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益论文_陈连连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益论文_陈连连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邮亭圩中学 425000

摘 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数学教师越来越重视以学生为本开展课堂教学。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本文围绕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益进行阐述,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旨在构建启智型数学课堂。

关键词:初中数学 思维 教学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大量的习题来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应该践行新课改理念,通过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启发自的数学思维,从而实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一、改变数学教学的枯燥无味,从另一角度出发

1.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再来按照方法进行下一步教学,这样便能提高教学的效率,也能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比如说,老师可以将一些数学家的有趣故事讲给学生听,给学生制造出一种娱乐知识的画面,让学生从另一角度爱上数学。例如:田忌赛马的故事。其实,数学是一门很有魅力的课程,它能带给我们所不知道的一个世界,能发散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的想象力和对于事物的认知。

2.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采取小组学习的方法

采取分组的学习模式能够提高学生之间的默契和感情。如果分组得当,不仅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感情交流,还可以因此提高同学之间默契度,使他们自己相互监督、相互进步。例如:老师可以采取男女搭档的方法,按照成绩和人数,分成几个小组,并选出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并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好的小组可以加分,从而到了期末在进行一系列的表扬奖励。分组的形式有利有弊,但是只要老师采取好的方法和态度,这样的方法往往利大于弊,借学生之间的合作力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上课注意力。比方说,在上“相关概率题”时,老师给出一个“求解盒子里拿出红球的概率”的问题,先进行五分钟的讨论时间,然后在由小组派出代表上台解答并要求学生自己讲解自己的答案。数学的学习不但要求学生学好函数、概率等等书面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学会合作、懂得合作的力量。

二、问题引领教学,激活学生的思维潜能

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数学教学的本质也就是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教师要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打好思维能力的基础,充分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让他们学会主动地探究问题,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提升数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对学生进行提问,用问题来引导他们进行思考,有效激发他们的认知欲望。

例如:在教学“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时,教师不妨这样提问学生:当平行四边形的两条邻边处于互相垂直的状态时,此平行四边形的形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而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邻边是相等的话,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你还能想出哪些方法来使普通的平行四边形变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些问题能够进一步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他们纷纷开展了深入的探究,绞尽脑汁地寻找有效的方法。最后的结果是,学生不仅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而且还对不同的特殊四边形进行了归纳总结,找出了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这样一来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能,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上又迈进了一步。

三、交流讨论引思,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意识

现代教育理论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与讨论,认为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中可以让不同个体之间的思维相互碰撞。教学实践证明,课堂中的交流与讨论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产生思维的发散,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交流讨论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例如:在教学“确定圆的条件”时,一改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述如何确定一个圆,而是在引入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让他们通过交流讨论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圆形。在交流讨论过程中,让学生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们畅所欲言,有学生认为相交的两条直线可以确定一个圆;有学生认为一条直线和直线外一点即能确定一个圆。此时,教师不急于给出评判,而是让学生说明自己的结论是依据什么来判定的。这样,学生们就会思考自己的结论,同时也能很快意识到哪种方法是错误的。实践证明,通过结论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对确定圆的条件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交流讨论的过程是由学引思的过程,是提高学生思维的过程。

四、掌握思想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思想方法与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密切相关,运用什么样的思想方法,能够从中反映出逻辑思维能力的强弱。因此,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强化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使学生善于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遇到的疑难,从而使自己思维变得敏捷而开阔,能够透过现象来揭开问题的本质,这是属于核心素养的一项重要能力。数学课本上的每一项概念、公式等,都能够从中找出相对应的思想方法,教师不妨以此作为切入点。

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时,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出两个相似图形,然后让学生找出它们的特点。学生经过一番观察和思考、得出结论后,教师就向学生介绍全等图形这一知识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图形属于全等图形,学生经过进一步思考,就加深了对这一概念的认识。再如,在学习“概率”的知识时,教师安排学生开展扔硬币的游戏,每次扔十次,分别统计正反面出现的次数。在这个游戏中,学生不仅收获了快乐,而且还掌握了测量概率的基本方法,可以说是起到了双重效果。

总之,新课标从教育观念和内容、教育方法和学习模式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以新课标为指导,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学课程体系,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突破传统教法,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多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钟明强 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刍议[J].课程导学,2016,(17)。

[2]徐发明 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提高策略探讨[J].教育界,2015,(4)。

[3]张永军 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新一代(下半月),2014,(4)。

论文作者:陈连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4月总第17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7

标签:;  ;  ;  ;  ;  ;  ;  ;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益论文_陈连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