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北京宣传工作_外宣工作论文

新时期的北京宣传工作_外宣工作论文

新时期的北京外宣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时期论文,北京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对外宣传工作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明确了对外宣传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当前应当着重抓好的主要工作,强调了对外宣传工作的原则和策略。这是我们今后做好外宣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们把外宣工作全面推向新阶段、迈上新台阶的精神动力和根本保证。下面,结合我自己做外宣工作10年来的实践,和大家交流几点体会。

一、古今中外许多事例证明外宣工作的成败往往关系到国家的强衰

“宣传”这个词的出现估计是比较晚的,可能是在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初期时,但是人的宣传活动很可能是自从有了人群以后就开始了。

中国历史上,最热闹的可能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周游列国,奔走游说,宣传自己的文化思想和政治主张。没有那样一个过程,恐怕就没有后来秦王朝的统一。

在北京的历史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袁崇焕,明末的抗清名将。在明朝已十分衰败的情况下,为保卫大明的江山立下了重大功勋。他率领的军队在山海关外与清军作战呈现对峙状态时,清兵在久攻不下的情况下绕过了他的设防,在古北口方向进关包围了北京。明朝皇帝急令袁从东北撤回保卫北京。保卫北京的战斗进行得非常激烈,清兵到了闻袁崇焕之名而丧胆的地步。后来清兵动用了“外宣”的武器,就是通过民间的、社会的渠道制造和散布舆论,说袁已和清兵达成了极端秘密的协议,通过把明朝皇帝搞掉来向清军换取高官重奖。清兵果真成功了。明朝皇帝下令把袁抓了起来并把他千刀万剐。应当说,清兵采用的办法,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对外宣传”。走民间的社会舆论的渠道实行反间计,北京的老百姓上了当,对袁非常仇恨,以至袁被凌迟处死时,肉被剐得不干净的地方,有的老百姓还上去咬两口。尽管现在看,明、清是民族之间的战争,但在当时是“两国交兵”。袁崇焕的悲剧,对清兵来讲,是“外宣”的成功事例;对明朝,则是促其衰败、死亡的事例。

《东史郎日记》有若干处侵华战争中日本兵残忍戕杀中国人的描写。日本兵为什么那样地杀人不眨眼?以杀人取乐?原来,按东史郎的说法,是他们从小接受的对中国的宣传,形成了强烈的“差别意识”,以为中国人愚昧、丑陋、落后,是劣等民族,该杀。

5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位政治家痛骂西方的宣传时讲了一段故事:有一个人在一个十字路口造谣,说前边有一家商店免费分发羊肉、面粉,人们趋之若骛。后来造谣者自己也想,这么多人跑去,是否真的免费发放羊肉、面粉?于是他也去了。这段故事,深层意思是揭露西方媒体对社会主义国家造谣污蔑,谎话连篇,自己也中毒了,把自己制造的谣言也当作了事实。造谣已经成为他们的本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高度重视瓦解社会主义的外宣工作,也屡屡得手。西方的外宣可以概括为“谬论欺世,谎言连篇,蛊惑人心,颠覆政权。”

当然,对西方舆论也不能采取20多年前的那种简单看法。它们也不是铁板一块,出于不同集团、不同角度、不同背景、不同利益的需要,对同一个问题也有不同的议论、主张。比如,现在,他们也常常在报刊、电视、广播中为了中国的某一个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但就其本质上讲,西方是不甘心中国强大起来的,在“西化”、“分化”、遏制中国的过程中,它的外宣起了很恶劣的作用。所谓“中国威胁论”是怎么来的?不就是他们的外宣搞出来的吗!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世界排名100 位之后,专心致志于国内建设。美国那么强大,它还担心中国威胁吗?它只不过是造出这么个说法来,让其他的发展中国家,也包括发达国家提防中国,遏制中国,给中国发展造成不利的国际环境罢了。

当然,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宣传毕竟属于意识形态领域,是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归根结底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宣传,逆潮流而动的宣传,对抗人类发展根本规律的宣传,尽管可以谎言欺世,得逞一时,但最终也挡不住正义事业前进的步伐。50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的一片“围剿”声中还是成长壮大起来了。但我们还不能不承认,由于中国人性格趋于内向,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由于我们缺乏国际社会的活动经历和活动经验,还由于对外宣传的实力、艺术和技术等一系列问题,国际社会对我们还缺乏了解和认识,我们的工作同我们所需的国际环境还有很大的距离,使我们现在不能不更加重视外宣工作。

