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生白炽灯创新精神_爱迪生论文

爱迪生白炽灯创新精神_爱迪生论文

爱迪生 白炽灯 创新精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爱迪生论文,白炽灯论文,创新精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爱迪生,一位在世界发明史上神奇的人物,他以罕有的热情和毅力完成了2000多种发明,仅1869年~1910年间经正式登记的发明就有1328种。因此,人们称他为“世界发明大王”。

1847年2月11日,爱迪生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的米兰镇, 父亲是一个会木工手艺的农民,母亲当过乡村教师。爱迪生是家中7 个孩子中的最小一个。幼年时,在母亲讲的许多故事中,开始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并养成了勤思好问的习惯。5岁时, 他为了弄明白母鸡是如何下蛋和如何孵小鸡的,常蹲在鸡笼旁观察半天,甚至有一次把鸡蛋放在自己怀里,小心翼翼地学着母鸡孵蛋的样子,趴在鸡笼边期待孵出小鸡来。然而,母亲并没有因此责怪和取笑他,而是保护他勤思好实践的积极性。

爱迪生7岁时随家搬到密执安州的休仑港, 并进入当地一所乡村小学,当时学校里只上阅读、写字和算术课,他的老师态度粗暴且讲课枯燥无味。爱迪生常爱提一些老师认为希奇古怪的问题,如“为什么2+4=6?”、“为什么这字要这样写”,老师因此很生气并常骂他“傻瓜”、“笨蛋”,并叫他以后不要来上学了。就这样,爱迪生只接受了3个月的学校教育便回家了。

回到家中,作过教师的母亲最了解自己的儿子,她给儿子讲牛顿从不聪明的少儿成长为大科学家的故事,鼓励爱迪生树起学习的信心,并指导儿子学习科学知识。在妈妈的耐心指导下,爱迪生学习了英语、算术、自然科学、历史等课程。引人入胜的科学知识大大增加了爱迪生的求知欲望,特别是他从一些科学家和发明家的故事中看到科学家们勤奋自学、刻苦钻研的精神,使他倍受激励。母亲此时更是鼓励爱迪生走勤奋自学的道路。11岁时,爱迪生开始自学《大英百科全书》和牛顿的著作,并被一本《自然读本》中的小实验吸引住了,他常照着书上讲的方法做起实验来。他对物理、化学特别喜爱,并在家中的地窖里建起一个小小的实验室,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来简单仪器,经常钻到地窖里做各种小实验。

12岁时,家中的经济越来越糟。为了减少家庭生活的困难,爱迪生不得不外出挣钱。最初他帮人送花去市场卖,不久又来到休伦至底特律的火车上卖报,但此时他仍没忘记科学小实验,他多次恳求车长,得到允许后在行李车的角落里布置了一个小实验,一有空就去做实验。除此外,他还经常到底特律市图书馆去看书,他曾对图书馆管理员说他已把第一个书架的书全看完了。管理员却告诉他世界上的书是读不完的,要选定一个奋斗目标,看书要围绕这个目标而选择。这番话对爱迪生以后的学习和实验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但正当爱迪生努力学习和实验时,一场大祸来临。一次,由于火车行驶中的剧裂震动使他装有黄磷的玻璃瓶倒落打碎了,黄磷一遇到空气就自行燃烧起来,幸亏人们闻声而来扑灭了火,才未酿成火灾。但列车长火冒三丈,狠狠打了爱迪生一个耳光,后来造成了他右耳变聋,他失业了,这年爱迪生15岁。

然而,这一次打击并没有使爱迪生灰心,他仍顽强地回到家中自学和实验。1862年8月的一天,他奋不顾身地救了赖山车站站长的儿子,站长决定教他学习电报的收发技术。3个月后, 他成为一名站上的报务员,他一边努力做好报务员工作,一边仍利用空闲时间进行实验。一次,由于过于集中精力研制一个按时拍发讯号的机器,而在夜班时打了瞌睡,因此,他又被解雇了。

此后5年里,爱迪生离开了休伦, 曾在几个地方的电报公司工作过,但从未间断他的研究。除工作外,经常废寝忘食地阅读各种科技书籍,尤其是《法拉第电学研究》一书,使他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并认真地运用到实验中去。他首先研制出能在一根线上同时发送两份电报的双重发报机,提高了线路效率。这一发明大大提高了爱迪生的发明信心,他开始更加勤奋的寻找发明源泉。

