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仲夏梦:对96年欧洲杯的分析_足球论文

英吉利仲夏之梦——’96欧洲杯赛剖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吉利论文,欧洲论文,仲夏论文,之梦论文,杯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回首温布利之夜(回味篇)

1.技术革命:美丽的谎言

18世纪,苏格兰有位名叫约翰·阿布什诺特的英国作家,在1727年出版了一本名为《约翰·布尔的历史》的书,书中刻画了一位名叫约翰·布尔(布尔bull意为公牛)的性情急躁、滑稽、个子矮胖、举止笨拙的绅士,借以讽刺当时辉格党的战争政策。后来“约翰牛”的形象几经变更,被赋予能够代表英国人坚韧顽强的精神风貌的性格色彩。“约翰牛”逐渐成为英国或英国人的代名词,其倔强精神是绅士风度的一个重要内容。

正是这种执著的顽强态度,使英国足球、英式打法,与欧陆双峰并峙,互益互补。英国现代足球人如果在自己的知识贮备中缺乏“长传冲吊”这种素养或是轻巧地绕过这一足球高峰,那不仅是一种无知,而且是一种愚蠢。现在有一种说法大行其道,认为英格兰足球从鲍比·罗布森始,经格雷厄姆·泰勒的“曲折”,终于在特里·维纳布尔斯手里完成了“技术革命”。也就是说,英式打法已经或接近消亡——至少在维纳布尔斯执教的英格兰队是这样。是“约翰牛”精神褪色,从而导致英式足球向欧陆举手投降呢,还是行家们看走了眼?

据说鲍比·罗布森的改革是从1986年世界杯赛结束后开始的,那么在此之前,在英国人顽固坚持英式打法的岁月里,英格兰队的成绩是否一塌湖涂呢?不!英格兰队在前13届世界杯的总名次列第五位,在欧洲仅次于德国和意大利。如果英式打法仅仅象有些人理解的那样,靠身高体壮的优势,靠拚抢凶狠,靠奔跑如牛,靠“高空轰炸”,英格兰队要取得那样眩目的战绩简直无法理解。英式打法的核心是快,快是目的(当然破门是最终目的),为了快,可以高空轰炸,可以长传冲吊,当然也可以有别的进攻方式,这要根据场上的具体情况而定。就维纳布尔斯执教的这支英格兰队而言,“快”仍是他们所追求的第一目标,而且,英队70%具有威胁性的进攻,都是靠长传发动的,所以英队并没有丢弃英式足球的精粹。无庸置疑,由于有加斯科因、麦克马纳曼这样的“盘球大师加盟,英格兰队从场面上看是较以前更华丽、更婉约细腻了,但他们两人,在英队的整个战略中,只起到迷惑对方的作用,真正的威胁既不是加斯科因也不是麦克马纳曼,而是希勒、谢林汉姆在前场接到的长传球。如果仅凭表面现象或者一两次成功的配合就断言英式打法消亡,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巴西队已改操英式打法,荷兰人亦如是!

足球比赛的取胜之道有其普遍规则,但追求普遍规则的过程中,民族传统、民族精神、民族性格在球队身上的体现是顽强的,甚至是无法抹掉的。德意志以其独一无二的思辩力量构造攻防之网,其精巧的丝线和“作品”使人难以望其项背。英国人头脑灵活,反应快,他们进攻得手不靠德国人那种阵地战,而是靠迅雷不及掩耳的突然长传。维纳布尔斯用新鲜的外壳包装了一下旧贷色,用的是障眼”的方术,称其为“技术革命”难免有小题大作之嫌。况且,一场“革命”仅靠一名主教练用两、三年的时间来完成,也是不可思议的。在追求“普遍法则”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技术是正常的,但是,只要英国人踢足球,英式打法就不会消亡,哪怕他们的技术堪与巴西人媲美!“约翰牛”的倔强性格是无法改变的。

2.误判激动谁的心

国际足联“挂满勋章”墨守成规的老头儿们,赋予了裁判无限的权力,“裁判的判罚是最终判罚”的规则其实比中世纪的“神裁法”或“上帝的裁决”更荒谬更靠不住。两个全副武装的争斗者,表面上要到比武场上决输赢,实际上是在法官或裁判面前定曲直,由他们选择。幸存者,一般是两队中更符合组织者商业利益的那个,就是对的;牺牲者就是错的。最糟的是,本来才华横溢的主教练由此而倒霉、下台,给一些国家的足球运动造成人为的动荡和挫折。西班牙碰到东道主,萨利纳斯神思飞动的飘然一击,只能被判越位,否则英格兰怎么能进入半决赛呢?罗马尼亚辉煌过一把,风水轮流转,冤枉你一次有什么了不起?阿维兰热曾说,裁判的误判是激动人心的,但到底激动谁的心呢?

足球比赛的胜利当然极大地取决于是否有力量去发现,培植并追随卓越的领导者,适时生产更好的“武器”,培养他们的勇敢精神和智慧的头脑,所有这些事情,在更发达的国家中当然就作得好些。于是乎,人们往往把足球队的实力与一个民族达到的文明及和谐的内部凝聚力的水平相联系,也正因此,人们才对足球队的比赛成绩倍加关注。误判,意味着打击先进,纵容落后;误判,意味着堕落。在科技成果日新月异的今天,顽固守旧,死抱着旧的教条不放,是不明智的。

3.“没有你,欧洲将孤寂”

现在每个人都知道法国人有一种骑士气概,慷慨大方,心胸宽宏,鲁莽大胆,富于想象,对女人魅力十足。这些法兰西骑士在足球场上战斗出色,不太在乎“死亡”,他们常为一种其自身的奇怪的疯狂所主宰,能横扫其面前受过最好训练的“敌军”,西班牙队1984年欧锦赛决赛时被这种情形吓坏了,称之为“法国式的狂怒”, 几乎没有抵抗就以0∶2败下阵来。德国队前主帅德瓦尔谈到法国队时,充满意羡之情。 世界不少著名教练都很赞赏法国队作战时不排成刻板的“正规普鲁士士兵的几何方阵,而是四处游动,突然组成一种攻击队型,进行致命的一击。法国队的演进体系呈现出艰深、复杂、变化若鬼的气势,因此被称为具有浪漫情调。

那些在浪漫主义思潮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法国球员,总是觉得足球战术太呆板、太千篇一律,太局限了,于是他们就凭借自己独特的青春热血和丰富的想象力,把足球之梦做得五彩缤纷,有声有色。1984年欧锦赛和1986世界杯赛,法国队以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征服了所有的观众,即使以0∶2被德国队打败(1986世界杯半决赛),也显现出一种悲壮沉郁、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的风骨格力。

然而接连几次正常的潮起潮落,却使性争的法国人走上模仿德国的道路。霍利尔就曾动过此念,但迫于舆论压力未敢轻举妄动,到雅凯执印时法国队则义无反顾地要建立第二支德国队了。在这样一支崇尚精致配合的队伍里,空灵豁达的个人英雄主义者坎托纳自然无法占有一席之地;鲁莽冲动、即兴发挥的吉诺拉也难以容身。法国人为自己的队伍打入半决赛狂欢,但冷静下来,他们又会感到无限的怅惘和失落。昔日,人们曾说,“法兰西!法兰西!没有你,欧洲将孤寂”,而今天,在看了这支“准德国队”的朴实表演后,人们只会说,以后有没有法国队都无关紧要了。