二、改革开放把外宣工作提到了宣传工作大格局中更加突出重要的地位

我们党的内宣工作是非常有经验的,在世界范围内,如果上百个政党进行比赛,我党的内宣工作绝对可以名列前茅。否则,难以想象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星星之火何以燎原中华,几十个人的共产主义小组怎么能发展到6000多万党员、领导十几亿人口的大党,也难以想象能够出现象董存瑞、黄继光这样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人物,也很难想象淮海战役中有那么多的担架、小推车。解放后,有很长一段时间出现了“左”的问题。如果仅以那个时期的路线作为标准衡量,宣传工作还是很有力量和成效的。改革开放后,内宣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尤其是新闻媒体的改革已经取得了重要的、历史性的、阶段性进展。原来的社会主义阵营,新闻媒体如何改革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弄不好很容易就变成瓦解共产党政权及共产党和人民关系的急先锋。而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由于有象邓小平这样饱经沧桑的、经验十分丰富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掌舵,有邓小平理论指导,我们主要的新闻媒体既坚持了党和人民喉舌的根本属性,同时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又相当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而且管理体制、发展模式等多方面已摸索到了成龙配套的规律和经验,可以运用自如地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搞活。

但是外宣方面,我们则比较缺少经验。虽然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就有外宣,比如,在毛主席、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成立不久就有多种外语广播。但是在那个历史时期,对外宣传在宣传工作的总格局中所占的比重是很小的,在国家总的事业的格局中更是微乎其微。因此,当我们打开国门,走进国际社会时,发现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的声音非常微弱,在西方人的心目中,我们中国人的形象甚至还是长袍马褂、留小辫子的清代形象,我们的政策往往被误解、被歪曲。改革开放以后,这个问题被尖锐地提到了党的面前,日益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加强外宣工作有七个方面的客观需要。

1.是在世界上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的需要。目前我们国家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经济快速发展,改革不断深入,开放日益扩大,56个民族团结和睦,整个社会稳定。而在西方舆论中,中国是被严重歪曲了的。在座的不少同志可能经常看港台报纸。这些报纸中就有不少内容把中国描绘成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马上要出什么大乱子,要不了几天就得垮台。我们如果要在全世界范围内扭转被歪曲了的、被误解了的中国形象,树立良好的符合实际的国家形象,就必须加强外宣工作。

2.是吸引外资、发展经贸的需要。外国企业、跨国公司到一个国家去投资,首先会考虑这个国家的环境如何,政权是否稳固,社会是否安定。由此来判断他的企业是否安全,他的投资是否能得到回报。但靠什么来判断呢?一是实地考察,市场分析;二是接受各方面的宣传信息。去年有个材料说,一位外商在中国考察投资环境,到了中国不少地方,当然各有优势,但他还是选择了北京。为什么呢?他认为,北京虽然“衙门”比较多,办事效率比较低,但北京讲政治,有规矩,是一个安全的投资场所。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需要不断扩大开放,更多地吸引外资,如果我们加大外宣力度,把我国的情况如实地介绍出去,对于吸引外资、发展经贸,好处自不待言。

3.是弘扬中华文化,推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需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强的吸引力、穿透力。通过对外宣传、对外文化交流,把中华文化传播出去,对于改变当今世界西方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格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另一层,西方文化的精华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有鉴别、有引导地吸收外来文化,对扩大开放,深化改革,乃至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都有好处。

4.是配合我国总体外交,改善我国国际环境的需要。邓小平外交思想是毛泽东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小平同志的外交思想非常突出、鲜明的一点,就是要专心致志办好国内的事情,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这就要营造有利于我的良好的国际环境,首先是良好的周边环境。如果我们的周边环境还象50年代那样,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西方的肆意歪曲,给人印象是中国在输出革命,要颠覆人家的政权,他们就不会有与我们建立正常关系的欲望和行动,我们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好的局面。外宣工作要在小平外交思想和中央外交政策的指导下进行,要配合好外交工作。事实上,现在的比以往大大改善了的好环境是与外宣工作取得的效果分不开的。

5.是针锋相对、驳斥谣言,在世界范围内争取更多朋友的需要。西方传媒围绕所谓的“人权问题”,对我国捏造的谣言非常多,在世界范围内欺骗了不少人。如西藏问题,什么“中共向西藏派了600万汉人, 要灭绝藏族”,有这回事吗?西藏总共才200多万人口, 这不是弥天大谎吗?还说“西藏不是中国的领土,是汉人在对西藏进行侵略”等等。外宣工作就要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并进而宣传我们的主张和繁荣进步,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争取到更多的朋友。

6.是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需要。经过改革开放20年,我国经济实力、在国际上的地位都有很大提高。比如说,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冲击下,很多人都关心人民币是否会贬值。前些时候,港报发表了一则短消息,说中国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几人小组,研究近期人民币是否主动贬值。就是这样一则短消息,影响了世界几个主要股市,其实根本没有这码事。朱总理在今年“两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说人民币不是面临贬值的压力,而是要继续保持坚挺。一下子就使世界几个股市停止了下跌。因此,在更大范围内把中国改革发展稳定的情况介绍出去,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外宣工作为世界政经局势稳定作贡献。

