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分析论文_闫敏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目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小剂量激素联合环磷酰胺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收治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常规组(n=40)。常规组接受小剂量激素治疗,实验组同时应用环磷酰胺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87.5%,显著高于常规组的62.5%(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显著低于常规组的47.5%(P<0.05)。结论: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应用小剂量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效果显著,并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小剂量激素;环磷酰胺

【中图分类号】R59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5-0354-02

系统性红斑狼疮会累及肾脏、中枢神经、骨骼肌肉、皮肤黏膜等,为弥漫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该疾病具有多样化表现。当前临床中针对该疾病主要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但对于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单穿应用糖皮质激素需要较大剂量,并且长时间用药会降低患者免疫功能,并进一步引发获得性感染等,难以收获满意疗效,最终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近年来免疫抑制剂和激素开始应用于临床,为进一步提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治疗效果,本研究选择收治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对其中40例患者应用小剂量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收治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常规组(n=40)。纳入标准:满足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诊断标准;SLEDAI为9~20分;处于活动期;知情并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近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患有其他类风湿疾病。常规组包括女25例、男15例;年龄范围21~69岁,平均(35.4±5.7)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5.3±0.6)年。实验组包括女26例、男14例;年龄范围22~70岁,平均(35.6±5.8)岁;病程7个月~10年,平均(5.4±0.7)年。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常规组应用小剂量激素治疗,给予醋酸泼尼松片(新疆银朵兰维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65020009),每天3次,每次10mg。实验组同时应用环磷酰胺(安徽艾珂尔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2314)治疗,在250ml 0.5%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0.5g环磷酰胺静脉滴注,连续治疗2天,每个20天冲击1次,累计剂量151mg/kg,改为90天冲击1次。所有患者均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感染、失眠、月经失调、胃肠道反应等。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活动性实验室指标中有3项消除,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消失,激素减少至维持剂量或停服。有效:活动性实验室指标均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好转,激素减少至维持剂量。无效:激素剂量增加,活动性实验室指标、临床症状及体征未改善。总有效率=1-无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实验组总有效率87.5%,显著高于常规组的62.5%(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3.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临床常见疾病,以女性为主要发病人群,当前对于其发病原因临床中还没有形成统一论断,但普遍认为该疾病发生、活动与机体内环境及外源刺激有关,并且该疾病为多基因病,和多种遗传病关系密切。此外也有学者认为,该疾病患者形成自身抗体和单核细胞、B细胞、T淋巴细胞等免疫系统紊乱有关[1]。

长期应用全身性激素是临床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重要方法,但长期、大量应用激素会增加不良反应,而小剂量激素则能够减少感染、溃疡等,预防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2]。并且小剂量激素能够抑制细胞因子产生,减少淋巴细胞生成,具有抗感染和抑制免疫的作用。环磷酰胺是磷酰胺基、氮芥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其对G2末期和S期细胞较敏感,可减少循环中T淋巴细胞核B淋巴细胞绝对数,能够抑制B淋巴细胞增殖,降低炎症反应,并有效恢复患者肾功能[3]。

本研究中,实验组总有效率87.5%,显著高于常规组的62.5%(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显著低于常规组的47.5%(P<0.05)。可见,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应用小剂量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效果显著,并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秀娟,丁晓辉.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狼疮肾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保健文汇,2018,12(8):26.

[2]李强.免疫吸附联合环磷酰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治疗价值研究[J].医药前沿,2018,8(28):190-191.

[3]龙洁.西药联合免疫吸附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的效果及对炎性细胞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N].中国医药导报,2018,15(24):63-66.

论文作者:闫敏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8

标签:;  ;  ;  ;  ;  ;  ;  ;  

小剂量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分析论文_闫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