。实施复式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各年级进行交替指导。当老师不在时,由学科代表负责组织大家相互交流意见。通过交流,学生能够总结自己的想法、相互认同及帮助,而学科代表还能提高组织领导能力与自信。在跨年级的小组活动中,小规模学校会建立一个由1-6年级学生组成的垂直分工团队,高年级学生担任领导并照顾低年级学生。所有学生都参与活动的规划和开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责任。

(三)教职员的工资和待遇

在国家补助支持下,北海道栗山町于2009年设立地区学校支援总部,负责町内3所小学和1所中学的教育活动支援工作。通过这一举措,当地居民对教育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从2014年开始,依托地区学校支援总部设立“周六教育活动地区委员会”,其中学生监护人4人,地区居民4人,学校相关人员4名。地区学校支援总部联合地区居民和企业等多方力量开展了周六授课活动,增加了学生家长、地区居民等多方面人群之间的活动与交流机会。例如,周六授课日以“地区传统、文化、产业体验学习”为活动主题的同时,又加入“道路修整、牧场、养鸡场、消防”等体验学习活动;开展乌冬面、冰激凌制作等活动,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校外学习机会,也为地区居民提供向专业人士学习家乡传统产业、文化的机会。[4]教育活动联合地区居民共同开展,居民对学校的关心程度提高了,支持学校教育事业的家庭以及企业也不断增加;通过全面学习身边的事物,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与关注度提高了。

(5)地方法规规章与《招投标法》不相符。有些地方和部门制定的招投标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明显与《招投标法》不相符。国家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坚决清理和废止不合法的地方规章制度,使招投标工作向健康、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

防患未然 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5-1

日本对在偏远地区学校(地处交通条件及自然、经济、文化等条件恶劣的山地、孤岛等地的学校),及视同为偏远地学校任教的教职员还提供偏远地区津贴。支付额度=(每月工资额度+抚养津贴)×支付比例。支付比例是按照学校所属地域级别确定的,依据国家《偏远地区教育振兴法实施规则》,都道府县制定地域级别和支付比例的适用标准。按照到车站、医院、高中、邮局、市町村教育委员会、金融机构、超市、市中心地、都道府县政府所在地等距离划分学校所在地域等级。我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与日本的偏远地区津贴政策涵义相同,日本这种地域级别划分办法对于我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发放标准的确定也是有借鉴意义的,与我国部分地区单纯以与所属上级行政机构的距离为划定标准相比较更具实际意义。

日本的教师津贴全面考虑了偏远学校教师的工作量以及身心健康保障,处处体现了人性化关怀。如,班主任津贴体现了政府对小规模学校特别的关注,同时管理几个年级或班级的教师也有额外津贴,如,管理两个年级的教师每月有6,090日元(合365元人民币)津贴,管理3个年级的每月有7,350日元(合441人民币)津贴。依据《地方公务员等互助工会法》设立公立学校互助工会(北海道支部),提供健康诊断、健康咨询、妊娠检查等所需交通费及住宿费部分补助,帮助在孤岛及偏远地工作的教职员。

四、提升学校活力和质量

日本小规模学校发展最大的困难在于学校活力不足。小规模学校地处偏远,社区人口少,学校人数少,活力不足成为共性问题。学校活力不足会带来人心涣散,师生上进心不足,最终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由此提升小规模学校的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出台活力校园建设指南

日本文部科学省于2015年1月出台了《公立中小学应对少子化的活力校园建设国家指南》,指南明确了探讨学校是否合并的规范程序,保留小规模学校的教学完善措施的基本方向及注意事项。这一指南是市町村开展工作的重要参考。

(二)社区支援学校共建共发展

日本政府和社会认为,学校与社区合作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是增强小规模学校活力的关键渠道。北海道地方政府提出“以学校为核心的区域治理”,大力创造学校与本地全员共同支持孩子教育的环境,支持学校与地区合作,加强地区居民的联系,激发地区活力,培养承担地区未来责任的人才。北海道政府期望教育活动让孩子们拥有自己与家乡建设息息相关,以及将来在北海道生活的自觉。其次,北海道地方政府通过提供所需信息及指导建议,加大对市町村及学校的支援力度。

依据《义务教育费国库承担法》、《市县村所属学校教职员工资法》,日本中小学教职员的工资由中央国库承担三分之一,都道府县承担三分之二。都道府县承担的三分之二从国家分配给地方的所得税中支付,市级区县不承担教职员工资支出。

地区研究机构和大学发挥了重要的外部支持作用。例如,针对小规模学校科学实验的体验机会少问题,北海道教育大学、北海道教育研究所附属理科教育中心承担移动理科教室项目,通过科学宣传车等方式实施移动理科教室,并由民间组织代理运营科学宣传车,在六个辖区内巡回流动。[5]