4.奥丁神喜欢正直的勇士

四年前,丹麦帆船乘人之危驶向欧洲杯赛,当船靠岸后,从船里涌出22条粗壮汉子,他们挥舞着刀剑,嚎叫着见谁灭谁,最后抢走了“欧洲杯”。寂寞了千余年的“北欧海盗”,终于又演了一回祖先的英勇形象。

“北欧海盗”是恶魔,是洪水猛兽,其威力不在于艺高胆大,而在于其突然性。没有人能知道“北欧海盗”将在什么时候入侵,从哪儿入侵,他们有多少人,采取什么样的招术。一旦被侵者拉开架式做好准备,“北欧海盗”便没什么可惧的了。

单纯从技战术而言,丹麦队的表现并不比四年前差,他们在劳德鲁普兄弟俩的率领下始终踢得很有章法,出色的技巧和干练的传递令球迷们为之振奋。最后一役虽然胜败无关出线,但仍打得神采飞扬,丹麦足球的矫健风骨笼罩全场。在欧洲足球史上,丹麦队是少数不玩猫腻的队伍之一,这些足球青年身上流淌着祖辈的血液,他们勇猛地战斗,指望死后被奥丁神(北欧神话中司智慧、诗歌、战斗的神)召唤进仙宫的金门里,和诸英雄在一起,生活在英烈祠的大殿中。在那儿,他们可以永久地参加欢宴和战斗。劳德鲁普们的追求正在于此。

5.上帝的宠儿

上帝总是在同一个戏剧性的时刻为荷兰足球安插众多的天才,他们都视自己为跨越历史时期的人物,是天然的领袖和无可争议的英雄。七十年代,荷兰不仅拥有约翰·克鲁伊夫,还拥有约翰·内斯肯斯、罗布耶·伦森布林克。八十年代,范·巴斯藤、路德·古力特、罗纳德·科曼和里杰卡尔德同时横空出世。明星众多,而且名气不相上下,谁也无法取得核心地位,这是件危险的事情。在荷兰人那里,国家队永久性地陷入了莫名其妙的,疯狂的和毁灭性的“内讧”嗜好中。任何一位教练,甚至米歇尔斯,都无法打破导致战败的历史链环,把荷兰队从“繁荣与危机”的动荡中解放出来。1988年荷兰队曾夺得欧洲杯,那是黑暗历史中的唯一一道亮光,要记住,那时的“四大天王”尚是无名小卒,只是捧杯之后才开始摆明星的谱。希丁克对历史有透彻的研究,在他执教的荷兰队里坚决摒弃了所有老明星,但这些毛头小伙们随着在阿贾克斯队的不断胜利而日益骄狂,荷兰队还没来得及胜利,戴维斯、西多夫、克鲁伊维特都成了腕儿。上帝的过于宠爱使九十年代的荷兰队一下子又有了这么多天才,于是,明星们又像他们的前辈那样,只是善于在更衣室里没完没了地讨论别人的错误和失去的良机,得出马后炮的结论。

与逼人的大海进行无情的斗争,锻炼了荷兰人的性格和独创精神,但民族性格的缺陷使他们注定只能为他人做嫁衣。荷兰人不仅自大、骄横,而且爱国心像荷兰菜一样平平常常,远不如其它国家人民那样强烈。克鲁伊夫在国家队生死攸关之时毅然告退,古力特由于个人利益得不到满足宣布不参加’94世界杯赛,这在英国、法国、德国足可成为“民族罪人”,遗臭万年,但荷兰人却觉得这没什么。本届杯赛发生“戴维斯事件”,是毫不奇怪的。

6.站在现实与未来的交界处

必须解开意大利队失败之谜,因为这具有十分重要的世界性意义。欧洲杯开战之前,专家们把意大利队视为一支组织良好的、有严明纪律的、坚实的队伍。他们认为阿里哥·萨基具有拿破仑和伯里克利的头脑和超凡魅力,在他的领导下,意大利队已整装待发,做好了拿冠军的准备。而实际上,萨基只是个“无能的,自己学成的小学教师”,他象个幻想家,在危机中盲目地追随自己的直觉,他在拿意大利队冒险。

萨基的双脚一只站在现实世界,一只站在未来世界,换句话说,他站在现实与未来的交接点上。在这个交界处,隐藏了无限的生机也隐藏了致命的危险。无庸置疑,世界足球运动的战术发展正进入一个沉闷期,所有的货色均不新鲜,在这种情形下,萨基努力要搞出一套惊世骇俗的法宝来。他上台后,强调绝对的全攻全守,他要求场上11名球员毫无保留地参与进攻和防守。这种思路也许是不错的,但对球员的体能要求却是近乎无理的。美国世界杯赛,意大利队的新打法初次亮相,尽管最后夺得亚军,但其表现是颇值得怀疑的。玩命似的奔跑、抢截之下,前锋队员像超级射手希格诺里,根本没有能力(体力与智力)去破门,倒是不听话的、时常偷懒的巴乔在养精蓄税后屡屡挽救球队的命运。这教训本来是萨基回头的良好契机,但他却轻蔑地错过了。

欧洲杯赛开战前,萨基放弃了不听话的巴乔、维亚利,摒除了希格诺里,组成了一支精壮的人马。场上球员执行教练意图不折不扣,上半场像疯了一般,打得对手难以招架。首战俄罗斯,上半时20分钟即攻入一球;二战捷克,上半时13分钟就领先;最后一役遭遇德国,上半时第7分钟也创造了极好的得分机会(佐拉点球未中)。三场比赛的下半时,意大利队体力不支,球员疲于奔命,很难打出有威胁的进攻,仅在对俄罗斯一仗的第7分钟攻入一球。显然,意大利队上、 下半时判若两队,是萨基指导思想所带来的恶果。

萨基是聪明的,他看中了足球战术冲出迷惘的突破口;萨基又是愚蠢的,他的“新思维”在球员体能状况未能取得突破性的提高之前,只能是一张写着巨额的、不能兑现的“空头支票”,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一定要强求队员呢?用今天的队员去打未来的战术,西班牙人早已窃笑不已,他们想起了堂吉诃德。

7.悲剧,没有份量

足球比赛对于人类有着一种拨动情感之弦的神秘魅力,因为它所反映的是人性本身,象是人类本身的再现。人生本就是一个大赛场,所以才能同足球比赛发生共振。每当一代新人成长起来,足球比赛就会获得一片新的掌声。

人们自然会与胜利者同欢乐,但更多的时候,会与失败者共悲伤。足球的悲剧叫你在震撼中坠入沉思,叫你升华。悲剧是灵魂的过滤器。悲剧可以引发内心爱的潜力。

点球决胜实质上就是一出悲剧,它往往使不该胜者胜,不该败者败,产生惊天地、泣鬼神的震撼力。然而本届欧洲杯赛的几场点球决战,却缺少悲剧应有的份量。德国队淘汰了英格兰、捷克队气走了法国队,以及法国队踢开荷兰队,都给人很平淡的印象。即使结果恰恰相反,比如英格兰队淘汰德国队,也会给人同样的印象。