1868年,当他21岁时,发明了“自动投票记录机”。1869年,又发明了“股票行情电报传送机”、“商情报价机”;并因后种新机器对交易所十分有用,获得了四万美元的报酬。

为了能专心致志地研究发明,爱迪生辞去了所有的工作,用四万美元开办了一个小工厂,专门用来制造电器机械和进行发明研究。几年里虽有四重发报机研制出来,但发明效率不高。1876年爱迪生把工厂卖了,在纽约的门罗公园建立了一个“实验研究工厂”,因为他觉得发明兼顾制造难以充分发挥其能力。这一举动,在爱迪生的发明事业中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在美国工业发展史上也是一个创举,这是美国第一个有组织的工业科学研究机构。爱迪生聘请了各种专业的年轻人才,分工合作,用严密的科学理论指导实验,代替了以前工业上光凭经验的做法。自“工厂”第一项炭精送话器发明以后,发明一个接着一个,新的产品连续问世。新型炭质送话机、留声机、白炽灯、新型发报机、蓄电池等上千种发明,都是从这里诞生出来的。

爱迪生成了美国家喻户晓的发明家。然而谁能知道他付出的心血是多少呢?他几乎是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发明事业中去了。如他在白炽灯发明中常常是睡在实验室,吃在实验室,有时连续工作30小时以上,他的创造精神实让世人惊叹!

由于爱迪生的伟大贡献,1924年5 月美国国会授予他一枚特级国会最高荣誉勋章。1931年10月8日凌晨,这位伟大的发明家与世长辞, 终年84岁。他的一生告诉人类,成就是靠勤奋努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换来的。

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使用煤气灯、蜡烛或者油灯照明,可这些灯既不明亮又产生黑烟,且易被风吹熄,很不实用。因此,人类很早就想找到一种更好的照明工具。1809年,化学家戴维发明了弧光灯,但这种弧光灯每盏要用2000个伏打电池,耗电量大得惊人。而且它的光特别刺眼睛,对一般住宅照明不适用。1878年秋,一位俄国工程师在法国巴黎的世博会上展出了他发明的“电烛”,但这个发明只不过是一种改进了的弧光灯,并没有克服弧光灯的缺点。因此,人们迫切需要一种光线柔和的省电实用的照明工具。

1878年,已有许多项发明专利的爱迪生开始投入这项研究。他首先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了解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戴维的实验是让电流通过白金丝使其发光,但是白金丝很快就会烧光;其他科学家用炭、石墨等材料试验也失败了。他经过试验后又反复比较分析认为这条路走得没错,关键是要找到一种电阻不大、又耐高温的材料。而且空气中的助燃气体——氧气,也是白炽灯的大敌。因此,爱迪生决定从改进灯丝材料和把灯泡抽成真空两方面入手。

经过多次失败,爱迪生终于把炭化纸条装进了玻璃灯泡,然后把里面的空气抽掉,把灯泡密封好,接上电源,可电灯泡亮了8 分钟后灯丝烧断了。这几分钟的照明,使爱迪生看到了希望,坚定了信心。在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中,他发现灯丝能不能长时间使用,不仅和空气有关系,还和灯丝材料和质量有关系,他开始寻找最合适的灯丝材料。

1878年~1879年间,爱迪生以极大的毅力和耐心,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先后用过木炭、石墨、木材、稻草、亚麻、马鬃等材料,也试验用过各种金属丝做灯丝,甚至用白金等耐高温的合金丝做灯丝,但都失败了。在这期间,爱迪生不仅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而且失败带来的是冷嘲热讽,甚至有的记者也对他落井下石。但爱迪生并没有气馁,仍努力地研究和试验。一次他在实验室里思考着问题,手上却无意地把油灯上刮下来的炭搓成了一段细线,当爱迪生看到这炭丝时,顿时来了灵感,把棉丝盘成各种弧形,放在一个高温的金属盒里,再烤到800℃时,棉线就变成了炭丝,待冷却后,取出来试验。可由于炭丝太脆弱了,极易断。因此,爱迪生反复工作了3天,才取到一根完整的炭丝,可炭丝还没送到玻璃工手中就断了,一切又得重头开始。傍晚,他成功地烧出第二根,可又让玻璃工碰断了。再烧,经过多次的努力,才艰难地把炭丝装入了灯泡,再小心地把灯泡中的空气抽去,封上口。当爱迪生接通电源时,灯泡亮了。既明亮又柔和的光芒,亮了45个小时。几千次的失败和努力,终于在1879年10月21日这一天,成功地创造出人类第一盏具有实用价值的电灯,它将把人类带入一个崭新的电光世界。当时,爱迪生兴奋至极地说:“我们坐在那里留神看着这盏灯继续点燃着,它点燃的时间越来越长,我们笑得神驰魂迷。我们中间没有一个人想睡觉。我们坐着,洋洋自得地注视那盏灯。它继续点了约45小时的工夫。”

