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天津市 300456
摘要:岩土勘察是一项专业性极强且复杂的工程,其涉及到的工作内容较为复杂,因此要想做好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针对其难度系数高的特点,如今很多传统的勘察技术已经满足不了现实的实际工作需求,进而无法保障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是,通过采用岩土勘察技术的手段,可综合利用当前诸多先进的技术优势,有效提升岩土勘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进而真实的反应岩土工程情况,为后期的岩土工程建设奠定基础。本文概述了GIS技术,分析了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性,并探讨了GIS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关键词:GIS技术;岩土工程勘察;应用分析
1 GIS技术概述
1.1GIS技术的含义
GIS即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项新兴技术,其使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空间进行测绘,采集、存储及分析相关数据,并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展示,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GIS技术能够利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清楚的将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内部结构、周边环境等信息表现出来。
1.2GIS技术的发展现状
信息产业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GIS等技术已经走向普及。GIS技术因其自身的特点能够广泛地应用到各行各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GIS技术的进步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GIS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实用价值获得了极大的提高,在我国,GIS技术也已经进入应用阶段。GIS融多种科学于一身的一门综合性科学。GIS技术具有以下功能:第一,数据的采集、输入、编辑能力,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起来形成数据库;第二,数据的查询、格式转换、格式化等功能;第三,数据存储、统计、计算等功能,将数据存储起来形成数据库,并能够对庞大的数据进行利用;第四,空间分析及显示功能,空间分析是GIS的核心,最终的结果或数据等可以通过计算机、表格、图片等显示出来。
1.3GIS技术的优势
首先,GIS技术方便快捷。GIS技术各种功能的实现依托于计算机技术,信息化程度高,因此使用GIS技术分析处理问题速度快,信息存储于计算机中,方便查询及利用。其次,准确度高,客观性强。GIS技术的各项功能都是通过计算机得以实现的,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和人工操作相比更为准确、客观。最后,模拟分析能力强。GIS技术可以根据相关数据进行较为准确的模拟。
2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性
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是为设计、施工提供地质勘察成果和各项岩土工程参数,是建设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岩土工程勘察对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性、合理性、提高投资收益及确保工程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9)规定,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前,必须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勘察应按工程建设各勘察阶段的要求,正确反映地质条件,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提供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勘察成果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建设项目的工程安全和工作造价。随着对建设工程质量要求的提高,岩土工程勘察中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
3 GIS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要点
3.1前期准备
勘察施工的过程中,根据施工所选择使用的设备来确定电源等基础设备,同时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保证各项基础设施的完整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在勘察过程中以当地的环境为出发点,实施深度清理,达到防尘与防潮的要求。有些地区的施工环境非常的特殊,在进行设备安装施工阶段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处理,避免出现锈蚀的问题,各个细节都要做好,符合操作规范。
3.2现场布设
GIS技术在现场布置的时候通常会涉及到很多元件配件,为了提高GIS技术的应用效果,在安装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技术控制。首先,安装时要求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设备安装,要做好细节、精度控制,避免人为因素引起的误差问题。同时,还需要严格的按照安装工艺的要求做好每个细节的配合,保证现场布置的要求满足实际需要,尽量避免人为操作引起的问题。施工现场还应该进行彻底的清理,合理的选择使用结构配件,规范操作,保证用电操作更具可行性。
3.3安装工艺
在正式安装施工前应该按照程序来进行,根据厂家所提供的编号与步骤来进行,防止出现误装的情况存在。对于器具吊装施工的过程中,要保证吊装点与产品的要求符合规范标准,如果出现不平衡的情况,应该适当的进行调整处理,达到平衡性要求后才能开始吊装。施工如果发现存在安装的问题不得不进行解体处理,此时应该组织人员进行沟通联系,还要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指导。
3.4进行地理信息系统的有效构建
GIS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应该从地理信息系统的角度出发实现整体体系的建设,然后才能使用相应的设备。在构建地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有效利用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提高勘察信息的精确性,同时还要保证信息具备传递共享功能。
4 GIS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实例
在某工程中,主体结构形式为钢结构,总面积达到了45.3万m2,跨度尺寸为17.3m,地下室对应标高为-5.3m。结合到该工程的勘察设计以及工程建设施工的要求,在整个工程施工区域内总计布置了310个钻探孔位,并且要求在厂房内部的勘测点间隔距离为24m,孔深度尺寸为15m。本次勘测施工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主要设备就是经纬仪与全站仪等设备,在勘察中准确的进行孔位定位,然后检测高程参数。根据勘察工作的需要,在进行勘察的过程中应该从承载性能、变形量、含水量以及密实度等方面来进行,保证其各项参数都能够达到规定的要求。
为了保证勘察结果可以有效的应用到工程建设中,应通过GIS技术进行全部信息系统的构建,此时的数据分析是通过MapInfo来达到要求。此外,在安装施工阶段还应该充分的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操作人员需要严格的按照施工工艺与操作规范来进行。安装质量达到了规定的要求之后待安装达标后,需要将数据输入系统中,使其能够形成一个总览分布图。这主要是在勘察工作实施前,对地基的原土进行了回填处理。因此素填土针对的专题图需要表明出回填的位置,使其能够形成一个连续的分布图。通过本次勘察研究结果可知,夹层位置的粉质黏土物理特性为:压缩系数为0.33,其中存在的含水量达到了32.11%,饱和度则达到95%。另外,通过勘察得到的结果可知,在本次勘察中岩土中的主要成分以石英为主,同时伴有一定的砾石,它们的分布特征属于连续性,埋深为12.2m~15.1m,底层标高为14.3m~16.7m,密度属于中等类型。通过获取这些信息后,可以在系统中将其进行整合归纳构建出一个专题图,同时按照该图形能对岩土现场的构造与性质土壤等进行判断,大大的提高了工程后期的建设质量。
结语:
GIS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实践中,其具备较高的效率以及准确性,可以应用到很多行业内。在岩土工程勘察阶段中,利用GIS技术能够提高勘察的结果精度,对提高勘察作业的工作效率有着重要的帮助,值得注意的是在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好相关的操作规范,以免因人为因素导致的数据偏差问题影响勘察结果。
参考文献:
[1]刘诗航.GIS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一体化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8(10):86.
[2]郭晓兰.GIS支持下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一体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9):103.
[3]崔智.GIS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西部资源,2018(04):97-98.
[4]王景深,李腾.论GIS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8(08):284+286.
[5]裴昌会.GIS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探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8(18):44-45.
论文作者:刘思邈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9
标签:岩土论文; 技术论文; 工程勘察论文; 过程中论文; 数据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工作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2期论文;