悲剧失去份量,“突然死亡法”在作怪。国际足联推行“突然死亡”,本意是在加时赛中鼓励进攻。然而对于比赛双方而言,这方法是把双刃剑,而且细细计较,伤自己别伤对方的可能性更大。于是本届欧洲杯赛贡献的几场加时赛,双方均战战兢兢进攻,小心翼翼防守,心有灵犀般地共同消磨这30分钟,等待点球决胜撞大运。这种消极打法磨掉了观众的激情,有时甚至产生厌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完全有理由认为,胜者捡了便宜,败者理所当然。悲剧气氛荡然无存。

足球场上的悲剧有它独特的魅力,对于那些历经戏剧人生的观众尤其如此。悲剧,没有份量,乃是本届欧洲杯赛的最大缺憾。

8.精美的俄式马车

俄罗斯队在中场与对手漂亮地纠缠,但很难冲出重围,他们秀丽的脚法与落后的战术很容易若隐若现勾起一个发人幽思的画面:一辆制作精美的俄式马车在泥泞不堪的道路上颠簸而过。罗曼采夫本人虽是踢足球出身,但文学和音乐素养极高,他执教的队伍浸透了浓厚的俄罗斯音乐的韵味与情调。一辆俄式马车在夕阳衔山、草作金色的乡间悠悠驶过,自然是一道绝妙风景,但赶到大都市与豪华的奔驰车比速度,就大异其趣了。

罗曼采夫尤其讨厌英式足球,认为英国人简洁的打法破坏了足球的美,从而也就破坏了足球的生命力。所以,俄罗斯队的进攻总是陶醉在繁琐、拖沓和累赘的形式中,似乎他们要重新推导一遍早已经前人证明了的数学公式。俄罗斯人还在辛辛苦苦地推导,而精明的对手早已把推导和演算的结果应用到了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中,这种差距也正是马车与奔驰的差距。其实,即使仅从美学角度而言,简洁也是一种美,而且是一种高超智慧的美,英式足球百余年来屹立不倒,便是最好的佐证。

令人深思的是,本届欧洲杯赛上还有两支队伍即葡萄牙队和土耳其队,与俄罗斯队表现出了同样的倾向。如果能适时摆脱这种倾向,它们无疑会走得更远。

9.一个神奇的传说

相传“欧罗巴”是一个美丽的少女。今天在欧洲的博物馆里,时常可见这样的艺术品:一条健壮的公牛背上坐着一位飘飘欲仙的少女,那牛或正飞驰海上,英姿勃发,或者恭顺地蹲坐着,一任少女温情脉脉地抚爱。这位少女就是“欧罗巴”,那条牛是雷神宙斯,是他们“创造”了今日的欧洲——欧罗巴洲。

不过,这个传说不属于东欧,东欧在西欧人眼里不值一提,他们至多是“欧罗巴”丢弃的一件脏衣服。在足球领域,西欧(中、南、北欧)球队最耻辱的事莫过于败在东欧球队脚下。在西欧人的观念里,欧洲足球甚至不应包括东欧,这种根深蒂固的歧视使东欧队伍屡受磨难,如果没有绝对的实力,东欧队伍也许永远打不过他们西边的兄弟,因为裁判常常捉弄他们。在’94世界杯上风光无限的东欧双雄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锦绣前程均为裁判所葬送。捷克队也不要高兴,这回他们斜刺里杀出,“黑手”没有时间顾及,被他们钻了大空子,下一次可没这么便宜了。东欧球队所面临的难题,从根本上讲并不是“裁判不公”,而是民族歧视问题。也正因此,东欧国家从政府首脑到街头流浪汉,都特别看重足球队的胜利,只是,这胜利太难了。Fair play, 很多时候只是一句口号而已。

10.不必杞人忧天

欧洲一些大俱乐部不断批评国家队的比赛干扰了俱乐部的比赛,理在,这些贪财的俱乐部老板听到一个好消息:欧洲共同体的产生将使国家队逐步消亡,因为“欧洲观念”将取代民族观念。由此相伴而来的一个问题是,欧洲杯足球还有前途吗?

尽管欧洲的统一已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但“欧洲观念”包括两个含义——既是欧洲的、又是民族的。“统一”里就含着“民族”的因素。“欧洲统一”的观念的另一面是民族国家的观念,这是一种欧洲历史、文化、公理的综合意识。当各国民族利益有汇合点时,欧洲观念”便占主导地位,而当组成一支支国家足球队比试技艺时,各国民族利益不仅没有汇合点,反而相互对立,于是“民族观念”毫无疑问要兀显出来。不论何时,当进行一场民族间对抗的足球比赛时,观众席上的激动、人心的向背,仍会使人感到民族的感情简直象无法抑止的洪水。最能说明问题的一个现成例子是英国,尽管英格兰、苏格兰、北爱尔兰和威尔士是一个国家的四兄弟,但他们之间的足球对抗从来就具有生死冤家的味道。本届欧洲杯赛英、苏之战,就被认为是最具轰动性的比赛之一。另外,本届欧洲杯赛的观念情绪,并未因为欧洲共同体的产生而与以往有任何不同,他们照样要死要活地为本国球队加油助威,而对事不关己的比赛冷漠淡然。

而且,由于波斯曼法在欧洲足球界的推行,各俱乐部队的“民族性”必然会渐渐褪色,终至成为“中性”的队伍,尤文图斯也许并不具有意大利足球的特点,曼联或许打起德式战术来。在这种情况下,民族特征鲜明的国家队将具有无以伦比的地位。所以,“欧洲统一‘不仅不会使国家队消亡,反而更增强了国家队的地位,欧洲杯赛自然会越来越牵动人心。

11.危机出豪杰

危机出豪杰,乱世出英雄。对于英雄的成功来说,危机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是盛大节日。德国队伤兵累累,大厦将倾,冠亚军决赛首先被捷克队罚中一点球后,福格茨战车颇有垂死挣扎、负隅顽抗的味道。这个时候,比埃霍夫挺身而出,迎刃而上,两粒干净利落的入球使他成为叱咤风云的英雄。危机时刻的英雄自强、坚韧不拔的意志。佐拉的罚点球技术据说“百罚百中”,不可谓不精湛,但在与德国队的决战中,他罚的点球被科普克扑了出来。卡西拉奇的射门术也是世界一流的,经常有高难度的、精彩的入球,但在苦斗捷克一役以1∶2落后时,他却把一个绝好的破门机会丧失了。这两个人,自然还有更多的人,缺少的正是危机时刻英雄的品格。当然,他们可以作“和平时期的英雄”,锦上添花式的英雄。

德国足球队因每每挽狂澜于既倒而笼罩上一层五光十色的神秘光环,其实问题的答案非常朴素、简单。德国球员具备泰山压顶不弯腰,一万个雷霆轰不倒的气魄,他们不被对方的气势汹汹、张牙舞爪所吓倒,不因挫折、失败而气馁,既勇于胜利又敢于胜利。正是这样的无畏精神,德国队才往往能在危机时刻涌现出英雄,将自己送上冠军的领奖台。