(三)加强对复式教学的研究和指导

复式教学是小规模学校开展教育活动最为经济高效的方式,但实现经济高效必须有可靠的保障和支持措施,否则教师孤军作战,就容易出现我国复式教学质量低下的局面。日本教师教育阶段即包含了复式教学的学习和实习内容,职后培养阶段也包含复式教学的培训内容。北海道于2014年专门成立了偏远地区复式教育研究大会,下设九个分委员会,负责辖区复式教学的指导和交流活动。北海道道立教育研究所附属理科教育中心开展复式教学研究,为教师编制不同年级复式教学指导手册,并召开复式教学培训讲座。每年两次小学理科复式教学特别培训,每次16名教师,小班化常态化培训有效保障了培训质量。[6][[7]

《学校教育法》(昭和23年(1948年)法律第23号)规定学校经费由举办者承担。依据学生数量或者班级数量,国家向地方分配所得税,为设有公立中小学的市町村提供学校运营经费,各市町村拥有学校运营所需的预算权。标准班级按照40人计算教育经费,当学校只有一个或两个班级的时候,学生数量按照每班35人计算。考虑到偏远地区的特殊性,国家会对不同支出项目规定特殊补助比例(见表2)。一般情况下,学校校舍新建和扩建时中央承担一半的经费,对孤岛、暴雪地区的学校新建和扩建,中央和地方分担比例改为5.5:4.5。

知识老化是偏远学校教师事业发展的典型风险,因此,在职培训和进修是教师知识更新的必要手段。北海道教师的培训和进修主要有几种模式,专家指导下的共同行动研究和一年或半年时间的长期进修,本地教育研究所专家和外请的大学专家讲座、远程研修等。[3]为了鼓励教职员参加自主性、创造性的研修活动及有关学校研究课题的调研活动,日本政府制定了《校内教职员研修补助》有关办法,提供教职员出席研究会、研修会等会议的差旅费。考虑学校所在地域条件实施差异化策略分配研修预算,分配额度向偏远学校倾斜。从2012年开始,为了应对学校规模逐渐变小的问题,更多小规模学校参加多校联合研修活动,既解决了小规模学校由于教师少校内研修困难的问题,又能促进学校间的交流共享,进一步丰富教育教学活动。校际联合教师研修在我国也非常普遍,但是教师出去学习的机会由于经费和无人顶岗等问题无法保障,这是一个长期没有解决的老问题,造成部分教师担心知识老化而不愿意去偏远学校任教。

然而由于制造工艺等种种原因,弹性结构无法做到理想的对称,导致传感器的输入输出并非是理想的线性关系[14],因而该种方法的误差会相对大一些。

五、撤并标准与发展趋势

很多国家正经历人口减少、农村学校规模缩小的问题。为了降低办学成本,撤并学校是普遍做法,但撤并的原则首先要以改善儿童受教育条件为前提,确保合并后的学校教育环境得到改善。北海道在2006年-2016年,小学学校数量约减少22%,中学约减少12%。很多区域不断出现中小学合并的现象,市町村政府一般会根据《公立中小学适当规模·适当配置相关手册(2015)》的规范和要求,基于在校生数量,上下学时间、距离、交通条件、气象条件和地区特性等多因素综合考虑的基础上,探讨研究包括学校合并、关闭的合理配置问题。撤并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要对家长和学生进行广泛调研,全面了解其意愿;第二阶段,开展撤并后的准备工作,保障学生上学安全快捷、为新学校配齐配足办学条件。比如,上学路上路灯是否充足,提供学生融入新学校所需要的特别辅导等等。

日本政府对学校规模变小的风险考虑较为长远和前瞻,现在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应对高中小规模化的趋势。他们认为高中阶段在培养学生个性和各种能力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未来发展方向建设魅力高中非常重要。北海道教委广泛传播关于人口减少问题的认识,让肩负北海道未来的孩子们理解北海道的现状和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结合北海道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丰富与充实相关的实践教学以保持当地教育的水准。同时注重高等教育机构是作为当地“知识的据点”作用发挥,消除区域间学习机会的差距,培养支持本地发展的人才。

六、启示

日本小规模学校作为一种重要类型和特殊类型的学校,有关规定体现于办学条件、经费、教师编制和发展等各个方面的法律、标准和文件中,其发展得到全面的保障。全面保障的背后是国家的发达程度在支撑,但也体现了对乡村人口和师生的深度关爱,体现了对学校与社区关系的深入认识,以及先进的教育理念。

(一)学校撤并全程关注各类困难的消解

学校撤并过程中,日本政府以人为本,会从心理上、学习上、生活上全方位地关注撤并与合并学校的学生、家长和教师面临的转变和困难。首先,重视家长和学生对撤并学校的看法,依据中央一级制定的撤并流程指南,撤并前地方政府要反复征求各类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其次,注重化解家长的焦虑情绪和学生进入新学校的适应和融入问题,并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和学习辅导。另外还要给被合并学生教学的任教教师特别津贴。目前,我国有关撤并政策要求关注家长和学生的诉求,也规定了新学校校舍条件达到接收能力以后才可以撤并学校,但执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偏差。学校撤并后学生面临的融入和生活等诸多困难更多时候需要学生和家长自行解决,缺乏后续支持。