7.是在新形势下提高宣传事业水平的需要。宣传工作是有内宣和外宣之分,如只把内宣搞好,外宣跟不上,就是一个“瘸腿”。外宣与内宣,对象不同,但又有许多相通之处,外宣工作做好了,可以使内宣得到延伸,也可以使内宣更具活力。而做好内宣工作,又为做好外宣工作提供基础和条件。在新形势下把外宣工作进一步加强起来,会使整个宣传事业的格局更加健全和完善,宣传工作的整体水平也会提高。

三、十年对外宣传的若干经验和体会

1.高度重视外宣,一定要把做好外宣工作看作是中华民族在世界上重新崛起的重要途径、标志的保证。我们讲重视,关键是领导重视,要在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中强化对外宣传的意识。北京作为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中国的首都,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更要强化这一意识。

2.外宣工作要从中国现有的国情出发,既要精神振奋,又要使目标和期望符合实际。很多人反映,我们的外宣太薄弱了,在海外根本听不到中国的声音,看不到中国的电视,这是事实。但是如何看待和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中国在国际上的实际地位和历史形成的现状出发,来确定一步一步所要达到的目标,经过若干年的努力使中国的外宣工作在世界上占到应有的地位。如果操之过急而一时又达不到目的,就会影响信心。据国务院新闻办的一位领导同志说,欧洲某国总统夫人对他说,祝贺你当了中国的“战争部部长”!她的意思是“冷战”结束后,更多的是宣传舆论战。就此而言,中国难以成为美国的对手,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只有7万多亿人民币,而美国是7万多亿美元啊!还不要说它几十年来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积累起来的经验,怎么能设想在西方舆论占巨大优势的情况下,我们一下子打个彻底的翻身仗呢?我到瑞士访问,参观了那里的水电站,简介中有英文、德文、法文、日文,就是没有中文。这个事我们没法找瑞士政府进行交涉,说中国有12亿多的人口,汉字多么多么好,联合国文件5 种文字版本中中文最短、最简洁,要求所有的旅游景点都配上中文,行吗?为什么没有中文?因为到那里去的中国旅游者太少了,列上也没有多大用处,中国人去的多了,你看这些景点列不列中文?不久前,我去德国贝多芬纪念馆,发现那里已经有了中文说明,因为中国人去得多了。

3.外宣工作涉及诸多领域,方方有责,层层有责。严格地说,我们从事外宣工作的干部,只是对外宣传的组织者,宣传的内容需要方方面面来提供,宣传的渠道需要方方面面来开拓,我们不能也不可能孤军作战。因此,必须善于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把责任和任务分解开来,形成总体合力。

4.在现代社会中,新闻媒体在外宣工作中占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刚才讲方方面面有责,但基本的专业作战部队还是新闻媒体、专业外宣部门,要专群结合。在现代社会中,新闻媒体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是最大的。70年代,我还是一名记者,当时的市领导杨寿山同志对我说,你别看我官比你大,但每次我讲话顶多有1000人听。你比我厉害,你写一篇东西登在报上,至少有几万、几十万人看。他讲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进入现代信息社会更是如此,社会交流、文化交流,更多的是通过媒体进行的,没有现代媒体,也就不成其为现代社会。对外宣传,对象是五湖四海。所以,加强新闻媒体的工作,意义和作用非常大。

5.外宣工作要把大和小、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和日常工作结合起来。我们的工作大量体现的是日常的、点点滴滴的工作,但要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有计划地推出一些力度较大的动作。近几年,我们在这方面的步伐是相当大的,如搞了“北京国际音乐节”、“北京国际电视周”等重大活动,力度较大,影响较大,效果也比较好。大动作不能太多,太多了也搞不起,但每年都要有一点新招数。什么事都不要着急,有10年、20年的积累就会成气候。但是若要使动作的力度较大,就要仔细筹划,必要时集中几个方面的力量。随着工作水平的提高、实力的增强、经验的丰富,今后我们应该更多地讲创意、讲策划,努力推出大力度的动作。