12.埋葬自己

过去,在足球最引人入胜的年代,一支球队要想获胜,唯一的选择就是比对手射进更多的球。而现在,准确地说是从1990年世界杯赛开始,情况发生了逆转,越来越多的队伍只是一味地避免失球,而不是争取入球,他们宁愿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上帝”。比赛结果变得千篇一律:更多的平局和带有“抽奖”色彩的点球决定胜负。

在令人昏昏欲睡的意大利世界杯赛后,国际足联一直在认真考虑如何才能找到一种方法使足球比赛更具观赏性。几年来,国际足联采取了三项比较大的行动,一是胜一场得三分制;二是当后卫用脚将球回传给本队守门员时,守门员不得用手接;三是在加时赛中实行“突然死亡法”。这些改革对鼓励攻势足球不能说毫无意义,但至少是收效甚微。本届欧洲杯赛表明,各队教练仍醉心于“算计实惠”,在中后场重兵驻扎,而经常只有一名前锋匹马单刀偷袭对方防线。在全部31场比赛中,共射入64个球,平均每场2个多一点。而在淘汰制的1/4决赛、1/2 决赛和冠亚军决赛的7场比赛中,只攻进9个球。7场中有5场进行了加时赛,其中4场最后靠点球决出胜负。

从世界杯赛历史上看,自1954年世界杯平均进球数达到5.38个的最高峰后,进球数便开始下滑,到1990年世界杯陷入空前的低潮。我们的足球理想在一天天前进,但足球规则的制定者们却战战兢兢不敢做本质上的跨步。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别的运动项目大都成功地更新完善它们的比赛规则,以便与足球比赛争夺观众。如果继续固步自封,也许有一天,参加世界杯或欧洲杯赛的球队在全部比赛结束时,会带着在90分钟常规比赛时间内一球不进的成绩灰溜溜地回家。

希望看到攻势足球和进球的人是不是可以从以下设想中得到安慰:取消罚任意球时的人墙;减少发角球时防守队员的人数……

二、威武的德国百年战车(冠军篇)

1.战败民族的足球神话

与过去许多时候一样,德国队再一次闯入了最后的冠亚军决赛,而且拿到了冠军。德国足球仍然如埃格迪乌斯·布劳恩(德足协主度)所说的那样,是“欧洲的心脏”。福格茨领导的德国队一度带有一种捉摸不透的惆怅和苍凉的悲壮感,上届欧洲杯赛为“海盗”的奇招所伤,’94世界杯1/4决赛又败在“第五纵队”脚下,他们遭到了恼怒的、心惊胆颤的众多敌手的嘲笑和奚落。德国足协的头头们深知足球比赛的荒诞性质,他们以决定性的果断和勇气,选择福格茨继续执掌帅印。这果断和勇气,有猜测和赌博的成份,但更多地是来自知识和智慧的判断。终于,今日的德国队不负众望第三次跃上了欧洲足坛的顶峰,成为欧洲足坛独一无二名副其实的“巨无霸”。

因此,无论是意大利人、英国人、法国人、俄罗斯人、其它欧洲人,还是美洲或亚非人,都不约而同地密切注视德国,企图从那里得到某种永恒、固定和颠扑不破的足球致胜的常数。其实,还是应从德国足球的发展史中得到某些有益的启示。

在十九世纪,德国也曾经是一个安静的,具有田园牧歌式淳朴生活的地方,这个国家就象一条由各色布片缝合起来的被子一样,被分割成许多领地封地。因此,虽然早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足球运动就在德国各地传播开来,并在英国人影响下成立了不少俱乐部,但“诸侯割据”的局面使足球运动也只能划地为牢,自我封闭,难以有突破性的进展。直到1900年1月28日,德国体育协会招集全国86家俱乐部的主席, 在莱比锡的一家酒店里正式成立德国足球协会,德国足球运动的发展才真正上了轨道。二次大战后,由于东西德的分裂,隶属于西德的足球协会被迁往了法兰克福,并成为德国足协永久性的地址。

不过,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德国足球简直是无足轻重的,这是一段令自负的德国人汗颜的历史。英国出版的一本足球史著作对当时的德国队做了形象的描述:“他们的主要特点是善于打大败仗,经常在昏昏欲睡的气氛下被对手痛打……决心下得很慢,泄气是容易的……当然,在当时的德国,打了败仗的将士很快就得到宽恕”。德国队的首场国际比赛是1908年4月5日出战瑞士队,结果以3∶5败北。1912年,德国队首次参加奥林匹克足球赛,但在首轮比赛中被其邻国奥地利以5∶1击溃,从而草草结束了他们的首次正式国际大赛经历。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混乱接踵而来:暴力、骚乱、通货膨胀、苦难、失业和饥饿。足球显然无法抵御混乱的袭击,几乎陷入死亡,直到1928年,德国才有能力派出一支象样的队伍参加国际比赛。在阿姆斯特丹奥运会上,德国队首战以4∶1击败宿敌瑞士队,赢得了二十年来第一次国际大赛的胜利,但在1/4决赛中,他们不敌乌拉圭队而被淘汰。

1934年,德国队参加了在意大利举行的世界杯比赛,在半决赛对捷克斯洛伐克队的比赛中,德国队以1∶3败北。1938年,德国队第二次参加世界杯赛,在首轮比赛中,德国队与瑞士队打成1∶1。根据规定, 5天以后,两队再次交战。当时的德国正处在战争恶魔希特勒的极端统治之下,德国人被他们的“元首”搞得神魂颠倒。为了打赢这场比赛,教练员霍贝格尔匆匆将被德意志第三帝国吞并的奥地利的5 名球员招入队中。这场比赛成为足球史上著名的正义与邪恶之战,最后,正义的瑞士队以4∶2击败了邪恶的德国队。

然而当你翻过历史书上“二战”这几页,你会发现德国足球突然完全变了。德国球员就像“头戴钉大钉的钢盔、不露面貌”的德国士兵一样,似灰色的潮水,似无情的不可阻挡的战争机器,他们“训练有素,技术精良、指挥得当,令世界为之震惊。从那时起,欧洲和南美的足球评论家们就开始在无数令人心碎的故事中,含着眼泪描述“德国鬼子”是如何冷酷、贪婪和傲慢。为什么“二战”前后的德国队截然不同,是那场残酷的战争给了他们什么吗?是用足球表达一个战败了的民族的恼怒吗?