然而,爱迪生并没有就此而停止工作。45小时毕竟太短,灯丝制作也很麻烦,必须寻找一种既便宜又耐用,且易制作的材料,并使它的寿命达到1000小时。新的试验使他更加扩大了选材范围,经他试验的植物纤维已达6000种,灯泡寿命也达到了300小时, 但仍没达到他的目标。1880年初春的一天,爱迪生看到实验室一把竹扇,灵感再一次光临他,他把竹子刻成细丝,烧成炭丝,装进灯泡,试验,成功了!效果空前的好,这个竹子丝灯泡整整亮了1200个小时。为了寻找更好的竹丝,爱迪生特地派人到南极洲和远东等世界各地采竹,用各种竹子进行试验比较,最后选中了日本产的扁竹,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竹丝灯泡既经济又耐用,一直沿用了10多年之久。直到20世纪初,奥地利的两位科学家在爱迪生白炽灯的基础上发明了用钨丝做成的今天所使用的电灯泡。

此外,爱迪生为了使电灯能广泛地应用,还研究出保险丝、绝缘物质、铜丝网络等现代电气系统中必须应用的设备,并在制作电灯试验中发现了热电子发射现象——爱迪生效应。

爱迪生从一个只读过3 个月小学的失学者成长为世界“发明大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具有勤思好想的习惯和坚韧不拔的创新精神。后人曾评价爱迪生成功的基础是百分之一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是努力奋斗、坚持不懈的结果。

爱迪生一生具有近2000项发明,从这个数字可以想像爱迪生的发明欲望是多么强烈,创新毅力是多么的坚韧。爱迪生在回顾自己的发明历程时提到:他并不聪明,小学3个月就因老师骂他是糊涂虫而退学; 但他喜欢读书、爱观察、好动脑,更乐于动手实验,也正是在这些实际活动中常使他产生各种强烈的发明欲望和创新意识。同时,也正是这些发明欲望和创新意识激发和他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并以勤奋努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克服种种困难,获取新的发明。如爱迪生白炽灯的发明过程正充分说明了这点。其实,这也是发明创造者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之一。

爱迪生的坚强意志和创新精神,其实还来源于他高尚的道德品质。他一生的发明,为的是人类的公共利益,而不是自己的利益。曾有记者问爱迪生:“你所成功的,能够补偿你所付出的代价吗?”爱迪生回答:“这就在于怎样去理解成功了。如果把成功理解为赚钱、得势、获名誉,这些奋斗是得不偿失,简直可以说是徒费心血,因为你获得了这一切后,便可以发现这不过是空壳子而已。然而,倘若你所从事的乃是一种‘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事业,那你自己也有快乐,这样你的劳苦便是值得的。”也正是爱迪生这种“不计名利”的卓越品质,使他在发明创造事业中表现出坚韧的创新精神。

坚韧的意志和毅力是发明创造者从事创新活动必备的个性心理品质,它是创新活动成功心理上的保证力量和维持力量。实践表明,创造活动不可能一帆风顺,往往会遇到来自旧的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方面的种种阻力,遇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等各种困难。另外,创造活动具有探索性,在创新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败。此时,特别需要发明者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强的毅力,不怕困难,百折不回。无数事例证明,一项革新的诞生,一项发明的成功,一项科研成果的获得,少则几十天,多则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这中间该有多少坎坷和艰险,没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就可能半途夭折。正是有了坚韧不拔的创新精神,许多发明者才能克服种种困难和阻力,经受住挫折和暂时失败的考验,最终取得发明创新的成功。因此,发明者的坚韧不拔的创新精神是创新活动成功的重要素质之一。正如一位科学家所说:“智力中下不可怕,但必须刻苦、有意志力。”在这一点上,爱迪生给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标签:;  ;  

爱迪生白炽灯创新精神_爱迪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