6.研究外宣对象的特点,讲究宣传艺术,注重宣传效果。外宣工作尤其要讲效益,它的投入往往很大,如果效果不行,则难以为继,这就要研究外宣对象的特点。什么是宣传艺术?同样的话,不同的说法;同样的文章,不同的写法;同样的目的,不同的途径,哪一种效果好呢,肯定是那种合乎人家欣赏习惯、合乎人家文化品味、合乎人家接受心理的方式。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7.北京市的外宣工作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把新移民作为一个重点。新移民是指这些年出去的留学生,公费的也好,自费的也好,也包括在国外做生意的、长期在那里逗留的,且不管他是否入了外国国籍,我们笼统称之为“新移民”。这一部分人应该成为我们北京市富有特色的外宣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我们不是福建也不是广东,没那么多在解放前就跑出去的,我们这里主要是改革开放以后出去的。这一部分人和老的华人不同,现在这批新移民出去时文化层次就很高,已经有相当一部分进入了西方国家的主流社会,当然还是“二等公民”。所以,不要老说侨乡在广东、福建,北京目前也已成为新侨乡。而且这部分人生在中国,语言没问题,对国家很有感情。我曾经非常自信地打过一个比喻:除了极少数人以外,只要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无论他走到世界的哪个地方,都象一个物体逃脱不了地球的吸引力一样,都想着他的祖国,为他的国家服务。这个话到现在我认为基本上还是对的。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些有利条件,加强对他们的工作。

8.外宣工作的一个重要突破点就是要挤入西方主流社会。外宣的一个难点是要挤入或叫打入西方主流社会,用我们客观报道的事实去影响主流社会,以至于影响到对中国的决策,这当然比较难,要花钱、要费脑筋、要有渠道。但是,进入西方主流社会,必须作为十分重要的目标,锲而不舍地做下去。

9.外宣工作并不都在海外。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特别是作为首都北京这样一个特殊地位,随着外国使、领馆的增加,海外公司的增加,涉外商务、旅游人数的增加等等,使我们外宣工作相当一部分精力要用在北京市内,创造一个良好的涉外环境。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在北京的外国人的工作。做这些外国人的工作,有我们的有利条件,因为他们毕竟身处北京,知道北京的许多实际情况。做他们的工作有很多现实途径,很多是逼到你头上,必须要做的。因此,我们的外宣工作许多都在北京地区内,都是扎扎实实的硬任务。

10.要研究如何借助“外力”搞好外宣。 我们的外宣要讲究借助外力,借助外国人帮助我们宣传。他们做工作,效果比我们自己大得多。因为他们是外国人,说的话容易使外国人相信。今年有一件事情要做,即外宣办与外办配合,把外国媒体驻京记者,至少把港澳台的驻京记者情况摸清楚,哪个记者会打网球,哪个记者会打台球,组织一次市领导与他们联谊活动。不要轻视感情交流,等他下笔写北京的时候也要考虑考虑,贾书记还请我打过网球,吃过饭,可能用词就不那么尖刻了,甚至会多说几句好话。

11.对突发事件的宣传,一要准确,二要快速, 同时还要分析突发事件的特点,或采取先发制人,或采取后发制人,或采取不发制人。不发制人就是沉默,任凭你炒某个热点,我就是只听不做回答,议论一段时间也就完了。北京是首都,非常敏感,突发事件就显得比较多,搞不好就被海外传媒胡乱报道,造成不良影响。当然,重要消息的发搞,必须经过一定的程序,要讲纪律。在准确的前提下尽量快速,要讲实效。

12.要提高北京市民的整体外语水平。北京商业、服务业、 旅游业等行业的特殊性,使得市民与外国人接触相当多。市民外语如何,直接关系到外宣工作的效果。有的国家尽管落后,但英语水平很高,如埃及,除地理位置离英国近以外,还有个历史渊源,就是它当过英国的殖民地。中国没有这个特点,而且汉语语系与英语语系差别比较大,学起来比较困难。外宣部门作为配合部门要研究一下如何提高北京市民外语水平,要出台一些鼓励政策。

13.要建设一支政治上过的硬、业务水平高的外宣队伍。 做外宣工作的同志,要耐得住寂寞,肯于花一些较长时间、做一些基础性的调查研究方面的工作。我们要向世界宣传中国,又不了解这个世界或了解太少,那是不行的。

四、抓住今明两年少有的大好机遇,把北京市的外宣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今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迎接澳门回归祖国;迎接新世纪的到来。今年也是实现北京市跨世纪宏伟目标的关键一年,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相当繁重。今明两年我们还有许多重要的涉外活动:出席“《财富》全球论坛年会”的代表将来北京;我们要具体承办“’99巴黎·中国文化周”活动;组织举办第二届高新科技国际周活动;我们要进行第六届世界大城市首脑会议;2001年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各项筹备工作;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各项工作也将陆续启动。希望大家抓住契机,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深刻领会,深入贯彻这次全国外宣工作会议精神,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齐心协力,把北京外宣工作做得更好!

(此文系作者在北京市对外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1999年3 月19日)

标签:;  ;  

新时期的北京宣传工作_外宣工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