1954年,分裂后的西德队首次参加了世界杯的比赛。在小组赛中,西德队首战4∶1击败土耳其队。但在次战对匈亚利队的比赛中,西德队在匈亚利怪阵“四前锋制”的攻击下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结果被普斯卡什领衔的匈队以6∶3击败。尽管如此, 西德队还是以小组第二名的身份进入了复赛。1/4决赛,西德队淘汰了南斯拉夫队(2∶0);半决赛又6∶1击败老邻居老对手奥地利队, 最后闯入决赛与匈亚利队再决雌雄。1954年6月4日,双方在伯尔尼展开了决战。开赛仅6 分钟,匈队著名球星普斯卡什就先入一球,两分钟后,科兹比奥锦上添花,开赛不足10分钟,西德队就以0∶2落后。好在第10分钟时,西德队的穆洛克扳回一球。接着18分钟时,拉恩将比分扳平,双方战至第85分钟时,拉恩再次发难,为西德队攻进了致胜的一球,从而为西德(德国)首次夺取了世界杯比赛的冠军。

1958年,西德队企图卫冕世界冠军,但由于在半决赛中输给了东道主瑞典队而未能如愿。1962年德国人卷土重来,不幸的是在1/4决赛中被南斯拉夫队击败而早早回家。这两次失败使德国人猛醒,他们麻利地吸收了英国、西班牙等国的职业联赛体制,就像十八世纪的德国诸侯们轻而易举地、轻松愉快地仿效法国大菜、意大利建筑一样。这当然归功于一种令人费解的品性——人的适应性,德国人无时不像吸墨纸般地吸收和完善外国的东西。而且尤其重要的是,与在其它方面仿效外国的东西一样,西德对英国、西班牙的模仿远远超过了原型,直到如今,德国的职业联赛体制仍堪称世界之最佳楷模。另外,在足球战略战术方面,德国人也绝少自己的发明,他们只是聪明地研究对手——匈牙利、英格兰、荷兰、巴西,对其进行改进,并显出奇效。人们不禁会想起当年普鲁士军事战略家们是怎样分析拿破仑的常胜但却又呆板的战术,他们发现了拿破仑的秘密,并把他的战术加以完善。

1966年,西德队出征英格兰世界杯赛,并在击败了瑞士、西班牙、乌拉圭和苏联队以后,打进了决赛。在决赛对东道主英格兰队的比赛中,双方90分钟打成2∶2平,加时赛第11分钟,英格兰队赫斯特射门打中门楣,球又反弹至球门线,打进了一个颇有争议的球(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此球未进),尽管西德队球员据理力争,但也无济于事,最终德国队屈居亚军。足球评论家们一致指出,这场比赛是最近三十年来最激动人心、争夺最激烈的比赛。

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赛,西德与意大利为争夺决赛权进行了一场残酷的争夺,意大利仅以4∶3的接近比分获胜。西德队后来战胜乌拉圭队(1∶0)获得第三名。1970年的这次“失败”,牵出了一连串令人眩目的“胜利”,德国培养出了众多杰出并富有献身精神的佼佼者,甚至有贝肯鲍尔这个近乎伟大总理般的人物。1972年的欧洲锦标赛上,西德队在决赛中以3∶0轻取苏联队,令人信服地首次夺得了欧洲冠军。两年以后,西德队在本土举办的世界杯比赛中,以2∶1击败攻势如潮的荷兰队,再次夺取了世界杯赛冠军。1976年的欧洲足球锦标赛中,西德队在最后的决战中点球负于捷克斯洛伐克队,获得亚军。1979年世界杯赛,西德队在半决赛中被淘汰, 当时唱主角的是荷兰队和阿根廷队。 但在1980年的欧洲锦标赛中,西德队在决赛中以2∶1击败了比利时队,第二次获得了欧洲冠军。1982年,西德队又一次闯入世界杯冠亚军决赛,但由于不敌意大利队的偷袭伎俩而屈居亚军。后来,由于一些人为的原因,西德队的水平急剧下降,1984年欧洲锦标赛未能在预赛中获得出线权,导致德瓦尔教练辞职和国家队改组。1986年贝肯鲍尔重整旗鼓率西德队夺得世界杯赛亚军,使西德足球重振军威。1988年欧洲锦标赛,西德队列荷兰和苏联之后,居第三。1990年世界杯赛上,德国队一路以不可阻挡之势杀入决赛,最后凭一记点球气走马拉多纳领衔的阿根廷队,第三次获得世界冠军称号。1992年,德国队欧锦赛冠亚军决赛为“北欧海盗”丹麦队的暗箭所伤,获亚军。

德国人对他们奇迹般的成绩感到自负,洋洋得意,而且他们也从不把越来越多的越来越强大的对手放在眼里,德国的记者们现在经常引用以前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反复引用的名言:敌人越多,荣誉越大。但其它国家的人,却想仔细探究德国队的秘诀,把致胜的公式推导出来,好照着去做。但这并不容易。

2.父亲与儿子对决

德国有一个著名的传说——《希尔德布兰德之歌》。在民族大迁徙时期,希尔德布兰德是东哥特国王狄德里希的侍臣,年轻时受罗马方面的逼迫逃到匈奴人那里。三十年后归来时,其子问他是哪个民族的,他说出实情,儿子不但不认他,反诬他是匈奴人,父亲欲赠儿子礼品也被拒绝,因儿子挑战,父亲只好应战了。这一传说从八世纪产生以来,流传了十多个世纪,为什么这样一则民间口头传说在德国有那样强的生命力?因为它典型地反映了日耳曼的民族性格——冷酷与勇敢。从儿子方面说,父子之情亦难打动,真是冷酷到了极点;从父亲方面看,面对身强力壮的亲生子的挑战也毫不退缩,既勇敢又冷酷。无论“儿子”还是“父亲”,都是德国人崇拜的偶像。

对于足球比赛来说,冷酷与勇敢是致胜的重要条件。落后时不气馁。不动摇;领先时不自喜不松懈,德国队落后时常常反败为胜,德国队领先时常常就意味着胜利。历史上德国队三次夺得世界杯赛冠军,其中就有两次是在落后的情况下反败为胜的。1954年在瑞士举行的世界杯赛,德国(西德)队在小组赛中曾被匈牙利队重闯、决赛又在0∶2落后的情况下,硬是凭着处乱不惊的意志。连扳三球,以3∶2战胜了匈亚利队,首次捧得世界杯。1974年第十届世界杯,德国(西德)队与荷兰的冠军争夺战开球还不到两分钟,荷兰球星克鲁伊夫从中场带球直奔禁区,德队后卫福格茨铲球犯规,荷兰队罚点球命中,以1∶0领先。德国队先失一球,但阵脚不乱,沉着应战,越战越勇。第25分钟,德国队左边锋赫尔岑贝姆带球突破,荷队后卫禁区内犯规,同样被罚点球。追成一平后,德国队士气更高,在第43分钟时,德国队组织了一次漂亮的配合,由穆勒攻入致胜的一球,以2∶1气走荷兰队。又是反败为胜,第二次夺得世界杯!

