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论文_张萍,周新月

浅谈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论文_张萍,周新月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骨三科 266555)

【摘 要】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方法:术后密切观察病情、预防伤口感染及深静脉血栓,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结果:所有的患者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结论: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实施精心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关节坏死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指采用金属、高分子聚乙烯、陶瓷等材料,根据人体关节的形态、构造及功能制成人工关节假体,通过外科技术植入人体内,代替患病关节功能,达到缓解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1]。随着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应用,术后护理尤其是功能锻炼日益受到重视,精湛的手术结合科学的功能锻炼指导,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1 临床资料:本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对11例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经过术后精心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本组男10例,女1例,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67.3岁,退行性关节炎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创伤性骨折1例。左侧7例,右侧4例。病史2--10年。合并心脏疾病3例,高血压2例,糖尿病4例。手术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的有7例,全麻有4例.

2.术后护理:

2.1 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害怕疼痛、担心出血、不愿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的心理,给予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导,耐心讲解术后功能锻炼的目的和过程,使其了解功能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系统,利于患肢肿胀的消退,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同时做好家属工作,使其主动参与患者康复训练[3],以利于出院后继续进行锻炼。

2.2一般护理 术后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意识、瞳孔、血压、呼吸、心率的变化。对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患者予以监测心率、心律及心电图的变化,发生异常及时处理。对全麻手术的患者,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观察患肢末端血运、皮温和足背动脉情况。切口处负压引流管,密切观察渗血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和量。术后24--48h引流量小于50ml时可拔除,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2.3体位护理 (1)术后用弹力绷带包扎患肢,减少创面渗血、渗液,抬高患肢患肢30°,

促进静脉回流,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避免向患侧翻身,防止人工膝关节受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术后48h严密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如患肢皮肤发绀,皮温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考虑有循环障碍应及时处理。(2)术后2~3天,X线摄片判断假体的位置。

2.4 预防感染 局部感染是造成膝关节置换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为3%-5%,甚至高达10%。术前一天和手术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性用药可降低感染率。手术或麻醉可对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不良影响,手术后一周内,患者白细胞数可能降低,引起感染。因此,术后将患者置于单人或双人房间,空气消毒每天2次,严密观察体温变化,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切口换药、静脉输液等治疗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鼓励和指导患者做有效的深呼吸及咳嗽,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叩背排痰及雾化吸入,可预防坠积性肺炎。留置导尿期间保持尿管通畅,碘伏消毒尿道口,每天2次,饮水量每天2500ml以上,可有效预防泌尿系感染。

2.5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术后严密观察患肢的血运、感觉及活动情况,有无肢体肿胀、静脉曲张、皮肤张力增大,疼痛等情况。术后穿减压弹力袜,以利于下肢静脉和血流加快,促进组织的水肿吸收。早期抬高肢体,促进血液回流,麻醉清醒后鼓励其早期开始股四头肌舒缩练习,必要时行空气压力波治疗,也可使用抗凝药物治疗,如低分子肝素。

2.6功能锻炼

2.6.1训练方法(1)手术当日即刻开始进行股四头肌静止收缩、踝关节背伸、跖屈等运动。(2)术后1--3天踝泵训练:预防血栓。①踝关节屈伸练习:慢慢的将脚尖向上勾起,保持5秒,然后再向远伸使脚面绷直,保持5秒。如此反复分组练习,每天累计500次。②转动踝关节:由内向外转动踝关节,反复分组练习,每天500次。③膝关节屈伸练习:除以上活动外,教会患者主动做膝关节的屈伸运动,可以配合CPM机锻炼,逐渐由被动到主动练习。(3)术后一周①除以上练习外,继续做床上主动练习,患者坐床边,借重力垂膝床下,将减退放置患腿前方,帮助向后压腿。②行膝关节伸屈锻炼,指导患者用助行器或扶双拐下地站立位,练习步行。20-30min/次,4次/d[2]。③步行练习:术后何时下地行走受手术假体类型、手术操作、病人体力恢复情况影响。使用助行器时,先移动患肢,再移动健侧,上楼时先迈健侧,下楼时先迈患肢[2],待患者适应后逐渐减少对拐杖的依赖,最终脱离拐杖独立行走。注意行走的时间,距离逐渐加长,行走时要有人防护。

2.6.2注意事项(1)不要短时间超强度训练[3],应以不引起疼痛为度,如出现疼痛应适当减量。出院后继续院内所学的训练内容,选择性实施,次数时间取决于具体情况。(2)注意膝关节肿胀情况。(3)辅助支具:术后4周内助行器、拐杖行走,4—12周可单手杖行走,3个月可进行简单活动。如散步,慢速走,游泳等。

2.6.3出院指导 (1)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膝关节功能康复需时较长,出院后必须继续进行增强肌力和膝关节伸屈活动的锻炼。术后3个月,轻微的体育活动是允许的,但患者应避免提取和运送重物,以减少膝关节的负重。(2)如需做CT、磁共振等检查,应告诉医生置换过人工全膝关节,以免影响结果判断;(3)术后1、3、6个月及1年后及时复诊,以便了解康复情况,调整康复计划。

3结果 11例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屈膝112-130°,平均120°,伸直0°;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V级;膝关节功能根据美国HSS评分标准[4]:优8例,良3例,优良率达100%,患者能脱离拐杖行走及上下楼,生活自理。

4小结 膝关节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正逐步被同行重视,术前健康教育是手术成功的基础,而术后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早期进行关节活动的有利条件是关节内与关节外软组织尚未形成粘连,在此条件下,进行锻炼难度不大,可较快的恢复患肢功能.关节活动应遵循早期开始、循序渐进、被动与主动结合、等长和等张結合的原則。总之,加强术后功能锻炼能使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关节功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康复。

参考文献:

[1]吴毅,吴发军。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治疗方法和步骤【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2):120

[2]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0

[3]王少华,曹艳,曲冬郁,等.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解放军护理杂志,1999,16(2):38.

[4]闫汝蕴,张大成.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系统康复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9):518}

论文作者:张萍,周新月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0

标签:;  ;  ;  ;  ;  ;  ;  ;  

浅谈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论文_张萍,周新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