(二)重视学校和社区的一体化发展

日本非常重视学校和社区的一体化发展,一方面,社区为学校提供多种支持和资源,助力学校发展;另一方面,学校围绕社区需求提供教育服务、培养学生。日本的中小学校和社区实行了双向融合,学生走出学校到社区,由社区居民负责教学生栽种等技能;社区居民也会走进学校学习所需技能。这已然成为各地学校的常规和普遍性活动,提高了学生培养质量,大大提升了社区和学校的活力。学校和社区的一体化发展带来德育工作的显著成效,社区居民热爱学校,认识到学校是社区的学校;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建设家乡的意识,有助于稳定偏远地区的人口。新时代要求我们将小规模学校的发展置于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乡村发展进程来整体设计和考虑。我们也曾经有过学校和社区紧密联系的阶段,这种经验需要重新拾起并在更高水平上实施。首先,应确立这样的认识:小规模学校即使是政府办的也是全体村庄居民的学校,双方应互相扶持、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其次,注重村校合作品质的提升。例如,社区经济文化生活有关内容纳入教学中或者与社区联合活动应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做好教学规划并有效实施;例如,合作建立乡村历史博物馆,从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角度传承乡村历史,培养乡村居民的自觉和自豪感。

(三)研究和发挥复式教育的现实价值

日本的复式教学并没有成为教学质量低下的代名词,而是顺应了正常社会生活为各年龄共存的现象,将复式教学扩展为复式班级教育,研究复式班级的特点并将其优点最大化发挥。日本政府在制度层面明确了复式班级的设置;加强教学方式方法研究和教师培训工作;全面涵盖国家规定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活动;充分考虑了复式情境下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利用学生年龄年级的差异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综合能力;对教师不仅充分提供指导及校外学习交流机会,也考虑其辛苦付出给予复式班级津贴。相比之下,我国有很多人认为复式教学质量低下应当取缔,并推动学校撤并。复式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不在于复式教学形式本身,更多在于教师缺少合适的教学资料支持,缺乏适当的指导和帮助,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小规模学校对复式教学的需求将持续增加,复式教学研究和培训亟需得到进一步关注和加强。

多层螺旋CT胸部扫描已成为诊断肺结核的常规手段,能观察病变的范围和程度,且检查方便及时,便于复查对比观察病变性质、程度、恢复程度。以我院32层Aquilion螺旋CT为例,常规扫描胸部CT时以胸廓入口至胸廓出口为扫描区域,常规应用自动毫安秒技术进行容积扫描,然后5mm重建,通过三维MPR技术观察不同方向上的病灶特点,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CT多平面先进技术对诊断的影响,为早诊断提供确切的依据,从而达到提高确诊率和临床治疗效果的目的。继发型肺结核主要表现为:

(日本文部省和北海道各级有关教育管理机构为课题提供了大量有关原始数据和资料,在此表示感谢,尤其感谢新井聪先生对实地调研工作的帮助。)

注释:

① 依据教育部《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计算。

参考文献:

[1]王利艳.城镇化背景下河北省乡村教师保障机制探析——基于日本经验的视角下[J].山西农经,2017(18):25+30.

[2]闻竞.日本乡村教师的师资保障机制[N].学习时报,2015-12-24-2.

[3]陈君.日本边远贫困地区教师教育改革战略与路径述评[J].教学研究, 2018,41(1):42-48.

[4]北海道教育委员会.《学校·家庭·地区联合教育支援活动实践案例集》[EB/OL].[2018-06-21].http://www.dokyoi.pref.hokkaido.lg.jp/hk/sgg/kcs/renei/jirei1H26.pdf.

[5]北海道立教育研究所.[EB/OL].[2018-06-21].http://www.ricen.hokkaido-c.ed.jp/index.php?page_id=514.

[6]北海道道立教育研究所.基于复式编制特性的偏远地区、复式教育培训讲座. [EB/OL].[2018-07-27].http://www.ricen.hokkaido-c.ed.jp/?page_id=22

[7]北海道道立教育研究所.复式编制学习指导应有状态:不同年级的指导实践事例(2002年)[2018-07-27].http://hekiken.kus.hokkyodai.ac.jp/conte/jessen_kyoiku/kankobutu/kannkobutu/fuku/fuku2.

The Experience and Illumination from the Japanese Rural Small Size Schools

REN Chunrong ZUO Xiaomei

Abstract: Japan’s experience in formulating small-size school running standards, improving the vibrancy of small-size schools,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multigrade teaching, and strengthening community cooperation are very worthy to be learned for us and illuminating us to find appropriate ways to solve the critical and universal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scale schools. Japan is keeping emphasis on the funding and personnel aspects of small-size schools, and the Japanese school activities are in line with the rural society,economy and culture, which have a reference for the Chinese school to promote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Key words: small-size school;schools vibrancy;multigrade teaching;community involvement

作者简介: 任春荣/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北京 100088)

左晓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北京 100088)

*本文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7年城乡统筹标准化研究项目《农村特定类型学校办学标准前期研究》的研究成果。

标签:;  ;  ;  ;  ;  

日本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