本届欧洲杯赛冠亚军决赛,德国队开赛不久即被判一个有争议的点球,以0∶1落后,但他们既不与裁判“论理”,也不怨天尤人,而是集中精力,兢兢业业,团结奋战。终于由下半时刚换上场的替补队员20号比埃霍夫抢顶任意球成功,扳成一平。加时赛第5分钟, 仍然由受命于危难之际的比埃霍夫担纲,在捷队后卫贴身防守下,突然转身闪出空隙施射破网,反以2∶1超出,德国队战胜捷克队,第三次捧走了欧洲杯。

“上帝不掷骰子”,这是爱因斯坦的名言,但说到足球,说到技战术水平,体能状况相当的两支球队之间的较量,人们往往得出这样的结论:上帝确实是掷骰子的。那么“上帝怎样掷骰子”呢?德国人说,上帝宠爱德国人,其实,上帝宠爱的是德国队坚韧不拔的精神、良好的纪律以及独特的并令人生畏的冷酷秉性。

3.江山代有超人出

德国大约每隔十年便有一两位杰出球星横空出世,这种长江后浪推前浪式的涌动,为德国足球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十年代有弗里茨·瓦尔特,他虽然不是体力型队员的典范,但在中场却显示了非凡的力量。这一点,只有少数现代欧洲足球运动员能够做到。瓦尔特的传球技术高超,他可以从任何距离处把球准确地传到队友脚下。六十年代接替瓦尔特的优秀球员是乌韦·席勒。他技术全面,具有卓绝的射门意识和才华。他带球十分灵活,能左、右开弓,射门力量之大令人生畏。他在挂靴前,共踢进500个球,是德国足球史上进球最多的队员。

紧接席勒之后,七十年代又出现了博格·穆勒和弗朗茨·贝肯鲍尔两位巨星。穆勒的绰号叫“鱼雷”,他在两届世界杯赛(1970、1974)上,共踢进14球,是历届世界杯赛进球最多的球员。贝肯鲍尔是德国足球史上最伟大的球星,他先踢中场,后在汉堡SV俱乐部改踢自由人,并在这个位置上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八十年代,贝肯鲍尔的老队友卡尔·海因茨·鲁梅尼格突兀而起,他攻守俱佳,是不可多得的中前场才子。同时,贝尔恩德·舒斯特也在1980年欧洲杯赛上大放异彩,可惜的是少年得志的舒斯特不久即放浪形骸,远遁西班牙吟啸放歌,不再为国家队效力。

九十年代有马特乌斯和克林斯曼双星辉映。马氏的豪迈遒劲,克氏的“高空轰炸”,有力保证了德国战车继续向前猛冲猛撞。

球星往往是球队的救命灵丹。形势险恶、处境艰危之际,总有球星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使德国队起死回生。但球星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呢?

从一定意义上说,德国足坛球星的不断涌现是不足为奇的。德国足球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目前德国人口是8000万左右,但有26000 多个注册俱乐部,注册球员达到530多万,平均每14 个人当中就有一名注册足球运动员。这种环境下,球员要想踏入职业足球圈,并立功封侯,显然要经过异常残酷激烈的竞争。竞争,出人才,这是普遍规律。同时,遍布全国对社会开放的体育场也为社会大众参与足球运动提供了便利,为球星的涌现提供了“物质基础”。

另外,尼采的“超人”理论显然是各级教练培养球星的思想基础。德国人未必都读过尼采的名篇《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和《道德的谱系》,但其“超人”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德意志民族的思想习惯和行为方式。尼采的“超人”哲学所要求的是能够驾驭一切的超群卓绝的英雄人物,“超人”应有目标、有志向、有创造、有追求,“超人”有超人的意志,喜欢冒险、奋斗和追求。造就“超人”的重要条件是对其进行艰苦的磨练和培养,要能吃苦耐劳,严格纪律,锻炼意志,在智力和体魄上都要超强,经过如此严格完善的培育,使他去做应做的事,无需期待赞赏。从瓦尔特、贝肯鲍尔到今日的克林斯曼,细观其成长过程,无不是按“超人”的模子铸造出来的。人们常说德国球员具有无以伦比的坚强意志,这种品格,既是民族传统,同时也是后天铸造的结果。对于那些堪称“超人”的球星来说,后天培育的成份显然更大些。

4.告别皇帝

告别“皇帝”,云开日出。这是本届欧洲杯赛德国队给人的最深刻印象。福格茨在1990年9 月从“足球皇帝”贝肯鲍尔手里接过国家队主教练教鞭,他相信皇帝才华高逸,死守老套套就能再接再厉登顶封王。直至1994年美国世界杯,谨慎刻板的福格茨依然保持着贝肯鲍尔时代的旧班底。四年之中,世界足坛风云变幻,德国足坛新人辈出,福格茨操纵的“皇帝”牌战车早已陈旧落后,战斗力大减,这支力图卫冕的队伍在美国世界杯赛上仅获第五。

惨痛的失败如一记响雷,使昏聩不振的福格茨猛醒,他终于意识到,要赢得生前身后名,必须打破旧框框,塑造出一支既有德式传统,又有创新技艺的崭新德国队。此后,福格茨表现出了他一意孤行的一面,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革新德国队。

去年欧洲杯预赛之前,福格茨顶住来自上层和舆论界的压力,重申只要自己在位,就永远不会重召埃芬博格和伊尔格纳归队。同时,福格茨还出人意料地宣布由克林斯曼担任国家队队长,以后的事实证明,这是一个英明的决定,克林斯曼以其卓绝的技术和旷达的大将风度不仅折服观众,而且使队友羡服。以他为核心,德国队不再为个人利益而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欧洲杯决赛开赛前,福格茨又不顾贝肯鲍尔的全力举荐,坚决将马特乌斯排除在国家队之外,同时给予“自由人”萨默尔以充分信任。萨默尔作为“自由人”,攻防技术发挥得淋淳尽致,为德国队最终夺冠立下奇功。 最令人肃然起敬的是福格茨对科普克的重用。 34岁的科普克是国内甲级联赛中表现最差的门将之一,上个赛季,他所效力的法兰克福队失球68粒,列第17位,首次降为乙级队。德国国内对科普克出任“首席国门”意见很大,强烈要求换人,但福格茨却对科普克充满信心,认为他在国际大赛中必有上佳表现。科普克果然不负厚望,多次化险为夷,把德国队稳稳送上了冠军宝座。

在战术上,福格茨也对贝肯鲍尔进行了“扬弃”,确定了5—3 —2阵型。他指定中场球员穆勒的活动范围在前场靠后,后场靠前的区域内,起到承前启后、穿针引线的作用。对萨默尔的使用则是福格茨最成功的妙着。这位自贝肯鲍尔退役后最优秀的“自由人”,依靠强劲的体魄和出色的技术,意气昂扬地往返于前后场之间,他的突然插上往往使对手猝不及防,重现了“自由人”这一传统角色的幽姿俊采。另外,福格茨既能充分发挥球星的核心作用,又能调动全队的积极性,德国队全攻全守,各个位置异彩纷呈,各得其妙。

德国队赢得冠军,是实至名归。他们的攻击火力、防守技巧、战斗意志、王者风范,都令人肃然起敬。尤其是决赛中身处困境而履险如夷的纵横豪气,为其它诸强所难以企及。唯其如此,它才是德国队;唯其如此,它才屡屡夺标封王。

三、夏夜星光灿烂(星光篇)

1.“大厦将倾要栋梁”——比埃霍夫

冠亚军决赛,捷克队先罚入一粒点球,以1∶0领先, 补天计蹙的福格茨无奈之下甩出了手中最后一张牌——奥利弗·比埃霍夫。作为一名球员,比埃霍夫是本届欧洲杯赛的最大赢家,他扮演了传奇英雄的角色。第73分钟,他一记漂亮的近点头球,使德国队起死回生,当时他作为替补上场仅4分钟。随后,在加时赛第5分钟,又是比埃霍夫,在对方后卫紧逼之下突然转身施射,使捷克队“突然死亡”。

这两记永载史册的进球,不仅使德国队创纪录地第三次获得欧洲杯赛冠军,也使比埃霍夫的足球生涯一夜之间变得绚丽多彩。然而今天的这位盖世奇侠,多年来由于被认为缺乏灵活性、速度和想象力,一直苦无进身之阶。长年被排除在德国国家队之外,使比埃霍夫有骊珠尘埋的怅惘和壮志难酬的慨叹,连他自己也没想到,欧洲杯赛会成为自己的盛大节日。

比埃霍夫今年2月首次入选国家队, 在本届欧洲杯赛上始终是替补选手,“我对能够上场已经心满意足,但我知道自己有可能进球……很久没有上场却突然在决战中充当重要角色,这实在太美妙了。”

比埃霍夫的个人奋斗史上充满了辛酸与坎坷。他1968年5月1日生于卡尔斯鲁厄,1985年至1990年间,他在汉堡、门兴格拉德巴赫和乌尔丁根等几支球队期待着“一朝成名天下闻”,然而天不作美,他大部分时间只是板凳队员。这使自负的比埃霍夫心灰意冷。球迷的嘘声和队友的奚落,促使比埃霍夫下决心离开德国,到水平较低的奥地利寻求发展。这里的水平与德国不可同日而语,但比埃霍夫却如鱼得水,无可排遣的恹怠和百无聊赖的寂寞统统见鬼,他不仅踢上了主力,而且踢得凛凛生威,踢出了名堂。

1991年6月,意大利国际米兰队挖来了比埃霍夫, 这个德国小伙子兴奋莫名,准备大干一场。然而“世事茫茫难自料”,几场热身赛后,国际米兰把他借给了阿斯科利队。寒蝉凄切,酒入愁肠,比埃霍夫再次陷入命运的底谷。在阿斯科利,第一个赛季比埃霍夫只攻入两球,球队也跟着他倒大霉,不幸降入乙级行列。

与甲级联赛相比,乙级联赛终显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然而比埃霍夫却在这里寻觅到了断肠春色,他1992——1993赛季成为乙级联赛头号射手,并在以后的两个赛季仍保持很高的进球率。1995年夏季,比埃霍夫加盟乌迪内斯队,光焰照样长,引起了福格茨的注意,并在与葡萄牙队的一场友谊赛中首次被召入队。一个月后,在与丹麦队的一场热身赛中,比埃霍夫独进两球,奠定了自己的“替补”位置。

一场比赛,准确地说是半场比赛,销解了比埃霍夫那大才不用的万古之悲,使他踏上了英雄球星之路。在德国人一气三百杯的开怀畅饮中,比埃霍夫成为津津乐道的国家栋梁,同时,他的身价也迅速上窜,直追“轰炸机”克林斯曼、穆勒等世界一流球星。比埃霍夫,大器晚成,前途无量。

2.“特快列车”——波波尔斯基

如果捷克共和国队赢得本届杯赛的话,那么由此带来的喜悦会比20年前击败西德队获得欧洲杯时更加令国人陶醉,因为,当年他们是为一个联邦政权而战,而这次却是为自己的祖国和民族荣辱而战。

谜底已经揭晓,捷克队被比埃霍夫一个有争议的“金球”定为亚军,而不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冠军。但即使这样,这支年轻的东欧球队已经给了舆论一个极大的讽刺。赛前,博彩公司为捷克队开出了1∶80 的赔率,而在小组赛0∶2败给德国队之后,捷克队在博彩公司眼里更是一钱不值,赔率高升至1∶200。英国有几名对波波尔斯基略有所知的赌客,相信捷克队能进决赛,结果他们发了大财。

捷克队在整个杯赛上踢得十分顽强以力保球门不失,而且他们也创造出很多令人销魂的进攻场面。捷克队的上佳表现来自科雷尔·波波尔斯基,那位头发长而蓬松、相貌酷似阿根廷著名球星卡尼吉亚的中场球员。如果赛前嗜赌的英国人能对波波尔斯基更多一些了解,那么博彩公司就要赔尽血本了。

号称捷克“特快列车”的波波尔斯基,在对葡萄牙队的那场1/4 决赛中把自己的佳妙才华表现得淋漓尽致。他面对防守球员的死缠烂打和守门员的堵截,神思飞动突然一个挑射,令世界最佳门将之一的维托·巴亚难堪地只能眼看着皮球入网。这个被誉为本届杯赛之最佳的入球令波波尔斯基顿时红遍全球,然而他却对此轻描淡写:“那个吊球在别人看来可能比较困难,不过在我则是最方便的选择,当然,那是我一生中一个重要的时刻。”

冠亚军决赛,他多次将德国队的后防搅得人心惶惶,还使潇洒自如风度翩翩的“自由人”萨默尔使出“茅招”,获得了点球。波波尔斯基的细腻技术和永不疲倦的奔跑使人想起20年前捷克队夺标的最大功臣帕南科。被波波尔斯基在90分钟内搞得惊惶失措的意大利队左后卫保罗·马尔蒂尼说:“他比帕南科更优秀,你很难捕捉到他的行踪,这是令后卫最头痛的。”

波波尔斯基光华四射,散发出诱人的魅力,世界众多著名俱乐部纷纷以重金作饵,必欲聘之而后快。其中既有曼联这样的超级富豪,也有拉齐奥这样俭朴为本的“小康之家”。在以后的日子里,波波尔斯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是耸人听闻的好素材。

3.“虎门无犬子”——约尔迪

荷兰的妙龄少女们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她们朝思夜梦的是那个叫约尔迪·克鲁伊夫的金发青年。约尔迪在欧洲杯上奋力搏杀的时刻,也正是无数荷兰女孩相思无眠,倍受煎熬的时刻。

本届欧洲杯赛对瑞士队一役,约尔迪以其绝妙的脚法、金子般的入球撞开了荷兰队挺进1/4决赛的大门。荷兰沸腾了, 人们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个曾掀起橙色狂潮的身影——约翰·克鲁伊夫。实际上,约尔迪·克鲁伊夫,即小克鲁伊夫受到宠爱,并非仅仅因为那一粒入球,他功底扎实,神形奕奕,一板一眼均有奇响,无疑,他是新一代球王的强有力侯选人。

欧洲杯赛荷兰队点球负于法国队,痛失半决赛资格,比赛一结束,小克鲁伊夫就收拾行囊,急欲回家探望父亲。”我很想我的父亲,他是我一生中最尊敬的人,也是我的唯一引路人”。不过,小克鲁伊夫这个时候相信父亲,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因为他的父亲刚刚被巴塞罗那解职,理由之一便是大搞裙带关系。老父太需要亲情的抚慰了。

约尔迪出生于1974年2月9日,15岁那年,其父接受了巴塞罗那的邀请,他在签字前附加了一个小条件,让儿子加盟巴塞罗那B队。1994 ——1995赛季,克鲁伊夫将儿子选入一队,接连的两场败仗,使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有心人纷纷指责,克鲁伊夫刮起的裙带风将毁掉巴塞罗那。好在,约尔迪很争气,他很快就以自己的行动堵上了指责者的嘴,并博得荷兰队主教练希丁克的青睐。

约尔迪系出名门,血统高贵,其傲骨嶙峋的精神气格,牵动着无数红男绿女的痴情。面对堆积如山的情书,尚显稚嫩的小克鲁伊夫不知如何是好,不过对于自己的前途,他却很有主张。既然巴塞罗那不仁,他也不义,肯定要另择良木而栖,只是这要看他父亲的选择。

4.“英雄门神”——大卫·西曼

英格兰队半决赛“歇菜”,维纳布尔斯君臣风流云散。新上台的霍德尔扬言要彻底改组英格兰队,但有一人,他无论如何都不敢撇下,这就是“英雄门神”——大卫·西曼。

西曼魁梧潇洒,英气勃勃,心理素质非常稳定。对苏格兰一役,他扑出了麦卡利斯特主罚的点球,为英队战胜“生死冤家”苏格兰队立下汗马功劳,与西班牙队的1/4决赛, 西曼奋勇扑出了纳达尔主罚的点球,使英队昂首进入半决赛。尽管在对德国队的半决赛中,西曼未能扑出对方的任何一粒点球,但他还是被国人称为“英雄门神”。

不过对于33岁的西曼来说,今日的飞黄腾达仍难掩其昔日的惆怅悲歌。当罗纳德·科曼在世界杯预选赛中为荷兰队任意球破网,当纳伊姆在1995年优胜者杯决赛的最后关头以40米外吊射洞穿阿森纳队大门之时,看台上的球迷气愤地齐嚷:“渔夫(‘西曼’的英文之意)打鱼去!”甚至早在四年前,当格雷厄姆·泰勒确定欧洲杯阵容时,西曼就被坚决予以排除。

问题的关键是,西曼一直用微笑和决心对待事业和生活上的曲折磨难。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曾被英国报界大肆渲染,当四年前英格兰队在欧洲杯赛上负于瑞典队时,西曼拉着他的教练威尔逊正埋头苦练。而其他落选英格兰队的所谓明星球员们,则不是外出度假排遣苦闷,就是到灯红酒绿处寻欢作乐。

在事业上“而今识尽愁滋味”的大卫·西曼,对男欢女爱也有了更成熟的认识。他曾有过无数女友,当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女友,并从中挑选了一名艳态妖娆者结成连理。然而好景不长,双方因事事分歧而“孔雀东南飞”。为此,这位“英雄门神”一度泪空流,人比黄花瘦。目前西曼的唯一女友是32岁的黛比·罗杰斯,她是一家推销公司的经理,据说两人非常投缘,大概不久就会举行婚礼了。

四、’96欧洲征战史(史册篇)

1.冠军之路

(1)小组赛积分表

A组

场次胜平负进球 失球积分

英格兰 3

2 1 0 72

7

荷 兰 3

1 1 1 34

4

苏格兰 3

1 1 1 12

4

瑞 士 3

0 1 2 14

1

B组

场次胜平负进球 失球积分

法国3

2 1 0 52

7

西 班 牙3

1 2 0 43

5

保加利亚3

1 1 1 34

4

罗马尼亚3

0 0 3 14

0

C组

场次胜平负进球 失球积分

德 国 3

2 1 0 50

7

捷 克 3

1 1 1 56

4

意大利 3

1 1 1 33

4

俄罗斯 3

0 1 2 48

1

D组

场次胜平负进球 失球积分

葡 萄 牙3

2 1 0 51

7

克罗地亚3

2 0 1 43

6

丹麦3

1 1 1 44

4

土 耳 其3

0 0 3 05

0

(2)复赛

2.最佳阵容(欧足联技术委员会评出)

守门员:西曼(英格兰队)、科普克(德国)

后 卫:布兰科(法国)、萨默尔(德国)、拉塔尔(捷克)、德塞利(法国)、马尔蒂尼(意大利)

中 场:德尚(法国)、麦克马纳曼(英格兰)、加斯科因(英格兰)、科斯塔(葡萄牙)、波波乐斯基(捷克)、埃尔兹(德国)

前 锋:斯托伊奇科夫(保加利亚)、德约卡夫(法国)、希勒(英格兰)、苏克(克罗地亚)、库卡(捷克)

所在入选者每人可获1000英镑奖金。

3.射手榜

进五球

希勒(英格兰)

进三球

斯托伊奇科夫(保加利亚)、劳德鲁普(丹麦)、克林斯曼(德国)、苏克(克罗地亚)

进两球

卡西拉奇(意大利)、谢林汉姆(英格兰)、萨默尔(德国)、比埃霍夫(德国)

进一球

图尔基马兹(瑞士)、齐格(德国)、萨·平托(葡萄牙)、岑姆巴拉(俄罗斯)、约尔迪·克鲁伊夫(荷兰)、博格坎普、齐埃萨(意大利)、加斯科因(英格兰)、卡米内罗(西班牙)、布兰科(法国)、曼哈林(西班牙)、阿莫尔(西班牙)、麦卡利斯特(苏格兰)、菲戈(葡萄牙)、奥利维拉(葡萄牙)、库卡(捷克)、泰特拉泽(俄罗斯)、布查斯特尼科(俄罗斯)、昆茨(德国)、阿方索(西班牙)、穆勒(德国)、杜加里(法国)、弗劳维奇(克罗地亚)、库托(葡萄牙)、内德维德(捷克)、贝伊博尔(捷克)、德约卡夫(法国)、博班(克罗地亚)、洛科(法国)、拉杜乔尤(罗马尼亚)、克鲁伊维特(荷兰)、尼尔森(丹麦)、乔·平托(葡萄牙)、苏霍帕雷克(捷克)、莫斯托维伊(俄罗斯)、斯米切尔(捷克)、波波尔斯基(捷克)、伯格(捷克)。

4.八项统计

(1)德国队第三次夺得冠军, 是至今唯一夺得三次欧洲杯赛冠军的球队。

(2 )德国队的比埃霍夫是自欧洲杯赛首次实施突然死亡法以来第一位攻入“金球”的队员。

(3 )英格兰的大卫·埃勒雷是在一场比赛中出示黄牌最多的裁判,小组赛C组德捷之战,埃勒雷共出示10张黄牌。那场比赛德国队以2∶0胜捷克队。

(4)本届欧洲杯赛创造了整个比赛中共有7 名队员被罚下场和157张黄牌的纪录。卫冕冠军丹麦队在三场比赛中只得到4张黄牌。

(5)英格兰队荣获本届欧洲杯赛“公平比赛”奖, 这是对东道主未能夺魁的小补偿。荷兰球迷获“球迷风格奖”。

(6)本届杯赛,31场比赛共进球64个,平均每场进球2.0645个。

(7)本届杯赛共有4场比赛是通过互罚点球决出胜负的。在42个点球中有37个球被罚中,5个球被扑出。

(8)总共有1268203人次观看了本届欧洲杯赛,平均每场比赛的观众为40916人。观众人数最多的一场比赛是小组赛A组的英格兰与苏格兰之战,观众达到76864人。

标签:;  ;  ;  ;  ;  ;  ;  ;  ;  ;  ;  

英国仲夏梦:对96年欧洲杯的分析_足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